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及配置方式研究

2023-05-30 10:48邸高曼王秀荣
广东园林 2023年1期
关键词:植物造景唐诗

邸高曼 王秀荣

摘要: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园林中的应用较少。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和配置方式对现代园林中苔藓植物景观的营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与苔藓植物有关的400首唐诗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包括积极、中性、消极的3种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类型,并分析情境感受对意境产生的影响,然后对苔藓植物与建筑、其他植物、山石等6种景观配置及其与意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境感受和景观元素意象的组合有利于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生成和感知;苔藓植物和具有不同物性特点及隐喻特点的景观元素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意境氛围。

关键词:苔藓植物;植物造景;唐诗;景观意境;配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3)01-0022-04

收稿日期:2022-02-27

修回日期:2022-06-20

Abstract: Bryophyte has high ornamental value, but it is rarely used in garden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bryophyte landscape in poem of the Tang Dynasty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ryophyte landscape in modern garden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duction of 400 poems related to bryophyt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ree types of bryophyte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including positive, neutral and negativ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eeling o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yophyte and six landscape configurations such as architecture, plants, mountains and stones and their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ituational feeling and landscape element image is conducive to the generation and perception of bryophyte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bryophyte and landscape element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and metaphor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create different landscape artistic atmosphere.

Key words: Bryophyte; Plant landscaping; Poem of the Tang Dynasty;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Configuration mode

中国古典园林在整个园林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观之中国园林现状,却没有将其长处完全继承发扬。园林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1]。目前中国园林景观比较缺乏意境的含蕴及文化内涵,因此对于园林景观意境营造的研究亟需深入。植物是园林景观的组成要素,研究植物景观的意境和造景方式有利于园林景观意境的体现。

苔藓植物外形娇小可爱,颜色青翠欲滴,生长姿态各异[2],具有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常出现在文人骚客的吟咏中,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生成了丰富的“苔意象”。而且苔藓植物能够附着在石头、树干等表面生长,形成独特的景观。目前苔藓植物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景观[3~4]、垂直绿化[5]、地被[6]等方面,景观意境方面的研究极少。值得关注的是,周兰[7]、李晓彤[8]和邢林佳[9]分别做了苔藓的文学研究,基于唐诗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苔藓植物具有的文学意象和文化意蕴;罗燕萍[10]从园林的角度考察了宋词中的苔藓意象。虽然以上都是文学领域的研究,却为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诗词文学中蕴藏的植物景观以及景观意境的表达方式,对苔藓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以400首唐诗为研究材料,梳理其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总结出苔藓植物景观意境,并根据诗中意象提取景观元素,总结唐诗中苔藓植物的配置方式。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来自《全唐诗》,在全唐诗库(http://www3.zzu.edu.cn/qts/)中以“苔”为检索内容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为1 599首,由于数据量较大,且存在大量如“苔帻”“海苔”等非描写苔藓植物的诗句,再从其中选取描写苔藓植物的400首相关诗词,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研究以唐诗为基点,运用宏观研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选取的唐诗进行文本分析,并通过诗文中的情感感受词和整体感知,详细分析每首唐诗所蕴含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总结提取诗中的景观元素。之后对景观意境的类型和景观元素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通过分析景观意境与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阐述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配置。

2 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意和境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11]。本文将意境理解为是人的一种氛围感受,认为意境的生成与诗人对人生中各种情感的深刻体验相关,也可以说是和所处的情境有关[12]。研究材料涉及賞景、吊古抒怀、相思、隐逸等6种情境类型的唐诗,蕴含着丰富的景观意境类型。以情绪愉悦度[13]为依据,将其归纳为积极、中性、消极3种景观意境类型(表1)。下文对景观意境和与之相关的情境类型作具体分析。

2.1  积极景观意境

积极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中有赏景和游宴应制2种情境。赏景情境的诗多从赞赏的角度描写自然风光,诗人起笔的基调是欢愉的。应制诗是古代臣僚奉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诗,其情境注定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行文氛围。二者所描绘的景观多呈现生机勃勃的氛围感受。

