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写作创新路径分析

2023-05-31 20:55潘粤华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融媒体

潘粤华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转变。以往,人们主要通过广播、报纸来获取信息,但如今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类社交软件来获得信息。同时,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让人们获得信息的效率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新媒体也获得了更多群眾的支持与喜爱,网络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平台。在这一背景下,纸质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且融媒体时代对纸媒记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纸媒记者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改革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为纸媒行业开拓全新市场。

关键词:融媒体;纸媒记者;写作创新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类网络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受众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获取信息。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让受众获得信息的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升,并且网络媒体具有速度快、表述丰富等优势,这让网络新媒体快速俘获了受众的青睐。在网络环境下,纸媒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战,越来越多人忽视从纸媒处获得信息,这不利于纸媒的发展。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下,纸媒记者想要让纸媒在现代媒体市场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进行写作创新,通过创新让纸媒与时俱进。

信息辨别与整合能力

记者的信息辨别能力与整合能力是编辑高质量新闻的基础。目前有部分年轻记者思维方式较为独特,在编辑新闻时常提出奇思妙想,但这些记者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容易在搜集新闻信息时被虚假新闻迷惑,在获取信息后没有对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验证,这会导致虚假新闻传播。还有部分记者对新闻的整合能力较差,这导致在编辑新闻时容易出现主题不明确、表达不顺畅等问题,这会极大地影响新闻质量。因此,对于新时代记者来说,辨别信息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记者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基础能力,如此才能发表出具有真实性且高水平的新闻。

创新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传播范围广、效率高的优势,这给纸媒新闻工作者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纸媒记者必须具备创新能力,突破常规,才能让纸媒走在融媒体时代前沿并引领社会发展。除此之外,创新是推动纸媒行业改革发展的动力,作为优秀的记者,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现代记者要具有利用大数据处理新闻材料、满足受众需求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纸媒行业的创新,才能够编辑出新颖、高质量的新闻。

观察力

观察力对记者来说十分关键,是记者是否能更好地完成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记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可以在搜集新闻素材和采访时获得更丰富的信息,记者在进行写作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可以引起受众的关注。这要求记者要有意识地留心身边的人或发生的事,从寻常的事件中观察出不寻常的细节,这些都可以作为新闻素材。同时作为现代记者,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敏锐力,社会敏锐力可以帮助记者挖掘社会发展背后的价值导向和新颖的新闻素材,这可以为作者编辑高质量稿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内容同质化

纸媒的写作要求、纪律规范较多,因此记者在写作时会参照通稿写作,并严格按照采编规定写作。在传统的写作流程和写作理念下,记者想要形成创新意识,突破传统写作局限具有较大难度。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很多新闻在发生的第一时间会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纸质媒体在传播时间上具有劣势,这就导致纸媒记者基于新闻内容进行写作报道时容易出现和网络媒体内容极度相似的情况,尤其对国家重要新闻进行报道时,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此外,记者为了新闻的规范性,大量地使用专业术语,导致写作内容刻板单一,在一定程度上让纸媒在新闻传播中丧失了核心竞争力。

新闻缺乏深度

新闻的专业性很强,部分纸媒记者在写作时习惯于采用数据和图表,只对新闻内容进行事实阐述,这导致很多新闻内容没有深度,读者阅读时虽然简单易懂,但吸引力不足,缺乏对新闻内涵的深度分析,会导致新闻传播效果大大降低。网络媒体在传播新闻时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还可以利用视频传播新闻,这是纸质媒体做不到的。内容是纸媒记者获得读者关注的重点。若记者不对写作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不以创新视角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导向和内涵,长此以往纸质新闻的传播影响力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影响纸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服务意识较弱

新闻传播的主要目的是拓展人们的眼界,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现状,提高人们的思想深度,因此新闻的首要功能是服务人民,但目前纸媒记者在写作时以灌输式报道为主。记者缺乏对新闻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度探索,这让记者所写作的内容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会弱化纸质媒体“传声筒”的作用。新闻受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受众的新闻需求越来越丰富,对媒体传播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较强的新闻服务意识,才能编辑出满足受众需要、能够引起受众阅读兴趣的新闻。

创新写作视角

传统纸媒的写作方式规范较多、缺乏新意且较为单一老套,这不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融媒体背景下,纸媒记者要优化写作内容、创新写作视角,合理改进写作观念和写作思路,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趣味化写作、个性化写作。如记者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新闻报道,记者要先挖掘社会热点话题,搜集相关新闻素材,在写作时要打破传统新闻采编模式的束缚,把故事写作思路与新闻写作模式进行结合。用故事叙事的方式将新闻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读者,如此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通过故事型写作,既可以帮助读者明确地提取新闻核心,还可以增添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

