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基层治理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23-06-04 03:57杨红燕
国际公关 2023年8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队伍建设

杨红燕

摘要: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要素是人,良好的基层治理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强、能吃苦、能奉献、有情感的基层治理队伍。本文结合保山实际,在调研的基础上,找出保山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并进行内外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保山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保山社会经济转型;基层治理;队伍建设

保山当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既面对解决“量” 的问题,也面对提高“质” 的问题,既要抓住时代发展大势,又要着眼自身实际。在这样特殊的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随着利益关系的调整,基层治理也将面临复杂化与多样化的挑战。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是基层治理能否成功的关键,面对不同基层治理现状,需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基层治理队伍。

一、保山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的问题

根据实际分析,当前保山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基层治理队伍主体单一

保山当前基层治理还没有彻底摆脱一元治理的模式,基层治理队伍并没有凸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在基层治理队伍中仍然是党委政府主导。很多地方的基层干部也在想办法利用工会、妇联等组织的渠道,引入更多基层治理主体,然而效果不太理想。甚至有些商家借助这些渠道到基层搞产品销售,引起部分基层群众不满;干部规划家乡的会议按照相关文件指示几乎所有的村社区都召开了,但根据追踪最终真正参与到家乡规划与发展的人才并不多,会议更多还是体现在务虚层面,也有部分乡贤能人捐款捐物,但这些人才并没有真正成为基层治理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前保山基层治理队伍并没有彻底实现治理主体多元模式,更多治理压力还是在集中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上。

(二)基层治理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对标当前专业的群众工作队伍、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专业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要求,保山在基层治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专业的群众工作队伍,主要涉及的是党员干部,也就是基层治理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在基层治理队伍中起到领跑作用。然而这些关键少数,大部分还是习惯于垂直管理模式的传统方法,习惯于按部就班地进行群众工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那种只注重输出的群众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群众工作了;其他几个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就更多,很多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就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应付检查的阶段,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三)党员干部引导作用不明显

对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新内涵,当前保山基层治理队伍中党员干部的作用更多还是体现在领导上,在科学引导上还是存在很大差距。这一点体现最明显的是在乡镇街道与村社区之间的关系,村社区的基层干部更多是执行街道乡镇党委政府的决定,还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村社区基层自治能力,没有很好地凸显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科学关系。这样的关系会导致出现两个弊端:一是让乡镇街道基层党员干部从主客观上增加了淡化服务群众意识的可能性;二是让村社区的基层党员干部从主客观上减弱了自治的能动性。在基层治理队伍中基层普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也不够明显。随着近些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种举措的有力推进,各个乡镇街道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意识有所加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有所提高,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成绩明显。但这些普通党员在基层治理队伍中应有的作用还是未能发挥出来。

(四)群众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

基层治理服务基层群众,基层治理也要靠基层群众。基层治理队伍要想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凝聚基层群众的力量,为基层治理助力,否则基层治理将不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当前保山基层群众在基层治理中还是存在等、推、靠的思想。很多基层群众对于基层治理没有自主性,而是习惯于等着党和国家、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村社区干部推一下他们才会动一下,习惯于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村社區两委,特别是前期脱贫攻坚政策倾斜的乡镇、村社区表现格外明显。村规民约、组规民约在自治中弥补法治与德治缺失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多还是停留在规定制度上墙、入档却无实践的阶段。由于基层群众能动性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基层干部在干,基层群众在看” 的尴尬局面。

(五)基层治理队伍情感有所缺失

基层治理队伍最终落脚是为群众服务,是做人的工作。要想把基层治理好,人民情怀必不可少。然而,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工作存在着只要不犯错就可以的懒政情绪,甚至存在着躺平、摆烂的现象。有少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负面情绪爆满,对基层治理工作存在着应付和畏难的情绪,对基层工作没有热情。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更多表现为机械执行上级相关政策的“机器”,而没有发挥应有的纽带作用,让基层治理少了必要的温度。对于基层治理队伍的其他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讲,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硬性要求他们一定要为基层治理服务,他们的参与也需要情感的牵绊,同时随着基层群众年轻化、外出返乡率不高等原因,基层群众对基层治理也缺少激情与情怀。这让基层治理队伍建设面对不小的挑战。

二、问题成因分析

造成保山基层治理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是作为队伍建设主体的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治理观念尚未彻底改变。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对治理中核心要素“人” 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对这一核心要素中的关键少数要求就更高了。队伍中起引领作用的党员干部,还没有彻底地从管理模式下的观念向治理模式下的观念转变。这样的转变,客观公正地看待会需要很长的时间,二是作为队伍建设主体的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多重身份叠加问题。罗伯特·帕克(Robert M.Parker)指出“社会上没有抽象的个人,只有充当各种社会角色的具体个人。”[1]基层党员干部就他个人而言是一种私人角色,但由于他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决定了他又要扮演政治角色,也就是公共角色。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必须要有能吃苦、能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特别是在保山这样既要解决老问题又面临新问题的特殊时期,基层治理的压力会非常大,对基层干部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三是社会参与主体和基层群众的自主治理意识尚未彻底觉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参与主体和基层群众的各种意识都在加强,但尚未彻底觉醒。长期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社会参与主体和基层群众大多都停留在“管好自家一亩三分地”“自扫门前雪” 的阶段,没有彻底从自身跳出去看整个基层治理的重要性。

