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30 07:51陈勇陈逸文
档案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陈勇 陈逸文

摘  要:人工智能应用于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对优化残障人士使用体验、增强对于残障用户群的吸引力、提升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也存在数字鸿沟现象日趋严重、档案网站前端控制难度加大、接受人工智能差异度的应用风险,策略是改进优化人工智能应用、完善制定相关技术和标准、提升残障人士的信息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AI in the accessibility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websit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ptimize the use experience of the disabled,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disabled user group,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also risks of the digital divid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difficulty of front-end control of archival websites increasing, and application risks of accepting the AI differences. The strategy is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application of AI, relevant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of the disabled.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chival website; Accessibility construction

1 引言

2021年11月1日,國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信息无障碍服务深度应用。信息无障碍概念,最早于1997年2月提出,提出者为国际著名的标准化组织——万维网联盟。万维网联盟为了提升网络操作中的无障碍性,成立了网络无障碍推动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于网络无障碍的标准规范等。自2004年我国第一次举办信息无障碍论坛后,信息无障碍的理念开始贯彻在我国的各个领域,直至今日,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水平已经从起步过渡至发展阶段。2021年,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展无障碍行动,推动行业无障碍技术飞速发展。[1]让科技助力信息无障碍发展,这为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 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中的应用意义

2.1 优化残障人士档案网站使用体验。2019年发布的《中国“智能+”社会发展指数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未来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将长期并存。[2]笔者采取直接访问省级档案网站的方式可以得知,我国档案网站无障碍版本及人工智能应用的情况,见表1。

表1 无障碍版本及人工智能应用的情况

与政务网站相比,档案网站的功能性较低,但档案网站的特殊性体现在满足公民在利用档案需求方面,将智能问答机器人与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结合起来,增加智能解读的功能,就能降低残障人士利用档案网站时的难度。

2.2 增强档案网站对于残障用户群的吸引力。中国残联宣文部主任郭利群在2018年5月20日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表示,我国现有残疾人大约8500万。[3]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世界首届互联网大会上提出“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4亿中国人民”,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设有293个地级市,基本上都建有档案网站。

依据2016年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秘书处在京发布《中国互联网视障用户基本情况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有1.3亿,视障者有1300多万,听障者有2000万,读写障碍人士有7000万。此报告中显示,视障人士中41%的人群使用电脑的时间比手机更多,但手机的使用率逐年上涨,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83%人群完全依赖读屏功能;日常的上网需求中,62%的用户会选择听或看新闻;而视障者对于中国互联网信息无障碍水平的评价中,只有11%的用户给予了好评,其中3%的用户给出了极差的评价。[4]我国网站无障碍建设本身就存在着较大问题,而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的水平更低。

2.3 提升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整体水平。2019年4月19日科技无障碍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互联网协会裴玮副秘书长对《全国公共服务网站无障碍建设情况调查》进行了介绍,在网站无障碍建设普及率方面,排名前十的部分省份都采用了语音阅读方式,而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网站进行改造,网站无障碍服务效能不高,对真正有障碍的人士帮助不大,同时,更无法满足信息无障碍重点服务人群盲人用户的无障碍需求。[5]

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中的应用,如智能提示功能的设计,可以使残障人士在使用档案网站浏览时进行智能匹配,提升查档效率;智能问答机器人的设置,能够使得残障人士在进行网上查档或咨询时获得即时回复,给予他们良好的服务体验;智能检索的功能设置,支持语音录入检索,可以使得残障人士在进行所需档案的检索时,根据需求获得想要的档案。以上智能服务功能建设,不仅便利残障人士利用档案资源,还能推动无障碍事业的发展。

3 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中的应用风险

3.1 数字鸿沟现象日趋严重。“智能+档案网站”是顺应了全球智能化的趋势,它将像“互联网+政务”一样具有广泛的影响。但在数字档案信息利用方面,普通民众和残障人士之间就存在着数字鸿沟的现象。人工智能应用于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后,智能化网站服务不仅能够优化残障人士的用戶体验,同时也为普通民众服务,但依据以往的网站建设情况来看,没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无障碍通道。依据表1也能看出,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方面还存在缺失,残障人士在访问档案网站中会产生多重性阻碍。人工智能应用虽然能够弥补现有信息无障碍建设的不足,但如果各地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那么可能会适得其反,虽然优化了档案网站整体的服务能力,但目标群体过于广泛,只使得普通民众获益,而加重了残障人士的使用困难程度,使得数字鸿沟现象日趋恶化。[6]

3.2 档案网站前端控制难度加大。人工智能应用于档案网站后,档案网站前端控制难度比之前单一的互联网技术,档案网站的运营维护难度就会进一步加大。

首先,从服务器方面,在之前的管理中,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只用管理web服务器和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而人工智能应用后,管理人员需要在档案网站的服务器后台增加AI引擎服务器,这不仅会加重服务器的负载量,还会增加管理人员在日常运营期间需要处理的数据量。

其次,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中的应用,需要更多的AI应用,它们大多介于卫星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这也意味着档案网站使用的通信网络需要更高的速度,虽然5G时代已经到来,但5G广泛应用还有较长一段时间。

