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素养彰显人性之美

2023-06-05 00:56孙奉杰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尚杨绛文本

孙奉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应围绕立德树人,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时代要素,在启发、引导中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深刻挖掘文章主题,重视立德树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下为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老王》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老王》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有一位哲学教授曾说,世界上有两件有价值的事:一是好好活着;二是帮助更多人好好活着。同学们,你们怎么看?

生1:我觉得很有道理,讲明了活着的境界。

生2: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两类人。

师:具体来说呢?

生2:平凡的人和高尚的人。(学生有些诧异)

师:真棒!你居然会有这么深刻的认识。(鼓掌)你怎么会联想到“平凡”与“高尚”呢?

生2:我想到了做好事的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口的巨人,行的高标”闻一多。

师:通过这些回答,我发现大家有很多优点:善于总结,关注生活,回答声音很响亮……的确,在第一单元中,我们与杰出人物同行,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担当、睿智,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但是,社会中这样高尚、杰出的人毕竟是少数,平凡的“小人物”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体,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的朴实无华却也散发着独特的芬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老王,认识老王。

(学生自由默读文本)

师:说说你对老王的印象。

生1:不幸,但是愿意帮助别人。

生2:命运悲惨。

生3:居住条件很简陋。

师:那可不是一般的简陋。请同学们圈画文章中描写老王居住环境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生1:仅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居住条件很差: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生2:眼睛残疾,生意受影响;并且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生3:文中多处的“只”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老王的不幸和善良。

师:是啊,老王很苦,就好像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了老王身上。但是老王被这样不幸的命运压倒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默读相关段落并总结)

生1:他给杨绛家送冰块,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生2:他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重感情,讲仁义)。

生3:他给杨绛家送鸡蛋(知恩图报)。

师:是的,命运没有压倒他,他仍在倔强而坚定地生活,朴素而单纯地向往。这种善,这种平凡,这种平淡却绵长的温暖总会令我们感动。

【片段二】

师:通过研读,我们知道,杨绛一家对待老王格外偏爱。“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何为愧怍?为何愧怍?

(学生合作探究)

生:愧怍就是惭愧。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

生:感到不好意思

师:大家认为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查字典、代入句子中揣摩、结合文章的主题理解……

师:大家说得很棒,我们只有善于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语文的交际工具这一属性可不能丢。

(学生通过查阅明确: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叫愧怍。教师展示背景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杨绛一家的不幸,学生讨论探究,各抒己见)

师:杨绛是不幸的。如果说是幸运,那只是相对老王来说。时隔数年,她认为自己当时对老王没有足够的关心,没有把老王当作亲人……我们该如何看待杨绛的“愧怍”之心?

师:引出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怀:杜甫颠沛流离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遭贬谪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内省。在本文中还有作者对卑微生命的敬畏,对底层不幸的人的悲悯,对高尚人格的崇敬。

生1:我认为这就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生2:平凡的人也可以高尚。

生3:他们本平凡,但他们依然在努力帮助更多人好好地活着,这是何等崇高,这才是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

教师配乐朗诵《最后的礼物》,升华学生对主旨的认知:不管我们处于何种境地,请怀揣一颗真诚向善的心,坚强乐观,不断内省,走向高尚。

【片段三】

师: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但文体有所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老王》与《阿长与〈山海经〉》在文体上有何不同?

生1:《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生2:《老王》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师:明确了文体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聚焦文本的核心内涵与文本表达。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表格,你能独立完成吗(见表1)?

师:完成这个表格后,你有没有新的收获?

生1:对文章的结构安排更清楚了;对不同的写法所起的作用更明确了。

生2:通过比较,求同存异,往往更有助于知识的运用。

生3:我认为这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师:看到大家绞尽脑汁地思考、梳理、比较、甄别,我想说,这才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

二、教学分析与反思

(一)汲取生活素材,荡起思维涟漪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何谓真实且有意义的情境?它应是学生需要的,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进阶性,有真正意义,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案例中引用的素材以及创设的情境来源于生活,其价值不仅在于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探讨的问题引向深入。七年级的学生处在身心巨变的初期,既有对未知世界的期待,也有对现实世界与自我的审视,因此亟须教师的引导。由“何为有价值的人”引入,一方面是学生思维的燃点,是学生内心倍感矛盾或质疑的触点,另一方面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支点。同时,這一问题设置是基于第一单元的杰出人物的学习之上,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生活中的“小人物”,全面审视人性、人生与社会,为本单元对“小人物”的学习、落实本单元人文主题的目标作铺垫。

(二)巧妙引领设疑,凸显精彩生成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为达成对老王的全面认识,教师没有急于探讨老王的形象,而是让学生先从“有价值的人生”谈起,引导学生从第一单元中学习的杰出人物入手,引起学生对“小人物”的关注。这一设置,既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进阶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也有助于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平台与机会。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从老王的居住环境、家庭状况、职业、对待杨绛一家人的态度等,了解“ 小人物”所遭受的苦难,感受“小人物”的善良。其中一位同学关注的细节是我当时没预料到的。他从几个“只”字着手,读出了别样的味道。教师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为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生生思维碰撞营造良好氛围,这样,课堂才会有别具一格的精彩生成。

(三)挖掘文本内涵,彰显人文主题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启发学生更理性、积极地看待身边的普通人,感受他们的高尚情怀并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向善、务实、求美。因而,在感知老王形象后,我立足于感受并探究平凡人物的高尚情怀,把杨绛的背景资料呈现出来,让学生细致研读探究,结果发现:杨绛一家也是不幸的。既然如此,何来“愧怍”呢?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探究问题,我列举了杜甫、范仲淹等诗人的名句,让学生去发现异同:他们也有人生旅途中的不幸,但是他们所想是为更多人所想。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内省、对底层不幸的人的悲悯情怀。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深刻地感受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平凡人身上同样闪耀着光辉。整个探究过程,教师努力搭建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了人人参与、彼此交流、情感共鸣的高效课堂情境。

(四)重视思维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紧扣文体特点,遵循单元目标,引导学生从标题、详略安排、情感变化等维度比较分析《老王》與《阿长与〈山海经〉》,提升学生把握文章重点及结构层次的能力。为了真正让学生会思考,我让学生把两文中涉及主旨、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梳理,找出其异同。再次浏览两篇文本后,结合表格中提供的思考方向,学生通过比较和教师的鼓励引导,对如何刻画老王的形象、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及文本的语言特点等都有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既有助于学生积累把握文章重点的方法,感受文章的意蕴,也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及思辨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同一单元的其他篇目或同类文章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语文素养的落地生根,需要教师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将课堂交给学生,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中精心构思,巧妙引领设疑,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提供独特的生成视角,鼓励学生汲取生活素材,紧跟时代脚步,在生生、师生交流中荡起思维的涟漪,碰撞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要从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借助文本的研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文本,挖掘其内涵,开展思维训练,感悟人性之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高尚杨绛文本
选择
选择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高尚的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