呈现生机勃勃的苔藓植物景观的诗大多描写早春的景象,一般结合春季万物生发的特点进行表现,将花、鸟、竹等典型具有欣荣意象的动植物和苔藓植物组合。如李世民《首春》中“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竹子返青,青苔返翠,黄莺又雀跃在枝头,描绘出一派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此类还有张说《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中“水苔共绕留乌石,花鸟争开斗鸭栏”。又如武平一《奉和立春内出彩花树应制》中“画阁条风初变柳,银塘曲水半含苔”,通过水生苔藓和石、花、鸟以及柳树的组景,抒写了初春欣荣的景象。

2.2  中性景观意境

当人看到某一景观后引发的感受处在情绪愉悦度的中间位置,即人的情绪较平静,没有强烈的愉快或不愉快,可以将其认定为中性的景观意境。赏景情境在中性苔藓植物景观意境中占绝大部分,呈现有缥缈清幽、清远清丽和深远壮阔的景观意境,这类诗单纯描述由景观引发的直观感受,在愉悦度上表现不明显。此外还有隐逸情境的唐诗,呈现幽静宁谧和闲适恬淡的景观意境(表2)。

在呈现缥缈清幽景观意境的诗中描写寺观景色的占比较大。寺观园林内禅意十足,苔藓植物生长于微末的物性特点与之相契合,二者营建的景观氛围往往倾向于平静。如宋之问《游法华寺》中“苔涧深不测,竹房闲且清”,寺庙内闲适清净,寺庙外幽深的山涧覆满青苔,通过“深”“闲”二字展现法华寺缥缈清幽和闲静的氛围。另外还有对自然山野景色的描写,如王维《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清远清丽的景观意境多由石、水、苔藓植物和其他植物组合展现。石和水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苔藓植物与之搭配宛如锦上添花,将自然景色质朴去雕饰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上官昭容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中“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和李峤《夏晚九成宫呈同僚》中“树红山果熟,崖绿水苔浓”。

高山巍峨,给人雄浑壮阔之感,苔藓植物的覆盖则使其更添深远。如李隆基《过大哥山池题石壁》中“澄潭皎镜石崔巍,万壑千岩暗绿苔”,崔巍林立的岩石给人以雄浑壮阔的感受,澄净的水潭和岩石中暗绿色的苔藓则使景色更显深远。又如杨炯《巫峡》中“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通过生满苔藓的悬崖峭壁和湍急的流水描写出山中壮阔的自然景象。

古人身处庙堂,被官僚世俗烦扰,经常生出归隐之意,唐诗中便有很大一部分以隐逸为主题的诗作。生长在僻静之处的苔藓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之一,被赋予闲适幽静的意象含蕴,引发观赏者闲适恬淡和幽静宁谧的氛围感受。如沈佺期《入少密溪》中首句“云峰苔壁绕溪斜,江路香风夹岸花”,通过云峰、苔壁、香风、岸花组成了一幅闲适的景象,后“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凿帝尧人”,通过桃花源这一典故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田园生活的向往。

2.3  消极景观意境

吊古抒怀、相思思念、怀才不遇等情境下的诗文表达的情绪都较为低落,如吊古抒怀诗中面对古迹时产生的悲凉感,表达对君王、伴侣及家人等的思念时产生的孤寂感,都可以视为低愉悦度,呈现出空、寂、哀、伤等消极的氛围感受,因此将其归为消极的景观意境。苔藓植物在以上情景中出现时被赋予伤逝、寂寞等意象,与建筑、植物和其他元素组景生成深远荒凉、萧瑟凄清、空寂、冷寂寥落等消极的景观意境(表3)。

在吊古抒怀诗中,苔藓与古迹组成景象,景感深远荒凉,抒发繁华不再的感慨与悲凉之情。如卢照邻《文翁讲堂》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还有一些诗侧重表达物是人非引发的萧瑟凄清,如李白《姑孰十咏·谢公宅》中“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荒”和“废”体现景观时空上的衰败,通过庭院环境中草和苔藓的生长隐喻人已逝世,呈现出萧瑟之感。

