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乡村振兴国内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

2023-05-30 09:26
乡村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聚类文献研究

任 耘 张 鑫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3

0 引言

自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逐渐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一系列研究成果对乡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部分学者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乡村振兴主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系统回顾和科学探讨了乡村振兴的研究历程与发展趋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1-5]。但已有的综述对当前乡村振兴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的分析仍相对薄弱。基于此,笔者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乡村振兴”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整体把握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工具

CiteSpace 软件是2003 年由美国得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与大连理工大学WISE 实验室联合开发的一款基于Java 语言环境的文献分析工具。笔者选用CiteSpace 的较新版本CiteSpace 6.1.R3(64-bit)。借助该软件,将样本数据输出为可视化的科学知识图谱,以分析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的现状与演进趋势,具体包括机构及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分析和关键词共现、突现及时间线图谱分析。在CiteSpace 运行过程中,时间跨度设置为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此外,研究利用Excel软件呈现统计分析结果。

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研究使用的样本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在CNKI 学术期刊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主题设置为“乡村振兴”,来源类别限定为“CSSCI”,出版年度限定为“2017—2021”,共检索出6 462 个文献样本。为保证样本数据的研究价值,通过人工数据清洗剔除书评、序言、目录、会议报道、选题指南等无效样本后,共得到6 110 篇有效样本,使用CiteSpace 软件对数据进行转化并去重后,最终得到6 105 篇样本文献。

2 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2.1 发文量

发文量能直接体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热度,通过对特定时期内发文量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同时可以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向作出合理预测。图1展示了2017—2021年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的发文量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2017—2021年,国内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同时可以预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将有更多学者聚焦乡村振兴开展相关研究。

图1 2017—2021年乡村振兴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情况

2.2 期刊来源及学科分布

使用数据库自带的统计分析功能确定乡村振兴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期刊,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从表1 可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发表的有关乡村振兴的论文最多,为179 篇,位居榜首。发文量排名前10位期刊的文献发表量占比为12.92%,对国内乡村振兴研究有重要贡献。同时,从检索结果的学科分布来看,国内乡村振兴研究基于农学、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视角较为广泛,研究范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表1 乡村振兴研究发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2017—2021年)

2.3 高发文量作者与机构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进行分析,生成如图2 所示的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图谱。2017—2021 年,国内乡村振兴领域发文量位于前列的学者有刘彦随、龙花楼、李裕瑞、周立、左停等。中国科学院的刘彦随关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与乡村振兴、农业地理与土地整治工程等问题。中国科学院的龙花楼研究乡村转型发展与乡村重构振兴、“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利用转型等问题。中国科学院的李裕瑞从事乡村振兴路径与规划、区域农业格局与优化、土地整治模式与技术等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的周立教授关注农村金融与乡村产业振兴、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的左停教授从事社会保障、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等问题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对乡村振兴开展了专项研究。从合作网络来看,多数机构之间达成了科研合作,呈现出跨地区的特点。

图2 乡村振兴研究学者及机构合作网络(2017—2021年)

2.4 高被引文献

被引用频次是评价文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被引文献在研究领域内有着突出的学术影响,对后续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使用数据库自带的统计分析功能查询2017—2021 年乡村振兴研究的前10 篇高被引文献,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从表2 可知,中国科学院刘彦随的《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被引频次最高,为1 536次。该文主要探讨了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剖析了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问题导向的中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途径及研究前沿领域[6]。其次是叶兴庆的《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被引频次为825 次。叶兴庆[7]认为,在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的背景下,要促使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两大原则,要抓好“人、地、钱”3 个关键,促进乡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结构优化,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

表2 乡村振兴研究前10篇高被引文献(2017—2021年)

3 乡村振兴研究热点

3.1 研究热点

3.1.1 关键词共现分析。使用CiteSpace 软件分析样本文献,得到乡村振兴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越大表明该词出现频次越高,圆环标注的节点为中介中心性较强的节点,通常是连接两个不同关键词的纽带[8]。由图3 可以看出,乡村振兴研究中节点较大的关键词有“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城乡融合”“乡村旅游”“新时代”等。

图3 乡村振兴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2017—2021年)

3.1.2 关键词词频分析。使用CiteSpace 软件计算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得到2017—2021 年“乡村振兴”主题文献词频最高的16 个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统计结果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知,16 个关键词出现频次均超过了50 次。“乡村振兴”这一关键词在文献中保持了最高的出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表明该关键词不仅是研究重点,也是研究中枢。结合乡村振兴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词频统计表,笔者总结出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内容如下。

表3 2017—2021 年乡村振兴研究文献关键词词频统计

一是乡村振兴评价研究。杨阿维等[9]结合西藏自治区现阶段乡村发展实际,以“三农”问题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杜国明等[10]在阐释乡村振兴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村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并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毛锦凰[11]对乡村振兴主流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思考和改进,借鉴TOPSIS法计算指标水平得分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并以甘肃省县域数据对该套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李刚等[12]基于乡村“五大振兴”维度,构建了38 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障碍度模型对障碍因子进行分析。陈俊梁等[13]从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城乡治理、人民生活4 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华东地区76 个地级市乡村振兴综合水平。

