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有效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究

2023-06-07 10:15翟婷婷姚静华张华星付银星晁晔
南北桥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翟婷婷 姚静华 张华星 付银星 晁晔

[摘 要]优秀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实践学习的行为典范。在高职思政理论课中融入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相关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及其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促进二者有机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中华传统礼仪文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1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有效融入有利于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并结合教学实践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教学案例,也符合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潮流。

首先,在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中融入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有利于丰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和筛选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要内容,结合其活动性课堂性质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为高职思想政治教师运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进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次,有利于转变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思政理论课“重理论”“满堂灌”“一言堂”等教学方法,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渗透力。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采取多方式引导,形成“课堂教育+实践”等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

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道德关系密切,道德是礼仪的内在本质,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可以使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外化为道德行为习惯。因此,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理念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既满足了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又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高尚品质,锻炼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让他们传承中华传统礼仪文化。

2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面临的困境

2.1 西方礼仪文化冲击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礼仪文化及现代礼仪文化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冲击较大。尤其是年轻人对不少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了解甚少,从日常生活到重大节日庆典,传统礼仪文化逐渐被西方礼仪文化影响甚至替代。例如,结婚仪式上,从服装到场地布置,再到流程、主持词,都充斥着西方礼仪文化,中华传统结婚礼仪文化越来越少见。在多元礼仪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大学生探索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热情被削弱,缺乏文化自信,极其不利于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全盘否定传统礼仪文化

我国有“礼仪之邦”之称,随着时代的发展,“礼”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变化。传统礼仪文化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与时代不符的内容,但其中仍然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当前不少人缺乏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了解,盲目地全面批判或全盘否定传统礼仪文化,不利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中的融合。传统礼仪文化中固然存在落后的内容,但它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是由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全面批判或全盘否定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是不合理的。

2.3 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不足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弘扬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少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单一,课程缺乏趣味性,教学质量明显不高。同时,由于高校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不足,也导致其在课程选择、教学资源选择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问题。换句话说,不少高校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是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片面。

2.4家校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中華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不仅是高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传统礼仪文化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礼仪习惯养成的过程。高校与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后共同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让学生知礼、懂礼。但显然当前这股“合力”尚未形成,家庭教育成为思政理论课上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也增加了传统礼仪文化普及的难度。

3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有效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

上述提到传统礼仪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关键内容之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不同方面入手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进而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3.1 以高校思政理论课堂为实践平台

传统礼仪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部分。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礼仪的认识欠缺的根源之一就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礼仪的了解浮于表面,且缺乏较好的传统礼仪文化学习与实践氛围[1]。而传统礼仪文化的弘扬离不开思想道德的培养,因此从思想层面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视程度,是发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首要途径。

高职院校要建立系统的、全面的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体系,以思政理论课为关键平台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一方面,把我国优良的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去,创新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让大学生去主动了解传统礼仪文化,从思想层面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关注,从而完成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时代使命[2]。例如,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老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自己游览过的中国历史人文古迹,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情感与理解,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让学生先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建立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先进的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规范内化,使学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锻造其高尚的个人品质,利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融合,丰富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3]。另外,传统的思政课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习兴趣小。而以思政理论课为平台,传统礼仪文化知识走进高校思政理论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思政理论课,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本知识与内涵。因此,我国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堂的最直观、最高效的渠道便是高校提供相应的传统礼仪教学必修或选修课程,高度重视传统礼仪文化教学。

