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体验型乡村民宿环境设计研究

2023-06-05 21:31谢志贤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体验型乡村民宿;环境设计

一、民宿发展的历史

民宿这一定义最早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爱尔兰,被称为“Bed and Breakfast”,也就是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含义。当这一概念来到中国后,民宿被叫做“HomestayInn”,本意是不但提供住宿和餐饮,还可以提供旅游附加服务。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就行业规范进行了强调,民宿房东安排接待游客时,需要以非副业的方法经营,依据所在地的民宿区域差异分成城镇民宿与乡村民宿。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工作安排,明确了乡村振兴在国内的主要战略思想。2020 年,中央1号文件仍旧关注“三农”发展,明确表示乡村振兴会赢得全新发展方向。其中,乡村民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自有渠道,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将社会中心由城市迁移到乡村,随后挖掘和体会乡村的潜在价值,是本民族自觉的开始。

当前,以地区分散、个体经营、体量小为显著特点的乡村民宿获得了显著发展,成为乡村旅游度假的关键。乡村民宿就是乡村居民借助自己的住宅、集体用房或者其他用房,融合区域人文情怀、自然景观、生态以及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一系列活动,给游客提供乡村休闲和住宿餐饮等便捷服务,使之感受当地风俗的地方。

二、体验型乡村民宿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一) 有利于充分利用乡村闲置资源,改善乡村风貌环境拥有较长产业链、多步骤、覆盖面积大等特点的乡村民宿,具有较强的区域联动性。它有利于开辟农业产品化发展道路,完成农业休闲化,将以第一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改造成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体。在旅游旺季,村民可以经商;在旅游淡季,村民可兼顾务农。这有助于将农业资源转变为民宿资本,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随着区域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的比例大幅增加,乡村闲置和破敗农舍愈来愈多,出现了乡村破败的景象。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些破败农舍,对区域文化进行进一步发掘,最终完成对民宿景观文化本土化改造,打造民宿之灵魂,不仅是对原有房屋建筑的修复,更是创新。在设计风格上具有差异化的景观院落,不仅能很大程度优化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还能成为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线,在实践中实现环境、文化、建筑和情怀的有机融合。

此外,当地村民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乡村民宿建设中:一部分自主经营个体变成民宿的主人;一部分村民通过土地、房屋租赁的方法获得租金,并以资产入股的形式成为股东,获得到分红;另一部分村民则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为乡村民宿提供经营管理服务,从而获得报酬。总而言之,乡村民宿的建设可以使村民更快踏上致富之路。

(二) 有助于宣传当地文化,建设和谐美丽新乡村

很长时间以来,民宿产业是文化旅游活动和乡村旅游活动有机融合的载体。民宿的真正灵魂和依靠是当地文化。优秀的乡村民宿不仅要有住宿功能,还要不断拓宽展示当地特色文化的窗口与平台,成为乡土文化的缩影。地域的庭院文化、耕读传家等都是展示乡村民宿文化的优秀素材,对加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发展地域文化资源和文旅产业有直接帮助。

区域民宿屋舍内部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装修材料、设计主题以及工作人员的着装和口音等,都是当地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具体表现。这让短暂停留在这里的旅客不但能从周围环境中观察到当地特色,还能体验到真实的乡间生活。

三、乡村民宿存在的问题

(一) 民宿村落缺乏整体规划

民宿村落缺乏整体规划和风貌统一控制,导致无序开发盲目建设。民宿前期开发都是由村民自发进行的,且大部分民俗村落后期缺乏整治。即使整治,也是以“打补丁”的单一方式进行,并没有体现整体的规划和开发思路,也没有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这导致村落民宿整体环境较为混乱,景观建筑与乡土特色不一致。

(二) 民宿环境设计不专业,环境与氛围营造不足

目前,现有的民宿建筑以村民自有的宅地建筑为主。此类建筑往往没有专业的设计师,大多由村民模仿其他村民的建筑而来。这就导致当地民宿的外观建筑、院落规划以及户内空间结构与氛围感营造在美感、文化和格调上的匮乏。而且还有不少民宿陷入与城市同质化的误区,将民宿当成普通酒店客房装修,造成与当地乡土文化不符的违和感。

(三) 乡村民宿体验活动类型单一,大多以表层体验为主

当下,乡村民宿产品以住宿和餐饮为主,附带一些农牧产品和手工艺品。从整体来看,乡村民宿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且文化品味较低,无法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需求。大多民宿只提供表层休闲娱乐活动,如棋牌、KTV以及果蔬采摘等,基本不能对游客心态等产生影响,缺少深度体验的文化审美活动和互动。

(四) 民宿企业化项目风格统一,缺乏本土文化元素融合

部分酒店集团在成功打造出一项乡村民宿项目后,会继续对其他地区民宿进行开发。为了提高其公司辨识度,吸引顾客眼球,这些集团会维持惯有的设计风格。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某民宿公司,它起源于莫干山,后来逐渐形成网红民宿风格,目前已在北京、桐庐、锦溪等地区遍布。但由于其设计依然延续着起初的白墙黑瓦极简风格,虽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但也使民宿失去了它独特的文化风情,导致十多家不同地区的民宿在风格上千篇一律,无法给游客们带来不同文化体验的乐趣。

