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浅探吴万垠辨治大肠癌的经验

2023-06-06 07:29方芳指导吴万垠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脉弦肠癌大肠癌

方芳, 指导:吴万垠

1.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肛肠科,广东 珠海 51901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二科,广东 广州 510370

大肠癌是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连年攀升[1]。2020年全球肿瘤数据报告显示,新发大肠癌达193万例,位居第三位,死亡人数高达94万,跃居第二位[2]。同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中,大肠癌位居第二,死亡人数中处于第五。直肠癌发病率在大肠癌中接近一半,占49.66%[3]。接受根治性手术后仍有30%~50%会复发或转移[4],治疗棘手。大肠癌的发生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工作压力、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5],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与寿命,给社会与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

中医药在治疗大肠癌中有大有作为,有毒副反应少、改善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及费用相对低等的优势。中医古籍中没有关于大肠癌的病名,归属于“肠覃”“脏毒”“锁肛痔”“癥瘕”“积聚”等病证的范畴,名老中医在治疗大肠癌经验丰富。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治疗肠癌强调“以通为用,以降为和”,指出肠癌病机以正虚为本,以热、湿、毒、瘀为标,辨病为纲,分型辨证论治[6]。徐景藩从扶正健脾固本、化湿散瘀解毒、益气养阴论治肠癌[7],认为早期邪实兼有正虚,治以祛瘀解毒为主,兼补气养阴,中期正气已虚,治疗宜健脾调营,晚期正虚邪恋应以调理脾胃,以益气养阴为主[8]。郭勇提出了“中医肿瘤四阶段”:围手术期可佐以健脾益气,术后可加用补血益气、活血理气,辅助治疗期要顾护脾胃,随访期是提高抵抗力及改善内环境,姑息期本虚标实,酌情加山慈菇、猫爪草等[9]。《黄帝内经》就已有阐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伤寒杂病论》更是衍生发展为“辨病-辨证-辨症[10]”的诊治思路,主张临床上以辨病为主,基于辨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以辨证论治。吴万垠教授指出辨证是基础,辨病是对证的化裁强化,对症加减用药等皆是为了更好地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吴万垠教授基于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想,在阻断结直肠肿瘤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本文通过对跟诊吴万垠教授门诊医案整理并总结,对其治疗结直肠癌的原始处方作出梳理,发掘探索吴万垠教授对结直肠癌治疗的辨证用药规律,总结临证经验,为供临床参考。

1 病例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选方标准

①所有入选处方均源于2021年1月~2022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接受吴万垠教授诊治的大肠癌患者。②入选病例全部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电子系统,已有腺癌等明确的病理诊断。③病史陈述清楚,中医四诊记录基本完整。④入选病例处方药名、剂量有完整记录。

1.2 研究方法

用Excel 建立表格,录入2021年1月~2022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接受吴万垠教授诊治的大肠癌患者共85 例,共计300 诊次,将符合上述标准处方全部录入,共录入处方300张。

1.3 观察指标

对纳入的全部病例进行中医证型分布、用药频次的数据挖掘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表建立数据库,用SPSS Statistics 27及SPSS Modeler 18 数据挖掘软件,用Apriori 算法关联规则。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本研究纳入85 例大肠癌患者,共300 诊次。其中包括51 例男性患者(60%)和34 例女性患者(40%)。纳入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7 岁至90 岁,其中50岁~70岁共42 例,是主要的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占比分别为49%和50%。各年龄段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85例患者年龄和性别统计表[n(%)]Table 1 Age and Gender Statistical Table of 85 Patients[n(%)]

2.2 高频药物分布

本研究共纳入300 张处方、133 个中药,中药使用的总频次达3880 次。统计出所有药物的频次和频率分布,其中炙甘草、薄盖灵芝和薏苡仁的应用频率均超过80%,是最为常用的3种中药。其次,白术、红芪、茅莓根、蛇舌草和延胡索的应用频率为50% ~80%。而黄精、枸杞子、夏天无、补骨脂、石见穿、橘红、重楼、北沙参、红豆杉、石榴皮、肉苁蓉及酸枣仁等药物出现频率为15%~50%,见表2。

