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探析

2023-06-05 02:33周艳刘成山
美与时代·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城市空间

周艳 刘成山

摘  要: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有着独特的空间构成特征,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仍然能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能够较好地与城市院落空间相融合。可以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一系列的设计手法将庭院与城市的院落空间相连,形成建筑与城市的空间自然过渡和有机融合,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美好,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城市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荆楚理工学院2021年科研项目“汉水流域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与空间的度量关系研究”(YB202101/652107)研究成果。

汉水流域位于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是我国南北文化的交融枢纽,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受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人文特色等影响,传统民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形式。院落作为人与自然之间连接的媒介,其空间的大小、形态等均是对特定地域的气候、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的反映。因而,院落在传统民居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当前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无数,也出版了较多相关文献,但是从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者对于汉水流域传统院落空间形态的研究甚少,研究的内容也不够充分,不能构成完整的体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的现状和特征入手,分析汉水流域不同地区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以及现代城市院落空间,探讨如何将传统民居院落的空间设计要素应用到当代城市空间,以期让传统的设计元素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空间,以使传统居住文化得以传承。

一、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

(一)类型及特征

汉水流域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大致可分为平原地区、山区丘陵地区。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地形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构建住宅,改善居住环境。因此,汉水流域民居按照地形地貌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地区民居及山区丘陵地区民居两类。

1.汉水流域传统民居平原地区的院落空间

汉水流域传统民居平原地区院落基本是由合院为基本单位的建筑群组,院落中各个居室都有着不同的功能,能够满足家庭各个成员的分室而居和不同的家庭活动。因此,院落既可以满足居民们日常生活所需,同时也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合院四周是房屋,中间为空地,而围合成院。院落中的建筑造型和装饰主次非常明确,层次分明。廊道和庭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根据围合房屋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三合院、四合院、曲尺形、一字形等。而最具特色的是三合院和四合院。

三合院在汉水流域也称之为“一口印”,坐北朝南,其住宅的平面布局非常紧凑,中间有小天井,正房三间,中间是堂屋,两边是卧室。正房的廊檐向前伸出,且宽大,方便居民们劳作后在廊檐下休息、乘凉、吃饭、拉家常。东西厢房各两间或三间,面积都比正房小,厢房两端有院墙相连,院墙中间开着一扇大门,内院比较幽静,有利于保持民居的私密性,符合风水学的要求。

汉水流域传统民居的四合院布局由于受南北建筑特点的影响,布局以内院的天井为中心,下雨的时候屋顶上的雨水流入天井,寓意着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四周的建筑高大,后面有廳房,两边是厢房,前边是大门,正房和厢房朝向院落的立面设有前廊,所以相互之间是不连接的。主人可以在庭院里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作为景观。因其四周封闭,像汉字中的“四”字,故名“四合院”,和北京的四合院极为相似。古朴典雅,居住方便,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的伦理观念。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华夏典型民居,分散在汉水流域沿岸。

2.汉水流域传统民居山区丘陵地区的院落空间

汉水流域传统民居山区丘陵地区的民居建筑院落形式多半采用的是半围合式的院落空间组合形式,由建筑和围墙共同围合成半开放式的院落空间。相较于那些完全用建筑围合成的三合院、四合院封闭式合院来说,半围合式的院落空间更适合当地居民,而且这种院落空间更加显得随性和自由。也更好地解决了恶劣气候环境给当地居民带来的不便。冬季天气寒冷,这种半开敞式的空间可以接受更多日照,居民也可以到这种院落里取暖;夏季天气炎热,这种半开敞式的院落有利于住宅的通风和换气。院落成“一字形”或“L”形,这几种院落形式所需要用的地方和进深都不大,对于面积也没有限定性,可以满足乡村院落修建的用地条件。

(二)建筑装饰

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建筑装饰的空间元素、布局形式,关联到雕刻、绘画、园林景观、传统文化等,这些都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院落空间建筑装饰元素涵盖院落入口、立面、门窗、绿植、花卉、盆景、石凳、水槽、水缸等。

