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即兴”舞蹈的对策与作用分析

2023-05-30 03:17肖晓磊
考试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音乐课堂舞蹈

肖晓磊

摘 要:近年来,音乐教育响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科的艺术特点,以多种形式、多类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即兴”环节的加入很自然地搭建了音乐与舞蹈的桥梁,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不仅打开了思维想象力,而且促进学生肢体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即兴舞蹈的运用和发展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仔细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的细节,将平凡的生活肢体化,并结合教材音乐,将其发展成舞蹈语汇。经过长期的训练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根据音乐教材自发地完成一段充满情感和灵魂的舞蹈。文章主要探讨“即兴”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发展及其重要作用,将“即兴”舞蹈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地运用起来,从而实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即兴”;舞蹈;音乐课堂;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6-0145-04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堂应强化音乐特色,注重学科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应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突出音乐艺术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素材(教材)与其他不同艺术建立有机联系。在组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类别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学习,音乐的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即兴”舞蹈在音乐课堂的发展与作用,使音乐学科与舞蹈训练结合,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在音乐课中加入舞蹈艺术元素,以“即兴”舞蹈的方式解读音乐作品,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模式,为音乐课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变化下情感的变化,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以实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 “即兴”舞蹈在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音乐教育应推翻歌曲跟唱、学习乐理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人类的本能能够抒发自己的情绪,并以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传达出来,自古如此。音乐教育的关键,是不断地激发和挖掘这种本能的表达。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须“动”起来,不仅仅是动嘴,而是结合动脑、动手、动脚为一体的“综合式、即兴式”的方式去学习音乐,沉浸式地投入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他创作了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音乐演奏,并为之冠名“人体乐器”,使学生在音乐中自然而然地“动”起来。依靠教师的引导而产生的“动”,必然结合了目的性以及趣味性,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拍打桌椅表示音符的跳动,用跺脚来模仿大鼓的声音,用腕铃描绘春夜的细雨,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出不同的声音,而当学生演绎一首歌曲的不同声部时,一部动人的交响乐就在玩乐中诞生了。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完全符合我国美育政策的整体发展,有益于打破我国长期以来书面化的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强调学生是音乐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加以正确地引导指示,而不是将主次颠倒,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进度而代替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兴趣以及音乐表达的多样性,不仅仅局限在音乐学科方面。由于音乐教材的主题不同,每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大不相同,“即兴”活动的开展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需要引入有趣的舞蹈元素,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向学生注入创造创新的观点,并加强课堂的互动,营造舒适、平等的学习氛围。音乐课堂提倡积极主动地表达,因为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外接受舞蹈训练,基础薄弱,四肢可能不够协调,不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故设置“即兴”层次的难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先进行简单的“人体乐器”練习,以基础、简单的动作代替音乐中的某一音符或乐器;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前期的训练以及舞蹈元素的积累,不会在音乐课堂中运用身体时有扭捏、不安与不自然的感觉,他们可以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整作出反应,明确“即兴”舞蹈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理念与方法。不管是“人体乐器”训练还是后期的“即兴”练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不容忽视的,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学生的音乐天赋和表达能力再好都无法准确抓住音乐的节奏特点,做出合拍、合情、流畅的动作。

二、 “即兴”舞蹈与音乐课堂的交融

(一)唤醒体感

“即兴”舞蹈既没有严格的动作,也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打破常规,进行自由、直接的肢体表演是其重要特点,其没有高难度的技术要求,而是追求当下的音乐感知与肢体配合。学习者首先需要感知自己身体的存在,然后再去感知他人的存在,最后才是感受乐器、节奏、空间等的存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初步唤醒身体感知,才能使自己完全参与进音乐课堂之中。从一年级开始,学生需要接受“体态律动”课程和“人体乐器”课程的训练,而音乐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以《快乐的音乐会》为例,二胡代表手部动作、唢呐代表脚部动作,小鼓代表头部动作,要求学生听到歌词中乐器的时候身体部位要给出相应的律动反应,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探索身体别的可能性,打破常规的点头、拍手、跺脚等动作,加入自己的想法,不要求学生统一动作,但要有自己的发挥。学生在音乐旋律以及身体律动中能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不一样的运动的轨迹,为之后的“即兴”舞蹈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肢体的形象化表达

