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中的悲剧根源及深层主题探析

2023-06-02 02:48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麦克白国王悲剧

武 诚

(甘肃省陇南市文艺创作研究室,甘肃 陇南 746000)

引言

《麦克白》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讨论了悲剧的根源以及成因,向观众展现出优秀的性格悲剧和心理悲剧。通过曲折故事情节揭示出文艺复兴末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激烈的矛盾,在物质生产获得发展的同时,人类的精神也产生了攻击性与掠夺性,因为贪婪而产生出种种悲剧,讽刺了人性中贪婪狡诈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弱点。莎士比亚以麦克白的悲剧给读者以警示,自我主义思想极端错误,只有坚守人性底线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一、《麦克白》中的悲剧故事情节

(一)悲剧故事开端

麦克白是悲剧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国王邓肯的表弟和战功赫赫的将军。在大战结束后的归途中,麦克白和班柯遇到了暗示。根据作品中的暗示麦克白会成为国王,麦克白写信告诉自己的夫人这个暗示以及弑君的想法。麦克白夫人野心勃勃,试图计划谋害国王。麦克白有些退缩,遭受着良心的谴责,又无法控制自己的野心。宴会将要结束的时候,麦克白终于下定决心准备谋害国王[1]。

(二)悲剧故事发展

麦克白杀了国王后,故事彻底笼罩上了悲剧色彩,麦克白也无法挽回,只能将错就错。国王邓肯被杀后,邓肯的两个儿子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自己,分别逃往英格兰和爱尔兰。身为表弟且战功赫赫的麦克白成功成为下一任国王。麦克白杀国王之前向班柯有所暗示,此刻班柯已经有所察觉麦克白的所作所为。麦克白当上国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掉班柯和他的可能会成为国王的子孙,体现出麦克白对权力的疯狂与人性的不断堕落。虽然麦克白还在犹豫和挣扎,但很多细节却显示出对于故事最终走向的暗示,麦克白也越来越改变以往的想法与观点,开始思考弑君的对策与方法。

(三)悲剧故事结局

当上了国王和王后的麦克白夫妇,虽然地位尊崇却十分痛苦,麦克白也已经成为暴君。麦克白夫人内心更是饱受煎熬,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麦克白众叛亲离,最终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麦克白夫妇通过双手沾满鲜血的方式,得到权力与尊荣,为了维护现有的地位,必须不断用暴力的手段暗杀恐吓敌人,为了欲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故事的最终结局在开头和结尾的各种照应中得到完善,体现出完整的故事情节,从麦克白产生弑君的想法到付诸行动再到最后的众叛亲离与疯狂,体现出作者对于个体命运与权力欲望的思考。

二、《麦克白》中的悲剧故事根源分析

(一)人性贪婪,对权力的欲望

《麦克白》的悲剧结构非常复杂,文本由多个人物的欲望线索及其悲剧结局构成,《麦克白》的悲剧定义具有复杂性,麦克白这个最主要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了悲剧的多种成因和形式。作为苏格兰最为英勇的大将,麦克白首先是一个被命运和自身性格决定了的脆弱的人物形象,这是构成《麦克白》悲剧产生的根源。麦克白在反复延宕中的亦步亦趋,麦克白的欲望的唤醒和弑君命运的逐步印证,展现了《麦克白》里人物的悲剧故事的最终结果。麦克白的思想的复杂、人格的多面性显然是外在环境的驱动力量、价值体系,和个人性格里兼有的野心和软弱的反映。麦克白除了追求权力和地位,也象征着人类永不满足的人性欲望,负载着人的软弱、顽劣、贪婪等缺陷。麦克白这位正义英勇而高贵的卫国英雄,因为无法探察自己的心灵,无法认同现有秩序和高尚道德,无法理解他原本庄重、富于正直的理想,最终放弃了生命本身求诸己、庄严崇高和充满荣誉的人格光辉,使人生陷于前后矛盾、进退失据的悲剧境地。遇到这个偶然的遭遇后黑暗幽深的欲望蛊惑了他,热烈地燃烧了起来,入侵了他自己所有的心理、想象、念头和精神。内心有无比的挣扎来源于对背信弃义的顾虑,以及对现实自身处境的担忧。要拥有永久的无上权威,从而实现自身的伟大。就必须行险从事卑污罪恶的谋杀。内心因为行不义而产生深深的忧虑和恐惧,只有在现实中制造更深的恐怖才能消除,深信预知的未来会造成自己的毁灭,可最终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无法挽救走向毁灭的命运。麦克白在追求人生的旨归中途就这样迷失了自己,成为人性欲望的献祭者。[2]

