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的起源和故事

2023-05-30 00:05剑心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郁垒钟馗门神

剑心

贴门神,起源于先秦时期盛行的祀门和挂桃人习俗——古人将桃木枝刻成人形,立在门前,以驱邪避害,这是我国年俗文化中重要的一环。中国门神众多,例如民间一直流传着“钟馗抓鬼”的传说,人们便把钟馗画像贴于门上,希望能驱邪除灾。贴门神的习俗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门神画的起源几大门神知多少?

门神,是关于门的神,首先就要有门这个载体,但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是没有门这个概念的。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按照神话的记载,是有巢氏最先发明了“构木为巢”的技术。相较于居住在洞穴中,构木为巢更能够满足群体定居的生活需要。这样一来,大家就能够把族群迁徙到获取食物、水源更方便开阔的区域,不必局限在洞穴周围有限的空间内。

在那个野兽密布的年代,单纯的木制半穴居式建筑无疑是将自己的生命暴露在野兽面前。于是,古人便发明了“门”这个东西,用来给睡着后的自己增添一道安全防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类文明逐渐从分散的部落制時代进入了分工更加细致、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青铜时代。有别于部落制时代,大家狩猎、采集来的资源要优先归集体分配,青铜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更加先进,少部分人已经能够过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在这个时期,门的作用除了防备野兽,保护私有财产的功能也逐渐凸显出来。

门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相信“万物有灵”的古人便认为,有门就应该有门神,才能更好发挥出“保平安”的功效。于是,源自于《山海经》中的神荼、郁垒两位大神,便作为最早的门神登上历史舞台。

《山海经》记载:沧海之中,有山名为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度朔山上有棵大桃树,枝干盘屈三千里。在大桃树的东北方有个鬼门,是万鬼出入之地,神荼和郁垒二人便是看守鬼门的神灵,一旦发现恶鬼,便会用苇索(用苇草编成的绳索)击杀,维护人世安全。古人依据这个故事,将神荼和郁垒奉为门神。每年除夕,都会把神荼和郁垒执苇索的形象画在门上,希望依靠他俩来看家护院,驱除鬼魅。神荼和郁垒长着虬髯虎须,头上有角,怒目圆瞪,充满了威严,凭借这副霸气的长相,他俩一直是人们最为喜爱的门神。到了隋唐时期,受审美、佛道儒文化相互融合的影响,以动物为主角的年画开始流行,比如江南一带就流行将鸡画在年画上作为“门神”。

尽管如此,真正能够像神荼和郁垒一样受欢迎的,也仅有钟馗。关于钟馗,《唐逸史》记载:唐玄宗曾经患过一次大病,他当时卧床久病不愈。有一日,他梦到两鬼前来盗取紫香囊与玉笛,恐惧中唐玄宗就在宫殿间慌乱地奔逃起来,就在两鬼要接近唐玄宗的时候,一个面容丑陋、身材魁梧的男子突然出现在唐玄宗面前,抓住两只鬼当着唐玄宗的面吞食殆尽。唐玄宗对这突然出现拯救了自己的男子充满好奇,他问道:“你是何人?”男子答道:“陛下,我乃钟馗,我曾发誓要为陛下清除一切妖邪。”听了钟馗的话后,唐玄宗十分高兴,更令他惊喜的是,醒来后自己病竟然也好了。大喜过望的唐玄宗就命画圣吴道子,将他梦中见到的钟馗模样画了出来,并在岁末之时,将钟馗图像赐予大臣用来驱鬼辟邪。以“神判”钟馗为主角的门神年画就此流传开来。

神荼、郁垒和钟馗的流行有一定的官方色彩,他们往往流行于达官显贵之间,承担着“天人”互动的职能。而从宋朝开始,门神无论是从身份,还是流传的广度都有了极大的改变。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贴门神的习俗不再是达官显贵才能体验到的高端“享受”了,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年画。

《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宋朝市场上售卖年货的热闹景象:“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若当时有个年画畅销榜的话,我们一定会发现市场上售卖的年画,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神荼、郁垒和钟馗这样孔武有力的神仙,还有以包公、狄仁杰、魏征等历史名人为主角的文臣门神。这反映出在人们心中,比起虚构的神仙,现实存在的正面人物,更能寄托他们的情感。明清时期,年画市场变得更加成熟,人们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驱邪、辟邪,他们开始把自己喜欢的小说人物也加入到了年画中,很有现代社会人们张贴自己喜爱的明星、动漫角色海报的感觉。

门神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如果仔细观察古代门神形象演变规律的话,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门神变得越来越有人味了:一方面门神形象在从虚构人物,逐渐演变为具体、真实存在过的历史英雄人物;另一方面门神的身份也不再局限于武将,唐宋之后开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文门神”。

从“神”到“人”,从“武”到“文”,门神形象的演变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上古时期的先民以动物和人的模样作为“神”的形象,他们渴求用这种充满威慑力的神明形象来驱赶妖魔,到了唐宋时期,单纯驱鬼镇妖的门神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于是,具有不同职能的门神因此产生。

南宋画家李嵩描绘官宦之家新年迎亲送友的《岁朝图》上,就描绘了“身披金甲的将军”和“头戴纱帽、身穿官服的文官”,这种一文一武两门神并立的画面中,武门神一般是驱鬼除妖、安家镇宅用,文门神则更多被寄予主人家渴望官运亨通、迎福进财的寓意。

文门神的出现,意味着门神的职能从单纯的驱鬼辟邪,扩展到了“祈福和辟邪”并重的层面,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儒释道文化、科举制及当时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们开创的盛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巅峰,它们的衰弱也为民众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在这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将信仰寄托于神明,希望能换取富贵、长寿或者安稳的生活。人们开始将历史英雄、状元和神佛的画像做成门神像贴在门上,以寄托自己多元化的心愿,比较典型的武门神形象有秦琼、尉迟恭、赵云、关公,文门神形象有包拯、文天祥,神佛门神形象有送子娘娘、南极仙翁、财神。

时代在进步,文化在发展,受过科学教育的我们,自然不会以为挂门神就能满足我们的愿望,这更多是一种文化习俗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贴门神的习俗从先秦时期传承至今,早已不单单是为了驱赶野兽、邪祟,它更多是寄托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可以说,门神年画作为一种寄寓平安幸福的象征符号,它既有祈福的功能,也体现着绚烂多彩的文化艺术。门神文化,早已成为年俗文化中人们共同的一种情感羁绊。

(编辑 陈致颖)

猜你喜欢
郁垒钟馗门神
足球场上的“门神”
门神:神荼、郁垒
小小的家
8.钟馗悟道图
有趣的门神
钟馗嫁妹
门神都是什么样
小门神
论门神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钟馗降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