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3-05-30 10:28刘晓琴杨佳佳
新闻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新闻报道一带一路

刘晓琴 杨佳佳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CNKI收录的国内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研究的趋势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差异进行了考量。研究发现,国内研究重点关注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且聚焦在传播策略、传播效果以及传播创新能力等方面。国外研究则从新闻媒体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学科视角展开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體以及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的研究。此外,国内外研究在研究语料和研究视角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闻报道  可视化技术  对外传播能力

一、 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报道研究的基本概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初期并未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但随着倡议在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经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国际媒体越来越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不仅反映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态度,他们营造的国际舆论态势也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因此,全面梳理“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外媒体报道中的传播情况,有助于我国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提升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了解,以期在国际上形成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认同,并最终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展开对国内媒体报道的研究,如中国政府网、人民网和新华网等18家主流媒体等,以及国外媒体,《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泰晤士报》、《金融时报》以及《华盛顿邮报》等报道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学科理论出发,研究语料丰富,视角多样化。

本文借助CiteSpace分析软件对2015-2020年期间国内外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重点考察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研究的总体特征和趋势是什么?二是国内外媒体对“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的热点分别有哪些?三是有何差异?

二、“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的总体特征和趋势

CNKI期刊数据显示,第一篇关于“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的论文始发于2015年,开启了国内学者对“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研究的序幕。

2015-2020年(2020年不完全统计)间,CNKI期刊全网共发表“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的期刊论文共437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09篇,占已发表的论文总数约25%,由此可见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总数量较少。

从每年发文数量总体趋势来看,“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从2014-2019年呈现了波动增长的态势;中间出现了2个研究高峰(图1),第一个发文峰值出现在2017年,第二个是在2019年。其原因也非常明显,2017年和2019年分别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世界各大媒体聚焦“一带一路”峰会进行数量庞大的跟踪报道,助推了学者们研究热情。

笔者发现,对国外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研究在2015年到2019年之间持续逐年上升。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全球20余个国家开展的调查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海外认知度逐年上升,国内学者对“一带一路”的海外传播的研究的热度也随之上升。

三、国内外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的热点

(一)国内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的热点

国内研究数据运行后产生199个节点,37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89,根据频次大小,得到频次≥2的高频关键词64个,生成关键词节点共现知识图谱。

图2显示,2015-2020年间国内“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热点涉及了64个主题,按照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地方媒体、国际传播和高峰论坛等(表1)。

根据对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频次统计以及聚类分析,笔者可归纳出国内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呈现出以下三个研究热点。

1.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成为国内研究热点

表1显示,国内“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热点关键词有“地方媒体”和“主流媒体”。主流媒体主要包括“《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频道”、“中新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CGTN”等。地方媒体涵盖 “义新欧”、“《连云港日报》”、“深圳卫视”等。这些媒体集中围绕着“主题报道”,如“高峰论坛”进行新闻传播,讲述“中国故事”。同时,我国媒体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展开系列报道。主流媒体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传播桥梁和沟通平台,他们从倡议传达、实施、推进各个阶段都担负着不可替代媒体责任,但是“一带一路”传播还需要建立多层次话语体系,地方媒体可以利用其地域优势,机智应对邻国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建立起独有地域文化国际传播渠道和话语体系。

2.国内媒体聚焦国际传播以及传播策略和效果

研究发现,国内媒体如何实现“一带一路”新闻“国际传播”和“对外传播”,深入探析“传播策略”,从而达到建构正面“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学者们聚焦“主题报道”,如《数说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远方的家》《复兴丝路》等系列报道。这些报道的共同特点是,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融往来的生动故事、借用互动的鲜活数据以及曲折动人的历史渊源,多层式、系统性阐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现有研究还深入探讨了“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传播策略和效果。新闻报道就是讲新闻故事,可以提前策划并针对特定主题展开系列报道,避免有生硬说教的感觉,达成亲和传播。学者们认同用讲故事和叙事优化的方式来传播“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媒体争取和扩大自己在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过程,同时有助于帮助提升中国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力。这些研究为“一带一路”故事怎样走进世界读者心里,被世界读者认可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3.传播创新研究关注度高