(二)麦克白夫人怂恿

麦克白夫人对麦克白弑君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积极计划将国王杀死后嫁祸给两个侍卫,在麦克白杀死国王后将沾有国王鲜血的刀放回到两个侍卫那里,在麦克白忧郁的时候不断进行刺激和煽动。麦克白夫人说:“你不敢让你在你的行为和勇气上跟你的欲望一致吗?你宁愿像一只畏首畏尾的猫儿,顾全你所认为的生命的修饰品的名誉,不惜让你在自己眼中成为一个懦夫,让‘我不敢’永远跟随在‘我想要’的后面吗?”麦克白夫人还说自己为了达成自己的誓言会摔死正在怀里吃奶的婴儿,以此来刺激麦克白下最终的决心,体现出麦克白悲剧结局形成的外在重要推动力量。麦克白夫人是莎剧《麦克白》中相当浓墨重彩的一位角色,并引发了大量对其形象及引申意义的解读。从表面视角解读,麦克白夫人是麦克白弑君过程中最直接的怂恿者与协助者,并且比麦克白更加坚定更加有魄力,被描述为“冷血的恶魔,抽象的泼妇”。最后她走向了疯癫而死的结局,作为非自然,混乱,暴力文化的牺牲品,又在另一层面上,是一位甘愿为爱情和所爱之人牺牲的女性。没有麦克白夫人的反复怂恿,麦克白不一定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三)精神沉沦,人性泯灭

后期的麦克白已经完全泯灭了人性和良知,在与欲望、人性的善和恶的斗争中完全成为暴君,做错事就需要继续做无数件错事来遮挡。麦克白说“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来使它巩固”。为了避免关于班柯子孙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为了避免班柯将阴谋和计划告诉大家从而暴露自己,麦克白终于痛下杀手,雇了杀手企图谋害班柯及其儿子。当麦克白从得知要预防麦克德夫时,立刻派人去麦克德夫家杀人灭口。为了了解贵族们的想法,他在每个贵族家里都买通有仆人。为了维护统治,在全国实行暴政。这一切都在说明这麦克白已经越来越疯狂了,完全丧失原本内心中的品格与道德底线。麦克白的精神沉沦与人性泯灭集中体现在杀死国王后的堕落上,内心的良知逐渐消散,维护统治的手段越来越疯狂,也终于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反抗,其悲剧的解决也在结尾中到来。

三、《麦克白》深层主题探析

(一)古希腊“弑父”的典型形象

麦克白和俄狄浦斯同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中“弑父”的典型形象,其在情节发展上也具有一些相似性。麦克白和俄狄浦斯最大的区别恐怕在于,俄狄浦斯在他的不可察觉的命运圈套里,在知晓了自己所羁身的道德困境后用自我惩罚进行自我救赎。而麦克白则是主动地跳进命运的圈套,成为了欲望的俘虏。麦克白作为戏剧史上可以对自己的命运先行预知的难得形象,成为悲剧模式里最为可贵的一种。他因为对命运的掌握而放弃了外部世界的道德评判标准,但命运背弃了他。他的自明使他亲手为自己编织好了自己的命运的闭环道路。这也使得《麦克白》的文本中的叙事到达了一种奇妙、不可逆的境地——即一个由命运引导的人,走向命运的故事。麦克白身上具有一种反权力、遵从自身欲望追求的自由意志。具有强烈的意愿和软弱的意志。他们和那些传统的道德伦理做争斗,最后迎向命运的怀抱,投奔了最终悲剧命运。麦克白的罪与罚是被动的“死亡”,更难克服的是当他遭受到外界价值秩序和命运秩序的双重背弃时的幻灭。文本里的麦克白本身是一个正不断膨胀着自信和野心的人类,他追寻着一个对于自己而言没有更高权力的限制的世界,从背弃他人、到背弃公开的道德秩序跟随命运、再到他背弃命运的力量,最后他背弃了自己,他否定自己一切生存行为的意义。他背弃了一切,道德的回溯已无法挽回他,命运的齿轮已经战胜了他。麦克白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天地间是怎样的一个存在,而彼时外界的道德秩序也不再能带他回到正途,这时的他只能堕入虚无主义的地狱[3]。

