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精神的生成依据及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

2023-05-30 10:48范华伟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精神时代大学生

范华伟

摘  要:赶考精神的生成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源,包括建国初期生动鲜活的历史经验、党百年奋斗的实践基础等。赶考精神,不仅政党需要,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青年大学生更需要,对推进当代大学生的自尊自信教育、自立自强教育、责任担当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中国特色“赶考精神”由此生发。

(三)实践基础: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实践的积淀

党的百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赶考”的精神劲头,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勇于变革,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历经无数磨难和生死考验,从大革命惨遭血腥杀戮,到二万五千里长征,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从带领全民族浴血抗战,到天安门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建国初期,通过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整党整风,坚决惩治贪污腐败,“增强了党的纯洁性和全党的团结,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累了执政党建设的初步经验。”[7]成功应对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文革”结束后,党果断进行工作重心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经过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时俱进,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背景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之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党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7],全力推进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在西柏坡考察时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7]“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7]适应新时代要求,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是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7]如何向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考出好成绩,党给出了“应考”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中国共产党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敢于向“四风”亮剑,勇于拿“七个有之”开刀,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7]。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诸多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8]我们党“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8]

二、赶考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的赶考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语境和内涵: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朴素、顽强奋斗,人民至上、干净担当,直面问题、开拓进取。赶考精神使党和人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顽强奋斗的姿态。“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圆梦需要赶考,党和国家在赶考,我们每个人都在赶考。赶考精神,是时代之需,更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之需。

(一)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推进大学生自尊自信教育(赶考精神的“主旋律”)

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自尊而不自大,自信而不自满,是党治国理政的突出特质之一。建国初期,我国虚心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果时,毛泽东警示全党“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要求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江泽民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10]胡锦涛要求全党“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没有躺在过去历史功劳簿上,而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强烈的责任担当,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全方位社会变革,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状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11]

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明白“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一个人的美德和智慧。饱满的谷穗低着头,满瓶子的水不晃荡。谦虚的人总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务实、科学的精神处事,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为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善于自警自省,勇于“解剖”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听得进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扬长补短,自我超越,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浅尝辄止,不骄傲自大、浅薄轻浅、夸夸其谈。自觉将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成长需求,外化为自觉自为的自然习惯,加强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克服盲从和被动。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面临的矛盾,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从点滴开始,从小事做起,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以“艰苦朴素、顽强奋斗”推进大学生自立自强教育(赶考精神的“基石”)

党的百年赶考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利益而艰苦朴素、顽强奋斗的历史。党从诞生起,就历经风霜、饱受苦难,党的一大在曲折辗转中才得以成功召开。大革命后期,在敌人血雨腥风的屠杀下,共产党人掩埋好同伴的尸首,擦干血泪,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穿草鞋、啃树皮,但红军“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最终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残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武器装备极端落后,物资供应极端困难,但共产党人“自己动手”,艰苦奋斗,毛泽东开荒种菜,周恩来纺纱,朱德下山挑扁担,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用小车“推出”淮海战役,用小船“划出”渡江战役,用双脚“跑过”美式汽车轮子。建国后,在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勒紧裤腰带还清苏联债务,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炸出蘑菇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顶住内外压力,韬光养晦,主动作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12]

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明白艰苦朴素、顽强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立自强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的大学生,物质生活丰裕,未曾经历过缺衣少粮、忍饥挨饿的磨难,心理韧性不足,抗挫折能力欠缺。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激烈的行业内卷,个别大学生开始消极对待人生,缺乏竞争意识、进取精神,缺乏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以“躺平”,甚至“摆烂”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人生总是充满着各种矛盾和问题,“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学生要有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不能因为有压力有困难,就消极悲观,颓废堕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幸福,只有奋斗,才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感悟多姿多彩的人生真谛。自立自强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以“躺平”“摆烂”的心态为人处世,只是带来一时的安逸,无益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新时代注定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专业素养,锤炼过硬本领。以青年之志书写时代之卷,不沉迷于网络、纵情于虚拟,不以颓唐之态潦草作答,一步一个脚印,将小我融于大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以“人民至上、干净担当”推进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赶考精神的“重点”)

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13]。“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7],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解读党百年激流勇进历史的一把金钥匙。面对山河破碎的旧中国,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党领导人们开展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面对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我们党重振山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面对“文革”后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党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面对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党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才有了“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脱贫要求,才有了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的疫情防控,才有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了筑牢初心和使命的赤子情怀,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苏区的谢步升案、陕甘宁边区的黄克功案,到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案,再到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一以贯之致力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好思想“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做干净担当、勤政为民的人民公仆。

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明白“青春至美是担当,青年的担当是决定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14]。大学生要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和人民福祉紧密统一起来,深刻明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实现人生价值、提升人生境界的基本前提。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自己毕生的人生追求,与时代同向,与人民同行,以一生的真情奉献和一辈子的顽强奋斗,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青春是用来担当责任的,青年大学生选择了担当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责任就选择了收获。大学生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勇于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挑战,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有益实践活动;主动选择国家需要的职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心尽责,倾情奉献,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当代大学生要增强使命感,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做时代的奋进者、奉献者,在开拓人生、迎接挑战中建功立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四)以“直面问题、开拓进取”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赶考精神的“关键”)

“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5]以鲜明的问题导向为抓手,我们党不断科学系统地回答党如何实现长期执政、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的中国向何处去、“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问题意识即忧患意识,问题导向即赶考导向,对待问题和矛盾的正确态度就是直面问题、化解矛盾。党百年发展历程,始终聚焦时代的“出卷”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引领伟大的社会变革,以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气,推进党的自我革新。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应对“塔西佗陷阱”;把握战略主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应对“修昔底德陷阱”。党带领人民始终保持旺盛的改革創新劲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勇于创新,永不停滞,奋力答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重大考题,不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明白,青年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青年时期是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宝贵时期。我们处在大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就难以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首先,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创新创业的自觉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面对并战胜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其次,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培养创新思维,敢于大胆探索尝试。最后,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增强创新创业的本领,珍惜韶华,如饥似渴学习,打好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在学业考试、创新创造和择友社交上锤炼创新创业的意志,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勇做创新创业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9.

猜你喜欢
精神时代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