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文旅赋能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四维一体模式

2023-05-30 14:53王家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辽宁

摘 要:文章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为对象,围绕辽宁“六地”红色旅游景点,以智慧文旅赋能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从做好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构建红色基因图谱、做精红色文旅服务品牌、做优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四个维度,探讨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体化模式,形成红色基因传承传播新亮点、新潮流、新流量、新动能,推动辽宁红色智慧文旅的实施,助力辽宁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打造以智慧文旅赋能辽宁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生态。

关键词:智慧文旅;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2-0073-04

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以下简称“六地”)六个方面的红色标识[1]。在百年党史中,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占据了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位,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是构筑辽宁精神、辽宁价值、辽宁力量的精神坐标,是辽宁振兴发展的正气之魂、力量之源,辽宁各文化机构要通过智慧文旅传播,弘扬红色基因,用活用足辽宁“六地”红色资源,筑牢辽宁振兴发展之魂。

1 现实意义

1.1 践行“共和国长子”文化使命新担当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2]。辽宁要立足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落实《辽宁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辽宁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辽宁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0年)》等文件精神,作为“共和国长子”,以文化使命新担当推进辽宁红色文旅融合发展,赓续辽宁地域红色精神血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使命[3]。

1.2 贡献红色基因传承弘扬的辽宁智慧

辽宁以“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构建以“六地”红色标识为主题的多功能红色智慧文旅平台,有利于对“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传播,建立多渠道、多载体、多元化的红色文献征集、整理、存储体系,从而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协同、资源共享、信息共建,形成红色流量文化,提升社会辐射力和受众影响力,贡献红色基因传承弘扬的辽宁智慧。

1.3 打造红色智慧文旅发展的辽宁样本

辽宁各文化机构通过深入挖掘“六地”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凭借数字人文手段真实还原时代历史,能够打破区域壁垒,形成辽宁“六地”红色基因传承一体化,建构更加完善的辽宁“六地”红色基因图谱,有利于追根溯源、创新传承,使辽宁“六地”红色基因“活起来”,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服务全面、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功能性强的红色文旅品牌、红色文化弘扬传播门户以及红色文旅推介平台,推动智慧文旅赋能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生动实践。

2 实践价值

2.1 政治价值与文化价值同在

近现代,辽宁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抗日、解放、抗美、雷锋、国歌、立国工业”六大红色事件,蕴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辽宁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红色历史事件具有互为支撑、同根同源的红色文化孕育基因和土壤,相关文化机构利用数字人文技术把全域红色历史事件演变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连接起来,串连成线,描绘成图谱,通过智慧文旅展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生成的历史画卷,有利于建构辽宁“六地”红色基因共同体,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发展辽宁样本。

2.2 理论价值与经济价值并存

辽宁要立足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智慧文旅实现红色文献资源开发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搭建平台汇聚各方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在互动共享中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为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生动案例、故事。辽宁各文化机构可借助图文、长视频、短视频等形式,在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展现辽宁红色文化之美,让辽宁人民“望得见山水,记得住鄉愁”,通过文旅融合广泛传播,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魅力辽宁,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六地”打卡体验[4],将线上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旅消费,为辽宁“六地”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决策支持。

2.3 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共在

辽宁要弘扬“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新时代辽宁精神[5],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各文化机构要丰富数字化开发的内涵,进行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开发,建构更为丰富的辽宁红色基因图谱,提升红色文献的增值化服务,通过智慧文旅平台向世界展现辽宁“六地”红色基因的思想内涵,推动国际传播,向世界讲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同时,各文化机构还要为辽宁“六地”红色文献整理与保存、开发与运用、红色基因传播与传承提供深层次的知识发现平台,为红色文化研究者、旅游从业者、消费者以及同行研究者提供新材料、新视角、新方向,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

3 构建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实施四维一体模式

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四维一体模式包括做好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构建红色基因图谱、做精红色文旅服务品牌、做优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四个维度。

3.1 做好辽宁“六地”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

3.1.1 加强“六地”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辽宁各文化机构要将辽宁“六地”红色文献信息资源,包括革命历史事件的影像资料、会议文献、公报通告以及红色人物的音视频资料等,以数字化方式收录入库,同时采用AR技术打造辽宁“六地”红色虚拟展厅,为游客提供辽宁“六地”360度全景式在线浏览服务,打造“云上展馆”,利用AI、VR、云计算等技术创建多维场景,将公众号、抖音、App等纳入线上场景化阵地,展示辽宁“六地”红色旧址、红色文物等物化资源,还原辽宁“六地”红色历史全貌。

3.1.2 推进“六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政府要牵头将各类收藏和传播红色资源的机构统一纳入数字化建设机构同盟[6],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旅游部门等,同时收集海内外相关机构、个人拥有的辽宁“六地”红色资源,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将数字化文本、图片、音视频、网络文献等各种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加工,规范标引,实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纵横链接和交叉引用,最终达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目的。

3.1.3 推进“六地”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辽宁各文化机构要紧贴新时代精心策划选题,聚焦现实题材,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推动“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文化教育、传统手工业、会展影视、餐饮住宿等的跨界融合,铸就红色文旅产业新的增长极[7];搭建红色智慧文旅学术平台,策划以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题的红色活动,组织红色经典电影放映、红色人物报告会等活动,编著辽宁“六地”红色印迹图册,构建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制作红色影视作品,将短视频产品、微传播手段有机结合,通过直播、壁画、主题海报、动漫、书签、展览等多种形式,生动阐释辽宁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3.2 构建辽宁“六地”红色基因图谱

