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研学课程,实践育人助力师生成长

2023-05-30 10:48赵惠云
教育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评价

赵惠云

近两年,研学旅行因其在学生个人成长与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家长和教育人士的认可。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积极开发研学旅行课程,着力构建适合学情、校情、生情的特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以各学科知识为基础,投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观察、倾听、体验生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解决问题,实现自身实践能力与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增强责任感与自信心,不断创新,以适应改革的步伐与时代的进步。

课程内容突出整合性。生活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单一学科知识的运用,因此,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要摆脱固定学科内容的限制,以真實生活场景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实现各学科知识的互相融合,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够得到综合发展。

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体验。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以“旅、行”为基本形式、以“学”为重要目的的课程。在实施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亲身实践,真正地融入生活。

课程评价强调多元化与综合性。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性变化,关注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提倡集体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将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成果作为评判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实现多角度、多方面评价学生。

开发丰富的课程内容

学校制订了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本的京内、京外八大系列的研学内容。在北京市内,主要进行博物馆系列和京味文化的研究。博物馆系列中,带领学生到国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科技馆、抗日战争纪念馆、詹天佑纪念馆等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场馆开展不同主题的研究学习。京味文化系列中,教师们从古都北京、民俗北京、风情北京三个方面开展主题研究。例如在风情北京这一系列中,设计了园林文化、胡同文化、学院文化等版块,带领学生走进特色园林建筑、著名大学、街坊道路等多处地点,开展小专题研究。

在北京市之外,学校开发了包括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秦晋文化、徽州文化等在内的系列研学旅行项目。以齐鲁文化研学旅行为例,项目分为传统文化和名胜文化两项研究活动,传统文化包括济南等地的名人文化、饮食文化,名胜文化包括大明湖等名胜古迹。

课程实施中做细工作

课程实施过程是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最重要的阶段,可以概括为“1-3-4”模式,即以某一个主题研学的形式,通过三个步骤、四步研学路径实施课程。教师从课程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三个阶段进行谋划,学生通过四步学习路径开展主题研学,即“先行学习—自主研学—成果分享—延伸自学”。

课程准备阶段,主要做好研学基地的考察选择、设计研学方案、确定研学主题和“小主题”、制作研学手册、周密安排好研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准备性学习等工作。

课程实施中,为确保学生研学过程中的自主性、趣味性,学校采取小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形式,通过教师实地调研和学生访谈得到相关信息,以此为基础确定主体,做到“一个学习地点、多个主题”,注重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实施主题研学的过程中遵循“先行学习—自主研学—成果分享—延伸自学”的学习路径,实现主题研学的自主性、延伸性、个性化。例如,笔者带领师生成功开展了以“走进儒学故里,传承先师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三天的研学中,每天都有不同的研学小主题,实现“游中研”。在乘坐高铁的过程中,以“高铁知识知多少”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高铁标志,了解高铁文化;在曲阜,学生以“至圣文庙祭先师”“至圣林中感敬意”“谢师礼仪亲体验”为主题,通过参观孔庙、孔府、孔林深入了解儒家文化,在儒学胜地感受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来到济南,通过参观山东博物馆了解山东历史,突出知识性和实践性的融合。在赏趵突泉、大明湖时分别以学生饶有兴趣的小主题研学活动带动学生感受自然风光的秀美、泉城文化的底蕴。

为了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服务意识,锻炼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在研学前,学校向学生发出召集令,让学生承担小导游、小记者、小摄影师、小管家等职务,在研学旅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事实证明,小导游员们热情洋溢的讲解、小记者们定时的报道、小摄影师们别出心裁的拍摄、小管家们满脸微笑和满头大汗的服务都成为研学途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学生在集体中为他人服务,提升综合能力。教师也引导学生在研学小组中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每个研学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司其职,合作完成组内的研学任务。教师们深深感受到学生独立思考、认真研究、交流质疑、分享成果的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见证了学生自然、真实的成长。

课程实施后,对研学活动进行总结,包括学校、年级、班级等不同层级,研学总策划人、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参与对象,以及不同的角度。从学校层面看,课题负责人和执行人带领各年级组汇总研学活动的成效和问题,对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实施下一步研学活动;从教师层面看,各教研组长带领本组研学教师进行活动总结,主要对本次研学中的突出特点,尤其是受学生欢迎、促进学生自主研学的环节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最终上报到学校进行研究讨论。另外,研学课题负责人、各年级教师也会在年级、班级的分享会上与学生共同分享研学感悟。学生的分享体现自由、自主,学生通过三级分享,即“班级分享—年级展示—校级巡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从内容到形式完全由学生进行“私人订制”。

课程评价检验课程效果

依据教育学家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可知,课程评价可以理解为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因此,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评价应考虑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考察学生的行为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改变;二是评估学生的行为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实现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重要途径,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评价主体为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家长、研学地点的游客等。课程评价内容方面,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指引,以学校该课程确定的关键能力为核心展开,包括学习习惯、知识习得、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等。以各项评价细目为依据,实施过程性评价,兼顾形成性评价。课程评价方式方面,包括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以及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价等,评价方法包括档案袋、调查法、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观察评价法等。

学校将继续践行“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以“三实”科研精神深入开展研学活动研究,带动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服务学校特色发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黄硕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评价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