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意蕴和时代吁求

2023-05-30 10:48余尚慜忞王黎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

余尚慜忞 王黎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该思想的生成具有深刻的根源脉络和逻辑理路,“两个务必”是其历史基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政党观、矛盾观是其哲学根源,对于新时代如何走好“赶考路”的再度思考是时代吁求。

关键词:“三个务必”;历史逻辑;理论意蕴;时代吁求

中图分类号:D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4437(2023)01-000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形势,在充分把握党情国情世情的清醒认知中提出的新要求。从根源脉络中梳理“三个务必”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意蕴和时代吁求,对深化推进“三个务必”的理论构建和传播体系研究,深刻把握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逻辑:“赶考”之路的纵深延续

追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三个务必”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人民至上、作风优良、迎难而上是确保我们党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在赶考之路上始终交出优异答卷的磅礴力量,“三个务必”作为砥砺中国共产党人笃行不怠的强大精神感召,始终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之中。

1949年初,三大战役顺利结束,全国解放事业成功在望。在即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际,面对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周期律”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适应政治身份转变、巩固新生政权等政治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西柏坡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两个务必”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对革命胜利之后党内可能出现的居功自傲、粗心大意、不求上进、贪图享乐等不良现象作出的科学预判,不但彰显出其对于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总结与深度反省,而且表现出对于即将掌握全国性政权的清醒认识和冷静思考,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对于即将掌握国家政权的中国共产党而言,“革命以后的道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2]。这一警示与要求从思想作风入手提醒全党浇灭历史转折关头可能出现的“骄奢”苗头,反映出党从革命到执政的使命意识和实践自觉,以及敢于和善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的自我革命精神,也为党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提供思想引领和政治保障,标定全党在建设新中国的新征程上所需的精神状态。“两个务必”为中国共产党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扎实思想基础,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成为激励和鞭策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一个个新胜利拼搏奋斗、勇毅向前的政治保证和强大动力,其精神内核历久弥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在党内培育和灌输“两个务必”思想,“两个务必”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中国的执政党,政治地位的转化使部分党员干部滋生官僚主义习气,出现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为此,党中央强调要在党内开展学习整风,让全体党员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艰苦奋斗。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上强调要善于学习,绝不应该因为革命的胜利和在建设上做出一些成就而得意忘形,强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3]117这句话不仅是对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现实总结,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清醒认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3]240,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炼为艰苦奋斗的基本要求,反对贪图享乐和铺张浪费的行为。可以说,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于“两个务必”的贯彻执行,“两个务必”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得到充实与发展。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党员干部容易被外界利益所诱惑,出现能力不足、消极腐败等问题。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党风党纪问题,重申“一定要改革开放,艰苦奋斗”[4],要求全党务必践行“两个务必”思想,保持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把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指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风上真正扎根”[5],为全体党员同志保持艰苦奋斗稳固方向。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这是“两个务必”思想在新时期的生动发展。此时,“两个务必”思想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扩展,在党内的地位得以进一步提升。

进入新时代,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革命圣地西柏坡,指出“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7]。2021年6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8]。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坚持“三个务必”,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人以“三个务必”吹响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号角。以内容为视角审视“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烈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体现着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立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深刻反映着我们党胸怀的崇高革命理想以及秉承的旺盛革命精神,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进京赶考”的清醒意志和坚定决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明确警示着我们需要敢于同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老路”“邪路”对抗到底,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且提升斗争实力来应对已知和未知的各种艰难险阻。“三个务必”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创新发展以及对“赶考之路”的纵深延续。