1.入口空间

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入口包括官邸式入口空间、居住式入口空间、商居式入口空间。他们的装饰存在着共性,也有着不同。官邸式入口空间的建筑装饰构件由影壁、石狮、抱鼓石等组成,过邸立面简洁而庄严,屋顶的吻兽、垂脊兽是主要的建筑装饰,插批檐和门户附件是屋身,门墩和如意台阶构成了台基;居住式入口空间相较于官邸式入口空间就显得比较简洁,建筑装饰构件分布的较少,只有影壁,过邸立面非常简洁,装饰极少,大体量的台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空间效果;商居式入口空间的建筑装饰和官邸式入口空间的建筑装饰大同小异,由石狮、抱鼓石、门罩及台阶等构成。

2.立面空间

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丰富的立面空间主要表现在前院,是用来给家庭提供劳作和接待客人的场所,也是一个建筑立面装饰较丰富多彩和自由的合院空间。虽然官邸式、居住式和商居式的前院空间的建筑立面装饰形式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也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装饰丰富的官邸式前院空间,它的装饰构件分别有影壁、门楼、石门墩、台阶、正脊兽、垂脊兽、走兽、山花、挂落、砖雀替、雕花等。建筑立面有槛窗、青砖墙体等各种形式,从而造就了良好的主次关系,让整个立面的空间秩序感较好。居住式前院空间装饰也是比较丰富的,和官邸式前院空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影壁,其它的差不多,建筑立面也有槛窗和青砖墙体等形式。大一点的院落空间的前院还同时具有屋内花园的功能,设有亭台楼阁、水榭、绿植等景观,小一点的院落空间的前院空间就显得简单单一一些,立面与立面之间没有明显的层次,更不可能设置花园小景。

3.门窗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即门,牖即窗,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任何建筑都有门窗。门是建筑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空间与空间之间进行分界和联系的一种媒介,汉水流域传统民居的门一般由木材构成 ,有板门、隔扇门等各种形式。板门又可以分之为棋盘板门(有门框)、镜面板门(无门框)、可拆板门(通常用于商铺)。板门正常情况下用在建筑的正门、院门等地方,不仅可以起到防卫作用,同时还可以对空间进行分隔,因此,居民们通常用木板做成厚重而结实的实门。汉水流域有些地区也使用双扇板门,我们通过湖北十堰地区的传统民居的正门可以看出,就是采用的双扇板门。隔扇门一般用在住宅和院内的立面空间上,因为这些地方不需要防卫外人,是家人与家人之间的交流空间。隔扇门的做工要求精美,并用动植物图案等做雕刻进行装饰,使整个门显得轻灵空透。

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窗户有直棂窗、槛窗、支摘窗、花窗等几种形式。直棂窗窗框内直立排列着数根直棂条,不能开启,形式比较简单;槛窗通常與隔扇门相连,它的雕刻、形式一般与隔扇门形式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协调整个建筑;支摘窗是一种可支可摘(拆)的窗户,打开时向前推启,同时用木棒做支撑;花窗有圆形、方形等形式,通常情况下嵌入墙体或隔板,不能开启。花窗造型较小,其雕刻非常精细,常有冰裂纹、灯笼锦、盘长纹、万字回纹等,艺术性和装饰性极强,加上其通透性好,对室内外空间起着联系的作用。

虽然汉水流域传统民居的门窗装饰纹样丰富多彩,但是普通民宅的门窗却较少见装饰,通常会用方格纹、井字纹、回纹、藤纹等简洁的几何纹样。大户人家的门窗的装饰就略显复杂一些,比如做一些主题木雕(瑞兽、铜钱、四季植物和仙人),寓意为“财源广进”“多子多福”等。汉水流域传统民居建筑对于院落空间的大门会有一些讲究,因为大门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大门的式样、用材、装饰、色彩和工艺都比较重视,比如对门锤做菱形的造型处理,上面雕刻花纹或文字,门框做成各种垂花门样式。