本文根据宫怨诗、闺怨诗、思乡诗和悼念诗共有的相思怀念情绪,将之统一归为相思情境。诗文中诗人多因景生情或借景抒情,通过对景象的描述来传达烘托内心的相思与怀念,呈现出空寂、冷寂寥落、凄凉、孤独等景观意境。如严识玄《班婕妤》中“寂寂苍苔满,沉沉绿草滋。荣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通过郁郁苍苍的青苔和丛生的绿草,营造出了门可雀罗的凄凉,“寂寂”“沉沉”写出环境的衰败没落,烘托了宫中妃子内心的冷寂寥落。又如“苔衣上闲阶,蜻蛚催寒砧”(《游子吟》顾况),“苔”“阶”“寒砧”(典型的思念意象)等组合形成秋季冷清景象,烘托在外游子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

在怀才不遇情境的唐诗中,诗人常借物喻人,通过物被苔藓植物侵蚀,表达才华被埋没的苍凉与惋惜。如李白《独漉篇》中“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苍苔长于剑上不仅传递出宝剑在时间长河里被废弃,更是表达了诗人不能一展抱负的郁结之情。

还有数首以叙事为主表达生活困苦的唐诗,多通过苔藓植物、落叶等组合描写秋季的萧条景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凄苦,进而生成忧愁凄凉的氛围感受。如李颀《行路难》中“一朝谢病还乡里,穷巷苍苔绝知己。秋风落叶闭重门,昨日论交竟谁是”,通过“穷巷”“苍苔”“落叶”表现出诗人因病还乡后生活的凄凉困苦,“闭重门”更是体现出无人问津的萧瑟之意。

3 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元素

苔藓植物景观中出现的意象总计329次,剔除如白骨、风雨、莺、龙泉、墨灶、笔床、烟花等与景观元素不相干的意象共58次,然后将剩余的意象按景观元素类型分类,按出现的次数由高到低排列为:建筑元素(70次)、植物元素(67次)、山石元素(52次)、水元素(30次)、景观小品(27次)、道路(25次)。根据景观元素频次的高低分析唐诗中苔藓植物景观营造的配置方式。

3.1  苔藓与建筑

建筑元素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景观元素,苔藓与其结合最能呈现缥缈清幽的景观意境,其次是清远清丽,从总体看大多呈现“静”的氛围(图1)。建筑本是人来人往的喧闹之地,苔藓的静与其形成对比,从而使建筑环境透露丝丝缕缕的缥缈宁静,例如常建《宿王昌龄隐居》中“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3.2  苔藓与其他植物

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其姿态、季相等可以表现出园林植物景观特有的艺术效果[14]。植物相较于其他景观元素,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生命属性,容易使人感到放松和心情舒畅,因此苔藓植物与其他植物的组合中清远清丽的景观出现次数最多(图2),缥缈清幽次之,而消极景观意境总体出现频次偏低。

3.3  苔藓与山石

苔藓与山石配置使景观的自然、古朴气息更加浓厚,可以营造富有野趣的景观。研究结果也表明二者组合呈现山野间深远壮阔的景观意境是最多的,共计14次(图3)。在假山石间点缀苔藓植物,成为山川奇峰的缩影,“群峰锦作苔”的景象便显现于园林景观中。

3.4  苔藓与水

水自身具有净和柔的特点,使苔藓植物景观更具清净、宁谧的氛围,当水的体量变大或者水的流速更快时,则会令人产生广阔壮丽之感。唐诗中苔藓和水配置便体现出以上特征,如清远清丽景观意境频次最高(图4),深远壮阔次之,消极倾向的景观意境表现力较弱。

3.5  苔藓与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在景观营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园林中的文化和意境可以通过景观小品传达出来。统计中苔藓和景观小品配置表现缥缈清幽景观意境的次数最多,其次为深远荒凉和萧瑟凄清(图5),这主要与井、碑等所具有的物象特征有关。如井具有幽深、清凉的特点,苔藓与井组合多呈现出清幽的意境;碑有纪念性质,更加肃穆,苔藓和碑组合更容易引发人深远荒凉的感受。由于人处于不同情境,苔藓与景观小品配置产生的意境也会有变化。

