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困境及改进建议

2023-06-07 21:47黄娜
南北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困境

黄娜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需求,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单位预算透明化程度,控制单位行政成本,发挥财务管理功效。本文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概述,然后探讨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有效改进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F208文献标志码:A

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财务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及时调整自身财务机制,能为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强财务制度管理,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发挥奠定基础。当然,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事业单位应该勇于创新,能够针对现实困境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满足新时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需求。

1 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开展自我改革的有效举措。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际上是对单位人、物、财等资源进行预算、考评,实现对单位内部各类资源配置的优化,对单位现金流进行有效预测,为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具体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业务预算层面、财务预算层面、资本预算层面。通过业务预算能够准确反映单位的日常业务情况;财务预算则主要针对单位现金流、经济活动等,通过财务预算能够为单位各项财务活动提供依据;资本预算则针对单位投资项目。三个预算层面相互影响,共同组成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体系。与传统预算模式相比,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员性的特点,将单位预算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落实到具体岗位(个人)上[1]。

2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困境

2.1 全员参与意识不强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财政收支信息,是事业单位战略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政策导向及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各行政事业单位也强化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但从实践应用来看,部分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并未做到“全员参与”,除财务部门外,其他部门职员对预算的了解相对片面,尤其是对新预算法背景下各项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预算工作开展中侧重于财政资金的争取,未能形成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意识,对单位预算管理效果造成严重阻碍。由于单位领导层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不利于单位内部预算氛围的形成,单位内部普遍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身无关,未能形成全员参与意识,其他业务部门对预算工作参与性不足,且相关职责不够明确,容易滋生相互推诿、敷衍应付等问题,造成预算编制与单位实际业务脱节,无法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2.2 业财部门缺少沟通

全面预算管理需要财务深入业务一线,能够基于实际有效分析业务数据的合理性、科学性,合理制定预算目标。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业财融合不良、业务与财务部门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财务人员不熟悉单位的具体业务,而业务人员对财务预算工作流程不了解,彼此“各自为政”,未能形成完善的沟通渠道[2],财务部门预算管控仍然受制于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影响,很难真实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不足。例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业务部门对预算工作参与度不高,不能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容易出现项目申报随意性大、数据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财务部门对业务不熟悉,未能深入业务基层进行预算知识宣教,影响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也会降低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

2.3 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该贯穿于单位整个阶段中,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体系是保证各项预算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然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工作流程不够明确,未能形成制度性约束环境,对预算管理工作指导性不足,以至于预算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具体表现为预算编制过程中数据口径不一、工作程序混乱、业财脱节、预算工作透明度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提升财务工作效率、控制支出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另外,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还体现在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方面,预算管理部门对于预算执行未能实施全程监督,无法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导致预算执行偏差,甚至还会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4 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績效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上,其实际应用效果还是不够理想。首先,单位内部未能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单位内各部门未能够站在单位整体战略发展的角度,员工们更乐于“跑项目、争资金”,对上级下发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不够重视,落实不到位;其次,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侧重于事后评价,缺乏事前评估、事中监控等程序,与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相违背[3];最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准确性存疑,很多单位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加上未构建相应的预算绩效奖惩机制,导致绩效问责成为空谈。

2.5 信息技术应用受限

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行政事业单位纷纷开展信息化改革,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能。在预算管理方面,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未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第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未能形成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流程,在预算编制开展中工作职责不明,预算执行不够透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严谨;第二,事业单位在信息化改革初期,各部门都选择了各自的信息系统,但多个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彼此之间兼容性、协同性不足,数据共享性不足,既影响了整体的预算工作效率,也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 行政事业单位改进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3.1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意识指导行为,全面预算管理改革工作的开展,应先从意识层面入手,单位领导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认真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学习相关政策文件,革新预算管理理念,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要求。单位应设立单独的负责部门,由领导直接担任预算管理组的负责人,对预算管理制度设定、岗位职责设计等负责,基于实际不断规范、完善管理流程,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预算氛围,激发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实施奠定基础。业务部门岗位人员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预算培训工作中,熟悉预算工作流程,树立强烈的预算责任意识,明确自身岗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协助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编制、预算分析、预算执行等工作[4]。

3.2 健全信息沟通渠道

内部沟通机制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工作的实施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沟通机制,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采用部门领导协商、预算推进会、业财部门联谊会等方式,增进财务部门与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对于预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业财双方应该及时沟通,协商问题解决的办法。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该耐心指导业务部门人员,帮助其了解预算工作,并做好审核工作;而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责任意识,认真研究预算工作流程,熟悉相关工作内容,以便于协助财务部门做好基础数据编报,确保预算执行工作能顺利实施。业财融合作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工作的重点,在深化业财融合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部沟通渠道,能够利用单位内部工作群、工会组织等平台,增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良性沟通,形成一种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为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

3.3 逐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各个事业单位都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自身预算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组织体系,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以各级业务部门作为预算执行机构,通过顶层设计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第二,完善单位预算编制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目标,制定更加科学的预算编报流程,明确相关岗位在预算编制中的责任,统一数据口径标准与预算编制方法。第三,建立预算执行与调整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逐渐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提升对各个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的剛度约束,细化分解预算管理目标,确保各个目标能够实现。对于预算调整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定期分析执行与预算的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第四,制定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明确预算绩效考核的目标,对相关考核流程进行优化,根据事业单位各个岗位情况设置考核指标,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构建融事前、中、后为一体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合理分配各项资源,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率,确保各项财政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4 引入“绩效导向”思维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指导文件,将“绩效导向”思维引入日常预算管理工作中,突出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具体来说,必须根据单位的自身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链条,构成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工作体系。此外,以绩效为导向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对绩效评价对象进行针对性分析,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中,对于可用指标应该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一套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分析结果设置权重。

3.5 加快预算信息化系统建设

步入信息化时代后,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注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步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第一,加强单位预算系统和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整合单位各个信息系统,确保单位预算编制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真实的数据,避免人为编制带来的数据偏差等问题,保证预算数据的精准性,为单位预算工作奠定基础;第二,将合同管理、资产控制、政府采购业务等流程全部归入信息系统体系中,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业务流程可视化,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各个工作流程更加透明,确保各环节信息能够及时传递,为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合法合规开展奠定基础,消除人为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避免单位出现廉政风险;第三,财务共享是信息化时代下的必然产物,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发挥财务共享对预算管理的推进作用,实现对各个预算环节的精细化掌控,将单位预算管理纳入电子政务体系当中,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

4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可以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后,事业单位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控制财务支出成本,优化单位各项资源配置,满足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发展需求。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但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形成良好的预算管理机制。因此,应该从转变预算管理理念入手,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引入绩效导向思维,加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形成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汪红乐.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意义及改进对策[J]. 今商圈,2022(8):4.

[2]康涛.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J]. 首席财务管理,2022(7):69-71.

[3]孙良辰.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 财经界,2020(9):87-88.

[4]王翠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产城:上半月,2020(1):1.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