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3-05-31 00:16江丽
关键词:红色基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江丽

摘    要:当前,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颇有成效,初步挖掘了红色基因物质载体,探索了红色基因融入方法,形成了紅色基因话语体系,但存在融入不足、认同不强、师资不精和氛围不浓等问题。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恪守“三个维度”面向,优化红色教育环境,是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红色基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5-0038-03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红色基因传承好,才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红色基因是一种传统、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内核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源。当今时代,随着多元化的价值冲击、西方文化的渗透和网络文化的泛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学生的信仰、成长关系国家的未来和前途,关系民族的复兴和飞跃。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份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再次强调大学生要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这是高校红色基因的内核。

一、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一)初步挖掘了红色基因物质载体

红色基因物质载体的挖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入脑入心,赋能学生的红色底色成效显著,各个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初步挖掘了红色基因物质载体。我国红色资源具有民族性,具有地方特色,不同地方高校纷纷对本地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有意识地融入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井冈山大学依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挖掘红色资源进行辐射宣传,吸引全国各地的学员争相朝圣;延安大学同样依托本地的红色资源,并且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精神,打造出“红色文化+创新创业实践”的红色文化发展模式;河南各高校也依托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进行红色教育,利用二七塔、鄂豫皖根据地等红色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践教学等。

(二)初步探索了红色基因融入方法目前,各高校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在探索合适的红色基因融入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思政课程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来传承红色基因,课程思政通过梳理红色精神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来融入红色基因。同时,各高校还利用红色文艺活动,如歌咏比赛、舞蹈、演讲比赛、文学创作等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活力。各高校也积极响应社会上对红色基因进课堂的实践诉求,河南各高校就组织学生参加河南卫视和省教育厅开展的“红动中原,跨越时空的思政课”,让大学生参与经典革命电影的翻拍来把握中国革命的历史脉络,深刻领会共产党人革命的艰难困苦和信念追求;“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更是鼓励大学生亲身挖掘红色资源,亲身参与红色资源的展示,主动传承红色基因。

(三)初步形成了红色基因话语体系新时代大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理想信念显著增强。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已经在高校初步形成了红色基因话语体系。学校重视红色基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学生工作和课程教学都在有意地融入红色文化;社会也在进行正能量的宣传和教育,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新闻媒体,都在自觉植入红色元素。红色基因的话语体系形成也使得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认识到中国革命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胜利,红色精神应该传承,英雄人物必须铭记。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基因融入不足

一是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不足,当前多数高校对学校发展历史中涌现的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缺乏深度挖掘,没有深挖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中的运用。二是红色文化在日常社团文化活动中表现平庸。不少大学生热衷于社团活动,但诸多社团没有挖掘红色资源并融入社团活动,即使为了应景宣传一下红色文化也是流于表面。三是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力度不够,方式不新。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的主渠道,虽然当前的思政课已经在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但不够系统,针对具体思政课程的可融入和深度融入研究不够。

(二)红色基因认同不强成长于物质富足时代的青年学生,对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事迹和红色精神文化很难感同身受。比如说到长征的艰难,说到吃草根啃树皮单衣过雪山,大部分学生体会不到先烈的坚定意志和信仰,缺乏内涵和意义的红色教育只能是流于形式,浅尝辄止。2021年作为党史学习年,学生被要求学党史听报告交心得,但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深入领会红色精神,没有真正入脑入心从而指导实践。

(三)红色基因师资不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2]。教师自身的红色基因传承很重要,如果一个缺乏信仰、不了解党史的教师去讲红色课程,让学生有信仰则无异于痴人说梦。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党史理解不够,在对学生进行阐释的时候自然力不从心,说教多于理解,难以让学生真正对红色基因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非思政课教师的党史知识本就不充分,课程思政只能绞尽脑汁且不得要领,也难以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四)红色基因氛围不浓

部分高校从实际需要和功利目标出发,更注重的是就业率和专业素养,只要学生没有明显的思想政治问题就行,没有把红色基因贯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具体表现在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研究不全,实践不深,创新不够,没有切实发挥红色基因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当前,大部分高校对红色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不足,对当地的红色建筑、英雄人物、革命精神和先进典型宣传不足。部分高校倾向于灌输和说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很难真正走入学生内心,让学生真正认同。学生对于身边曾经出现过和正在出现的先进事迹了解不够、不深。

(二)红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显示出理论的伟力,红色理论也需要通过红色实践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当前,部分高校的红色实践流于形式,例如,部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转化为一篇课程小论文或者实践报告册,缺乏带领学生去红色根据地感悟精神的环节,缺乏走出去体验革命先烈不易的实践机会,即使有学校带领学生出去就近参观所谓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也多流于形式,即便有讲解员讲解也只是停留在实时解说,没有深入精神层面,难以让学生真正领悟红色基因的精髓所在。

(三)红色基因融入推动乏力

红色基因的融入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需要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支持,例如学生要进行虚拟红色实践,没有实践的场地和设施就难以进行,没有软件资源的植入也难以推动。再比如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或者纪念馆,但如何带领学生去,去哪里,怎么组织,怎么协调,仅仅依靠任课教师很难办到。而部分高校缺乏带领学生进行红色实践的顶层设计。