3.6  苔藓与道路

在统计的唐诗中,与苔藓植物组景的道路元素共出现25次,表现环境缥缈清幽的最多(图6),其他的寥寥无几。正所谓“曲径通幽处”,唐诗中多写“径”中的苔藓,细窄的林中小路或者竹林内的小径本就令人心静,于幽处生长的苔藓更是为环境增添一抹清丽,如岑参《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中“竹径厚苍苔,松门盘紫藤”。当苔藓生长于高山上的道路时,又生出长于天地间的深远壮阔之意。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通过对《全唐诗》中部分与苔藓植物相关诗文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生成与诗人所处情境产生的情感体验有关,诗人在不同时空、事件背景下产生不同的情感、感受,后将与之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诗文,读者从意象组合的描述中与诗人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的景观意境。在景观配置方面,景观元素的物性特点和隐喻特点影响苔藓植物配置最终产生的景观意境类型。具体结论如下:

1)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影响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生成。苔藓植物景观意境是读者面对唐诗中苔藓植物景观时产生的氛围感受。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通过诗人设定的时间、地点、情形以及其中的情感倾向词和情感表达,对整体内容形成意境感知。在苔藓植物景观营造中,可以预先设定情境引导人对景观产生共鸣,感受其中的意境含蕴。

2)景观元素意象组合有利于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感知。意象是经过诗人艺术创作的、寄托有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经过长期的提炼,许多物象被赋予了固定的意象,这些意象对读者在品读唐诗时感知苔藓植物景观意境起了很大的作用。将苔藓植物与有既定意象的景观元素组合,有利于人感知苔藓植物景观当中的意境。

3)苔藓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组景通过“客观物性”和“意象隐喻”,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意境。大部分建筑、植物等景观元素具有两种欣赏形式,一种是客观外表,如水的轻柔,山石的坚硬;另一种是内在隐喻,如井的幽深,碑的肃穆。在苔藓植物景观营建中充分考虑每种景观元素的特性,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景观元素进行配置。

4.2 讨论

唐诗中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性,景观配置的研究对当代苔藓植物景观的营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由于研究存在主观性较强、研究范围偏小等问题,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唐诗中的相关描写与当代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异,因此需要制定筛选指标,以选出唐诗苔藓植物景观中更加适用于当代的景观意境。今后可扩大研究范围,细化研究内容,对传统文学中苔藓植物景观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得出更具科学性的结论。

注: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邬丛瑜. 园林意境营造研究[D]. 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9.

[2] 陈兵红,陈俏彪,李秋萍,等. 苔藓植物功能分析及其园林产品开发[J]. 北方园艺,2013(8):90-93.

[3] 毛俐慧,温从发,丁华侨,等. 苔藓植物景观价值[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39(7):30-32,38.

[4] 王国栋,易洪,颜聪,等. 浅析苔藓植物与微景观的结合与应用[J]. 现代园艺,2020,43(3):99-100.

[5] 陈淑君. 苔藓在墙体绿化中的景观设计探究[J]. 现代园艺,2019(8):65-66.

[6] 丁水龙,张璐,沈笑. 苔藓植物的园林造景应用[J]. 中国园林,2016,32(12):12-15.

[7] 周兰. 中国古代苔文化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8] 李晓彤. 唐诗苔藓意象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7.

[9] 邢琳佳. 中国古代苔藓文学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10] 罗燕萍. 宋词与园林[D]. 苏州:苏州大学,2006.

[11]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4.

[12] 欧阳宁,杨学成. 山水园林诗中的情境类型及其建构对园林营造的启示——以张九龄的山水园林诗为例[J].广东园林,2020,42(6):86-90.

[13] 楊倩. 影响情绪的城市公园景观要素和优化策略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1.

[14] 杨善云,陈翠玉,刘云峰,等. 柳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美学评价与优化策略[J]. 北方园艺,2014(11):80-84.

作者简介:

邸高曼/1996年生/女/河北唐县人/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 550025)/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风景园林学

(*通信作者)王秀荣/1972年生/女/河南陕县人/博士/贵州大学林学院/教授(贵阳 550025)/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 wxr7211@126.com

猜你喜欢
植物造景唐诗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品读唐诗
《唐诗选注评鉴》(十卷本)出版
唐诗赏读
浙江城市广场设计分析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