记者在写作前要先明确新闻写作的目的,没有受众的新闻是没有发展前景的。记者在创新写作时,可以把新闻和受众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拉近新闻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报道老百姓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写作要摆脱枯燥、单一的术语,要以人民视角向受众传递国家、社会各方面的动态,把新闻事件背后与人民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作为重点写作内容,如此可以让新闻更接地气。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们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等等。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战略、科技、经济、民生、文化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了阐述,这些内容都与我国未来发展、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纸媒记者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展开写作时,要提取其与人民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如教育方面提到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民生方面提到的“要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这些都与人民的切实利益相关。记者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体现新闻的“真”和“实”,让新闻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报告,而是充满了温度和关怀的民生举措,让受众对新闻内涵进行理解,还可以让人们更支持党和国家的发展,有助于发挥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创新写作理念

新闻的存在价值之一在于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基于这一点纸媒记者要创新写作理念,对新闻内容进行正面宣传。在融媒体时代下,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类自媒体的发展让新闻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无良媒体为了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博取社会大众眼球,将一些负面言论或不实信息作为新闻进行传播。部分记者为了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提高新闻传播力甚至不惜散播谣言,这样会让新闻的权威性受损,严重挑战新闻伦理。

新时代的纸媒记者在复杂的传播背景下,不仅要坚守新闻伦理,同时还要创新写作理念。新闻记者在展开写作前不要盲目地采用新闻素材,而是要先对新闻素材进行求证,在确保新闻内容真实性的情况下,以真实、客观的原则展开写作,这样可以把正面的、完整的、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在写作时要用词准确,以防误导群众,同时记者要把握引导时机,将评论权和立场选择权交给受众,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新闻的服务功能。

创新写作语言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信息,受众在获取新闻上掌握了话语权,在获取新闻上更加自由。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新闻有强烈的反馈意识和沟通欲望,这导致记者在写作时要重视读者感受,要把新闻写进受众心坎,这样才能发挥新闻的服务功能。因此,在新闻写作中语言十分重要。

在以往的写作中,语言刻板单一让新闻像缺乏了活力的树木一样没有生机可言。在新时代的写作中,要让语言具有人情味,这可以让新闻像繁茂的大树一样具有生机与活力。如早在2016年,人民日报就推出了品牌工作室,人民日报将新闻内容与有趣的板块名称进行结合,让原本刻板严肃的新闻变得具有烟火气。这个创新举措一推出就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同时,在融媒体背景下,纸媒记者要学会融合各媒体的优势,将创新思维和现代文化符号融入到新闻报道中,创新写作文体样式和文体结构,让写作内容与受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这一报道中,央视新闻用“新一单太空快递已揽货”作为话题,在新闻内容中将神舟15号飞行任务的必备品写成“快递”,这一话语样式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联系,不仅可以增添新闻内容的趣味性,还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新闻内容。

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语言丰富多样、轻松幽默等优势。那么,纸质媒体记者可以基于融媒体背景,借助网络新闻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网络新闻进一步挖掘其背后价值,同时将网络新闻的语言优势与纸质媒体新闻写作的规范性优势进行结合创新,让写作内容既具有严谨性又具有可读性。

立意新颖

立意是作者展开写作的关键。一般纸媒都是在规定材料内提炼主题,且写作时一般采用直接明了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是纸质媒体写作的风格特点之一。记者想要对新闻写作进行创新,就要创新立意,通过新颖的立意让整篇文章焕发活力生机。

首先,记者可以从新闻标题上进行创新。标题是新闻写作的第一环节,同时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重要手段。网络新闻的标题重点突出,一般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较长,要做到重点突出需要花费心思、讲究技巧。在这一点上,纸质媒体记者可以学习网络新闻标题的拟题方式,用短标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如2022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基于这一新闻内容,记者可以把标题拟定为《梦天实验舱飞天圆梦》《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等。又如2022年11月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基于这一新闻,记者可以把标题拟定为《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通过标题,读者可以直接明了地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這可以提高标题的导读作用,还可以提高标题的检索度。

其次,新闻新颖的立意还体现在导语写作上。导语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新闻的重要内容,记者在撰写导语时,要发挥导语吸引读者注意力、提高新闻信息检索功能的作用。导语是新闻的“眼睛”,记者在写作时要利用导语吸引读者的兴趣,反映新闻主题。如在撰写“致敬逆行消防英雄”这一新闻的导语时,记者可以把“消防员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消防员如何练就徒手攀爬、速降等本领?”等提问式内容作为导语关键点,通过一系列疑问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激发读者思考,让读者想要通过阅读正文内容解答心中的疑惑。

如在“横拍俯瞰桂林山水”这一新闻中,记者写作的导语可以用“烟雾朦胧中的黛色青山,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水面”这类可以体现中华文化、彰显中文词语之美的描述性语言,对桂林山水的景色进行烘托,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通过文字欣赏桂林山水美景。

参考文献:

[1]叶惠玲.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采访及写作方式的创新[J].记者观察,2022(05):76-78.

[2]王慧.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6):138-139.

[3]赵德伟.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新闻写作的创新分析[J].记者摇篮,2020(08):80-81.

[4]王志恒.浅谈融媒体环境下纸媒新闻采访写作创新[J].记者观察,2020(03):18.

[5]张晓丽.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新闻写作的创新[J].视听,2019(10):170-171.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