表2 常用药物的使用频次和频率分布Table 2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commonly used drugs

2.3 高频药物药效分析

对上述的20 种高频药物进行药效功能分析,以明确吴万垠教授处方的立意所在。结果提示吴万垠教授治疗肠癌以健脾益气化湿、养阴补肾、养血安神为本,以解毒散结抗肿瘤、止痛和止泻等为标,见表3。

表3 常用药物的功效分析Table 3 Efficacy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ommonly used drugs

2.4 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

选取前20 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条件为支持度>70%,置信度>85%,以挖掘吴万垠教授治疗肠癌的常用药物组合。按照支持度、置信度排序,结果提示炙甘草和薄盖灵芝联合应用的次数最多(支持度87.33%,置信度98.86%),见表4。常用的药物组合分析结果提示白术多配合薏苡仁和炙甘草应用(支持度80%,置信度92.917%),薄盖灵芝多与薏苡仁、炙甘草组合(支持度80%,置信度90.417%),见表5。

表4 两味药物的关联结果(置信度>85%)Table 4 Correlation Results of Two Drugs(Confidence Level>85%)

表5 药物组合的关联结果(置信度>85%)Table 5 Correlation Results of Drug Combinations(Confidence Level>85%)

2.5 网络分析

对高频药物进行网络展示,生成的关联模型图提示炙甘草、肉苁蓉的连线较粗,说明这二种药物之间潜在的相关性较强,见图1。

图1 结直肠癌高频药物关系图Figure 1 High frequency drug relationship diagram for colorectal cancer

2.6 治疗大肠癌强调“辨病+辨证+辨症”三者有机结合

张景岳指出:“凡脾不足与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肠癌患者多经过手术、化疗等打击,脾虚存在于大肠癌辨病整个发病过程中,辨证属于本虚标实,脾虚正气不足为本,湿、瘀、癌毒为标。

吴万垠教授以四君子汤加减(红芪、白术、炙甘草)为基础方以健脾益气扶正,用炒薏苡仁代茯苓以“下气去湿”,使脾气健运、气液宣通,意在补益后天之本,培土生金以扶正抗癌。红芪可增强免疫[11]、清除自由基活性、抑制肿瘤、降低化疗药毒副作用,效果比黄芪更好。白术能够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对久病体虚具有很好的补益功用[12],它可保肝、利胆、抗肿瘤、镇静、消炎。薏苡仁中含有酯类、脂肪酸、多糖、甾体、三萜及蛋白质等化合物,在杀死肿瘤细胞、提高免疫力、增效减毒方面有较好作用[13],能下调10 种促癌基因和上调一种抑癌基因的表达,对多种肿瘤产生控制作用[14]。薄盖灵芝具有益肾、健脾、安神、清热、消炎的功能,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所含有的真菌多糖被称为“肿瘤生物反应调节剂”,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15]。吴万垠教授经常运用的药对为“白术、薏苡仁及薄盖灵芝”,该药对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并达到抗肿瘤、防复发的作用。根据大肠癌使用山慈菇、蛇舌草、重楼、石见穿、八月札、茅莓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解毒抗瘤。白花蛇舌草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耐药[16],对大肠癌同时伴有其他部位肿瘤或转移肿瘤的疗效显著[17]。红豆杉古代统称为柏,明朝李时珍将柏列为补阴要药。蛇泡簕散瘀清热,莪术行气破血消积,山慈菇解毒消痈、清热散结,有抑制肿瘤生长、侵袭、转移,预防肿瘤复发的作用。

