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域特征对本地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2023-05-30 10:48刘瑶
大观 2023年2期
关键词:巴蜀笔墨山水画

刘瑶

摘 要:图式和语言是构建绘画艺术审美的重要元素,在图式的创新和表现语言的探索上,地域性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资源,因此探索山水画图式和语言对解构地域特征、创作经典山水范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巴蜀地貌的自然特征为基础,以巴蜀本地山水画创作为出发点,浅谈巴蜀地域特征对本地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地域特征;山水画;巴蜀

一、地域特征与山水画创作的关系

山水画的创作依托自然物象,所谓“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都因自然可提供给山水画创作所需的笔墨形态、肌理构成、色彩结构。不同的画家立足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地形地貌,创作出风格迥异的作品。太行山的雄强、栖霞山的蓊郁、秦岭的巍峨、青城山的幽深,都传达着不同的自然气质,因此才有了山水画世界的丰富斑斓。笪重光曾在其《画筌》里说:“景不嫌奇,必求境实。董巨峰峦,多属金陵一带;倪黄树石,得之吴越诸方。米家墨法,出润州城南;郭氏图形,在太行山右。摩诘之辋川,关荆之桃源。华原冒雪,营邱寒林。江寺图于希古,鹊华貌于吴兴。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山水的地域特征对山水画的图式构成、笔墨语言和审美旨趣都有不同的影响。例如:董源的《潇湘图》采取横向构图,画面烟雨空蒙、沙洲浅远、植被温润,用笔以披麻表现低缓坡渚,营造出一种平淡悠远之境,这种境地的呈现正是江南山水带给董源的审美体验。又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绘了关陕地带山势恢宏的雄浑面貌。拔地而起的主峰立于画面重要位置,高远法构图给人以气势逼迫之感,画面的皴法也正是来源于关陕一带的山石肌理。可见,自然山川是山水画笔墨形态的供养者。以地理位置、地域特征对画家进行分派更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明代浙派和吴门画派、清代黄山画派、近代长安画派等,皆是如此。

巴蜀地处中国西南,地貌繁复多变,四季色彩斑斓,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西有邛崃山、西岭雪山、龙门山、贡嘎山,南有大凉山,中有四川盆地、成都平原。长江、嘉陵江、岷江等水系发达,致丘陵地带山环水绕,高山峡谷飞瀑密布;小桥流水、田园风光、名山大川、曲径通幽,致巴蜀山水气象万千,蓬勃生气。更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夔门天下险等丰富的自然景观,构成这极具自然之美的山山水水,成为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吸引了一批批山水名家到此游历写生。其中,傅抱石体悟到巴山之烟雨淋漓,黄宾虹捕捉到青城之浑厚华滋,李可染辗转此地,留下大量写生作品,张大千一生都不忘家乡的浓浓自然风情。就巴蜀本地山水创作来说,有陈子庄的田园牧歌,也有李文信的农家真趣,有冯建吴的铿锵雄浑,也有唐允明的野逸从容。画家们基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根据自身的审美选择,在或傳统或当代的笔墨语言中进行绘画创作,表现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使观者能从中感受到画家的个人性格和审美能力。其中,出现了一批创造性的山水画大家,以陈子庄、冯建吴、李文信、唐允明为代表。

二、地域特征对本地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一)取景——陈子庄的田园牧歌

陈子庄,1913年生于四川省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早年习武,志在从政,一生辗转,跌宕起伏,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潜心绘事。其作品受齐白石、黄宾虹影响,取齐白石之天趣、黄宾虹之意笔,以巴蜀自然风光为依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子庄风格”。陈子庄曾说:“我们看到的这些情景并不一定都是眼前的实景,它是画家心与现实相互交融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陈子庄携几位学生到龙泉山写生,得稿数百幅,之后整理成《龙泉山水册》,这是“子庄风格”的代表作品。龙泉山位于成都市东部偏南,地形以山地、丘陵和平坝为主,地势高低起伏,梯田遍布。陈子庄善于取舍,从构图、笔墨到色彩均以简率用笔,一气呵成,意象造型传达着平淡天真。他偏好田园牧歌、山村小景,用笔往往点到为止,方尺之间见诗情画意。机趣是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受。

