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视域下基于《理想国》的正义论解读

2023-05-31 09:27朱祺
今古文创 2023年12期
关键词:政治哲学理想国正义

【摘要】正义是贯穿《理想国》的一条主线,同时也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代名词,深刻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理想国”正是建立在以个人灵魂和谐统一为根本的、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相互联结促进的基础之上的,对于处于和谐社会中的我们理解正义、追求正义,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理想国;正义;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2-007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2.022

“罗尔斯《正义论》的问世使逐渐走向‘后现代的政治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向传统政治哲学回归”[1],“正义”等概念又重新成为哲学家们研究和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正义”作为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将其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关于“正义”的论著,该书以“正义”为主线,借苏格拉底之口引发了对于“正义”以及如何实现“正义”的大讨论,描绘了一幅城邦中民众依据自身天性优劣的不同而接受不同种类的分工,并在“哲学王”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协作,维护城邦秩序,促进城邦繁荣,以求构建“理想国”的美好蓝图。

一、正义论

正义是柏拉图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是各种德性的和谐统一,是城邦民众及城邦整体达到和谐稳定的重要原则,其“理想国”正是以“正义”为基石构建起来的。

(一)城邦正义

“因为我们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招来各种各样的人。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集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它作城邦。”[2]柏拉图依据理想城邦的理念,以期在现实中通过各种实践来尽可能地实现理念城邦的现实化,其必然是“尽可能使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得到幸福,而不是只为某一个阶级考虑,只使一个阶级得到幸福”[3]柏拉图认为以此构建起来的城邦必定是完满和完善的,因而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这四种德性赋予城邦。其中,正义既是构建城邦的总原则,即城邦中的民众按照各自天性的不同,接受不同种类的、最适合自己的分工,共同为实现理想城邦付出努力,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4];同时,实现正义又是建成理想城邦的最终目的和最好结果,当城邦民众各自按其天性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整个城邦有序运行时,理想国也就实现了。

所谓智慧,必定与知识相连,没有知识也就无所谓智慧。但是这种知识并非特指某一方面的个别具体的知识,如制造木器、铁器和农业生产知识等;而是指治理、谋划城邦的一般的普遍的知识,是指站在城邦整体利益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待事情和处理问题的知识。依据柏拉图的“高贵的谎言”,拥有智慧的只能是天性为金属性的、起领导和统治作用的极少数人,即统治者。他们既是城邦的立法者又是统治者,能够从城邦整体进行谋划布局,使城邦有序发展,同时又能够从全局出发,协调各城邦之间的关系。

所谓勇敢,则是指一种理性的信念,即“就是保持住法律通过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怕事物——即什么样的事情应当害怕——的信念”[5]。通过法律和教育,对于可怕和不可怕事物的清楚正确的认识,是一种理性的勇敢,而并非是一种野兽般的鲁莽和兽性。同样依据“高贵的谎言”,与勇敢相联系的则是天性为银属性的城邦护卫者,通过法律和教育而培养起来的勇敢,使得他们不会被强力摧毁,不会被私利诱惑,更能在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城邦安全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所谓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6]。对城邦民众个人来说,节制是个人天性中优秀的部分统治低下的部分;对于城邦来说,节制就是“为数众多的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数优秀人物的欲望和智慧统治着”[7]。最能够与节制联系起来的,便是天性中具有铜铁属性的生产者,他们虽然因为天性的差异和后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影响而处于社会最底层,但是却能够节制欲望,安心生产,创造城邦发展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料。这里尤为需要注意的是,节制这一德性并不仅存于这一阶层的民众中,而是广泛地存在于城邦全体民众之中,將其联合并达到和谐。这一点是与智慧、勇敢分别存在于特定阶层和人群有所不同的。

当上述三个各自拥有特定德性的阶层共同致力于追求城邦整体的稳定、和谐和幸福时,即统治者拥有智慧,管理协调国家;护卫者拥有勇敢,维护国家稳定安全;生产者拥有节制,满足城邦物质需求,城邦正义也就实现了。正如柏拉图所说“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8]。

(二)个人正义

如上所述,城邦正义的实现,是基于三个特定等级阶层的人的各履其职,从而实现了城邦的智慧、勇敢和节制,而城邦的这三种德性则是来自于具有与之相对应特性的城邦个人,即城邦的德性来自于个人。柏拉图将人分为肉体和灵魂,其中灵魂体现着人的本质。而灵魂又被分为理智、激情和欲望这三个与三种德性相关的部分。