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处于语言与非语言艺术之间的交界处,但在语言与非语言艺术之间的交界处,肢体的舞动和表情的直观表达集中于语言艺术。因此,在赏析音乐作品时,使用肢体的视觉表达来形成视觉形象更加直观。语言使用声音、符号和其他媒体来描述现实的本质。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表演者是艺术的载体,跟随不同旋律、节奏的风格性音乐,通过肢体的表达将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以小学音乐教材《我是草原小牧民》为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判断这首歌曲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音乐,再抓住当地的风土人情,播放相关民族人民的着装与节日舞蹈视频,教师可以列举几个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动态,比如骑马、摔跤、喝牛奶等元素,让学生以此为例,一一做出自己所了解的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动作。其中,教师可以加入许多的游戏环节,比如“你画我猜”,请学生上台比划出生活场景中的动态动作,其余学生来猜,在游戏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音乐的风格性,在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下有效地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即兴”舞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完成初步的体态律动训练后,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动作设计,推翻音乐课堂单一式的歌曲教学,深化肢体拓展部分。

肢体的形象化不仅需要大量观察,而且还需要通过自发地探索与发现。通过肢体的形象化练习,大脑在听到某一风格性的音乐时,可以快速将音乐旋律与脑海中的人物形象匹配,从而能够摆出相应的动作造型甚至是动态片段。

(三)“即兴”舞蹈的阶段性

1. 模仿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都是效仿开始的,《说文解字》中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好比书法练字,我们首先要在字帖上临摹模仿教师的字,规范笔画笔顺,才能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字体。虽然刻板的传统教育有很多的局限,就“即兴”舞蹈而言,作为一种肢体创造性活动,也离不开模仿这一过程。在模仿的基础上能够积累大量的基本元素,比如舞蹈的动律、动速、动态、动力等。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舞蹈语汇,才能有内容、有材料地进行“即兴”。

2. 创造

“即兴”舞蹈一般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身体创造性行为。这是身体的一种自发性的反应,并不需要提前学好规定的动作。“即兴”舞蹈不仅是舞蹈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应变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散发性训练。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即兴”就是随兴而舞,是没有限制、约束,是绝对自由的舞蹈。但“即兴”舞蹈并非是群魔乱舞,而是在音乐的框架中组合创造不同行为方式的舞蹈。在“即兴”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突破规律,在原有的动作元素中创造出新的组合方式,建立自己的艺术审美。

3. 情绪调动

在“即兴”的过程中情绪变化直接决定了肢体的表达,在自如地创作一些动态舞蹈后,“即兴”的新阶段要注重情绪的调动,可以巧妙地将肢体语言外化,增添舞蹈的生命力,更好地塑造音乐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常在这样的动作片段中找到舞蹈编创的突破口,并且可以更加连贯以通过舞蹈元素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喜怒哀乐是情绪的具体化表达,而音乐中也具有这些情绪特点,拓展思维的想象,将这些音乐中的喜怒哀乐通过肢体表达出来。音乐调动情绪,情绪调动身体,学生所听到的音乐可以看作情感流露的外在条件,而肢体语言就是受到某种情绪的指令所作出具体的外在表现。舞蹈的范围和艺术想象力决定了创造力,也决定了其能否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舞蹈价值。

在以“即兴”方式实施音乐教学时,如何调动情绪使每一个学生参与进课堂是教师设计教案的侧重点,而不是在意最后呈现的结果。“即兴”过程与情绪的调动是最为关键的,这要求学生散发思维,打开想象。一方面,在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时,教师不能只是远观,而应走下讲台,近距离观察学生的肢体动作与动作发展,以生动的语言或具体的肢体表达音乐感受,保证学生的情绪和肢体动作与音乐教材结合;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即兴”表演后,应鼓励支持学生的表演,给出客观的评价,发现问题可以自身示范来指导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表达音乐的方式并不只有一种。

