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全学科智慧阅读体系,增强文化自信

2023-05-30 10:48于杏林周洪武
教育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智慧学科文化

于杏林 周洪武

参与学生50多万名、主题阅读活动1588个、阅读笔记3343.9万份、每天阅读35分钟、全科教学案例资源5000节、线上教育传播应用量3亿次……广州市中小学全学科智慧阅读项目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推动广州成为教育智慧之城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2023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早在2017年,广州市中小学全学科智慧阅读项目便已开始较大规模推广应用,可以说是对教育部提出开展阅读活动的提前布局和积极回应。广州教育研究院紧紧围绕全学科课堂教学中培育中小学生文化自信、推进全民阅读进校园重大国家战略需求,牵头成立广州中小学智慧阅读项目,力图破解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阅读教育现实问题,全方位增强中小学生文化自信。全学科阅读项目研究历经10年,智慧阅读教育立足广州,辐射湾区,从2017年开始,逐年实现校园阅读、学科阅读、课堂阅读应用全覆盖,着力做到全市100%的学校能应用全学科阅读的教学模式,提升“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果。

“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小学生阅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双减政策背景下,阅读教育是课堂提质增效的存量资源,学校和教师要会用、能用、善用。”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晓波说,“但课堂教学文化内涵不够、阅读效能不足仍是强化阅读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阻碍着学生文化自信的提高。”

方晓波介绍,全学科智慧阅读项目从整体上说,是以培育文化自信为指向,体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教育文化发展特征、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阅读教育项目。近年来,该项目在湾区中小学进行了大范围持续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纳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钟南山院士赞其为“居家防疫与学习两不误”典型案例;项目成果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建设智慧平台,直击阅读痛点

当前,课外阅读量偏少、阅读内容参差不齐、阅读方法不当等问题常见于中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难以真正实现。同时,缺乏有效的阅读监督与指导、阅读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也制约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此,方晓波指出,全学科智慧阅读项目聚焦“全学科”与“智慧”,强调阅读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并以“聪明的阅读教育”为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习惯,成长为“聪明的阅读者”。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从完善阅读资源入手,整合全市阅读资源,与广州图书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州教育大数据中心、广州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广州市教育基建与装备中心和短信平台等达成合作,將各类阅读资源引入智慧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

海量资源之下,质量管控必不可少。广州教育研究院组织出版领域的专家、阅读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等,共同制定《中小学生阅读书目遴选标准》,并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标要求、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等,最终形成了涵盖科普、儿童文学、传统文化、艺术、传记、通识等主题的核心书目资源库。基于此,智慧阅读服务平台按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门推荐、热点主题和新时代主题五个方面把书目进行分类整合,为每个主题编辑精选书单,确保学生有书读、读好书。

利用大数据跟踪学习过程、提高阅读的针对性,是本项目“智慧”的主要体现。方晓波介绍,智慧阅读项目利用脑科学、大数据等技术,形成全学科智慧阅读的人、书、网融合工程体系,即时搜集学生阅读数据、分析阅读行为、形成阅读报告,为学生推荐个性化适读书目,有效引导其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效果,实现选书、读书、评书、效果测评的量化,将整个阅读体验可视化。

同时,系统通过全市及更大范围阅读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级系统,建立了全市学生阅读档案,不仅直观呈现了学生个人的阅读行为效率、阅读习惯、阅读时间,还系统梳理了某一学校、区域整体的阅读情况,方便教师掌握总体阅读水平、学习缺口,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切实让阅读可知、可导、可管。

优化系统建构,增强文化自信

“全学科阅读、智慧阅读的最终指向是文化自信,”方晓波说,“这也是贯穿全学科智慧阅读教育的核心和宗旨。”

文化自信培育不重视、阅读教育方法相对陈旧、培育效果不明显是当前阅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项目组从理论出发,不断探索、分析、实践,完善阅读项目的学理、育人、协同与资源体系,优化建构,整合资源,力促学生文化自信的增强。

项目组以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为支撑。该理论强调学生主体性,认为文本的自然阅读过程是连贯阅读与焦点阅读的双加工过程。其要求课堂阅读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情境类型、文本特征、任务模式,带领学生适时选择焦点阅读、连贯阅读方式,合理使用精读、泛读、自由阅读、沉浸式阅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感知、体验、反思和实践。

在此理论指导下,项目组深入进行文本分析,从200万册书目中遴选15万册文化自信类全学科阅读书目,选取了《中华传统文化》《龙舟文化》等文化读本,并与新课标对应,分年级、分学科、分单元筛选一套与全学段中小学教材相匹配的文化自信核心书目,供学生针对性阅读。同时,项目组分批在试点学校循证该理论催生的课堂阅读、课内外主题阅读、个性化自由阅读三种教学基本范式和六环节螺旋上升教学模式,以助推阅读教学的创新与提高。

诗歌创作与出版是项目组增强阅读兴趣、鼓励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中小学智慧阅读平台有一名为“雅荷诗会”的专栏,用于发布诗歌主题阅读活动信息,以及征集到的学生诗歌作品。方晓波提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智慧阅读项目组就曾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望江南·广州好》词作,最终收录优秀作品132首,出版《望江南·广州好——广州中小学生咏广州》一书。