刘滢(2020)指出,世界范围内传播技术正在革新,朝向深度融合的新型对外传播媒体的建设初成效;国际传播高度依赖媒介技术和传播渠道。本研究发现,学者们特别关注国内媒体传播媒介、渠道和技术创新,“电视媒体”“新媒体”“媒体融合”“全媒体”“新闻虚拟植入”“创意制作”等都是学者关注热点。闫乃之(2019)跟踪分析了央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系列报道,讨论了融合超高清和虚拟显示技术创新重大时政报道方式以及新媒体“5G+互动”的移动直播互动报道新创新。徐书婕探讨了电视媒体、网站、微博平台等媒介的深度融合,探索多屏联动报道新模式,提升传播有效性。

(二)国外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热点

国外数据运行后产生185个节点,346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03,根据频次大小,得到频次≥2的高频关键词43个,生成关键词节点共现知识图谱(图3)。

图3显示,2015-2020年间国外“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热点涉及了43个主题,按照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主流媒体”、“报道框架”、“中国形象”等(表2)。

根据对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频次统计以及聚类分析,笔者可归纳出国外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三个研究热点。

1.海外主流媒体成为研究焦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营造的国际舆论以及塑造的中国形象,关系着“一带一路”是否获得更多国际认同和支持。因此,沿线国家的主流媒体,“俄罗斯媒体”、“日本媒体”、“《朝日新闻》”、“印度媒体”等得到了学者们大量的关注。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其主流媒体对世界读者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国内学者持续探究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报道。这些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呈现出较为多元动态的舆论态势,消极质疑的声音中夹杂着中立积极的立场,既有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焦虑,也有期待加入共同发展的声音,亦存在恶意诋毁污蔑的现象。

2.研究聚焦在新闻传播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学科

表2显示的高频关键词节点“报道框架”、“框架理论”、“新闻框架”、“报道议题”都属于新闻传播学研究理论。具体来讲,学者们主要从话语政治分析框架、文本挖掘、新闻常规和框架理论等视角对国外“一带一路”新闻报道语料展开研究。从应用语言学视角出发,学者们通过自建新闻报道“语料库”展开“话语分析”。应用语言学领域理论或研究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国外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中去,如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评价理论、隐喻、批评话语分析、翻译策略和认知语境观理论与语义韵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丰硕,为将来从新闻媒体学和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带来启示。

3.海外媒体如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透过对海外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话语现象探究其舆情传播和对“中国形象”的建构。这些研究发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非常严峻的国际舆论压力。美国为首以及部分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还存有偏见和疑虑,他们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的“经济扩张”、“重塑亚洲地缘政治”;是“重利轻义的霸权行为”;是中国想进一步谋求“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和势力”等。对于这些误解和抹黑,我国媒体应思考如何建构“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搭建世界读者交流平台,用世界读者能够接受的传播方式阐释“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刻内涵,坚决回击海外媒体的不实报道,减少他们的疑虑,建立彼此的信任,帮助他们正确解读中国“一带一路”是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四、国内外“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的差异

(一)研究语料不同

在研究语料来源方面,国外 “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语料主要来自传统的主流印刷媒体,而电视媒体和推特等社交新媒体平台报道的研究较少。相比之下,国内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研究语料选材更广、内容更加丰富,媒介更加多样化,不仅包含报纸、还包括电视台系列报道节目、电台广播节目、官方微博报道,以及各大推特平台报道等。学者们主要聚焦在新闻直播节目、大型谈话类节目、主题系列报告、主题纪录片、大型跨境采风报道、微视频、音乐MV,甚至是大型音乐剧演出等。通过对实地实景真实素材的报道的研究,学者们发现“一带一路”新闻传播创新能力大大提升,颠覆了新闻系列报道的传统样态;创新了“一带一路”报道的话语体系;打造全媒体立体宣传模式。同时,学者们建议从讲故事的视角多语言跨文化传播,多视角叙事,和多平台融媒体传播策略等。

(二)研究视角不同

国外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注重文本挖掘,主要从新闻媒体学和应用语言学2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出发,深度分析报道文本框架建构、议程设置、话语资源使用等,最终解析框架和话语背后的态度和立场。在新闻媒体学视角,金苗等(2019)采用LDA主题模型,深入挖掘美、英、澳、俄、日、法、德等7国主流媒体报道,从意义探索和意图查核两个维度分析西方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主题模型,从而整体勾勒出西方主流媒体舆论地图。王继周和马亚芳以新闻常规的视角探讨 BBC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再现与建构,以此管窥 BBC 建构中国议题的语法。从应用语言学视角,蒋国东和陈许(2017)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統为理论框架,研究“一带一路”对外新闻里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辛静和单波(2018)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借助语料库分析工具 Wmatrix,研究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英文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与评论。