最后,网站前端的设计需要更为细化,现在的档案网站没有为残障人士进行特殊的设计,只是设置了无障碍版本,但这样的形式实现时间较短,服务人群单一,服务效能低下,人工智能会对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网页的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和兼容性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功能界面将更为复杂和细致,会加大管理网页的难度。[7]

3.3 人工智能应用接受度存在差异。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的服务主体,是视觉、听觉有障碍的残障人士及老年人,而这类人群中在使用网站方面更为困难的是视障人群。依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视障用户基本情况报告》显示,在视障人群中有34%的是高中(含高职)的学历,而其中仅有22%是大学以上(含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学历。[8]这些数据显示,视障者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并不多,但其中半数以上人群还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还比较高,因此人工智能带来的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水平的提高对于这类人群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也能激发他们使用档案网站的积极性。

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中的应用,本来目的是简化残障人士在访问档案网站时的流程,并能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智能系统完成自主操作,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度追求技术建设,而忽略了以人为本宗旨的情况,这样可能会导致最终人工智能并没有优化残障人士的体验。那么视障人群中那13%从未接受过教育的视障人群,则会因无法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而遇到比以往更重的困难,导致人工智能在信息无障碍建设中应用与原有的诉求背道而驰。[9]

4 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4.1 改进优化人工智能应用。首先,厘清残障人士在日常使用档案网站时的真实情况,借鉴“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往来模式,借鉴互联网视障用户情况基本报告的方式,对残障人士利用档案网站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残障人士在利用档案网站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及建议,并以此对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其次,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中的应用,不能仅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技术升级,而应该分阶段进行应用。针对残障人士有限的信息接受能力而言,应主要在信息发布和在线服务阶段进行智能无障碍功能的优化,[10]详见表2。

表2 智能无障碍功能的优化情况

4.2 完善制定相关技术和标准。第一,技术方面。针对服务器增加、数据量过载的问题,在服务器设置方面可以进行重构或精简,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负载情况进行合并,或在其内部进行延展。对于服务器中的海量数据进行筛选,清洗数据,删除陈旧数据,或者进行备份后离线保存。对于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根据不同数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数据库,而不是统一使用同类数据库。对于体量较小的数据,可以使用现有的数据库,这样也不会增加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在智能化的功能建设方面,可以结合现有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将其与无障碍版本结合,内置如手机里设置的语音唤醒功能,做成具备可方便残障人士操作和理解的无障碍智能语音机器人。

第二,标准方面。完善信息无障碍建设的相关标准,制定人工智能应用的统一标准。我国现有的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标准,包含《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YD/T1761-2008)》和《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评级测试方法(YD/T1822-2008)》,但目前还没有针对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的标准,也没有提及人工智能在档案网站无障碍建设中应用的标准。

应出台适用于我国公共服务机构的智能化网站无障碍建设的标准,再拟定符合各地档案馆实际情况的具体细则,档案网站的管理人员可以参照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细则规定进行网站的管理工作,以此降低在人工智能应用后的管理中因权责不清、操作不明带来的风险和困难程度。

4.3 提升残障人士的信息能力。一是避免技术至上论,避免陷入数字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1]因此档案网站在进行智能化无障碍建设时,也要回归以人为本的宗旨,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带动档案网站与残障人士间的情感,不只是在技术上做文章,而是更看重人际关系中的制度和伦理问题。

二是通过线下和线上的两种方式,对残障人士进行培训和知识普及。线下的方式,社区志愿者进入残障人士家庭的直接的、面对面的培训,或是培训亲属,再由亲属进行辅助性、间接性的培训;线上的方式,通过辅导音频或视频,进行在线的网络学习。现今的手机和诸多应用已经推出了无障碍版本,残障人士在熟练操作手机之后进行电脑端的网络使用就会更加的快速。

通过对其本身的情感的调动,带动其利用档案网站的积极性,再通过各类培训提高其基础的信息素养,配合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完善的信息无障碍建设,残障人士将会获得更优质的在线档案利用服务,而档案网站也能进一步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网络技术驱动档案移动服务创新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0BTQ1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盘点2021年中国信息无障碍十大进展[EB/OL].[2022-01-14].https://view.inews.qq.com.

[2]中国“智能+”社会发展指数(2019)首次发布[EB/OL].[2019-07-09].http://www.isc.org.cn.

[3]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主题发布[EB/OL].[2018-05-11].http://baijiahao.baidu.com..

[4]2016年中国互联网视障用户基本情况报告[EB/OL].[2017-02-01].http://www.199it.com.

[5]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公共服务网站无障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EB/OL].[2019-04-23].http://www.taiwan.cn.

[6]莫玉笋.我国省级档案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研究综述[J].兰台世界,2017(08):23-26.

[7]赵前,黄鹂.档案网站信息无障碍服务研究[J].兰台世界,2015(23):30-31.

[9]孙宇,张绰,罗玮琳.“智能+”对政务服务意味着什么?[J].电子政务,2019(11):64-71.

[10]王雪华,葛冬雪.政府门户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59-62.

[11]网信事业发展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EB/OL].[2016-05-23].http://opinion.people.com.cn.

(作者單位: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数字档案管理研究所 陈勇,教授,硕士生导师;陈逸文,硕士研究生 来稿日期:2022-12-20)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2019: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