辨症方面,吴万垠教授喜用骨碎补、补骨脂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若大便次数增多,酌加石榴皮、葛根止泻;若见便血较多,可加仙鹤草、槐花、广东委陵菜;若疼痛加黑老虎、夏天无等活血消肿止痛;若有大便干结难解,则酌加肉苁蓉、酒大黄、枳实、火麻仁润肠通便;若白细胞减少,可酌加地榆、鸡血藤、当归补益气血;若有手足综合征可予以中药外洗以清热利湿消肿化瘀。综上所述,处方用药以整体出发,辨病+辨证+辨症三结合。扶正注重补脾肺,祛邪以利湿祛瘀解毒散结为主,共奏健脾抑瘤之功。

3 病历举隅

3.1 病案1

董某,女,58岁,2021年1月6日初诊。患者于2020年4月23日肠镜提示:结肠中分化腺癌,2020年4月27日CT 提示:直肠癌并肝肺淋巴结多发转移待排(T3N2M1,Ⅳ期)。2020年4月29日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直肠中分化腺癌,侵犯固有肌层外纤维脂肪组织。2020年6月23日至2020年11月21日行XELOX 化疗方案(奥沙利铂200 mg,静脉滴注,第1 天;卡培他滨片1.0 g,口服,一天2 次,第1 天至第14 天)8 程,自第二程化疗起加用贝伐珠单抗(300 mg,静脉滴注,第1天)靶向治疗。8程化疗后每程用贝伐珠单抗300 mg,静脉滴注,第1 天;卡培他滨片300 mg,口服,一天2 次,第1 天至第14 天,维持治疗。

刻诊症见:精神疲倦,乏力,脘痞胀满,大便频繁,量少便溏,排出通畅,无便血、咳嗽咯痰、肝区疼痛,纳眠一般。舌淡,苔微黄,脉弦细。中医诊断:肠癌病,脾虚不足、湿瘀互结证。西医诊断:直肠腺癌并肝肺淋巴结多发转移(T3N2M1,Ⅳ期)。治以健脾益气、化湿祛瘀解毒为法,方药如下:红芪10 g,石见穿15 g,白花蛇舌草20 g,甘草10 g,白术15 g,茅莓根20 g,炒薏仁30 g,延胡索15 g,薄盖灵芝15 g,黄精15 g,地榆20 g,鸡血藤15 g,炒枳实15 g。28 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2021年2月10日二诊:2021年2月8日复查CT提示肿瘤平稳,自觉乏力减轻,脘痞胀满缓解。时有下腹部隐痛,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苔微黄,脉弦细。处方在原方基础上去白花蛇舌草、炒枳实,加白茅根30 g、夏天无15 g。28 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2021年3月10日三诊:患者时有手足麻木,乏力轻微,纳眠差,仍有大便频,量少而溏,下腹部隐痛缓解,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苔微黄,脉弦细。在原方上去石见穿、鸡血藤,加补骨脂15 g、加酸枣仁15 g。28 剂,每日一剂,水煎服。考虑患者有手足综合征,另配合中药外洗,方如下:苦参30 g,白鲜皮30 g,黄柏30 g,赤芍30 g,蛇床子30 g,生地30 g。28剂,每日一剂,煎水外用洗双手足,每日2次。

2021年4月19日四诊:患者手足麻木较前缓解,仍有乏力,仍有大便次数频,每次量少,小便通畅,无腹部隐痛,余无明显不适。舌淡,苔微黄,脉弦细。原方去酸枣仁,加山药15 g、石榴皮30 g。共28 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仍嘱其继续使用中药外洗。

随访至2023年1月,患者仍健存,一直在门诊就诊,病情稳定,精神好转,大便次数减少,手足麻木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复查病灶稳定。