国内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注重国际传播力和媒体报道创新研究。郑文彦(2017)分析了《共建思路,共赢发展》节目创新亮点频出,有效提升直播影响力;广泛利用媒介新技术,增强新闻表现力,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助力“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王艺(2017)在分析《2017,解码“一带一路”》节目时指出,该系列报道立体呈现,不断创新探索,故事化呈现方法结合全终端多样态融合传播。

五、结语

国内外“一带一路”报道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传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15-2020年发表于CNKI期刊的研究论文为观察数据,对“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研究趋势、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差异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少,CSSCI高水平的论文更少;国外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研究论文呈逐年递增态势,此其一。其二,学者们重点关注了国内地方媒体和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且聚焦在国内媒体传播策略、传播效果以及传播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在对国外媒体报道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从新闻媒体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学科领域集中展开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和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的研究,研究旨在发现国际媒体如何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和建构中国形象。其三,对比发现,国内和国外研究在研究语料和研究视角上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对我国媒体建构“一带一路”传播话语体系和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具有启示;并帮助我国相关部门掌握海外媒体污名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信息,并积极纠正海外媒体的不实报道。

参考文献

[1]李倩倩,李瑛,刘怡君.“一带一路”倡议海外传播分析——基于对主要国际媒体的文本挖掘方法[J].情报杂志,2019(03):121-126+132.

[2]孙敬鑫.“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世界,2019(01):74-78.

[3]秦玥,吴亚平,王继民.中国政府网“一带一路”新闻话题挖掘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9(15):103-110.

[4]郑华,李婧.美国媒体建构下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基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相关报道的分析[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01):87-96.

[5]唐青叶,史晓云.国外媒体“一带一路”话语表征对比研究——一项基于报刊语料库的话语政治分析[J].外语教学,2018(05):31-35.

[6]朱桂生,黄建滨.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基于《华盛顿邮报》相关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新闻界,2016(17):58-64.

[7]孙敬鑫.“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J].当代世界,2015(04):18-20.

[8]周勇,何天平,倪乐融.“一带一路”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四个转向——以第二季“天涯共此时”新闻行动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7(10):60-63.

[9]刘滢.2019年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J].新闻与写作,2020(02):81-85.

[10]闫乃之.重大主场外交事件电视新闻报道的转变与创新——以央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道为例[J].传媒,2019(11):43-45.

[11]周萃,康健.美国主流媒体如何为“一带一路”构建媒介框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6):163-165.

[12]段硕.美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分析——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为例[J].新闻论坛,2017(06):68-71.

[13]王继周,马亚芳.从“话语权削弱”到“流动的倾向性”:BBC“一带一路”议题建构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04):119-128.

[14]安珊珊,梁馨月.美国新闻报道框架建构下的“中国形象”——美国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峰会新闻报道框架解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82-88.

[15]董希骁.从新闻标题看罗马尼亚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态度[J].中国外语,2018(03):52-58

[16]辛静,单波.海外英文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隐喻建构——基于语料库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06):36-42.

[17]單理扬.媒体话语的隐喻叙事研究——以美国主流报刊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隐喻塑造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7(04):17-26.

[18]胡开宝,陈超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术语英译在英美印等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以“一带一路”英译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8(02):43-50.

[19]聂浩.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中的“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对《星洲日报》相关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青年记者,2019(30):47-49.

[20]颜匀.融聚丝路故事 见证共荣时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7):121-125.

[21]金苗,自国天然,纪娇娇.意义探索与意图查核——“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西方主流媒体报道LDA主题模型分析[J].新闻大学,2019(05):13-29+116-117.

[22]蒋国东,陈许.对外新闻中的“一带一路”——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7(05):6-9.

[23]王艺.时政报道的创新样态——央广《2017,解码“一带一路”》报道亮点[J].新闻与写作,2017(07):60-63.

[24]辛静,单波.海外英文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隐喻建构——基于语料库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06):36-42.

[25]郑文彦.直播报道突破升级  展现媒体责任担当——以北京电视台“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报道为例[J].电视研究,2017(12):74-75.

作者简介:刘晓琴,广东金融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杨佳佳(通讯作者),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文   言

猜你喜欢
可视化技术新闻报道一带一路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可视化技术在公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的数据分析研究
可视化技术在电力信息系统运维中的应用
浅析微课制作中的可视化技术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