作于1972年《龙泉山水册》中的《龙泉三百梯》以巧妙的构图置房屋于百丈高处,东歪西斜的横点将石板铺就的山路引向山巅。山脚的留白迂回弯绕,似水似雾,两头水牛逸笔草草,妙趣横生,一株重色的歪脖子树置于画面右下,稳住了画面下半部的重心,以免头重脚轻。山石造型前后错落,画面右边的石梯和房屋与画面的主体相呼应,淡墨花青随意点染,晕染出水雾朦胧、生机盎然的龙泉山村。《龙泉山水册》中的《归牧图》描绘了农人放牧归来之景。画面以简率的笔意勾勒出老树、幽径、农舍、丘陵,远处惊起的鸦雀营造了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意趣。陈子庄善于造景,善于构造动静结合之境,注重画面的节奏感,将龙泉的地貌风光、山村田园所传达的意境尽收画面之中,自然之景与心中之情交融成这山水之境。陈子庄的作品值得细细品读,意味深长,真正是“大道至简”的艺术再现。

(二)构图——冯建吴的名山大川

冯建吴于1910年生于四川省仁寿县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研习文学绘画,17岁考入原四川艺专,后赴上海求学,受教于王个簃、诸乐三、王一亭等名家。1956年任原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教师,成为学院中国画学科建设的创始人之一。冯建吴受海派绘画影响,擅诗书画印一体,作品以书入画,重金石。

冯建吴注重写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现实生活都是他的表现题材。他善于构建画面气象,把握不同风景传达的自然气息。青城之幽、夔门之险、三峡之急以及峨眉、剑门、巴山、巫山等,都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

创作于1980年的《可以横绝峨眉巅》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面取一角半边式构图,层次分明,篆隶用笔写意而成。厚重的笔墨突出山石的铿锵,写意的线条表现云雾缭绕,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使作品传达出峨眉云海的崇高境界。这种境界源于自然本身的美感。冯建吴善于把握自然之内在美,并运用所掌握的技巧进行艺术表现,存其精神,去其杂糅,给人以气象万千、气势恢宏之感。《峨岭春云》是冯建吴以峨眉山云海为题材进行表现的又一成功典范。画面将大山置于云海之中,整个画面采取三七构图,大面积的云海以书法用笔勾斫而成,浓淡疏密的编排构造了云海的跌宕起伏、奔腾涌动。远处突兀的山石敷以朱砂石青,既有云光横扫之势,又有植被蓊郁之感,更远处的雪山以淡墨勾勒,金石入画,突出雪山铿锵之质,雪山与云海之间的留白把空间距离推得更远。由此可见,冯建吴在构图、用笔和色彩方面均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在这片熟悉的地域,他以手中的画笔再现自然精神、磅礴气象,荡气回肠。这是峨眉云海给冯建吴的感受,它有别于陈子庄笔下的龙泉风光,海拔、气候、地貌等造成的不同景象影响着画家的审美选择和笔墨样式、图式语言。冯建吴的作品呈现出沉稳雄浑之感,与陈子庄有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三)意境营造——李文信的曲径通幽

李文信于1927年生于四川双流,少年求学于正则艺专、西南艺专、杭州艺专,受教于潘天寿、郑午昌、诸乐三、林风眠、傅抱石等,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学习,又有西方现代绘画理論和实践。因此,李文信在创作上对笔墨有深入的研究,对色彩的运用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李文信根植于巴蜀大地,对巴蜀山川地貌深研于心。他不辞辛苦外出写生,擅长对景落墨,现场创作。李文信好大山大水,也喜田园风光,但最钟情于巴蜀沟壑山涧的繁密茂林、农家清涧。他的蜀山情怀体现在专于茂林。著名美术理论家林木曾说文信先生偏于难处夺天工,意指其舍大山大水不取,专攻茂林山涧。巴蜀之地的植被往往交织纵横,难以分辨,可李文信却在这繁杂的林木中通过构图取舍,使色墨交融,巧夺天工。其或以古木参天支撑画面,或以三五成林,或以层林尽染,农舍栈道隐匿其间,表现出巴蜀山水之清幽。作品《柳江印象》表现未开发的柳江古镇植被葱郁,历经岁月沉淀的老树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树干下是木棍支棱的角楼,旁边藏匿着的山石小路若隐若现,碎石随意错落,大面积的留白似水似地,有农人正在一边劳作一边闲谈,画面的栅栏、农具给人一种有意味的生活气息。作品以蓝紫调点染,色墨沉稳协调,展现出一种浪漫的艺术情调。

