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3-06-07 14:43麻少琨
南北桥 2023年6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

麻少琨

[摘 要]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确保能够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国有企业必须提高自身工商管理水平,紧跟市场发展要求,顺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规律,在国家政策和管理层意见的指导下,深化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改革。在“新常态”的条件下,国有企业的企业经营发展应以寻求长远、稳健发展为战略目标。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使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同时也在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不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要想推动国有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完善与发展,就必须认清其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对策,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及效益。

1 相关概念概述

1.1 经济新常态概述

经济新常态是以经济结构对称态为基础,以“增长动力发生转变”和“经济结构发生再平衡”为特征的新常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为特征。而在这些特征之中,动力转换是最重要的,它对速度变化和结构优化的过程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资源进行了调整,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了影响,具体包括经济发展模式、要素及路径的转变。从宏观方面来说,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需要依靠投资来推动经济的增长;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在新常态面前,未来国有企业的竞争将会是一种以品牌和信誉为基础,以技术和管理为手段的新型业态的竞争,将追求经济利益和规模增长的双重增长。所以,当前国有企业的务之急是要持续强化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意识,以适应并引导其在新常态下实现更好发展的现实需求。

1.2 国企工商管理概述

国有企业在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国企工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工商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它包括了生产经营、财务成本、研发技术、市场营销、物资设施、品牌质量、人力资源等内容,这些都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如果出了问题,其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所以一定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各部门、各环节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对工商管理的具体举措进行调整。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对企业与目前的社会环境的适配程度有直接影响,而国有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确保其与目前的社会环境保持一致。所以,企业要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不断优化和提高自身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其与社会环境的要求相适应。国有企业工商管理是一种以管理层为管理实施主体,以经营情况为管理内容,以管理方法与制度为有效手段,以企业长远稳定与持续发展为管理目标的动态决策管理过程[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它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也在不断地吸收其他企业的优秀经营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商业管理能力,以满足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2 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工商管理的发展问题

2.1 管理人员能力薄弱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经营体制不匹配,企业的内部协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岗位结构相对固定,员工之间不易展开有效的沟通,因此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都受到限制,不能与实际需求相适应,也没有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各个管理条线上,仍然存在着本位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管理制度体系的监督环节也有不足,对管理的全过程分析和监管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的力量不强,这就导致了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2.2 信息化赋能效果不明显

在新常态下,互联网经济体系日益完善,这给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硬条件,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而信息化应用就是提升工商管理水平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信息化应用在各地区、各机构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包括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整体薄弱、信息平台的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不足、工作流程烦琐等,这就导致制度的执行力度缺乏刚性,在实现精细化管理、智慧化运营方面进度缓慢。

2.3 管理模式不合理

一些国有企业成立的时间较早,在管理方式上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运营过程中既有商业性,又有公益性质,同时又要确保经济效益能够长久地保持稳定,因此其发展方向、市场定位均不清晰。此外,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国企更多受到国家政策制度的影响,为了实现健康发展,就更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并加强对经营的严格监管。但是,受制于部分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市场经营方面能力不足、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及社会知名度不高、资金运作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缺乏等因素的制约,企业增产不增收、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十分明显。

2.4 未制定全面的目标

很多中小型企业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市场份额,眼光短浅,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战略目标的制订和调整上,把目标定得非常高,而忽视了现实状况,没有对自己的发展进行精确的定位。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或计划时,往往会与目前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背道而驰,这就会造成在制定目标时不考虑任何基础条件,从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难度。

2.5 团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欠缺

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并不强,只在某项技能上有所专长,有些人在技术上有所专长,有些人则是在销售上有所专长,但是他们普遍缺乏对管理的认识,或是管理经验不足。一旦他们参与管理,就会显露出专业性不够的缺陷,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决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企业或机构应该提高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从而让企业拥有吸引并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的能力。

