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境导航”式评价路径探析

2023-05-30 10:48薛洪国
教育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研育人学科

薛洪国

质量评价问题是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的最后一环,也是检验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新教材的育人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核心素养,必须处理好三重关系,即道与器(课程实施中的观念塑造与知识传播)、量与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渐进式成长与飞跃性进步)、知与行(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时的知识运用与行为表现)。着眼于培育核心素养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融入学科整体情境过程中的各类行为表现和学习改进情况,而不是将学生的评价窄化、短视化;不是单纯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称重”,而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导航”。基于此,天津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天津一中”)就“全境导航”式评价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什么是“全境导航”式评价路径

如何理解“全境”?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是培育核心素养和考查其发展水平的载体。通常理解的情境,往往是基于学科内容的、以分科课程为界限的情境。这种观点,与分科课程为主体的实施方案相契合,但也会因其过分聚焦学科领域的具体问题,而容易窄化为试题背景。笔者认为,培育核心素养的情境,应当是完整的学科领域、生活场景和时代背景的统一,是具有复合功能和多重意蕴的评价载体。

如何理解“导航”?导航,主要着眼于评价的弹性。对于学生的表现,不能总是以对错论之,而要看到其在完成学科任务、项目、作业、测试、实践活动中的多方面表现,包括设计、态度、思维、行动、表达、结果等,看到其规范程度、积极态度、改进幅度和发展空间。

如何实施“全境导航”式评价路径

以重大主题教育引领评价方向。要使评价能够着眼“全境”,充分发挥“导航”作用,就必须看到高中阶段教材和课程中所蕴含的更丰富、更高层次的育人价值。自2019年以来,一系列旨在推进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进教材的重要文件陆续颁布、实施。这些重大主题,基于课程又高于课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我们设计的过程性或终结性评价要着眼于重大主题教育的落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为例,天津一中的教学团队在实践中,注重开展学校内部的逐级培训,引导教师团队形成对重大主题教育的深刻认知。除思政课程外,语文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在单元主题性文章的学习中提升对于新思想和重大理念的领悟;历史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理解新思想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安排;自然科学重在引导学生理解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对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理解创新的智慧和功用。艺术、体育、劳动等课程,也都注重挖掘其自身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其对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基于以上实践,学校提升和改进了各门课程实施的目标设定,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能进步之上的视野和追求。

以特色课程体系夯实评价基础。课程是评价实施的基础。在“全境导航”式评价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规划和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的生成性和评价的发展性,关注学生的综合性表现和成长过程。以天津一中“铸魂定向”特色课程体系为例,其内核是指向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横纵架构的设计和学科特色课程群的建设,为“全境导航”式评价路径提供了实践场所。

所谓“横纵架构”,是指课程体系应当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张路线图。高中三年,学生要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如何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两个问题,学校分别设计了课程纵向架构和横向架构。纵向上,将各个门类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依据其育人功能划分为“铸魂、强基、培优、致用”四个门类。这种划分,注重了学生从思想观念到行为选择的各种表现、成长和改进。横向上,五育融通、协同共进,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个领域要打造好一门主导课程,如思想政治课程、体育课程、美术课程、音乐课程、技术类课程等,与此同时再统筹其他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使其实现中心与外围的良性互动、相辅相成。

如果说“横纵架构”将课程编成了一张网,那么其交叉点就是学科特色课程群,即通过每一门国家课程系统、深入、创造性的实施,形成以学科为单位的课程群,使每一门课程都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行合一、开阔视野、涵养价值观的优质平台。

以教材深度教研优化评价设计和实施。教材是育人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载体。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学术情境和社会情境,就是他们收获成长、提升自我的时空环境,是“全境”在课程层面的具体体现。推进教材深度教研,是优化评价设计的必由之路。之所以强调深度教研,是因为在现实中存在着按照所谓“经典实用”的思路随意调整教学内容的次序,以导学案或知识提纲来替代或弱化教材的使用,依据“考查的可能性大小”来选择教材中哪部分该讲或不该讲等弱化教材使其育人价值流失的浅表教研。笔者认为深度教研的根本特征在于凸显价值、贯通内容、活化情境、强化任务。下面笔者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实施为例,对如上四点进行具体说明。

其一,关于“凸显价值”。教材的深度教研,必须精准而有高度地把握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研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针对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师在教研中不能将其定位为法律常识。法治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法治社会中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来处理社会关系。这样的定位,有助于我们设定蕴含更高育人价值的评价目标。

其二,关于“贯通内容”。教材的深度教研,必须整体把握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模块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科思维。例如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历史进程的梳理和总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总体勾勒。而其他模块,则是通过共时性的叙述将必修1中提出的重大历史命题和理论成果进行阐释。它们之间是“写意画”与“工笔画”的关系。要理解教材中提到的科学理念、制度优势、实践经验,需将其放到历史进程中去思考,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既是思想政治学科重要的学科思维之一,也是我们设定更有深度的評价指标的依据。

其三,关于“活化情境”。教材的深度教研,必须实现情境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动态更新,借助生动鲜活的场景,让学生有更鲜活的体验过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教学为例,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在教研中,按照“脉络+故事+金句”的方式,实现情境的活化。比如通过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脉络梳理,引导学生了解思想从何而来、如何发展至今;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学生明晰思想如何落实、怎样指导生产和生活;通过以金句为代表的原著赏析,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思想更为丰富的内涵和理论表述。情境资源的充实和丰富,能够为多元、系统的评价提供更完备的实践环境。

其四,关于“强化任务”。教材的深度教研,必须提高学科任务设计和实施的质量。学科任务的梯度、综合性和实践价值,决定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力求摆脱过于注重记忆和复述性表达的任务设计,强调任务设计要有情境依托,贯彻“大背景、中领域、小切入”的原则;强调任务设计要有探究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研有所成。解读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党史密码,在基层立法联系点丈量法治中国的坚实足迹,阅读梁家河中蕴含的成长大智慧,从“三坊七巷”看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这些新颖的任务,使我们有了更多维度、更具发展性的观察以及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机会。

综上,“全境导航”评价路径指向的目标是:在基于课程情境的更为立体、完整、持续的生活时空中,去观测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通过教师的评价行为,为学生的智能提升、思维优化、积极心理品质生成和正确价值观确立,指明方向、提供导引。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教研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