3.2.1 智能开发利用“六地”资源,融入东北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局。辽宁各文化机构要积极探索构建东北地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论坛、东北地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联盟等,联合开发跨省市的区域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线路,建立东北地区红色资源数据库,利用好东北的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教育相关专题课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资源互通共享;创建虚拟社群,提供数字冲浪、阅读交流、社群生活、智能应用等服务,集动画、有声读物、二维码解说等多种展示于一体,让辽宁“六地”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建成国内重要红色旅游目的地以及东北地区红色旅游首选地[8]。

3.2.2 打造虚实交互、全新多维的辽宁“六地”全域紅色资源开发利用。一方面,辽宁各文化机构可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手段,研发“六地”红色资源离线阅读App程序,拓展“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的辐射范围和受众群体,充分利用“六地”红色旅游景点的育人功能,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开展研学游;另一方面,各文化机构可线下组织各类红色文化主题展览和活动,如“抗美援朝”主题展、“雷锋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党史宣讲团开展互动式宣讲,使公众在现场更深刻地感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同时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媒体积极开展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宣传及推广,提高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时效性、覆盖面和影响力,策划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大型公益讲座和红色经典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推动辽宁红色精神入脑入心。

3.3 做精辽宁“六地”红色文旅服务品牌

3.3.1 打造辽宁地标性红色文旅品牌项目。辽宁要将“六地”打造成集红色革命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高质量旅游文化线路,做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转化工作,打造“六地”红色旅游地标,研发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丰富“红色旅游+”融合产品体系;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弘扬同频共振,打造更具深度的高品质红色文旅产品,构建辽宁“六地”红色文旅网上展馆,增强仪式感、层次感、带入感和丰富度,提升传播有效性,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辽宁“六地”红色资源要素转化为深受游客欢迎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彰显红色精神的标志性区域。

3.3.2 构建红色智慧文旅沉浸式云服务平台。辽宁各文化机构要利用5G、VR、直播等新技术、新服务打造“六地”红色资源一站式云上观展服务平台,将播客、博客、网络论坛、短视频App等新媒体与电影、杂志、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有机融合,实现声、像、图、文信息的跨平台高效传播[9],提供红色景点导览服务,强化红色文化记忆的场域体验,还原真实场景,打造犹如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使游客徜徉于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领略辽宁红色河山的壮美。

3.4 做优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3.4.1 优化顶层设计。辽宁要成立“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领导小组,构建规范有序的红色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制度化、体系化、项目化、常态化、规范化措施,将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红色智慧文旅发展相结合,与辽宁“六地”红色经典出版发行相结合,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形成党组织领导、政府部门主导的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内外协同、上下联动、互为促进的有效运作模式。

3.4.2 打造“六地”红色资源统一管理平台。辽宁要以红色智慧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契机,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明确责任主体及统筹指导的组织架构,打造“六地”红色资源统一管理平台、品质服务信息交互总平台,挖掘“六地”红色文化群体时空关联、事人关联、事事关联的数字人文,揭示辽宁大地红色文化孕育、发生、发展、传承的宏大历史图谱,探索更多元更有深度的产业开发,以红色基因数字传承工程讲好辽宁百年红色故事,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丰厚精神滋养抵御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4 结语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一座座“富矿”是辽宁百年党史的一个个缩影,具有鲜明特色,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辽宁各文化机构要以智慧文旅融合赋能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为纽带,挖掘“六地”红色文化内涵,溯源英雄血脉,推动“六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继承发展,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辽宁“六地”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成为提升辽宁人民文化自信自强的新引擎,以红色智慧文旅筑牢辽宁振兴发展之魂,增强辽宁人民的政治领悟力和政治定力,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践行新使命,形成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百年党史中的“六地”辽宁:铸就新中国的“钢筋铁骨”[EB/OL].[2022-12-28].http://liaoning.nen.com.cn/network/liaoningnews/lnnewsliaoshi/2022/01/03/33260 8502990114952.shtml.

[2] 谢黎萍,程焕文,苏智良,等.继承百年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专家笔谈[J].图书馆杂志,2021(7):4-17.

[3]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EB/OL].[2022-12-28].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5/content_5606697.htm.

[4] 党跃武.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探索与实践:从四川大學“学习书屋”谈起[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1):84-87.

[5] 赵发珍.面向红色文化资源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价值、模式与路径[J].图书馆学研究,2021(14):87-94.

[6] 王阮,邓君.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记忆资源知识图谱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22(2):22-33.

[7] 宋姬芳,朱小梅,王丽丽.图书馆红色文献利用与研究探析: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2(2):71-76.

[8] 辽宁将打造“六地”红色旅游地标 研发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EB/OL].[2022-12-28].http://liaoning.nen.com.cn/network/liaoningnews/zhengwunewslist/2022/10/ 20/437556471174010193.shtml.

[9] 徐黎娟.图书馆红色文化口述史资源建设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22(4):3-7.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3-01-08

作者简介:王家莲(1970—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

本文系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推广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21ATQ001;也系2023年度辽宁省社科联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利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3lslybkt-044;还系2022年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开放大学)科研课题“大数据时代我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精准推广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K2022YB12。

猜你喜欢
辽宁
辽宁风采
辽宁风采
辽宁风采
辽宁之光
辽宁赋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辽宁舰
辽宁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