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探索“12345”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023-05-30 04:29杜静怡郭勇赵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3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人才培养体系工匠精神

杜静怡 郭勇 赵媛

[摘 要]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出发,在充分解读国家政策和借鉴其他国家实践的基础上,聚焦分析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中的关键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并提出“12345”的技能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力求能为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多方联合做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价值。研究主要包括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作用,国内外关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关键问题和“12345”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等内容。

[关键词] 工匠精神;技能人才;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 杜静怡(1991—),女,河北石家庄人,新闻传播学硕士,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部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培训研究;郭 勇(1981—),男,河北沧州人,工程硕士,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继续教育、教育培训研究;赵 媛(1992—),女,河北石家庄人,理学硕士,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部教师,主要从事教育培训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3-0000-04[收稿日期] 2022-08-25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大国制造向大国“智”造的转变更需卓越的工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从“制造大国”朝着“创造大国”迈进,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科学技术不断迭代创新,企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对技能人才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才能为政府、企业和院校等多方联合做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价值。

一、新形势下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技能人才培养是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国家来看,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大批技能人才。李克强总理对部署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技能人才培养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人才能力素质的竞争。企业要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关键,他们助力企业技术方法改革创新,技能经验萃取和积淀,进而提升企业效益,提高产业效能。

(三)技能人才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为9890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3.7%。其中高级工1810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429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2.6%[1]。面对如此庞大的竞争人群,唯有不断提高技能人才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富有激情和热情,从而提高就业率和工作效率,将人人打造成为“行家里手”与“匠人”。

二、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政府一直致力于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体制内对技能人才进行培养主要通过高职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进行。

(一)职业院校

技工学校包含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旨在培养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而技师学院旨在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等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技工学校近5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并且80%以上学生取得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平均20%以上学生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技工学校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效果显著。

(二)校企合作

学校教育和企业相结合,互相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有多种形式:一是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学校和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协商制订培养计划,学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企业确保学生就业。二是集中式培训,企业遴选职工分批分期在学校内进行系统集中式插班学习,接受正规教育培训,系统提升企业职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能力。三是定向培养,根据企业发展重点及战略,企业与学院商定研究重点、课程方案,培养符合企业用工需要的人才。

(三)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

企业作为技能人才的使用者,也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一是举办短期培训,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技术难点,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短期培训,迅速提升人员技术能力。二是开展技能大赛,通过搭建比赛平台,邀请优秀选手参加竞赛,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增强技术人才技能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开展师徒制,在企业内部结对子,由优秀者或者经验丰富者言传身教,在岗位中迅速提升能力。

三、新形势下技能人才培养关键问题研究

(一)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存在偏见

现如今招聘要求以学校、学历作为硬性指标,把学历和职称作为成人成才的唯一衡量标准,这更加深了“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偏见观念。在企业的职业通道和薪酬分配中,也体现着“轻技能”这一观念:一是收入分配和劳动报酬不合理,工人技术岗位薪资待遇较低。二是发展晋升时间长,发展目标不明确。三是在企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不高,受到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情况的影响,技术人才认为自己等同于工人。随着错误观念的传播,打消了一些人努力成为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二)技能人才培养的供需比例失衡

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过分强调“实用主义”,导致新兴职业的技能人才短缺,以及部分职业的技能人才结构失衡。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硬件设施、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都无法与产业发展速度和企业高质量需求相衔接,造成了招聘难、用工荒的现状。技能人才培养是长期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企业和院校三者联合发力,从顶层设计着手,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确保技能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源不合理

从资源投入来看,经费和人力资源短缺,导致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无法得到扩大,实训室、学习环境等硬件设备无法及时更换,教材、教学方法无法得到更新,教育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企业对于技能人才的偏见,致使企业用于技能人员的培训经费不足员工培训教育经费的20%。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职业院校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利用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职业院校的硬件设备和实训教室每年都会在寒暑假期间有将近3个月处于无人使用的状态。除了硬件资源,职业院校的师资资源,也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资源。

(四)技能人才的培训体系不健全

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迭代过缓,培训内容传统落后,无法满足岗位工作要求:一是培训内容无法及时跟进职业技能发展新要求,没有将技能通道与学习通道打通,出现“两张皮”的情况,学习成果转换率低。二是教学方式普遍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课堂乏味无趣。三是培训技术应用力度不足,培训数据管理、培训运行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手段还有待提高。四是培训后的质量评估手段落后,造成培训体系无法成为闭环。

四、探索新形势下技能人才“12345”创新培养模式

(一)加强“弘扬工匠精神,发展技工教育”培养理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政府部门要担任好“引导者”和“宣传者”的角色,不断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不断通过短视频、电视节目等各种媒介渠道对在各行业表现卓越的技能人才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始终坚持“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和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二)打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建立与人才发展通道相匹配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加強专业与岗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接,使技能人才的培养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确保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之间达到供需平衡。坚持“培养、考核、用工、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广“用工与培养考核、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做法,逐步建立劳动者凭技能和职业资格得到用工和待遇双提升的使用机制。

