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

2023-05-30 05:45支敏孙晶
中华家教 2023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意蕴

支敏?孙晶

摘要:家庭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场域,家庭劳动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具体路径之一。家庭劳动教育重视的劳动认知、情感、能力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的人”的目标具有内在关联性。具体而言,一方面,家庭可以为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提供教育实践场域;另一方面,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树立劳动教育观念、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家庭文化自信、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建设意义。

关键词:家庭劳动教育 大学生思政教育 价值意蕴 路径

作者简介:支 敏/贵州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贵阳 550001)

孙 晶/贵州师范大学教务处讲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厦门 361005)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是劳动教育首次被纳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切的现实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而且要加强实践教育。因此,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指向上存在内在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表现为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习惯[4],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在劳动教育的众多形式和内容之中,家庭劳动教育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重视家庭教育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败坏社会风气……”“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另一方面,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大学生群体暴露出许多家庭劳动教育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异地求学、远离家乡,地理位置上的分离客观上阻碍了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因此,大学生的家庭劳动教育通常不如中小学生开展得有效、深入。此外,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将劳动教育狭隘地理解为体力劳动,认为培养孩子上大学的目的就是学习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求职和工作。因此,往往不重视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以上因素客观上阻碍了以家庭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路径。因此,基于家庭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通过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开展家庭劳动活动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以家庭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参与。家庭劳动教育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劳动教育通过“家庭”环境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家庭劳动活动,使大学生亲身感受,直观地影响大学生对劳动素养的认识、对劳动技能的习得以及对劳动情感的认同。通过家庭劳动教育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共筑家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格局,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劳动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7]家庭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主体(通常是家长)有意识、有目的、有规划地对孩子的劳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8]。大学生的家庭劳动教育主要集中在寒暑假以及平时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中,通过直接参与家庭劳动以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形成富有成效的家庭劳动教育,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参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家庭劳动教育内容可以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家庭劳动教育中的日常生活劳动可以视为大学生在家庭中的日常劳动,立足于个人生活事务的处理,以及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当今大学生时常以“躺平”的状态填满寒暑假生活,存在“熬夜”“懒惰”等不良习惯,家庭成为大学生的“舒适区”。家长作为家庭劳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利用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机会开展劳动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养成科学、规律的作息习惯,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家庭劳动教育中的生产性劳动是引导大学生体验劳动过程、掌握相关技术的劳动。家庭为大学生开展生产性劳动提供了实践机会,如家用电器的维修、家务活动的管理等,家长可以适当“放手”,让大学生积极感受劳动过程的快乐。家庭服务性劳动是在家长的带领或指导下,通过家庭资源或社会资源,引导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服务他人或社会,树立服务的意识,增强实践的技能。家庭劳动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家庭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家庭勞动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劳动教育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更具有直接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认知目标方面。家庭劳动教育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可以直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大学生职业选择或创业选择是其实现职业理想、连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桥梁,家庭中父母的职业背景、文化水平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职业认知。李颖等人的研究发现,父母是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最大的群体,家庭平均收入高的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多考虑个人成就感;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在孩子的养育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孩子特长的挖掘和培养[9]。开展必要的家庭劳动教育,带领大学生体验父母的职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二是在情感目标方面。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10]。家庭教育的情感目标是通过家教、家风教育,将家庭美德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帮助其形成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庭劳动的分工、社会角色的不同以及家长的劳动观念等,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思考。大学生在参与家庭劳动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交换立场、转换角色可以充分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长辈的关爱之情,在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中,提高精神境界、提升劳动素养,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再者,不同家庭间的家风家教,可以在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发挥正向作用,实现以家风促校风,以校风促社会良好风尚的良性循环。三是在能力目标方面。家庭劳动是青年学子可体验的较为直观的劳动形式,内容具有生产性和创新性。在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家长更多地表现为“辅助”作用。当大学生深入参加家庭劳动教育后,其参与劳动的主观意识和创造意识会进一步增强,素质能力进而也会得到提升。