(二)客观原因

一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表现。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不经过反复的实践与认识就能正确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基层社会治理具有中国特色,既有社会治理的共性,也有地方基层治理的个性,这就难免会出现治理实践中存在不断探索的阶段。二是基层治理队伍建设自上而下的重视程度不高。搞项目、搞发展相比较,基层治理是一个持久战,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出成绩,与经济发展相比较,似乎很难创造肉眼可见的利益。这就从客观上增加了党员干部不重视基层治理的可能性。同时,基层治理队伍整体素质能力强弱,与基层治理队伍中个体能力素质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每一个专业化建设的背后,都需要以量的积累达成质的飞跃,是一个持久战。这样的基层治理大背景,从客观上决定了保山在短时间内,无法真正实现基层治理队伍的高素质建设。

三、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保山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如何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既要有原则指导,也要结合地方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在进行基层治理实践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以及方法论指导。共建共治共享就是基层治理的目标与原则,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就是方法论指导。目标和方法论正确了,那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就找到了方向。在正确方向与原则的指导下,明确基层治理隊伍主体不只是党委政府一家,可以是各种组织包括公立与私立的组织,可以是愿意加入基层治理中的各个领域的自然人或是法人,还有基层治理不能脱离基层群众。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不能偏离目标原则,不能用错方法论,否则将都是徒劳。实现了基层治理队伍主体的多元化,是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二)上下联动建设基层治理队伍

要想抓好保山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就必须要坚持上下联动,全市统筹抓。既要有全国、全省的视野与格局,又要有全市一盘棋的统筹,还要有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的具体实践。在这样的前提下,在保山社会经济转型期的背景下,根据基层治理的科学内容,实事求是地抓基层治理与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有情感、懂理论、能干事、会干事的基层治理队伍,带领着基层群众进行高质量的基层治理,打破“求稳效应”,让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服务,为保山的社会经济助力,让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彻底改变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两张皮” 的现状。

(三)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

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专业化是一个趋势。保山在基层治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在对标五支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更要结合保山实际,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让基层干部成为群众工作专家、社会学家、心理专家、紧急应急管理专家。培训内容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任务进行调整,让其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化解社会矛盾建立紧急预案方面,保山当前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的晚期过渡到工业社会推进城镇化,那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利益结构调整,农民没有了土地变成了居民,而城市发展没有工业作为支撑,无法容纳这些人的就业。这些问题带来的矛盾是保山社会经济转型中必须要面临的课题,同时保山也面临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各种挑战;还有心理学常识的普及,根据保山当前基层干部的现状来看,不仅要能为工作所用,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基层干部自身的心理问题。

(四)发挥党员干部关键少数作用

基层治理队伍作用发挥得好与不好,与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中的党员干部有着关键的作用。党风、政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风气的走向,在基层治理中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如果这些关键少数出了问题,那基层治理一定会出问题,所以在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中一定要凸显党员领导干部这关键少数应有的作用。但这里的作用一定要科学看待,不要误认为做得越多作用就发挥得越明显,当前基层治理中基层群众主观能动性差,与党员干部做得过多有一定关系。做得多不一定效果良好,关键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什么时候该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等科学方法。

(五)建设有温度的基层治理队伍

应有的情感是做好基层工作的软实力保障。一支高质量的基层治理队伍不仅需要有过硬的能力,还需要有恰当的情感让基层治理队伍具有温度。这里的情感主要是指对基层工作有激情和对基层群众有感情。情感这个软实力可以通过制度等硬保障作为手段增强,比如,顶层设计中正确政绩观和考核观的引导,不能只看数据、只看结果而不看实效;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向基层工作年限长、能力强的干部倾斜。两年基层工作经历只是一个制度底线,而不能作为一个标准。通过这些硬性的制度要求,倒逼更多的年轻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拥有更多的人间烟火,培养人民情怀,让基层治理更具有温度。

四、结束语

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决定基层治理的具体内容与方向,而基层社会治理对社会经济发展又具有反作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要素是人,良好的基层治理需要人人参与治理、人人参与建设、人人享受治理成果。这样的良好局面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强、能吃苦、能奉献、有情感的基层治理队伍。

参考文献:

[1]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48.

[2] 保山市统计局.保山统计年鉴2022[EB/OL].[2022-12-28].http://www.baoshan.gov.cn/zfxxgkpt/bm_gkzd_lby.jsp?urltype=tree. TreeTempUrl&wbtreeid=4222.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队伍建设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