主题阅读,让阅读成为沟通的桥梁

《三体》《流浪地球》等影视、文学作品的成功,引发了一股科普科幻热潮,全学科智慧阅读项目利用这一热点,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科普科幻主题阅读活动。线上,学生们可以在阅读服务平台自主选择科普类书籍,坚持阅读打卡,记录阅读感受;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了解科普常识。线下,学校组织开展校级或班级相关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想或生活中的科学。

为了深化阅读认知、强化阅读效果,全学科智慧阅读项目设置每月阅读主题,涵盖体育、文化、历史等方面,带动各区域、各学校学生进行风暴式主题阅读。阅读活动包括活动主题、主题书单、探究任务、阅读闯关四大方面,着力开发阅读指导内容,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做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形成自主阅读习惯。

在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花都区新雅小学学生以舞台表演的方式演绎《弟子规》,通过知识竞答深化对《弟子规》的认知;江南新村第二小学学生阅读《柯妮踢足球》《男孩向前冲》,分享自己的运动故事,把足球女将画出来……一次次的主题阅读,让学生们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全学科智慧阅读项目还利用智慧化优势,将主题阅读延伸至不同地区,推动共读活动的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学科智慧阅读项目组织广州、武汉两地中小学生开展“穗汉小朋友,同读大中华”线上共读活动,以阅读为媒,让两地学生在线上交朋友,互相温暖、相互鼓励。

此前,广州教育研究院就已联合广州市第七(培道)中学、澳门培道中学两校师生在南国书香节会场的澳门馆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来自广州、澳门两地的40名学生,通过智慧阅读平台共读《小店忆旧》《岭南新语》两本书,在平台上留下了丰富的阅读和互动信息,或走访书中的老字号,或制作老字号的地图,或仿写老字号的“口述历史”,或领略老字号所蕴含的岭南文化基因。阅读课现场,两地学子畅所欲言,展示阅读笔记、分享阅读感悟、介绍考察经历,整个课堂充满着鲜活的语言、美好的追忆,既丰富了阅读的内涵,又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多元助力,筑牢智慧阅读根基

国王、鳄鱼与西红柿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著名儿童文学家萧袤在“我的童话梦”文学讲座现场,根据这三个事物临时编出有趣的小故事,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分享自己的故事创意,现场笑声不断。

智慧阅读项目开展“名家面对面”系列活动,把知名青少年文學作家、阅读教育专家带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打开诗人的“第三只眼睛”、写作怎样才可以很开心、艺术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书中的世界在面对面的对话中呈现在学生眼前,阅读的智慧在精神的互动中留存在学生心中。

“智慧阅读平台系统庞大,包含资源管理、借阅管理、综合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需要教育专家、数据分析师、教师、家长等人员的支持与合作。”方晓波说。为形成教育合力,该项目整合多方资源,以确保系统运行的流畅与高效。

教师是阅读教学的主力,其阅读能力、视野、方法等直接影响全学科智慧阅读的成果。经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牵头,智慧阅读项目邀请教育专家进行阅读项目试点学校种子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全学科阅读与项目学习,掌握智慧阅读的概念与实施路径,学会基于课内知识延展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指导,提高教师的阅读教育专业性。

方晓波介绍,智慧阅读项目着力通过“素材供给多维呈现、感知积累深度体验、主体反思逐步内化、思维创新转化实践”四个环节,建构“以文化人”育人体系,以增强智慧阅读力量。同时,项目还创建“三三四五”协同教研机制,即“教师—教研—教学”三教共振、“课程—课题—课堂”三课共进、“产—学—研—教”四方共建、“市—区—校—级—班”五级联动,全方位为阅读教学提供支持,增强阅读教育的专业性。

为确保智慧阅读服务系统有序、有效运行,项目组安排专业人员组成服务小组,不少高校的教师与研究生也组成团队,在接受“如何指导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等服务人员培训后,利用试点学校的假前教育周,入校对教师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项目介绍、平台应用操作讲解、课题申报指导等。此外,驻校团队还负责进行图书馆藏书及应用情况调研,并就实际借阅、阅读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切实提高学校阅读成效。

家长是孩子阅读之路上的重要陪伴者和引导者。基于此,智慧阅读项目经常举办“大手牵小手,阅读伴我行”等亲子阅读推广活动,以及“阅读影响孩子大未来”专家讲座活动,通过理念的解读、案例的剖析、问题的分析,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阅读教育观,掌握阅读教育方法,助推孩子阅读行为的养成与阅读能力的提高。

“我们的项目具有可复制性,”方晓波说,“全学科阅读的理念和模式能实现有效推广,智慧阅读管理平台、文化自信核心阅读书目索引等可以广泛应用。”

目前,智慧阅读项目已从500多所试点学校推广到全市1000多所学校,并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湖北、浙江、贵州等地,学生阅读素养和文化认同感明显提升,阅读教育生态也得到有效改善。接下来,智慧阅读项目将继续优化阅读体系,带动校园内更大范围、更多人群阅读习惯的养成、文化自信的增强。

猜你喜欢
智慧学科文化
【学科新书导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谁远谁近?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