(三)家庭劳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推进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进入信息化时代,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也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升而改进[11]。家庭劳动教育有效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家庭劳动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阵,在影响大学生思想品格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家长以身示范即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方式;另一方面,家庭劳动教育作为大学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中间环节,可以在最大效度内对大学生进行指导与教育。受我国生育政策影响,大学生的家庭逐渐由独生子女家庭转向多子女家庭。家庭成员的增加,为家长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与机遇。家庭劳动教育紧密围绕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衣、食、住、行、管”等基本家庭活动中开展。具体而言,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媒介,如平板、手机、电脑等工具,通过自行查阅、设计、管理的方式,提高生活能力,摆脱父母“大包大揽”的现状,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相较于以往父母“包办”的家庭生活方式,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庭劳动教育应鼓励孩子独立承担一些力所能及且在学校教育中无法实现的活动事项,如制订家庭周末计划、维修简单的家用电器,通过具体的家务劳动增强“主人意识”,提升责任感,提升劳动素养。

(四)家庭劳动教育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和全局观,聚合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源。[12]家庭劳动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开展形式与路径上存在差异,但其一致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家庭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家务活动的规划设计、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初步尝试等方式开展。家庭成员是大学生在家庭场域下的学习榜样,家庭成员的优秀事迹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务活动是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家长通过让大学生参与其中,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又能够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家庭劳动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以提升学习型家庭的组织创建,推动社区教育发展[13],进而引导大学生通过家庭走向社区实践平台。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思想道德宣讲活动等,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家庭劳动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指家长有意识地带领大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场域开展活动,并关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感受,帮助他们形成与家人的良好互动,增进家庭和睦关系,提升社会实践中的认知、能力和情感。

二、以家庭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春风化雨、入脑入心”[14]。家庭成员作为大学生亲密的关系群体,在长期形成的家教家风中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建设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入挖掘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内容、探索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以家庭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一)遵循劳动教育规律,开展家庭劳动教育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15]。家庭劳动教育要注重学生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见,家庭劳动教育已被提升至重要的地位,需要每一个家庭重视,更需要家长们提升认识。

遵循劳动教育规律,需要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劳动教育。首先,提升家长对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劳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生效的教育活动,家长们要善于在不同学段不同家庭活动中挖掘、融汇劳动教育内容。其次,提升大学生对家庭劳动的参与度,引导其在实践中体悟劳动过程,激发劳动思考,提升劳动素养。最后,加大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家长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在校教育情况,关注其学业进展,让家庭融入学校教育,激发家长对大学生所学所获的思考,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家庭劳动教育内容。

(二)拓展劳动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家庭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但相较于高考以前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家庭劳动的内容往往被忽略。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的衣、食、住、行、管成为个人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家庭劳动教育已不局限于简单的日常生活,家庭劳动教育内容的拓展,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而且能够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除衣、食、住、行、管等基本家庭勞动内容外,家长更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关注家庭日常生活、注重时间管理、财务管理等基本生活技能。同时,关注家庭成员的变化、社区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国家发展的变化等,从“家庭—社区—社会—国家”的不同视角,引导其积极思考,反思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比如,家长通过开展“家庭时光穿梭”活动,介绍自己的职业经历、家庭的组建与发展历史等,让大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快乐与收获,激发尊重家长、感恩家长的情感,树立乐于为家人、为他人服务的劳动观念,形成家庭责任感。

(三)通过家庭交往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在大学初始阶段,家庭成为大学生与社会连接的纽带,一方面可以增进大学生与长辈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家庭与外界的联系沟通,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交往平台。交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家教家风、言谈举止等,也成为开展家庭教育的丰富素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在家长的陪同下,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可以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家长应加强亲属、朋友之间的走动交流,让大学生深刻领悟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家庭之间的人际交往,不但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不同职业分工,而且能够拉近亲朋之间的距离,增进亲密关系,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自觉。最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表达、观察能力、随机应变等技巧的使用,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四)树立家庭榜样示范,形成家庭文化自信

