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3-06-04 16:40王雅楠刘会娟
物流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证书实训物流

王雅楠 刘会娟

摘 要:随着区块链、大数据、智慧物流、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物流行业,物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探索“1+X”证书制度下如何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必将成为大势所趋。文章对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学方法、科目内容设计、课程评价机制、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社会认可等几个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助力“1+X”证书制度在高校的推行。

关键词:“1+X”证书制度;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0-4;G712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4.044

Abstrac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blockchain, big data, intelligent logistics,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into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The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re gradually improving. It will become a general trend to explore how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rehensive talents under the“1+X”certificate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1+X”certificate system in the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form measure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methods, subject content design,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chanism, training conditions, teaching staff, and social recognition, so as to jointly hel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1+X”certificat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1+X”certificate system; major in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reform in education

0    引    言

國务院在2019年发布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1+X”证书制度,并启动相关试点,方案鼓励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多种技能证书考核相关工作,拓展学生就业技能[1]。2021年7月,北京中物联顺利开展了第三次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国统一考试,在全国22个省份共设立了100多个考点,有6 000多名学生参加考试[2]。多省多校共同参与考试,表明“1+X”证书制度正在成为物流行业职业教育育人的新方向。在此情境下,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掌握“1+X”证书实施要点,有针对性地对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很有必要。

1    相关理论基础

1.1    “1+X”证书制度

“1+X”证书制度中的“1”表示专业学历证书,“X”表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是基于职业教育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评价制度,它将高校和企业连接起来,反映了高校与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共同愿景。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将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教育相结合,将会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带来新的助力[3]。

1.2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之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等方面进行的改良。常见的教学改革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新理论和新政策指导下的改革,二是实验性改革,三是推广性改革[4]。本文研究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在“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现代物流管理的教学改革。

2    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1+X”教学改革前教学现状分析

2.1    相关课程设置情况介绍

大部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都将课程划分为五个板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公共选修课。本文主要研究“1+X”证书制度与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融通与改革问题,因此只列举专业课程及有关联的公共课程(见表1)。本文以河南某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参考,因为大多数职业院校所设专业课和部分公共管理课程具有极高的相似度,故本文所设专业课程及课时数具有代表性。

2.2    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了解现阶段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本文对河南某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对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教学中理论与实训所占比重、教学方法、学习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学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以讲授法为主,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根据作业完成程度、考试成绩等判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2.3    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主,扩展知识相对较少,课程练习以章节练习为主。授课中虽然有引入教学案例,但是很难将学生代入具体情境,导致学生的求知欲降低[6]。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仓储、运输的实训周,通常借助软件进行模拟实训。模拟仿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物流作业环节,但模拟软件不能代替真实的岗位实训。同时,部分学校并没有配齐模拟软件,这也使教师授课受限。根据研究需要,本文抽样选取4名河南不同高职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在访谈中,四位老师均反映了实训基地的相关问题。

2.4    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的为导向,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院校对教师教学方式、内容的评价等[7]。对于专业考试课,学生们通常在平时的课程中不注重积累,等到要考试才临时抱佛脚集中性复习。这类学生通常不追求高分,只以及格为原则。在这种学习风气下,高职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目标很难实现。对于实训课程,只要学生能够完成小组作业即可及格,因此大部分学生并不重视实训课程,经常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3    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问题分析

3.1    课程体系设置与“1+X”证书制度课程不匹配

当前高校在与“1+X”证书制度接轨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第一,“1+X”证书有自己的课程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而高校在多年的教学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两种体系各成一体;第二,“1+X”证书教材知识与原有的课程内容存在相互交织重叠的现象;第三,“1+X"证书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仅仅是考试教材就已经发行了第二版,这使得原本就不太清楚情况的教师更加困惑。

3.2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条件亟待提升

现阶段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对河南几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采访时,教师们普遍反映了不同高校在实训条件建设方面的问题。有的高校因为建设时间较长,相关的物流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有的学校因为经费问题,没有建设相关物流实训室;另外一些学校不能配齐相关的实训软件和设备。此外,物流模拟软件更新换代快,学校新购买的软件可能只能培训几届学生。

3.3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师资水平制约

“1+X”证书制度改革要在各个高校铺展开来,那么培养一批高水平的“1+X证书”教师人才就十分必要。在调研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只知道名称,却对“1+X”证书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和考核形式不甚了解。因此想要基于“1+X”证书制度对高校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应该增强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认知。

3.4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缺乏社会认可

现在“1+X”证书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一些学校还没有加入“1+X试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相关设施设备的标准不符合申请的条件,二是学校对于“1+X”技能等级认证证书的有效性不明确。在学生就业时,“1+X”证书仅作为学生的荣誉项,但是大部分物流企业并没有对“1+X”证书有过高的认可。企业模棱两可的态度,使得高校在组织改革工作的时候积极性不高,也使得参与“1+X”证书考试的学生学习意识淡薄。

4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4.1    專业改革方案的制定

4.1.1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学生具有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针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1.1.1    任务主导型学习方法

“1+X”证书制度提出的新型授课方法为PTCA法,相关培训教材也按此编排。在改革中,学校可以充分思考这种方法与现有教学模式的适配度,并借鉴这种任务驱动、岗前培训、技能比武、巩固任务的教学方式,将其从局部运用到全课程运用,逐步过渡。

