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唱响“光明的故事 ”

2023-06-02 22:49赵淑伟金雍奥王庆滨
华北电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冀北国网用电

赵淑伟 金雍奥 王庆滨

“李大哥,地里的小麦浇水用电没问题吧?”

“好得很!”

小麦返青时节,进入春灌的关键时期。廊坊大城县西子牙河南村,田间地头绿油油一片,这段时间,国网大城县供电公司旺村镇供电所的陈洪昌等职工格外忙碌。

被叫作“李大哥”的李玉成是加尧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该合作社共有耕地3000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农作物。

今年,该合作社种植小麦2000余亩。从3月17日开始,要在一周多时间完成灌溉。灌溉期间,一刻都离不开电。

合作社有机井6眼,10千伏配电线路两条,共计2.3公里。每年的3月至11月,为了保证农民灌溉用电不出问题,供电职工要定期巡检线路和设备,走访用户了解情况。在春夏两季,遇到劣恶天气时,更是天天都要到田间地头巡检值守,随时解决用电问题。

春天,是复苏的季节,也是忙碌的季节。

这个春天,同陈洪昌一样,在京畿大地的农村地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在田间地头、百姓身边忙碌着,为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富民产业、赋能深化乡村治理,全力解决群众用电难题……他们和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一个个“光明的故事”。

充足电力

让产业发展路子更宽、基础更牢

初春时节,秦皇岛卢龙县印庄镇处处农耕备耕,甚是繁忙。

3月9日,走进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北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王威热情地介绍:“这里是有着百年甘薯种植历史的‘中国甘薯之乡,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供电公司为我们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1年5月,国网卢龙县供电公司为该公司架设了一条10千伏公用输电线路,彻底结束了其使用柴油发电机的历史。“红薯加工季节周期很短,稳定的电能对于持续加工的保障尤为关键。公用输电线路的接入,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电力能源,避免了柴油发电机组因故障导致加工间断的情况,从而降低了企业损失。”王威算了一笔账,“对比柴油发电机组的费用消耗,单就加工季来说,就直接节约能源费用116.7余万元。另外,电网供电的安全系数也远远高于柴油发电机组。”

公用输电线路的接入,为企业扩建甘薯加工生产线提供了基础保障。2022年9月,该公司又增设了淀粉加工生产线两条,淀粉烘干线一条,生产能力提升50%。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冀北公司充分发挥先行官作用,以可靠的供电、优质的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郑大哥,配电室的绝缘地胶给您换了新的,安全问题可要注意呀!”

2月9日,国网滦平县供电公司火斗山镇供电所员工耿全海、王英凡边检查鸡舍的用电设备,边叮嘱着滦平县阔达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弘扬。

阔达农牧专业合作社位于承德滦平县火斗山镇孙营村,总占地面积50亩,是一个现代化的养鸡企业。

合作社的大院内,4座银灰色的料塔对应着4栋鸡舍,已全部自动化。“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多亏了供电公司的主动服务。2021年4月,合作社刚成立时,供电公司开通绿色通道,不到两个星期就为我们安装了1台容量为315千伏的专用变压器。另外,还建议我们开展电能替代项目,用全自动化养殖模式替代传统的人工养殖。”郑弘扬介绍。

“供电公司的服务太周到了,他们不但指导我安全用电,还教会我使用‘网上国网APP中的能效账单,让我对鸡场的生产状况有了更细致的了解。”郑弘扬心中满是感谢。

冀北公司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提升电力保障能力,助力产业振兴。2020年以来,冀北公司在供区43个县内累计完成农网工程项目4352项,总投资62.57亿元,使县域配电网更加坚强,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大幅提升,打通了乡村振兴的“能源瓶颈”。

排忧解难

让供电员工成为贴心人、暖心人

初春时节,万象“耕”新。在唐山迁安市杨各庄镇包各庄村整齐的青豌豆种植田里,呈现出一派农机轰鸣的春耕景象。3月17日上午,国网迁安县供电公司员工穿梭在田间地头,检查供用电线路和电力设备,排查安全隐患,为该村提供坚强的供电保障。

“现在种田全部机械化了,农机播种省工又省心。我今年66岁了,刚才还种了7亩地,用了不到2个小时!”得益于电力充足带来的便利,村民胡俊全觉得自己“老当益壮”。

包各庄村现有1100户、4200口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正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迁安公司成立了共产党员志愿者突击队,3月8日,为该村新增安装了3台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架设了1100米低压电力线路,保障了42套节水灌溉系统的用电需求。