二、理论意蕴:人民立场与矛盾观点的集中展示

研究“三个务必”生成的哲学原理既有利于把握理论的深刻本质,又能挖掘其衍生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政党观、矛盾观是形成“三个务必”的直接理论归因。同时,“三个务必”内部富含的深刻逻辑也同样映射出马克思关于联系的观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的初心与使命指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马克思自幼怀揣着关怀普通劳动群众的怜悯之心,当他看到资产阶级向穷苦大众施以物质压榨和精神压迫时,给予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对这种恶劣的社会现象表示强烈反对。他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从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研究入手,进而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掀开资产阶级的丑陋嘴脸,并不断主动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心愿和呼声,参加他们的革命实践活动,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结论,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出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群众是实践主体,是利益主体,是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在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拟定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表达出共产党人的阶级立场,即“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9]。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基因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中川流不息,“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坚守和传承,它强调要进一步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指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主张全党要始终保持真正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这个初心和使命没有偏离无产阶级的根本立场,也没有抛弃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时代的中国这一特定时空场域的具体体现。因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与补充,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应遵守的价值导向。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政治本色,赓续红色基因的内在规范,深刻映射着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核心思想。邓小平指出在党建学说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10]。歷史上任何国家的执政党都会因为官僚主义的存在而威胁到其执政地位,列宁也从中看出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认为官僚主义者是一个国家执政党的最大敌人。列宁同官僚主义的斗争非常激烈,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彻底铲除官僚主义。他指出,必须要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社会主义的实现靠少数人和一个党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坚决秉持并贯彻发展列宁的建党学说,曾在革命时期说道:“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1],在革命即将胜利之际告诫全党“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绝不能“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官僚主义、马虎主义、骄傲自满的不良政治作风与马克思主义政党观完全相悖,一切贪图安逸、坐吃山空的消极想法都该被时代扑灭。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要保持清醒认知,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传承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弘扬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劳模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以新的伟大工程铸就新的梦想,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传承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在百余年奋斗中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矛盾即对立统一,在社会生活中矛盾源源不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敢于斗争并且提高斗争的本领。此外,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时代不同,矛盾的根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会有所差异,针对不同矛盾要采取不同的斗争方法。敢于斗争并不等于盲目斗争,斗争是一门艺术,全体党员要自主探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高斗争的本领,继而有针对性地同矛盾作斗争,善于同矛盾作斗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敢于斗争”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面对无法消除的现实矛盾,全体党员务必敢于斗争,永葆斗争精神,在与矛盾的持续斗争中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为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本领都必须提升一大台阶。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风险挑战、矛盾问题而来,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停滞不前,遇上一点阻碍就因噎废食。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啃下重点领域改革的硬骨头等等,都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秉持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坚定信念,拿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斗争意志,与一切风险挑战进行斗争,在斗争中化解矛盾、破解难题。

“三个务必”在内容上包含着相对独立、自成逻辑、形成体系的三大主体,同时又是一个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这三大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既强调“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与“船”的问题,强烈映射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集中展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越性,凝结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华,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掌握与实践迈上新台阶。

三、时代吁求:朝向新征程的力量汇聚

“三个务必”,不仅实现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创新发展,而且达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继承。除此之外,这更是我们党洞悉历史规律、立足时代方位、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所作出的重大论断,对于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与强烈现实意义。

首先,“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实现自我革命,答复“历史周期律”问题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就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12]“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3]在赶考之路上的中国共产党反复思索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这一困境,那必然是中国共产党要保持答卷人的清醒头脑、端正答卷人的政治作风、增强答卷人的斗争能力,提升阅卷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到让阅卷人满意。为此,中国共产党曾经提炼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结论,如今又找到“自我革命”这一答案,而“三个务必”正是对这两个答案有机结合的完美展示。事实证明牢记并贯彻“三个务必”思想对于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具有重要意义。“三个务必”阐明党自我革命的内在源泉,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动力,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出党在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的作风,要求全体党员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态度完成革命、建设任务;锻造党在自我革命中的强大武器,运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手段直击革命道路上的荆棘载途。“三个务必”这一伟大号令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两个答案内在整合,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使得我们信心十足地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同时,“三个务必”要求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赶考路”上不懈探寻破解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谜团的最新答案,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其次,“三个务必”是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迎接源源不断的艰难险阻的必然之举。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我国在前进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平坦无阻。若想在全球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必须将“三个务必”贯彻到底。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清晰认识到运用好“三个务必”这一强大武器是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伟大成就的正确方案。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将初心与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展现我们党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引领全体党员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运用迎难而上的利器,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日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之下,只有始终坚持“三个务必”,才能做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敌对势力的重围中拼搏奋斗出来一条血路,迎来新的曙光;只有始终坚持“三个务必”,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植根歷史与现实中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只有始终坚持“三个务必”,才能做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破解当下现实困境,生机勃勃地去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三个务必”,破除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最后,“三个务必”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探索,走出一条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道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是一条我国独立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不依附于任何西方文明的现代化道路,我们不仅要应对虎视眈眈、唯恐天下不乱的西方政客,还要回应我国人民的期望,回报人民的信任,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然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实现“三个务必”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必然能充分促进伟大事业的发展。因此越是任重道远,越是前程似锦,越是前路艰险,我们越要将“三个务必”铭记于心、熔铸于魂、实践于行,以此去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蓝图。我们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并践行“人民江山论”,砥砺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和人民紧紧相拥、与群众同甘共苦,用真才实干赢得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拥护和爱戴;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激励全党同志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用“三个务必”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定能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提供稳定的政治保证和充沛的智慧支持。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不负众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优异答卷。但是,这场考试远未结束,“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殷切嘱托,将汇聚成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交出愈发优秀答卷的无穷力量。作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宣言书和冲锋号,“三个务必”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若想在扬帆远航中锚定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唯有对标“三个务必”,自觉、自律、自悟、自省,方能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无往而不胜,以“赶考”的清醒与自觉奋力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38-1439.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90.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46.

[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44.

[7]李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07-14(001).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001).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4.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12]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4-15.

[1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301.

收稿日期:2023-03-10

基金项目:2021年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AE91355)。

作者简介:余尚慜忞(1999―),女,安徽芜湖人,南京理工大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王黎(198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管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与文献。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道路”
论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
关注历史发展的逻辑
做两个逻辑统一的历史教学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