4.1.1.2    现代化教学方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使用实训室相关软件设备,可以用软件设备操作成绩或者实训成绩,代替原有的书面化考试。

4.1.2    科目内容的设计与安排

在“1+X”证书制度下对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再设计,应充分考虑“1+X”证书考核内容,将证书考核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融入原有的教学课程中,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实现课证融通(见表2)。教师将相关的证书考核内容融入教学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将内容添加进去,而是在利用物流“1+X”证书的课程资源库的同时,学会使用PTCA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认真学习等级认证教材中的知识后,将相关内容和授课方法等巧妙的运用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切忌生搬硬套[8]。高职学生考取的物流“1+X”技能证书等级为中级,在内容设计中,主要参考书目为中物联在2021年出版的物流与供应链职业基础以及中级第二版。

4.1.3    课程评价机制改革

“1+X”证书考核主要分成三部分:基础理论考核、综合应用考核、实操考核。高校评价机制改革中,可以按照相应模式进行考核内容划分。具体如下:第一,重视过程性评价。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并重。在过程型考核中,注意综合专业知识、技能实操、“1+X”证书制度考核指标;第二,评价的主体要从“单一”变为“多元”,不单是教师评价学生,还要建立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将技能等级鉴定中的相关任务指标融入其中。第三,更换考试场所。仿照“1+X”证书考试形式,根据不同科目制定不同的机试和技能考核内容,改变传统的纸质试卷形式。

4.2    改善实训条件

目前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实操还是比较基础的操作,以后将会对标企业增大考核难度,因此,高校在制定实训室条件提升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作业流程,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需要设置实训室相关设备,同时可以借鉴物流协会和相关企业的意见进行改良。高校可与企业形成战略合作,高校借助企业的力量,吸引企业到学校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教师资源,为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和学历提升培训,达到双赢的效果[9]。

4.3    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力度

“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积极鼓励教师参与“1+X”项目相关培训,要求骨干教师每年参加一次省级以上的培训项目[10]。鼓励专业带头人参加“1+X”相关的国家级培训,充分了解制度内涵。

聘请优秀兼职教师。高校最初实行“1+X”试点时,可能对考核内容和实训比较生疏,这时候可以聘请优秀的兼职教师,主要为已经申报并认定成功的1+X院校教师,或者企业中可以承担这部分教学的优秀教师。同时,可以借助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力量,合力打造既适合学历证书又适合“1+X”证书的实训课程体系,形成实训框架。

4.4    政府、企业、学校合力解决社会认可问题

当前“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阻碍是“1+X”的认可度,而真正实现“1+X”证书的普及化、社会化,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的共同努力。

4.4.1    政府统一布局、统一规划

教育部指定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与学校共同开展考核工作。政府需统筹规划联合会、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如在建立考核机制时要求联合会积极调研企业所需,将需求融入“1+X”证书考核中,同时对申请“1+X”证书的院校进行不定期考核和监督,着重解决高校在实施“1+X”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鼓励高校积极申报1+X证书试点,同时向行业内企业大力宣传,鼓励社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设立与之相应的培训体系和再就业岗位。

4.4.2    企业积极参与,注重配合与实施

企业的认可问题,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参考企业意见设立考核评价机制,将企业需求设为考核重点,加强企业在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企业参与制定评价措施和具体内容。二是高校在开展教学和培训的过程中,引入企业讲师教授,设立企业人员评价机制,使企业人才观念贯穿学生培养过程。三是企业自身积极鼓励企业员工考取“1+X”证书,并制定奖励措施。

4.4.3    学校严控证书入校关、紧抓出校关

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严格筛选可入校“1+X”证书入校关,二是紧抓“1+X”与学生学业考核毕业的出校关。高校应该对申报专业进行统筹规划,严格监督,确实有能力进行“1+X”技能考核的专业要积极申报,对于实训条件不足的专业申报,学校要给予否决,切忌盲目跟风。高校最好建立相关台帐,对申报的专业进行监督追踪,确保其能够完成证书认证工作,对不能够申报或者没有完成认证工作的专业,需及时汇总原因进行整改。

5    结    论

当前,“1+X”证书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高校如何将原有教学体系和“1+X”证书制度进行融合成为了将“1+X”证书制度普及开来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应从教学方法、科目内容设计、课程评价机制、实训条件、教师培训、社会认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多方面入手协同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我们仍要寻找“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思考出更多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合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多方的作用,共同助力高校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3-02-20]. http://        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4/t20190404_376701.html.

[2]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2021年中物联1+X全国统一考试顺利结束[EB/OL]. (2021-12-28)[2023-02-20]. http://www.   chinaw        uliu.com.cn/lhhzq/202112/28/567581.shtml.

[3] 魏淑梅.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储运,2022(3):91-92.

[4] 全喜龙. “1+X”证书制度下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证融合探析[J].营销界,2021(Z2):136-138.

[5] 韩冬. 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0.

[6] 丁天明. 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课证融通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16):42-47.

[7] 符丹丹. “1+X”证书制度下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D].南宁:南寧师范大学,2021.

[8] 崔媛.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证对接、两融合一”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        31(22):297-298.

[9] 林夕宝,余景波,刘美云.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1):4-11.

[10]  夏敬飞. 高职院校推进“1+X”试点项目的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以L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科技,2022,45(12):        169-172.

猜你喜欢
证书实训物流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收录证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