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23-05-30 16:08刘焰沈穷竹
文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刘焰 沈穷竹

内容摘要:吟诵是一种传统的诗歌诵读方式。在五四运动后,因为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它很少出现到了大众视野。近年来吟诵法又再一次引起了学界关注,出现了以叶嘉莹等学者为代表的研究派别。但将吟诵法运用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仍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在古诗词教学中利用吟诵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推动吟诵法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吟诵法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

回顾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从产生诗的那一天起就与乐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每首诗词都可入乐吟唱。古代私塾在教授文学知识方面多采用吟诵法,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但是从五四运动后,国家大力提倡白话文,以及西方教育方法的引入,导致吟诵这一方式在教学中的地位愈发下降。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学中,学生对吟诵法更是缺乏了解,教师也没有注意到将这一方法引入语文课堂。因此,吟诵这一形式在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中的出现率很低。但是,这一方式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大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尝试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古诗词的教学课堂上,提高古詩词的教学效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一.吟诵教学的意义

吟诵是历代诗人学习鉴赏古诗词作品的重要手段。《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古诗词大多可以通过吟与诵来传达出其中的韵味。古诗词的学习原本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但辅之以吟诵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别样魅力。因此,吟诵教学运用到初中的古诗词教学中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学习产生了新看法。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与小学阶段的相比,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在古诗词的学习方面,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对内容的把握与情感的理解。可古诗词的语言不如白话文直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会感觉古诗词的课堂是枯燥的,在课堂上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因为提到古诗词就需要背诵、默写,当不能充分理解内容时,这一部分的学习就会显得格外困难。如果教师仍然选择一板一眼的讲解,学生上课缺乏兴趣,那么课堂教学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正如《诗经·卫风·木瓜》这一篇目的学习,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步一步讲解,可能学生最后只知道这一诗歌的内容,对于其他深层的意义却不能理解。在观看了陈琴老师的教学视频后,笔者感受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陈琴老师引出了吟诵法这一名词后,学生们似乎见到了新大陆,在陈琴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学习。在后边的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边更加浓厚。学生们都在跟着陈琴老师的节奏,一句一句的吟诵,通过吟诵去体会情感。在小学阶段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那在中学阶段也可尝试。

中学生对这一方法的了解本就缺乏,当出现了一个新的学习方法,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老师教给了他们吟诵方法后,在课后自己也会学着吟诵。与传统的朗读、诵读相比,吟诵这一形式显得更加新颖,自然也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者极想达到的目标,但是“美”这一条却是不容易达到的。“美”也就是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其中审美感知力指的是:“经由感觉器官进行心理活动而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一大途径就是通过语文教学,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古诗词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意境。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一个途径就是读。但是读也是一门学问。因为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晦涩难懂的感觉,如果是像平常的朗读,很可能会越读越无聊。但是通过吟诵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韵律美、节奏美,发现古诗词的别样魅力,在吟诵中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徐健顺也认为:“只有吟诵,才能表达出诗歌的声韵意义。只有吟诵,才能体会到诗歌的真正含义、全部含义、深层含义、正确含义。”[3]

“吟诵”——应该分为两部分来看“吟”与“诵”。有同学就将吟诵看作是像唱歌一样读,吟诵与唱歌有一定的相似点,但又大有不同。吟诵没有固定的曲调,但是有吟诵的规则。“平声读长,仄声读短”这是最基本的规则,因此就需要学生标注出每个字的声调。例如:在“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中,“投”字拉长,“瓜”字也拉长,读出重音,就两句连在一起读,似乎就有了唱歌的感觉。在吟诵过程中,注意读音的拉长,押韵的字也要做拖音处理。这样的吟诵方法,让学生在吟诵之后对这一古诗词有了别样的理解,体悟到了诗情,感受到了诗味,感受到诗词美。吟诵这一方法的使用,让学生找到一条发现古诗词美的新道路。

(三)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采用吟诵的唱法流传已久,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反而逐渐没落。当去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吟诵这一方法时,很多学生都是一脸茫然,甚至一些语文教师对这一方法的了解也不多。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就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语文的教学就是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古诗词中蕴含了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王安石的《元日》中让人感受到了新年的欢乐气氛、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感受中秋的氛围。但是这些优秀的文化我们必须在理解中去感受。利用吟诵法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意境。这一方法不仅推动了吟诵的流行与传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吟诵是经历了千年传承下来的诗词学习方法,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在诗词教学中引入这一方法,让这一方法重新回到学生的视野,开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大门。通过吟诵这一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且学生通过手、口、脑三者并用进行吟诵,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诗词的印象,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也就达到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通过吟诵法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慢慢提高文化修养。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有调查发现,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创作背景、解释重点词语、分析意象、把握情感,教学过程较为模式化。[5]在古诗词的诵读方面教师大多是让学生自读、齐读。缺乏将吟诵法引入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意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愈发降低。

教师没有将吟诵教学与初中古诗词教学相结合,一大原因就是教师自身也缺乏相关的吟诵知识,所以要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还需要对教师进行培养与训练。

(二)学生方面

古诗词的学习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晦涩的语言让学生逐渐畏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逐渐转变教学方法,寻找适宜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当学生看到吟诵视频时,充满求知欲,感觉这中“读”诗词的形式很新颖。但是因为吟诵这一方法离现在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更远,学生对这一方法也只是一知半解。有研究指出,有部分同学对吟诵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教师、学校的不在意,也就慢慢磨灭了这一兴趣。导致学生对吟诵的了解也就更少了。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学生们通过网络平台发现了吟诵的妙处,也有学生在尝试吟诵,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多是囫囵吞枣,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三.吟诵教学策略