四、游客民宿体验的价值导向

在休闲旅游业中,不同游客对相同模式的体验其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根据社会学与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每位游客的出行目的、家庭条件、性格以及对此趟出行的期望程度等因素都会对游客的感知度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对游客价值导向的研究,有利于掌握游客喜好,从而提高乡村民宿的服务质量。通过研究发现,游客民宿体验的价值导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重温乡土气息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总盼望着重回乡间田野,去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处净土。此时,作为乡土情怀的寄托,乡村民宿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更能引起人们对田园乡村的思念共鸣。所以,很多游客为了重温乡村生活、缓解对乡土的思念之情,便倾向于选择乡村民宿。民宿与农耕文明充分耦合,使空间氛围从传统的观景模式中跳脱出来,成为人们体验乡土气息的一种媒介。

(二) 体验民俗风情

对游客来说,乡村民宿可以为他们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乡村民宿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而衍生出了不同于城市的活动,如,果蔬农产品的采摘和种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冰雪运动、骑马、攀岩等,都可以让游客在游玩居住的过程中体会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同时,游客与当地主人进行深入交流沟通是最具魅力的体验,极大丰富了乡村民宿的内涵。

(三) 体验多元美感

人们对“美”这一概念的不断追寻,来源于在旅游过程中对美景的留恋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如,人文风情、历史等非物质文化不仅取悦了感官,还传承与展示了地域文化之灵魂。同样,大多数游客对乡村民宿的期待主要在美感呈现方面,期待着民宿建筑的空间结构以及环境氛围所表达的多元美感。

五、体验型乡村民宿环境设计策略

(一) 政府牵头,整体规划

地方民宿发展需要政府牵头带领。政府部门牵头规划,对乡村民宿实施相应的策略,给民宿发展提供指引和支持。具体而言,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管理标准,明确实施规范。民宿则需要在政府管理下持证营业,这些证件包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此外,政府还要对地方乡镇的民宿开展统筹规划,按照各地现有优势,形成专属特色,“一村一品”“一宿一特色”。如,临近南海的岭南地区要充分展现其地理优势,同时,与渔业文化相融合,以吸引大量岭南地区的游客。

(二) 構建乡村特色体验环境

游客对场所的第一印象取决于环境氛围。环境氛围的好坏决定了场所能否引起游客的兴趣,并全身心投入到场景中。乡村民宿的周围拥有大量传统建筑、祭祀场地、农田山林、农作场所等,能让游客一进入民宿就有一种回归过去在乡野生活的感觉,对场景有大致了解和感知。这就初步达到体验乡村田园生活这一目标。

在乡村民宿空间塑造中,尽力挖掘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涵,对空间环境进行符号化点缀,让主题元素串联起整个村落,提取乡村特色元素作为体验主题,使游客在欣赏和游玩中不知不觉体验到当地特色文化艺术。

在进行乡土文化开发时,需要对本地特色文化进行精准定位。如,壮族村落有三月三歌节、铜鼓节,苗族村落有斗马节、芦笙节等。在这些地方进行民宿开发时,可以将这些特色融入其中。这不但可以创造出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的民宿文化,还能使乡村传统风俗得以延续。

(三) 创造新旧元素结合的体验环境

一些乡村的历史比城市悠久得多。因此,这些乡村有许多古老的遗迹,如,典型的建筑、农具、泥砖、茅草屋等。游客到乡村民宿进行休闲之旅,是为了回归过去,获得情感和人文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脱离现代和舒适的生活。科学也可以存在于农村环境艺术设计中。如果乡村民宿依旧污浊脏乱,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生活品质偏低、便利性不足,那么游客体验会很糟糕,乡村民宿的长久发展也将难以维继。因此,乡村民宿建设要与时俱进,将现代与传统结合起来,营造融合景观,势在必行。

乡村民宿中历史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碰撞可以展现每个时代的故事和特色,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民宿空间可通过使用现代和历史的对比手法进行塑造,突出情感价值,将创新元素和历史元素结合起来。历史建筑可以创新进行改造,在现代建筑中重返耕作,实现建筑和时间的交错。

(四) 乡村民宿利益主体的本土化

随着全国各地民宿行业的蓬勃发展,相较于越来越多的外来品牌,当地人经营的乡村民宿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产品质量较低,缺乏竞争优势。村民虽然能通过土地租赁、贩卖商品等方法获得些许利益,但可支配资源有限。首先,政府要处于主导地位,充分保证农民的收入,加大社区对民宿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力让乡村民宿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其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农户自身素养,使之多多参与到民宿业的建设发展中,从而实现“民宿+农业+旅游”的有机融合,让农民就地市民化。在乡村民宿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吸引大量返乡建设家乡富有经验和情怀的农民子弟。

(五) 制定行业标准,积极落实政策

在制定民宿行业规范、落实政府扶持政策方面,需要在大方向上明确目标。第一,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从整体规划方面对民宿行业进行具体指导和管理,避免互相扯皮、责任不清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第二,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出台相应法规和政策,为乡村民宿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第三,严格落实监督政策,划定好民宿经营门槛、严格把关其服务内容,做好精细化管理与监督。第四,还需要完善惩罚制度,对不符合经营条件、不符合服务标准、扰乱市场氛围的民宿责任人严惩不贷。

结语

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乡村民宿带来了极大驱动力,国内乡村民宿已经踏上高速发展的列车。在对不同地区民宿进行完善改造与升级时,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开发,防止盲目投入。笔者认为,乡村民宿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下变成具有持续活力的成熟产业,而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则能通过乡村民宿感受乡情,再次体验美好的乡村生活。

作者简介:谢志贤(1985-),男,广东雷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