理智是智慧的,统领灵魂的全部,起主导和统治作用,激情作为理智的副手,协助和辅佐理智;激情是勇敢的,“如果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快乐还是苦恼中都保持不忘理智所教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那么我们就因他的激情部分而称每个这样的人为勇敢的人”[9];欲望本是贪婪的,是每个人灵魂中占比最大、最难约束的部分,只有当智慧和激情经过良好教育并对欲望进行监管达到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就也是正义的,即也是做他本分的事情的”[10]。

二、实现正义的途径

(一)“高尚的谎言”

在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中,所有的城邦民众被分为三个等级,处于最高地位的是统治者;其次是城邦护卫者,他们听从协助于统治者,是统治者的助手;处于最低等级的则是生产者。为了巩固和维护这种等级制度,柏拉图“编造”了“高尚的谎言”,即世界缘起之时,上帝用泥土造人,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产物,而人出生就有自然等级,是因为上帝在造人时,将金、银、铜铁这三种不同的属性分别加入了不同的人的灵魂。被加入金属性的这些人是高贵的,他们成为城邦的统治者;被加入银属性的一部分人则成为城邦的护卫者;剩下的一部分人因为灵魂中被加入了铜铁属性,而成了生产者。但这个自然等级并不随血统和出生而转移,即不世袭和继承,当具有金银属性这部分人的后代的心灵中混入铜铁属性时,也不能同情怜悯,应当把其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去;反之,也同样适用。这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深刻反映出柏拉图的封建等级理论。

(二)公共教育

“《理想国》是以往所写过的关于教育 的最好的论著”[11]。在柏拉图看来,教育是从现实城邦到理想城邦的重要环节。《理想国》的教育分为内外两层,最外面的一层是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重点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些以美丑为标准的故事,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品性,首先要教关于神的故事,第二要教关于英雄的故事,第三要教关于凡人的故事。关于神的故事,他希望能在候选的护卫者中培养出虔敬的品性,英雄对应的品性是勇敢,凡人对应的则是节制和正义。成功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出接受哲学教育所需要的智慧基础;另一层则是内部教育,即第六、七卷讲到的哲学和科学教育,通过内部教育培养起智慧的德性。由此,个人的正义得以实现,当人人的正义都实现时,城邦正义的实现也就更进一步成为可能。

(三)社会制度:财产、婚姻家庭

为了使护卫者上不谋权篡位,下不坑害民众,安心做好本职工作,柏拉图在给予护卫者真正好的教育和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外,还对其提出了财产公有,“第一,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以外,他们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第二,任何人不应该有不是大家所公有的房屋或仓库。至于他们的食粮则由其他公民供应,作为能够打仗既智且勇的护卫者职务的报酬,按照需要,每年定量分给,既不让多余,亦不使短缺。他们必须同住同吃,像士兵在战场上一样”[12]。对于统治者,柏拉图虽并没有做出明确表述,但通过“他们已经从神明处得到了金银,藏于心灵深处,他们更不需要人世间的金银了”,“世俗的金银是罪恶之源,心灵深处的金银是纯洁无瑕的至宝”等表述可以看出,财产共有也同样适用于统治者。

基于财产公有制,柏拉图还主张要在统治阶层内部实行妇女和子女公有。由立法者挑选出一部分天性为金的人,同吃同住,他们间的两性结合便可以确保统治阶层后代的“优”和“纯”。

(四)“哲学王”

《理想国》全书以“什么是正义”“如何实现正义”等问题为主线,柏拉图提出的所有政治主张也都将正义理念贯穿其中,企图实现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有机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柏拉图提出的政治主张并不是要彻底否定和推翻现存的政治制度,而是要找到与理想政制不相符的部分,并加以改革和完善,从而达到巩固和维护现存城邦奴隶制的根本目的,所有这些政治主张的根本则是“哲学王”思想:“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我亲爱的格劳孔,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13]。通过柏拉图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哲学王”是集哲学智慧与政治权力为一身的某一人或某一集体,他们关注的是事物的原型与真理,期盼以彼岸世界的理念为原则和指导,来改造此岸世界,实现理想城邦。

三、对基于正义论下的“理想国”的评析

柏拉图“理想国”的实现,“是以‘灵魂三分学说为源头,以‘四元德为基础发展而来的”[14],只有当人灵魂中的“理智”“激情”“欲望”三者达到和谐统一,个人正义才会得以实现,进而城邦的正义才会成为可能。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并不是一个单纯为本阶级谋利益的城邦国家,而是超越阶级限制,以全体公民的整体幸福为目标,实现公民全体的正义和幸福成为最终目的和核心内容。