三、 “即兴”舞蹈进课堂的作用及价值

(一)培养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

“即兴”是一个身心合一的过程,打破我们原本的肢体不协调性并与音乐中和以达到舞蹈平衡,具有一定的训练意义。同时还能够激发表演者的创造欲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和音乐上,发散思维,开拓想象,在舞蹈中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根据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题材,准确抓住音乐中的人物形象。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也是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在实践学习中的一种功能性表现。在实践课堂中,我们需要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保持冷静,调整呼吸频率,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通过音乐的旋律和教师的描绘,先在脑海中构思画面,再通过身体展现。其可以是一幅平面的画,也可以是一段动人的故事情节,在“即兴”课堂中我们提倡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如果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肢体所表达的动作依旧“含糊不清”,那就是音乐感知下脑海中的画面还不够清晰,这样的不清晰在“即兴”过程中是非常明显的,教师在此时就能够给出提示扩充学生的思维想象。

通过“即兴”舞蹈,学生的视觉、思维、探究能力在音乐课堂中得到磨炼。“即兴”舞蹈走进课堂,既释放了学生的肢体,又有效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索节奏、律动、空间的可能性,利用空间的不同维度、时间和力量,创造积累单一的动作元素。“即兴”舞蹈进课堂不仅仅是为了深化学生的音乐的体验,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自己身体的运动来开发自己的思维。

(二)解放情绪和创造自我价值

学生在学校总是以学习书本内容为主,伴随着激烈的考试竞争总会带来无形的压力,“即兴”舞蹈课堂为学生提供了释放压力的空间,通过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来解放自己的情绪。在教师引导的环节,需要学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仅要倾听音乐中的起伏变化,更要听清楚教师的指令,越是沉浸在这样的教学氛围当中,他们越是能够放松自己的状态,解放自己的情绪。在这样教学环境中,专注需要尽可能多地思考当下音乐与肢体的相关信息,而不考虑在舞蹈时肢体动作是否美丽,是否具有技术性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等。“即兴”舞蹈的过程是一种自主、轻松、自然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消除紧张的情绪,取而代之的是身体放松的愉悦心情。

目前,小学音乐课程中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教师的引导“即兴”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针对教师和学校的具体制度。因此,即使教师认识到“即兴”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能够有效地释放学生的压力,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很难广泛地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即兴”舞蹈与音乐结合的授课方法。针对学校方面,应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要求音乐教师在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中突破创新,通过体态律动有效地调动课堂氛围。学校必须优先认识到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以促进“即兴”舞蹈和音乐课堂的融合。政府方面,应设立相关机构,定期组织小学音乐教师人才培训,提高教师“即兴”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按照现阶段各学校音乐教學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评估标准,规范教学;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音乐教学评估小组,定期对“即兴”舞蹈进课堂的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只有学校和政府相互配合,全面制订推进“即兴”课堂活动的实施才是有效率的。最后,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课外活动,开放学生爱好的兴趣社团、延伸课程和“即兴”表演活动社团。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书本上的音乐知识,而且要形成探究、创造等积极意识。在“即兴”中我们常常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保留发展即兴中较完整的句子,创作一个小作品,这就是“即兴”舞蹈的最终目的——创作,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表演,将课堂中创作的“即兴”作品进行展示。通过不同的平台展示课堂学习成果,推进“即兴”舞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发展。

四、 结语

“即兴”舞蹈是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掌握舞蹈律动的一种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即兴”环节的加入为学生创造了轻松、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提高学习音乐这门学科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肢体的协调性,以发散性思维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综上所述,“即兴”舞蹈活动应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理、有效、充分地开展,打破传统的跟唱教育,全面推进编创式教学,使学生参与进更多形式的音乐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艺术价值,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德江.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09(8):53.

[2]宋小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试论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J].文化月刊,2009(7):96-97.

[3]王珊梅.浅谈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8(1):17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李化.用舞蹈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J].北方音乐,2016,36(24):118.

[6]刘超,赵如山.舞蹈与音乐的融合共生关系解析[J].今古文创,2021(5):100-101.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音乐课堂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我和舞蹈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