“身教重于言教”,我国历来注重家庭榜样教育。家庭榜样的本质是一种家庭精神的文化力量,此时的“家庭榜样”主要指存在血缘关系或走动非常密切的人。纵观家庭榜样成就的取得,无不与自我辛勤劳动、不懈坚持、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息息相关。可以说,家庭榜样的优秀事迹正是一个个鲜活的劳动教育实例,家长可通过树立家庭榜样示范,丰富思政教育开展路径,建立家庭文化自信。

积极的家庭榜样可以起到较好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身边人的具体事件,与大学生形成一致的共情场域,帮助大学生在榜样的行为中找到催人奋进的经验,凝练出独特且富含价值意义的家教风格與特点,激发其内生力,形成对家庭榜样人物的崇拜情感。在家庭成员时间便利的条件下,邀请大学生参与观摩活动或体验活动,让劳动事迹在实践体验中得以升华,有效形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五)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服务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平台,是一项具有多重意义的教育活动。学校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具有集体性、强制性的显著特点。家庭可依托各类社会实践资源,如科创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敬老院等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家庭社会服务,让学生在劳动场所中接触劳动人民,感受劳动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家长可利用清明节、老年节、春节等节日,和大学生一起从家庭视角体验劳动的快乐。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参加志愿公益服务活动,如家庭主题沙龙、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等,带领大学生走进社会,体验劳动价值,提升劳动能力。

三、结语

家庭劳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深远,关乎学生终身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在出台劳动教育配套文件的过程中,需明确家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将家庭劳动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路径;鼓励家庭、学校、社会以不同的方式构建学生学习和实践劳动的场所,强化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讲活动,设立特色活动品牌,邀请模范家庭走进校园进行宣讲,形成家校共育的工作机制。总体来说,以家庭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构建家校育人模式,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实施路径,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辞海网络版.劳动教育[EB/OL].(2023-01-25)[2023-02-23].https://www.cihai.com.cn/baike/detail/72/5435862?q=劳动教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2-03].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5)[2023-01-2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9)[2023-02-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5]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 2019(02)82-84.

[6] 新华社.习近平谈家庭、家风[EB/OL].(2022-02-01)[2022-11-13].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995512547975760072&item_id=2995512547975760072&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44827771453&showmenu=false&ref_read_id=b643d90b-f6e0-4012-affa-42967e5d141e_1668389364491&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出席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16-12-12)[2023-02-03].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2/content_5147050.htm.

[8] 何睿,班建武.新时代家庭劳动教育的基本形态[J].中华家教,2021(02),78-83.

[9] 李颖,王文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其培育——基于北京地区5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02):118-12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EB/OL].(2019-10-27)[2023-02-03].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27/content_5445556.htm.

[11] 成尚荣.《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促进”的深意[J].中小学管理,2021(12):57.

[12] 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 9-14.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EB/OL].(2016-07-08)[2023-02-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cxsh/201607/t20160725_272872.html.

[14]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2016-12-09)[2023-02-0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1612/t20161209_291329.html.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02)[2023-02-03].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Exploring the Value Implications and Pathways of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Civic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Family Labor Education

ZHI Min SUN Jing

Abstract: Family is an important field for labor education, and family labor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specific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gnition, emotion and ability of labor that are emphasized in family labor education are intrinsically related to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 well-rounded person”. Specifically, on the one hand, the family provides a field of practice for imparting ideal beliefs through education, patriotic education, civic moral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family labor education can enrich the connotations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ying out family labor education,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labor education, improving interpersonal skills, form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families and cultivat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re of constructive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Family Labor Education; Civic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Value Implications; Pathways

(责任编辑:李育倩)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意蕴
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善用社交网络媒体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