首先,城邦的和谐有序是建立在个人局限、片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根据“高貴的谎言”,上帝在人出生之时就已经在人的灵魂之中分别加入了金、银、铜铁不同的自然属性,将人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的人都可以依据自身长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在承认自然天性有所差别的基础上,顺应并尊重自然,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柏拉图并不认为人的这种局限性有什么不好,他接受并认可人在自然禀赋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并且提出各安天命、各司其职才是城邦公民应持有的正义的心态”[15]。

其次,正是由于人的自然禀赋的差异,才使城邦内部的社会分工得以实现,使多样性的需求得以满足。统治者、护卫者、生产者就像一台大型机器上的不同部件,他们之间的等级和功能的差异恰好实现互补,只有他们各尽其能,共同作用于城邦时,这台大型机器才会平稳运转。但是,柏拉图在充分发挥人的优点和长处时,却有意忽视了短板和不足,这是一种片面和抑制了人的多样性的发展,“个人禀赋的片面性就被固化了,这也就意味着人的其他可能性被压抑和限制了”[16]。

四、“理想国”正义论之思

“理想国”的正义观虽然存在些许不足和瑕疵,但是柏拉图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提出这一思想已是实属不易,且其仍能跨越千年,在当今社会和学术界广泛流传,并为我们现世社会所借鉴和汲取哲学智慧,足以证明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一)个人和各阶层正义的实现是“理想国”实现的必要条件

城邦个人正义的实现并不能代表城邦全体正义的达成,城邦正义的达成是城邦个人和城邦内各阶层正义的有机统一和结合。

作为单个的个人,正义的实现就是根据各自天性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在各自的职位上埋头苦干,做好自己本分内的事情。首先,注重培养公民健康人格,灵魂的和谐是实现健康人格的必要条件,所以应当协调好灵魂内部理智、激情和欲望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有序的统一,由此才能通过灵魂引领个人追求正义,进而实现各阶层和城邦的正义;其次,加强公民职业道德修养,在柏拉图的理想城邦中,三个阶层专心于各自的工作,互不越界互不干涉,将自己的技艺发挥到极致,这对于我国当代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职业平等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具有深刻借鉴意义;最后,培育和弘扬节制美德,在当今的消费社会下,物欲横流,以炫耀商品的附加价值为主要目的,只有用理性节制欲望,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特定阶层来讲,其正义的实现就是竭力做好城邦国家赋予的任务和职责,即统治者智慧,护卫者勇敢,生产者节制,不做有损侵犯其他个人、阶层和国家的事情,保证作为国家这部运转良好的机器的各部分功能的优良。

只要个人和各阶层的正义实现了,城邦的正义也就达到了。

(二)城邦正义的完善是实现“理想国”的保障

首先,加强统治阶层的领导治理能力。“哲学王”作为城邦的统治者,是真正智慧和政治权力的完美结合,只有他能够运用正义和善的理念,引导现实城邦向着正义的方向前进,同是统治阶层的护卫者作为“哲学王”的助手,能够在这一过程中维护城邦的稳定与和谐。

其次,重视公共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是培养灵魂的重要手段,而灵魂又是通往正义的必要条件,所以教育是实现城邦正义的必经之路,同时柏拉图还特别强调城邦内的孩子从小就要接受能够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面教育,帮助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一点对于我国现实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崇尚集体主义原则。城邦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各阶层构成的,个人是城邦的最小单位,要实现城邦的正义与和谐,就要兼顾个人与各阶层的正义。聚焦现实社会,我国长期处于社会总体和谐与稳定的状态之中,但偶尔还有不和谐不稳定的事件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站在全社会的高度和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协调各方。

五、结语

柏拉图的正义论以城邦的和谐有序为根本旨归,“是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的核心,也是理念论的重要资源” [17],在引导人们追求形而上的真理的同时,又要求人们关注形而下的现实社会,在对人性和灵魂的教育下,实现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在哲学王的统治在不断追求更好政制、建立符合正义理念的“理想国”。

参考文献:

[1]袁久红.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 《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50-53+110-127.

[2][3][4][5][6][7][8][9][10][12][13]柏拉图.理想国[M].张斌,郭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58,205,158,150,152,153,158,172,171,133,217.

[1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版,1978:11.

[14]匡列辉.柏拉图《理想国》政治蓝图构建路径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4,(5):20-23.

[15][16]侯小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柏拉图的理想國之理论主旨辨析[J].学术研究,2021,(10):24-30.

[17]黄颂杰.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J].现代哲学,2005,(03):29-38.

作者简介:

朱祺,男,汉族,山西大同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美学。

猜你喜欢
政治哲学理想国正义
大理:梦游理想国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直销理想国
阿伦特政治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论柏拉图“哲学王”制度的合理性
论柏拉图“哲学王”制度的合理性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