二是乡村振兴机制研究。高强等[14]分析了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时代意义、理论逻辑与总体思路,认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志农民的有机结合,是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关键。范和生等[15]针对新发展阶段下乡村振兴存在的机制障碍,立足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治理创新与规划创新5 个维度,对乡村振兴机制进行体系化重构。向延平[16]基于“三农”等多视角探讨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并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构建了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陆益龙[17]在梳理有关乡村振兴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精准分类、精准均衡和精准施策3 个要素构成的乡村振兴精准衔接机制。王淑新等[18]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构建了六位一体的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长效动力机制。

三是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徐轶博[19]基于城乡融合视角对河南省乡村地域功能进行评价,分析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对振兴路径进行分析。郭俊华等[20]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背景,分析产业扶贫中的问题与经验,提出用好“两只手”、“三产”融合、“四化”发展、“五方”联动、加强顶层设计和创新产业发展机制等优化路径。刘民坤等[21]采用组态视角和QCA 方法,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组态分析模型,并结合12 个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张海朋等[22]借助泰尔指数、ESDA方法分析1995—2018年环首都地区县域尺度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并划分城乡融合发展类型区,提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刘妮雅[23]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领域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治理完善优化及农民素养和生活水平提升的实践路径。

3.2 研究热点演进

3.2.1 关键词突现分析。使用CiteSpace 软件对样本文献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突现情况(见表4)。由表4 可知,乡村振兴研究中突现性最强的关键词是“新时代”,突现强度为8.69,突现开始时间为2017 年。由此可见,从2017 年开始,“新时代”成为乡村振兴研究热度最高的关键词。突现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是“城镇化”和“农民工”,突现开始时间均为2017 年,结束时间均为2019年,持续3年,表明乡村振兴研究持续时长最久的热点是“城镇化”和“农民工”。总体来看,乡村振兴研究表现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响应,包括通过乡村振兴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工有关问题,关注乡村振兴对农村文化建设、土地整治、产业发展的成效机制,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表4 乡村振兴研究文献关键词突现情况(2017—2021年)

3.2.2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0乡村振兴、#1脱贫攻坚、#2城乡融合、#3乡村文化和#4乡村治理等12 个有效聚类,用时间线图谱展示(见图4)。由图4可知,乡村振兴聚类中“党的十九大”“乡村旅游”,城乡融合聚类中“农民工”“城镇化”,乡村文化聚类中“美丽乡村”“产业兴旺”,农村聚类中“农业”“农民”,传统村落聚类中“乡愁”,均是出现时间较早的关键词。2017—2021 年,脱贫攻坚、乡村文化、数字乡村、“三权”分置、县级政府5个聚类诞生关键词的时间间隔变长,这表明出现了研究趋冷的现象;除此之外,其他聚类无明显的趋冷趋热现象。同时,2017 年出现的“乡村振兴”和2018 年出现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治理”是中介中心性较高的标志关键词,影响着整个聚类的发展趋向。

图4 乡村振兴研究文献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从研究现状来看,2017—2021 年,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测未来仍将保持这一趋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是发表乡村振兴研究文献最多的学术期刊;发文量排名前10 位的期刊的文献发表量占比为12.93%,为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样本文献所属学科类别较多,研究范式较为广泛。乡村振兴领域高发文量学者有刘彦随、龙花楼、李裕瑞等,高发文量机构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等;同时,跨单位、跨地区的科研合作越来越多,科研成果显著。《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文献是乡村振兴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从研究热点来看,乡村振兴研究中节点较大的关键词有“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脱贫攻坚”等。“乡村振兴”这一关键词在文献中保持了最高的出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表明该关键词是研究中枢;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乡村振兴评价、乡村振兴机制、乡村振兴路径等方面。从2017 年开始,“新时代”成为乡村振兴研究热度最高的关键词。研究持续时间最久的关键词是“城镇化”和“农民工”。在乡村振兴研究的12 个有效聚类中,“党的十九大”“美丽乡村”“乡愁”等是出现时间较早的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文化、数字乡村、“三权”分置、县级政府5 个聚类研究趋冷,其他聚类无明显的趋冷趋热现象;“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治理”是中介中心性较高的标志关键词,影响着乡村振兴研究的发展趋势。

4.2 研究展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4]。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振兴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未来的乡村振兴研究要紧跟国家战略,并结合中国农村实际,深入剖析我国最新的“三农”政策,使研究成果更具改善或解决农村现实问题的效度,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要创新研究思路,集成多学科的理论模型,以多维度的研究视角攻克乡村振兴领域的难题。此外,要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研究国际学术影响力,通过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等方式,使我国乡村振兴研究走上国际学术舞台,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聚类文献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