(二)映射资本主义,揭示社会矛盾

莎士比亚悲剧的形成与时代密不可分,核心主题也隐含在文学文本之中,借助麦克白争权夺利、利欲熏心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和人类丑恶的批评。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不仅经济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也逐渐从封建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有重要体现,《麦克白》在资本主义社会即将成熟的过渡时期,彰显了社会矛盾的激烈与社会分配之间的权力争夺。由于商业扩大,资产阶级循序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争夺也更加激烈,这在悲剧中的权力争夺与阴谋算计都有所体现。莎士比亚借助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上的黑暗与人性的阴暗面进行了剖析,也展示出新时代人们面对追逐物质财富与保守内心良知之间的矛盾。《麦克白》中的“美即丑恶丑即美”也体现出莎士比亚对于社会发展与未来的总体看法,资本主义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但在物质丰富和生产力提高的背后,也体现出人们道德的沦丧和内心欲望的不平衡,这就是美与丑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依存。莎士比亚通过悲剧作品,将那个新旧交替和社会更迭的时代真实还原了出来,体现前瞻性与伟大[4]。

(三)反抗专制暴政,体现民主思想

作品中邓肯总是被称为“国王”,而麦克白很快被称为“暴君”。这两种统治者之间的差异在第四幕第3场的对话中就有所体现,当时麦克达夫在英格兰遇到马尔科姆。为了检验麦克达夫对苏格兰的忠诚,马尔科姆假装自己会成为比麦克白更糟糕的国王。他向麦克达夫表现了自己对权力的渴望和暴力的性情,而这两点恰恰都体现了麦克白的性格。另一方面,马尔科姆说:“成为国王的恩典是正义、诚实、暂时、稳定、慷慨、毅力、仁慈和卑微。”因此,模范国王应该为国家建立秩序维护正义。最重要的是国王应该忠于苏格兰的利益而非自己的利益。相比之下,麦克白只给苏格兰带来了混乱,恶劣的天气和超自然现象。他没有带来正义,只在肆意的杀害那些被视为威胁的人。作为暴政的化身,他必须被马尔科姆征服,苏格兰才能再次拥有一个真正的国王。因此作品中麦克白的形象不仅是人性的堕落者,也是封建主义的暴君和独裁者,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不相融合,充分展现出封建帝王独裁统治的落后因素。作品中麦克白最终被毁灭的结局,也展示出对于民主政治社会的追求以及对于专制独裁的否定,麦克白代表封建时期的专制独裁者,必然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淘汰。从悲剧的发展与最终结局可以得出结论,这部名著的深层主题代表了文艺复习时期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体现出文学与时代政治之间的关联性,凸显作品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四、结语

《麦克白》是世界文学史中的著名作品,借助主人公麦克白的曲折人生经历与悲剧结局,莎士比亚从人物内在性格因素与外部环境等方面论述了悲剧产生的根源,从故事中可以总结出资本主义社会和古希腊文化传统的深层次主题。在人物性格与心理的真实解剖中,揭示出文艺复兴时期虽然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但由于贪婪与欲望,各种阴谋与犯罪层出不穷,只能依靠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拯救的现实,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麦克白国王悲剧
伟大的悲剧
贪吃的国王
好玩儿的国王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当当吃国王饼
国王的死敌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