“用电有了保障,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目前,我们的30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不但种了青豌豆,还引进了朝天椒、五味子等种植项目,经济效益比传统种植项目有了不小的提升。”今年65岁,在该村当了30多年村干部的孙爱国高兴地说。

迎着春光,冀北公司的干部职工在田野乡村思考着、忙碌着、奋斗着,想方设法为百姓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确保地区发展特色种养、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做大、做优、做强具有乡土特色的农产品用电需求,照亮百姓的乡村振兴路。

“在家門口就能办理用电业务,真是太方便了。”秦皇岛卢龙县鲍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大勇指着3月8日投入试运行的“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介绍。

鲍子沟村被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靠着葡萄产业,村里百姓生活越过越富、村庄越建越美、产业越来越强,对电力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预计3月底,卢龙公司将与鲍子沟村正式签订“村网共建”协议,完成服务点建设。届时,供电公司职工可在村里直接受理客户新装、增容、变更用电、电费缴纳等业务申请,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的用电服务。

“村网共建”是冀北公司推动解决农村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今年年底冀北公司“村网共建”的比例不低于30%,2024年底“村网共建”比例不低于60%,到2025年底,“村网共建”比例要达到100%。

巩固成果

让百姓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梁大爷,今儿精神不错呀!最近身体咋样?”3月7日上午9点,冀北公司驻张家口市蔚县孟家堡村第一书记李岳华和国网冀北电力(张家口蔚县)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来到孟家堡村梁文常老人家打扫院子,整理家务。

“身体挺好的,最近血压也不高,昨儿就盼上你们了!”梁文常无儿无女,今年72岁,独自一人住在收拾得井然有序的老房子里。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冀北公司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和国网蔚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每周深入孤寡老人住所开展庭院清扫、家务整理等工作,为其安装灭蝇灯,检查家里的线路,通过“网上国网”帮其续交电费,用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热情服务给老人带去温暖。

为提升乡村振兴成效,冀北公司实施“党委统筹、支部共建、党员包户、服务队支撑”的“党建+”工程,把党的好政策、社会的好资源、干群的好想法,切实融入到乡村振兴一线的具体实践中。

在孟家堡村,冀北公司驻村工作队从民意、民风、民俗、民望四个维度,积极开展党建示范村创建。驻村工作队以打造民风街、党建廊、村史馆为载体,“立体化”开展党建活动,确立“党建引领、振兴家园”的具体举措,积极开展村民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

今年以来,冀北公司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驻村帮扶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努力做强做大“孟家堡”消费帮扶品牌,运营好“电力爱心超市”。

3月14日,在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出头石村的电力爱心超市内,手里拎着兑换物品的李树国乐得合不拢嘴。

在出头石村委会院内,一间约50平米顶上架有光伏板的砖瓦结构的平房尤其亮眼,“电力爱心超市”的大牌子挂在外墙上。走进超市,生活用品区、粮油副食区、农机农具区、文体用品区整齐分布,与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物品一应俱全,每件物品都标有相应的兑换分值,超市内设有物品兑换登记台和积分兑换规则,可以一目了然地根据积分兑换物品。

李树国一家5口人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和残疾。近期,由于老人和孩子同时疾病复发住院,家里开销过大,经过出头石村干部会议商讨,李树国一家被列入返贫监测户。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国网秦皇岛供電公司驻村工作队每季度给予李树国家100积分,帮助他们一家人渡过难关。

秦皇岛公司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马冲介绍,出头石村电力爱心超市为了更好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赋予了超市防止返贫和爱心救助功能,对于防贫监测户、预警户以及突发困难的特殊群体,给予“光明爱心”救助,每年会拿出不超过总积分20%的比例,引导相关群体通过劳动增收致富。

在广袤的京畿大地上,在一片片生机勃发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家家忙碌生产的特色车间,处处可见供电职工忙碌的身影。他们从红墙绿瓦的外八庙,到打树花发源地蔚州古城,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到美丽的渤海之滨,充分发挥着央企典范作用,为乡村振兴书写“光明的故事”。(李榕榕、魏明良、马荣芳、谌松、薛茜、陶蓉均对本文有所贡献)■

猜你喜欢
冀北国网用电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安全用电知识多
为生活用电加“保险”
用电安全要注意
国网江西电力2017 回眸
冀北小镇彰显新时代新气象
冀北崇礼区狮子沟1:5万“强化探异常”无矿体原因分析
冀北柳圹子沟一带坝的形成及演化探讨
特别感谢为本刊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