按语:本病属于“肠癌病”范畴,证属“脾虚不足、湿瘀互结”。患者恶性肿瘤多发转移术后,元气大伤,邪盛日久,脾气不足,湿浊内生,气虚血行不畅,湿瘀毒胶结,虚实夹杂。湿瘀毒互结在肠道,故大便频繁、脘痞胀满。舌淡,苔微黄,脉弦细,为脾虚不足、湿瘀互结之象。初诊时患者精神疲倦、乏力,脘痞胀满,大便频繁,处方以健脾益气、化湿祛瘀解毒为法,以红芪、白术、黄精、薄盖灵芝健脾扶助正气为君,以茅莓根、白花蛇舌草、石见穿解毒为臣,薏苡仁健脾祛湿止泻,地榆、鸡血藤补血,枳实为佐使;二诊时患者乏力改善,仍有疼痛,加夏天无加强止痛,予白茅根清热凉血;三诊患者眠差,予酸枣仁助眠,补骨脂补肾,同时患者有手足综合征,加用中药外洗消肿散结止痛;四诊患者大便仍频,予山药补中补虚羸养后天之本,石榴皮涩肠止泻。

3.2 病案2

曾某,男,46 岁,2021年5月12日初诊。患者2020年7月27日患者外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回肠双腔造口术。术后病理提示:直肠粘液腺癌Ⅲ期,浸润至浆膜层纤维脂肪组织内。术后放疗25 次,FOLFOX 化疗12 次(奥沙利铂140 mg,静脉滴注,第1 天;亚叶酸钙650 mg,静脉滴注,第1 天;氟尿嘧啶650 mg,静脉推注,第1 天;氟尿嘧啶4100 mg,持续静脉滴注,48小时)。2021年3月CT提示:①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未见异常。②左肺上叶尖后段、下叶前内基底段新发三枚小结节。

刻诊症见:乏力,手足麻木,纳眠差,无咳嗽咯痰,二便通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肠癌病,脾虚不足、湿蕴血瘀证。西医诊断:直肠粘液腺癌术后放化疗后(T3N1M0,Ⅲ期)。治以健脾化湿、活血祛瘀为法,方药如下:红芪10 g,白术15 g,薏苡仁30 g,延胡索15 g,山慈菇15 g,薄盖灵芝15 g,望江南20 g,白英20 g,红豆杉3 g,甘草10 g。28 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2021年7月7日二诊:2021年7月复查CT:肺结节较前缩小。患者无咳嗽咯痰、胸痛,仍有手足麻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在原方基础上加苇茎15 g、鱼腥草15 g,红豆杉改为6 g,共28剂,日一剂,水煎服。

2021年8月18日三诊:手足麻木缓解,自汗,纳可,眠差。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同前,治则同前。在原方上加磁石60 g(先煎)、酸枣仁15 g,浮小麦30 g,共28 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后以首方加减变化,坚持服药,随访至2023年1月,患者复查病灶无异常,肿瘤标志物正常,体力好转,病情稳定,一般状况良好。

按语:患者肠癌术后,治疗期间曾行放疗25 次,化疗12 程,乏力、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考虑为正气虚弱、脾气虚衰,正气内夺,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为大法。组方以红芪、白术为基础培补元气,山慈菇、薄盖灵芝、望江南、白英、红豆杉抑瘤,延胡索止痛;二诊时胸部结节有缩小,加苇茎、鱼腥草防治肺部传变;三诊开始手足麻木有缓解,自汗眠差,治以酸收助眠、收敛固涩。吴万垠教授治疗上主张“辨病+辨证+辨症”三者有机结合,根据不同患者给予个性化治疗,以健脾益气扶正、化湿化瘀解毒散结抗癌,同时联合利水行水、渗湿清热、养血化瘀等法随证加减,收到较好的疗效。

4 小结

中医药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攻补兼施以图带瘤生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8]。吴万垠教授指出中医药在改善生存状态,延长生存期,控制癌症指标及减少复发这些方面大有作为。大肠癌病机为本虚标实,脾作为精微运化枢纽,一旦脾虚失运、中枢失职,导致精微散布失常,无法升清降浊,湿浊瘀血内生。本研究搜集数据偏少,今后应不断总结,深耕中医药,更深入探索其机制,以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抗肿瘤的优势,提升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增殖及转移的疗效[19],提高治疗大肠癌疗效。

猜你喜欢
脉弦肠癌大肠癌
微信在线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3例原发性小肠癌临床分析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