吟诵教学这一方法在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在其发展中受到了白话文、西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冲击,导致了在教学中不受重视。因此在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語文教师应该重新认识到这一方法的优势,逐步将其运用到古诗词的教学中。“优秀的传统经典内容在于它无尽的魅力,都说古代的琴棋书画是一通百通,将吟诵作为开启传统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感受经典之美,是一种最现实可行的接近古典文化的方法。”[6]

(一)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力量,在将吟诵法推广到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带头作用。

1.主动学习吟诵,强化对吟诵的认识

吟诵这一方法是延续千年的文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去认识这一文化。一些教师因为这一文化没有在主流文化中脱颖而出,不加重视。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按部就班的进行,缺乏新意,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这也就要求了教师要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将吟诵这一方法运用到古诗词中是极具特色的。但是如果老师想要将这一方法与古诗词的教学完美结合,还需要去主动学习吟诵的相关知识,让吟诵在语文教学中重新焕发生机,强化教师自身对吟诵的认识,掌握好吟诵的规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吟诵的妙处。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藏,借鉴古人的教学智慧,用传统的中国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7]

2.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多形式感受吟诵魅力

在新时代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设备更加齐全。网络时代的发达,也给教学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更多渠道。对于古诗词的吟诵,依靠短时间的突击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国家复兴传统文化的倡议下,吟诵也获得了一大波的关注度。“中华吟诵协会”的创立为诸多爱好吟诵的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所以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吟诵的优秀视频。

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对吟诵教学进行专门研究,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就不能很好地将诗词吟诵出来。此时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就发挥出了它的功效。借助线上的优秀的吟诵视频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时就可以给学生播放徐建顺先生的吟诵视频,徐建顺先生的这一吟诵视频很好的将李白的借酒消愁、及时行乐的情感充分表现了出来,能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诗人的情感,然后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模仿,感受吟诵的魅力。

通过别人的吟诵,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体悟诗人的情感。这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教师的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转换角色,不能单一地将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仔细透彻地讲述,而要通过意象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美,在意境感受中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其中。因此在教学过程要有意识地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吟诵的魅力。

3.分定学习小组,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更喜欢与朋友进行交流。在班级内进行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选定组长,组织组内的伙伴一起学习。在小组中的合作学习,可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因此教师在选定教学形式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布置小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其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也不是那么强,因此这一小组学习的方式也需要教师及时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吟诵法本来也就需要大家一起学习。因为吟诵与唱歌有相似之处,当学生们聚集到一起进行联系、活动时,他们会更加活泼,学习效果可能比老师的催促更加有效。

(二)学生方面

1.提高对吟诵的关注度

因为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关注度不够,当问及他们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时,他们可能都是比较迷糊的。所以这也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提高他们对吟诵的关注度。

初中学生因为身心发展的特点,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稍有不足,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给予他们的正确的引导。对于吟诵这一方法的学习,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就需要教育者给予这一部分的指导,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去认识这一活动,逐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吟诵法的相关信息。

2.激发对吟诵的兴趣

古典诗词的课堂氛围向来都是比较沉闷的,这也是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如《诗经·卫风·木瓜》的学习,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就缺乏新意,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被激发活力。但是如果我们生硬地将吟诵教学法加入进去,可能更会取得相反的效果。但是在陈琴老师的课堂上,陈琴老师没有直接进入吟诵,而是步步导入,先让学生朗读,然后鼓励、夸奖。再引入吟诵这一话题,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吟诵,激发学生对吟诵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这一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才会主动去吸收新知识,并且更容易记住。如果是教师硬塞给学生,那么可能学生只是当时记住,事后也就忘记,在头脑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

3.感受吟诵的魅力

吟诵将文字活化成声音,将平仄活化成节奏,将声调活化成旋律,這是通过古诗词的声韵来感悟其中意境的过程。[9]吟诵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在历史的长河里流传至今,肯定是因为其中有不俗的魅力。但是这一魅力要让学生能感受到。

古诗词的创作大多是作者依事而作、依时而创,诗词内容中与节日习俗、农历节气等方面相连,教师去寻找相关的吟诵视频,让学生通过这些视频去聆听,去感受这些声音中所传达出来的意境美,感受到吟诵的魅力。因为吟诵可以更好表达出诗词的意境。当学生感受到魅力后,在学习中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

吟诵教学运用到诗歌教学中的道路还很漫长,这需要我们当代青年教师的努力。在诗歌教学中采用吟诵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诗歌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新的收获。通过诗歌的教学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美好品德。

参考文献

[1][唐]孔颖达.毛诗正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朱彦.文学鉴赏中的审美感知力及其培养[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报,2010,3.

[3]徐健顺.声韵·意义·吟诵[J].语文建设,2011(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楠.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0.

[6]丛龙梅.吟诵教学:用声音传承经典[J].人民教育,2021,(06),79.

[7]李勇.唯愿做嘉树 繁花开四时——我的诗词吟诵教学之路[J].中学语文教学,2019,(08).82-84.

[8]赵丽丽.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7):97.

[9]李娜.中学古诗词吟诵生活化教学初探[J].语文建设,2021,(13),74-76.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