3.2 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式

一方面,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融合需要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现在中国不少高校都开展中国传统礼仪教学,但大多是以选修课、座谈会或者某些教学中的特定章节等形式进行的,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基于此,高校思政课程开发者与思政教师等相关人员可以精心挑选传统礼仪文化课程,丰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传统礼仪文化知识课程时,除了要兼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外,还应当根据时代特点、地区特色、学科特征等,搭建出一种全新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体系,促进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思政理论课的有机融合。既可以是以基础传统礼仪文化知识教育为主的古代礼仪标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经典礼学思想的阐释、经典礼学著作导读等理论课程,也可以是实践礼仪教育为主的社会礼仪、办公礼仪、交际礼仪、风俗礼仪等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丰富的传统礼仪文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提高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知水平及实践能力[4]。高校在开设传统礼仪文化相关课程时,还应当注意其连续性。不少高校的传统礼仪课程往往只能在某一学期或学年开展,甚至许多高校的礼仪课程是以现代礼仪为主要内容。其实,优秀的传统礼仪的教学资源很多,并且有着一定的系统性。可以把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知识从大一起,一直延伸至毕业,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其融入思政理论课程中去。

另一方面,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融入还需要创新教学手段。无论是教学工具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创新,单一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发挥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高校思政理論课中的作用,就需要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浓厚兴趣,让他们打心底热爱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乃至思政理论课。唯有如此,学生才愿意积极投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去,愿意努力学习、传承、弘扬祖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注入新鲜的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传统礼仪文化展现形式。例如:可采用视频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使传统礼仪文化更加形象,通过影音结合的方式丰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让学生成为思政理论课课堂的中心人物,让他们组队开展传统礼仪文化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独到观点与创新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传统礼仪文化及思政理论知识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3.3 营造良好的传统礼仪文化教学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礼仪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人生理想信念、行为规范标准、文明风范等丰富内涵可以完善校园文化内容,从而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文化底蕴。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还需要走出课堂,让思政理论知识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传统礼仪文化为基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校园主环境建设。高校的各个场所都能成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思政理论知识教学的阵地,如传统风格的亭台楼阁、装饰元素等。岳麓书院有着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历程,在此过程中逐渐沉淀了岳麓书院独特的建筑、碑刻、匾额等文化遗产,本身便是传承儒家礼仪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让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校园都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条件,但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可以充分发掘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通过打造传统礼仪文化宣传栏、传统礼仪文化长廊、班级文化墙等方式,营造传统礼仪文化教学氛围[5]。

二是网络思政理论教学体系建设。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享受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的便利。高等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结合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例如,思政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与传统礼仪文化有关的动漫、视频、有声图书等线上学习资料,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传统礼仪文化的魅力,大力挖掘传统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涵,让大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是校风建设。从精神层面看,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还包括校风、价值和教育理念等。高校应当做好以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班风校风为重点内容的思想建设工作。一个学院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离不开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思政教师要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校风建设中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6]。例如,可以把“尊老爱幼”“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等传统礼仪文化融于学风、教风、校风、班风当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

3.4 家校合作为学生树立榜样

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体系中,特别强调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直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论语·子路》中谈到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其身正、不令而行”,意思是教师做好了榜样,不需要给学生命令他们也会遵从,表明了教师唯有正己,才能正人。要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传统礼仪文化的培养,使其能把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当学生的表率,引导学生学礼、懂礼、用礼。同时,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与教师的行为素养息息相关,还与家长有着较大的联系。教师与家人就像一面旗帜,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及培养较好的礼仪习惯的路途上发挥了较强的推动作用,用个人价值观和行动能力实现言传身教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知行合一,将传统礼仪文化外化于形。

4 结语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还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礼仪文化。高校思政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搭建传统礼仪文化思政理论课程体系,促进二者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陆雯. 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 品位·经典,2021(19):42-45.

[2]赵文芳. 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现状探索及礼仪教育途径[J]. 数据,2021(9):112-114.

[3]蔡青池. 中学礼仪文化教育问题及路径选择[D]. 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1.

[4]唐晓纳. 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作家天地,2019(11):63,65.

[5]何珍.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实践研究[J]. 市场周刊,2019(3):168-169.

[6]李鸿嘉. 礼仪文化在新时代思政教育中的缺失与重构[J]. 人民论坛,2018(8):120-12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