(四)社会环境舆论支持不够

当今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交汇,多元文化的冲击,国内外环境的复杂,自媒体的发达都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如不能正确引导,很可能会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航道。尤其是一些文化和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有意引导,极易对正处于成熟发展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加大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支持力度,让整个社会风清气正尤为关键。

四、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打造红色校园文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三观”走向成熟的时期极易受到环境影响,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也能营造红色校园氛围,实现红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一是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红色校园物质文化要挖掘高校红色基因的精神內涵和时代价值,可以根据校园的红色历史,结合自身教学理念,把红色基因的内涵融入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比如,可以为学校历史上曾作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修建人像雕塑,北京大学的蔡元培雕像就激励了无数北京大学学子牢记北京大学的传统和精神。二是打造红色校园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为核心,校训、校风和教风等虽无形无声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道德修养。学校应充分挖掘红色基因的因素,通过创办红色校刊、红色论坛等传播红色文化,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在红色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创建红色教育基地

红色基因实践基地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内红色实践基地,二是校内校外相结合实践基地。校内红色实践基地可以建设虚拟仿真实践基地,引进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通过VR实景对学生进行虚拟红色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的壮烈;还可以引进其他学校创建的虚拟实践软件,虚拟实践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红色实践,学生接受度很高。

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建设主要是和校外红色教育场所对接,“使不能直接被感觉到的信仰、观念、价值、情感和精神气质变得可见、可听、可触摸”[3]。红色文化场馆是红色基因的物质载体,是解读红色基因的解码器,是进行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场所。高校可以通过挂牌的方式与校外红色纪念馆共建红色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学校组织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思政课教师带队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构筑“行走中的思政课”。

(三)创新思政课程教学

新时代创新思政课教学,把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1.“红色经典诵读”助力学生悟思想。红色经典是最原始的红色资源,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红色经典,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共产党宣言》《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矛盾论》《实践论》等经典著作的诵读无疑极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原理内容的领悟和溯源,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有了更加深入理解,更加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同时,课堂上的经典诵读环节通过学习通抢答选人,计入平时成绩,激发了学生学习经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时政新闻评论”助力理论联系实践。思政课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三观”进行时政新闻评论则是把红色基因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查找资料,制作PPT,现场演讲。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时政新闻评论”贯穿整个课程始末,“十九届六中全会”“冬残奥会”“神舟13号归来”等当下发生的热点问题都被学生引入了课堂,“时政新闻评论”中学生分工制作PPT,写讲稿并推选代表上台演讲,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让学生自觉主动领悟包括载人航天精神在内的红色精神内涵。

3.“情景参与教学”助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让学生参与到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对于加深学生对红色经典的领悟尤为重要。学生主动参与和被动接受,一个是能入脑入心,另一个则是表里不一,除了经典诵读和时政新闻评论,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再现经典制作微电影,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在讲到共产党建党建军历史时,笔者带领学生录制《建军大业》,参考电影版本,租借场地、服装,让学生导演、演出,学生要想演好,就需要了解那段历史,这比单纯的灌输教学好得多,参演学生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切身体验到了先辈当年革命的不易,应当珍惜眼前的和平幸福生活。

4.“红色资源”匹配具体思政课相得益彰。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无论是红色建筑还是革命文化或者革命精神,无不讲述着先辈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然不同的思政课程内容设置不同,涉及到的红色资源运用也不同,我们可以把每门课程能够用到或者需要引入的红色资源系统总结,并且探索这些红色资源融入具体的思政课的方式方法和具体步骤,以及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和育人功能,不断尝试并进行课堂反馈,让红色基因在融入具体思政课过程中更加系统、科学,有理有据。

(四)恪守“三个维度”面向

“三个维度”,即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是对教师素养的根本要求。“有温度”就是要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红色案例的时候要注意“接地气”,选择身边的典型,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通俗语言阐释红色精神;“有温度”还要求教师心中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把红色人物的事迹讲活,让学生能够情感共鸣。有深度就是红色基因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解渴”,体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知识性与价值性高度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以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以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4]。“有高度”就是要注重政治站位,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大理论、大历史、大成就、大奇迹、大手段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五)优化红色教育环境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政府联合高校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完善红色基因教育体系。政府可以整合当地红色资源,健全红色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的前世今生,通过不同载体展现当地的红色文化,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素材。政府在宣传红色资源时,要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着重弘扬革命前辈的革命道德情操。政府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发以红色基因传承为目的的红色基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基地。

其次,政府要与各方协作宣传红色基因,利用媒体舆论的力量为红色基因传承造势。协调社会宣传力量引导正确舆论方向,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坚固红色文化阵地。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戏曲、评书、历史片等宣传方式传播红色基因,鼓励红色文化自主创作,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拓展红色文化旅游,使大学生包括社会各界人士感受到红色基因的教育功能,扩大红色基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中首要的要求就是品德高尚[5]。探索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时代发展的精神支撑,更是培养品德高尚大学生的智慧资源,能够让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理论真正地產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红色基因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也会不断更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需要扛起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旗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内涵,总结新的经验,以期最大限度激发红色基因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革命战争时代的红色精神[N].人民日报,2016-08-01.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2.

[3]张鑫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4]罗红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再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审思[J].理论月刊,2019(8).

[5]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87.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