常年的写生让李文信具有很强的取景构图能力,他的画面以大疏大密为主要特点。面对繁芜的大自然,他能够根据视觉需要进行解析重构。他的作品总是传达出一种别致的审美情趣。李文信对山野农舍、临溪小筑、吊桥清涧有特别的感知力,他善以拙朴的用笔,注重画面点线面的关系,在合适的比例里组织画面结构。林木的线,枝叶的点,房屋的块面,以及留白、晕染,无不体现着画家的审美能力和笔墨技巧。他注重构图的奇,注重留白,喜欢在画面以农具、劳作的人们进行点缀,使作品展现浓郁的生机。《霜天夕照图》是这一类的代表作品。画面取山林农舍,周围皆是茂密的林木,房屋隐藏在密林里,栈道空临,石板路生动有趣,房屋墙壁上搁置的草帽、锄头、簸箕体现了农家人的一年四季。左下角,两位农人一前一后、一去一回,似乎在说着晚秋,佝偻的形体是被扁担和背篓压弯的生活,这是他们的一生。画面以赭黄色调进行渲染,传达着浓浓的霜天意味。李文信以其特有的破笔散锋恣意点染,在他自成的法度之内,营造了一方精神佳园。

(四)笔墨语言——唐允明的茂林野逸

唐允明,四川开江人,195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受教于冯建吴和李文信。他在深研传统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之上,受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注重画面传达的视觉感受,对视知觉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山水画提出了现代的审美方式。巴蜀之地的各种地貌中,最吸引唐允明的是那无人涉足的野逸茂林。他不同于他的恩师冯建吴意写大山大水,也不像李文信那样钟于农舍吊桥,他抓住视觉感受,对这繁密的蜀地山林深入体会。他热爱深山里的郁郁葱葱,钟情于荒木交织、杂草丛生。

《红岭》是唐允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面以满密的构图,焦墨皴擦,注重笔痕墨迹的表现,山石肌理占据画面的主要部分。整个画面没有具体的山石草木,却又植被满布,房屋溪涧藏匿其间。大面积的朱砂与画面的笔墨皴擦形成了强烈的层次对比,清晰的外形使读者一眼即被吸引,远观,驻足,皆是美的享受。越是无人涉猎的区域,越是无人触碰的景致,唐允明就越有兴趣,他数次去到那些杂草葳蕤、幽林密涧之处,感受丛林之野逸,体味山川之内在的蓬勃朝气与精神气质。《幽居图》是唐允明近年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以清幽的绿色为基调,将丛林的杂树次第编排,根据植被体态,采用形态各异的用笔,却又整体统一协调,点线面、黑白灰的布局井然有序。灰蓝色的远山和近处的野水交相呼应,丛林里的老屋静静地坐落于此,与李文信的农家相较,少了些生活气息,多了份孤寂恬静。唐允明注重画面笔墨的变化多端,同时拥有把控整体的能力。无论是点、线还是面的使用,他都注重生动性,他认为自然就是这样的满密交织又各自独立存在。较其《红岭》的热烈,《幽居图》显得更宁静,这是画家对山川地貌不同时节的不同感受。面对自然,如何进行取舍,如何精准地把握自然精神,是山水画家永恒的课题。

三、结语

通过对四家作品的分析不难看出,地域特征对山水画创作在取景、构图、意境营造和笔墨语言上具有重要影响。善于思考的画家应从事实出发,立足于那片自己生长的土地,从中去发现和体会。巴蜀山水给当地画家带来了丰富的自然之美,其可以选择从不同的题材、角度去体会,去表现。这与画家的素养、技能、审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艺术创作总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山水画创作立足于自然山川,画家将自己融于山水之间,感受山川所迸发的能量和气质,不以惯性思维思考问题,不以平常的眼光观照自然。观照所处的自然山川,注重提升个人审美修养和综合能力,在山水画创作中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是当下山水画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唐允明.我在山水画创作中的思路[J].书画艺术,2017(5):16-21,98.

[2]唐恭俭,阴澍雨.山水与风景:唐允明谈创作观念与技法[J].美术观察,2021(6):108-113.

[3]卢贞.隐于形深于心 成于思立于精:唐允明其人其画[J].美术,2018(9):66-70.

[4]李晟.大家手稿江山纵览·冯建吴国画写生[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3.

[5]陈滞冬.石壶论画语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成都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巴蜀笔墨山水画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