3 经济新常态下国企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内培外引,提升管理效能

以挖掘人才潜力、提高人才工作效率、创造人才价值为重点,打破传统的人才培训模式,以开放的方式引入人才,招募多面手。要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创新合作思维,打破合作困境,吸引知名学者和优秀毕业生到国企任职。要打通专业化的发展渠道,加强内部的人才流动,对人员和岗位进行优化,从而激发团队的活力,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将考核激励制度贯彻下去,对现行薪酬体系进行重塑、优化,要树立管理干部能升能降、经营实体能生能灭的理念。推广上岗靠竞争、晋升靠业绩、收入凭贡献的理念,充分发挥国企党建的优势,树立弘扬正能量、发挥正导向的意识,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在人才的培训中,要从管理人才和业务人才两个层面入手,完善人才的培训体系,搭建出一个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平台。做好动态管理,通过“师带徒”等形式,提高学徒的管理水平,减少学徒的流动性。加强对工程、技术、财务等关键岗位的动态监控和管理,优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重视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等活动,以制度宣贯和业务培训为手段,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方式,与校企合作机制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经营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对经营方式进行创新,使经营的规模效益与协同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此外,也要加强预算内的统筹,合理分配生产要素,促进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

3.2 发挥管理职能,优化组织管理

对国有企业工商管理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与自身特征相结合,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能力。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策划等在国有企业工商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对这些职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才能确保企业的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全力推动各职能条块的共建共享,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要对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改进,推动扁平化管理,对管理层次进行优化。在承载力、机构数目方面,在适当的时候,对那些经营不善、管理不力、能力不足的企业要及时进行合并、重组,加强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应将另一重点放在重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化解上,从源头上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监控,加强对业务开展的集中管理,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工商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可视化。突破“信息孤岛”,整合“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等管理元素,实现办公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数字大脑”,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实现决策的高效推进,规范民主,控制风险,推动“三会一层”良性运转,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方式的根本变革[3]。对运营管理系统和指标库进行改进,并进行动态的减亏治困,从而提高我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与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紧密合作,厘清企业的管理边界,明确企业的管理职责,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梳理,从而完成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使企业的经营范围实现适度的多样化,并将企业的业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专业市场领域中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企业的主业做大做强。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将主业的优势牢牢抓住,把主业当成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一个支撑点,做细辅业,探索业务的新增长点,从而达到“主业突出、多元并举、创新驱动”的目的。“以创新为主、以生产为动力、以发展为动力”,以“聚力”的方式,不断拓宽渠道、不断创新方式,努力建设“以竞争为中心”的“以竞争为主”的产业生态圈。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用技术创新来引领产业升级,积极拓展具有引领性、带动性,具备科技化、产业化禀赋的新业务领域。

3.3 完善管理体系,推进数字转型统一

规范管理系统,健全管理平台,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资源整合,发挥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达到“1+1>2”的效果;构建专业的管理体制,构建并完善“事前预控预警,事中协调处理,事后统筹推进”的控制体制;通过制定分级分类的管理目标,进行专项督导,贯彻落实质量强企的方针,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并对奖惩制度进行明确,强化企业的内部交流互动,降低企业的同质化经营。强化基层单位的经营指导,强化基层单位的经营责任,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和“推诿扯皮”现象[4]。以职能管理、监督服务和业务发展为核心,促进各个业务板块间的协调发展,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并在适当的时候,引进具有资源优势的本地战略性投资,从而达到发展双赢的目的。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改造。从外部看,利用智慧平台,对系统流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数字产业、智慧城市相结合,主动将市场拓展出去,将目标市场和核心客户作为核心,进行精耕细作,拓展市场,力争以点带面,在创造价值的過程中,还能提高创新等服务能力。从内部看,通过“物联网+”“智慧+”等手段,实现企业财务资金、人力资源、科技成果等多个层面的整合,形成一个水平全覆盖、垂直流程全贯通的信息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科技为主导,强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强化企业的核心技术,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运营控制水平。

3.4 加强目标管理,使科学管理思想得到充分的渗透

企业应该把目标的设定和管理作为其起点和终点,并把其作为核心。国有企业必须要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来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或发展方向。在这一点上,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企业的特点来分析研判。把企业所拥有的客户当作企业经营的中心,合理地配置资源,通过持续提高企业的财务能力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打造行业品牌,构建软、硬相结合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对企业的产出比进行有效的预测,前瞻控制企业所面对的各种风险。

4 结语

行业的发展,再加上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都在迫使国有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寻求新的突破。通过对基础管理进行加强,对管理职能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达到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使整体规模、体量持续扩大。国有企业应当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抢抓市场机会,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进行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专业化、集约化进程,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剑.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工商管理策略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9):3.

[2]万怿劼. 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工商管理创新策略探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12):3.

[3]石晋萍. 经济新常态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财讯,2018(26):1.

[4]于红燕. 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管理策略面临的挑战[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6):126-127.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