1.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适合技能人才培养的职称制度。促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制度、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和企业用工薪酬制度相衔接,通过技能人才在社会范围进行职称鉴定,突破学历、资历和身份三者的界限。打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与非学历的通道。

2.企业贯通技能人才发展的职业通道与管理晋升通道。企业依据技能人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岗位资格认证体系和技能人才等级认定。技能人才的岗位等级与薪酬待遇、在职培训等激励措施相关联,技能人才享受同级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关键岗位以及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可享有特殊的福利津贴等激励政策。通过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双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推动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

(三)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政、企、学”三者主体作用

1.增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源建设。首先,加大教育经费的资源投入力度,将发展技能人才的资金使用纳入职业教育培训的范畴。政府应为职业教育投入一定的经费,特别是培养周期长、实训投入多、市场需求大的技能人才,可选择性的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其次,合理规划和利用优质资源,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建设和投入。改造升级、扩建一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设施建设的特色职业院校,使其成为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最后,充分利用培训机构和民办院校等社会资源, 选取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高的社会培训机构和民办职业院校,打造成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培养基地。

2.充分发挥企业培养人才的主体作用。一是加大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每年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与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到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的技能人才。企业还应当强化在岗培训,实行“导师制”,打造“项目合伙人”,发挥骨干员工和高级技能人才的“传帮带”重要作用,为技能人才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培训学习。

3.职业院校应积极守卫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政府和企业资源共享的平台。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师资建设等方面遵循市场需求的原则,坚持学用并举、理论联系实际,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在课程设置上,从岗位工作内容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形成适应市场需要、技术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及时更新迭代课程内容,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补充进课程内容中,以适应岗位工作和岗位能力的新要求。加强产学合作的力度,将企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引入实训内容中,切实增强实践能力。

(四)建立“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评估—培训管理”四维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以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培训对象覆盖广泛、培训层次多级、培训实体多元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1]。建立“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评估—培训管理”四维技能人才培训体系,面向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技能人才开展培训,形成覆盖初、中、高级,兼顾职前和职后职业培训需求的培训体系。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等级技能人才,通过实际培训需求调研和岗位能力提升要求目标,匹配培训课程和师资,配备培训运行管理团队,并通过培训后考核评估反馈培训效果,再次进行复盘和迭代,从而使技能人才的培训形成一个闭环,确保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1.培训课程。根据岗位工作要求以及职业等级标准,分为知识类和技能类的培训课程。对于新进入行业的劳动者和初级人才,可多设置知识类课程和基础的技能类课程;对于中、高级技能人才,则重点在于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同的课程内容匹配不同的教学形式:知识类的课程可以采用讲授、 研讨、案例学习等形式,技能类的建议采用导师制、在岗学习、团队学习等方式,加快技能的熟练掌握和实际应用。

2.培训师资。技能人才的培训更多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因此,可以把外部师资和内部师资作为出发点,遴选培养优质师资。外部师资来源于高校教师、社会讲师,他们有着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并且有丰富的授课实践经验,提供行业发展前沿动态和实践案例;内部师资来自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师资和企业内部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或是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他们对于行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了解,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掌握大量实践案例,能够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培训评估。从反应层、学习层和行为层三个层面进行培训评估,反应层是在培训结束后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学习层通过考试、论文的形式帮助学员记忆知识,行为层则是通过让学员撰写工作行动计划、跟踪调研在岗的行为改善状况进行评估。

4.培训管理。培训运行保障是培训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确保受培训人员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例如,培训项目运行所需物品清单、沟通话术模板、班主任自我介绍模板等工具,“停机坪”、课间音乐、课间操等科学的课堂管理,都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有效工具。

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五大资源共享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在线场景化工作,线上虚拟化学习,加速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多元的学习渠道,也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在线平台,实现“师资、课程、信息、技术和案例”五类资源的共享,打破社会与院校、企业与院校、院校与院校之间的边界,打破专业之间、课程之间的边界,融合贯通学习与工作,满足劳动者随时学习、随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通過“师资、课程、信息、技术和案例” 五类资源的共建共享,牢固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提高技能人才的专业能力,加速技能人才的成长。

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无论是培养理念宣贯、培养机制完善,还是培训体系、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都离不开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劳动者四方的共同努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积极联合共建,劳动者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四者的作用,并实现有机结合,共同为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铭皓,骆潇.提升·成果·挑战: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解读[J].职业,2008(33):7-9.

Abstract: Carrying out large-scale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workers, alleviate structural employment contradictions, promote the expansion of employment, and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path of training skilled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fully interpreting national policies and learning from the practices of other countr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path of skilled talents, puts forwar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the “12345” innovative path of skilled talent training, and striv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to jointly do a good job in the training of skilled talents. The research mainly includes the value role of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skilled talen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key issues of skilled talent training path and the “12345” skilled talent training path.

Key words: craftsmans spirit; skilled talent; talent training system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人才培养体系工匠精神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