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一片冰心在“铁”壶

2023-05-31 10:40隋萌
科学导报 2023年34期
关键词:铁壶灵丘县传统工艺

隋萌

晋北四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在灵丘县庄头村的铁壶馆里,张高正一锤一锤专注地打磨着面前的铁壶。踱步馆内,雕有各种图案的铁壶琳琅满目。这些铁壶均为纯手工制作,每一把铁壶,每一寸工艺,壶身的每一寸沟壑都是用心雕铸而成。在柔和的灯光照射下,青黑的生铁散发着沉静气韵,隽永传神。

“铁壶烧水沸点温度高,比一般不锈钢随手泡等要高出5℃~6℃,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尤其对于老茶而言,因其陈化时间较长,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忙活完手头的工作,张高与记者围坐炉旁,煮茶细谈。

今年37岁的张高出生于灵丘县大南山深部的张家湾村,从小就喜欢各种艺术,“艺术都有相通之处,接触铁壶之前,我先是跟着龙山书画院李艾老师学书画,后考入山西艺校,学习工艺造型专业,毕业后在太原做过木雕,到天津泥人张、红泥坊学习泥塑,去北京学做泡沫雕,这些积累对我做铁壶都有帮助。”

在北京学泡沫雕期间,他见到一件我国传统工艺奇葩——铁壶,顿生喜爱,于是专门做了一番研究,“铁壶历史底蕴深厚,它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唐朝盛行煮茶,流行的煮茶器皿叫铁釜,之后日本僧人将其带到日本,和茶道一起发扬光大。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并且‘墻里开花墙外香的煮水器,铁壶离开国人的茶席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近几年有逐渐回暖的迹象。”

为更多地了解铁壶,他上网搜索,发现这种在日本已经延续了好几百年的中国传统工艺,国内当时并没有太多关注,网上的资料少之又少。于是他决定去日本寻师学艺,重新获得这门失传已久的技术。日本人传艺一向保守,很多关键工艺对外保密,重要工作场所禁止进入。但张高凭借聪慧的头脑,见一知百,把失传的技术尽数学了回来。回国后又在天津、北京、云南等地学习了铜雕、银雕,然后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成功地解决了铁壶高浮雕铸造、布幕嵌、金银镶嵌、内部防锈、外部着色等技术。

张高说:“我见过很多人收藏日本老铁壶,有些做工很一般,照样有人高价买。我就觉得挺不是滋味的,为什么中国传统的东西被日本发扬光大,却在中国断掉了。”于是萌生了自己设计、铸造铁壶的想法,做具有灵丘地域风格的手工艺品。他说:“作为一名匠人,我觉得有责任把灵丘铁壶的工艺挖掘出来、发扬光大,做有品质的灵丘铁壶。”

因为热爱,所以精益求精。张高介绍:“铁壶制作通常是以壶做内容,但是在做觉山寺塔铁壶的时候,我专门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创新方法,以内容改变壶形。”觉山寺是灵丘县最具历史文化的旅游景点,他按照实物的原比例进行缩放,保证了图案的立体性和协调性。在制作“平型关大捷”铁壶时,除了去实地参观,他还反复观看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历史资料片和相关书籍,尽量赋予一把壶真实的历史感。

张高说:“每一把铁壶的图案和文字都结合了灵丘的历史文化,我希望购买者在煮茶、品茶之余能够了解灵丘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灵丘、热爱灵丘。”

一把铁壶的制作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包含着艺人精湛的技艺。作为铁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张高借鉴国内外铁壶制作的先进技术,大胆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精心设计壶体、壶盖、壶提梁等细节,反复斟酌优化。除了上文提到的“文化内涵”,还通过浇铸、裁剪、粗磨、雕刻、镶嵌、精磨等多道工序,融合布目嵌、金银镶嵌、铜银铁一体铸造技术及手工锤打冷加工等技术,在造型、落款、文字、图案、壶嘴、壶口、壶把、壶盖、壶钮、环付、羽、脐以及尾垂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创新与发展。

2020年成立的张高铁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庄头村落地。张高铁艺壶用独特的技法,将传统工艺和复原技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获得良好口碑,创办至今,累计带动人口30余人就业。2021年,张高被授予灵丘县首批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传统手工艺工匠”称号;2022年12月,“灵丘张高铁壶”被列入大同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小壶中赋予人生大乐趣,也让张高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说,不管什么工艺都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现在已经陆续有人向我请教铁壶制作技术了,不仅有年轻人,还有年过花甲的老先生,我很高兴他们喜欢这门技艺。目前正在筹划成立培训班,想通过培训发现好苗子,把灵丘铁壶制作技艺推广出去,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铁壶灵丘县传统工艺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灵丘县白崖台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科技兴农
灵丘县农民工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灵丘县旅游现状及其发展措施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将细节做到极致的日本铁壶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