4.绿植、花卉、盆景、石凳、水槽、水缸

“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是人们对于庭院景观的美好向往。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布局对绿植、花卉、盆景也是比较重视的。和谐的绿植、花卉、盆景是构成良好的院落空间景观的重要因素,会让主人有一种侍花弄草、自主经营的乐趣,再辅以石凳、水槽、水缸,别有一番情趣。

(三)地面铺装

古人在做建筑的时候已经意识到地面铺装的重要性,经过历史的衍变,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的地面铺装与建筑主体形成了统一又富有变化的形象特征,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整体协调而又独具风格不可缺少的因素。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简洁大方,淳朴自然,院落地面铺装的材料就地取材,都是产自于当地的石材、青砖等,这些材料色彩稳定,坚固耐磨,具有天然的肌理效果。这些铺装方式既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又可以营造一种端庄稳定的空间氛围,同时也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汉水流域传统民居地面进行铺装的时候也是非常讲究的,比如说铺装的样式。在入口通道这些重要的地面空间,选材的时候要考虑突出院落空间的结构,选择一些尺度大的石材,在铺装的时候要排列整齐有序。在屋檐下、院落的边缘也要选择一些尺度合适的石材,让整个庭院与石材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同时,在较大的石材铺装之间有缝隙的地方,还要再辅以散碎的石子。以青砖作为地面铺装材料的民居院落占少部分,主要是为了做出地面造型或者是起围合作用。

二、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

与城市院落空间的融合

城市与建筑相互依存,建筑依附城市这个环境背景而存在,也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从现代城市整体空间设计的规划来看,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及其形态都对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作为融合室内外空间统一整体的院落空间,就顺理成章地提供了与城市相融合的契机。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根据其独有的空间特征,可以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一系列的设计手法将庭院与城市的院落空间相连,形成建筑与城市的空间自然过渡和有机融合。

(一)在城市院落空间设计中复原传统院落空间形态

在城市院落空间设计中,设计师以汉水流域传统院落中建筑的立面形式、空间形态及其内部景观设计、建筑与落院的连接关系为原形,并且在某些细部处理上运用了复原的手法来体现传统的特征。例如我们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地方意义的旅游胜地的庭院建筑和民宿空间等,无论在空间组织上还是建筑形式上都是以传统的院落形式为标准,通过复原的设计手法与环境充分地进行协调。

(二)在城市院落空间设计中模仿传统院落空间形态

在城市院落空间设计中,设计师通常采用形式上和空间上的模仿。形式上就是将汉水流域传统建筑院落的立面形式、构成方式、比例尺度和细部,以及院落中的景观元素构成形式进行模仿。通常把传统建筑的意境用具象或抽象的手法表达出来,让传统的元素对人的视觉感官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勾起人们对传统建筑的回忆,传统建筑的意境也就表达出来了。空间上表现在建筑与庭院的连接关系以及庭院之间的空间组织结构上,让人在庭院中活动就能体验到传统的空间序列带来的美好意境。例如江南的一些园林博物馆的院落空间设计,就是很好地将传统的空间表现形式应用在了现代庭院设计中。

三、结语

汉水流域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有着独特的空间构成特征,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仍然能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能够较好地与城市院落空间相融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探析,能够为现代城市建筑的院落空间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美好,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陆元鼎.中国民居建筑[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李允鈈.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6]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7]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8]闫海燕,王亚敏,刘辉,陈静.豫北山地传统民居的地域气候适应特征及价值分析[J].北方园艺,2017(18):114-120.

[9]吴晓亮,梁云云.旅游文化视角下海南骑楼民居景区与山西古民居景区对比分析——以海口骑楼老街和晋中王家大院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3):290-291.

[10]张岩,李楠.内蒙古传统古民居建筑调查与文化保护——以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腊铺村李喇嘛故居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5(10):140-141.

作者简介:

周艳,硕士,荆楚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刘成山,硕士,荆楚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城市空间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