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23-06-05 02:21周万云郭洪奎白云国
云南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红塔区玉溪市种苗

周万云,郭洪奎,白云国

(1.玉溪市红塔区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 玉溪 653100;2.玉溪市红塔区医共体北城分院,云南 玉溪 653100;3.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4.玉溪市红塔区中药资源普查队,云南 玉溪 653100)

三七作为红塔区中药材种植的大宗产品,占全区比重达70%以上。在当前市场处于低谷且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研究三七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规避市场风险,保障种植利益最大化及促进三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七,又称田七、野生三七、假人参,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纺锤根是著名的治疗跌打损伤的特效药,止血散瘀、定痛消肿的功效良好,还是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云南白药、血塞通等中成药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应用于跌打损伤、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后遗症、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1]。现代研究表明,三七对增强机体免疫、补血养血、延缓衰老和抗疲劳、抗肿瘤都有较好的效果,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防治也有显著功效。

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玉溪市西北部,地层褶皱、断裂构造复杂,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61.33%,为低纬度高原地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的特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红塔区于2009年引进种植三七,2014年达到种植高峰,现已成为中药材种植的支柱产业。笔者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红塔区中药材种植的普查资料,通过对全区三七种植现状的分析整理,探讨目前行业发展成功的经验、劣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三七产业的对策,以期对促进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一、产业现状

(一)种植规划缺失,盲目跟风

2013年以来,三七产业进入相对下行周期,以当时的预期,此次下行周期预计持续3~5年[1]。但在现今下行周期何时见底不明朗的情况下,三七产业逐渐趋向集中,民间资本持续涌入。一些高素质、大投资的种植户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山区租赁土地规模化种植,带动了当地农户跟风种植,使三七种植面积居高不下。2017年种植面积124 hm2、2018年种植面积89 hm2、2019年种植面积128 hm2、2020年种植面积142 hm2、2021年种植面积134 hm2。

可见,在市场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下,种植供过于求的风险正不断积累增加,一旦市场复苏期限过长,资金链压力不堪重负断裂,将不可避免的造成种植户资不抵债。

(二)风险规避体系不全

近三十年来,三七产业经历了3次大的起起落落。红塔区政府在三七产业里的介入度不高,加之财政困难,在三七产业发展上没有专项资金的投入,处于民间资本自由运作状态。由于缺乏资金保障,面对三七价格的涨跌也缺乏相应的调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七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得三七产业的发展步履维艰。红塔区有以三七为原料深加工的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赛灵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但所有种植户均未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种植采挖后的三七大部分回流到文山三七交易市场销售,少部分晒干囤积期待下次高峰,仍处于市场调控风险中。同时,三七种植以散户为主,缺乏抱团意识,抵御市场风险力量薄弱。

(三)种植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市场对三七质量缺乏统一的标准,仍以传统的“头数”来衡量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七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事实上,目前衡量三七质量好坏的标准已提升到三七皂苷含量及农残含量检测,市场一味注重“头数”而忽视内在质量的现象致使种植户为了缩短种植周期,在种植期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并缺乏有效监管措施。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无视质量的粗放种植方式,对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伤害极大。

二、发展对策

(一)合理布局,有序种植

为进一步规避三七产业由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实现本地区三七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市场资金的优化整合与利用,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参与,帮助种植户分析市场现状,了解市场风险,引导种植户科学种植管理三七,建立三七种植协会组织,通过协会与本地三七深加工龙头企业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赛灵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有效保护种植户的根本利益。根据红塔区土地资源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对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引导三七种植合理布局,保障长期有序发展。

三七种植

(二)增加科研投入,建立种苗培育基地

三七属于轮作植物,由于其生物学特性,致使轮作间隙长达数十年,导致土地供应不足,无法在同一个地方长久发展。政府部门应当增加投入,依靠科研院所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种植、良种选育等相关科研工作,改变三七轮作间隙过长导致土地供应紧张的缺点,推进三七产业在本地长期持久发展。目前红塔区尚无三七种苗供应基地,种植所用种苗均来自外地,种苗质量无法保障,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建立本地种苗培育势在必行。

(三)改进种植模式,提供高质量产品

一是当下三七种植均采用大棚模式,从育苗到采挖只有3年的时间,并在种植期间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对种植户来说此时收益最大,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从传统药材质量要求来看,三七需要生长3年以上,质量才有保障,王振峰[2]等研究也表明三七生长年限与三七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增加成正比,说明现在的种植模式不利于三七中活性成分的蓄积,对三七质量有一定影响,需要适当延长种植年限。二是三七仿野生种植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因其属于新课题,面临种苗的成活率、生长周期、产量、种植成本增加的难题,需要政府介入扶持才有实现的可能,一旦仿野生种植成功,对提高三七质量、增加产业收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三七仿野生种植目前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从植物的亲缘关系来看,或可参照已取得种植成功经验的同属药用植物人参的仿野生种植模式。

三、结 语

三七产业作为红塔区中药种植的支柱产业,应当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利用市场调节等手段进行调控,使之健康发展,成为继蔬菜、花卉之后农业产业转型的又一新亮点,为红塔区乡村振兴助力。

猜你喜欢
红塔区玉溪市种苗
红塔区鲜食玉米品种展示试验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宣传部专题
玉溪市档案局到红塔区调研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意见领袖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