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可能死于糖尿病

2023-06-06 19:13蔡辉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唐人糯米耳聋

蔡辉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记载杜甫去世原因基本一致:“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即“饫(yù)死”(饫即饱食,饫死即撑死)说,历代质疑不绝,后人甚至伪托韩愈,写诗提出疑问: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宋代邹定也曾提出反对意见:“自是风霜侵病骨,非干牛酒涴诗肠。”

郭沫若早年入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3年获学士学位。他曾开玩笑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我学校的名气比鲁迅的那个学校大得多。”在《李白与杜甫》中,郭沫若先生这样写道:“其实死于牛酒,并不是不可能,不过不是‘饫死或‘饱饫而死,而是由于中毒。聂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得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24—28小时初生之毒最为激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死。”

而杜甫也并非如新旧唐书所说“一夕而卒”。杜甫的绝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亦只称“风疾”(高血压),未及饱饫。揆诸史实,杜甫可能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元凶是“过量饮酒和熬夜”。

唐代诗人喜欢写病,其中90%是描述自身病情。在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有140多首涉病。

据学者王思璀在《唐代知识阶层笔下的医学叙事》中统计,《全唐诗》中写眼病最多,共37人91次;第二是糖尿病,共18人35次;第三是頭风(高血压),共13人23次;第四是疮疡,12人17次,唯疮疡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耳病并列第四,12人17次;足疾(可能是痛风)第五,11人15次。

从统计看,李白、白居易、李商隐、陆龟蒙、卢纶、李德裕、马周等均患有糖尿病。奇怪的是,杜甫、孟浩然都因体瘦闻名,竟然都在40岁左右便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一方面,唐代重科举,读书人为求仕进,“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常熬夜,所以唐代诗人多眼病。现代研究表明,夜班3年以上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夜班超过20年,则增加60%。每日睡眠不足5小时与超过7小时相比,糖尿病风险增加4.4倍。

另一方面,唐人好饮酒。

唐廷有良酝署,各州府均自酿酒,加上民间酿酒,史籍留名的酒达七八十种。唐代社会的游牧文化色彩强烈,视饮酒为豪迈,白居易曾作《酒功赞》,称:“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且饮。”

唐人饮米酒、清酒和黄酒(一般认为,蒸馏酒是元代才传入中国的),度数低(最高不超过26度),更易醉,且原料是糯米,糯米含糖量达74%,为提高酒质,唐人常磨去糯米表层,只留内芯,进一步增加含糖量。

唐人喝酒不吃饭,仅以行酒令、投壶、牙牌等游戏佐酒,更易致病。

杜甫自小多病,他的父亲杜闲寿仅59岁,祖父杜审言仅63岁。远祖杜畿也只有61岁,杜畿之儿杜恕55岁,孙杜宽42岁,重孙杜预63岁,玄孙杜锡48岁,可见,家族无长寿基因。

杜甫好酒,在诗中曾写“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朋来有醉泥”“纵酒欲谋良夜醉”等。55岁时,杜甫在《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中承认:“飘零仍百里,消渴(古人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或长卿病,因司马相如字长卿)已三年。”

杜甫患病这么早,除饮酒外,还有一个原因:经常挨饿,一有机会便大吃大喝,可“多病久加饭”“加餐可扶老”,易导致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杜甫似乎未做有效治疗,不仅继续饮酒,还“茗饮蔗浆携所有”,即喝甘蔗汁,所以病情发展极快。55岁时,杜甫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视力下降、耳聋,即“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牙齿脱落,即“牙齿半落左耳聋”。58岁时,杜甫因糖尿病性脑卒中,竟“右臂偏枯半耳聋”。

杜甫生命的最后两年还算安定,他在夔州居住一年零九个月,只是在回长安、洛阳途中,遭遇叛乱,又遇南风,无法北上,杜甫全家被困在水上,饥饿多日,耒阳县令听说后,忙送来牛肉、白酒。

杜甫患糖尿病后,“食乃兼倍于常”,不知者易误为“饱饫”。此时正值冬季,而急性心脑血管病约50%发生在冬季,杜甫应是糖尿病性脑卒中复发而死。

摘自《北京晚报》

猜你喜欢
唐人糯米耳聋
唐人路上 花瓣飘香
艾草与糯米的相遇——青团
冬食糯米滋养温补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白果仁糯米粥 有助于改善尿失禁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胃热失眠,喝点百合糯米茶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从日藏《唐人相扑》装束看清代中国戏曲的在日传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