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时代的“法律、性别与疗愈”

2023-06-07 08:53李春斌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莲池法理学白族

人类生活正在从理性、秩序、确定、稳定、均衡等理念的“确定性时代”,越来越趋向于非理性、复杂性、脆弱性、失序性、流动性、变动性、风险性等为特征的“不确定性时代”。 不确定性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核心特征,并成为当代世界思想界的基本共识。在不确定时代如何寻求“确定”,并通过制度的方式“疗愈”“性别”,是本组文章的核心主旨。

将“疗愈”视角引入法律与性别,起初出现在精神卫生法领域,但随着“疗愈”“内在基因”对其他部门法的吸引,具有强烈社会法属性部门法,比如家庭法、老年法、儿童法、妇女法、残疾人法、监护法、继承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相继接受法律的“疗愈”面相。换言之,法律的功能从“承担责任”的“懲罚性”转变为“整体考量”的“疗愈性”。这就使得法律及社会制度的设计考量,不仅应考虑具体的“原子化”个人,还应该考虑社会结构、社会整体利益,这实际上是对“现代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原子化个人”为思考原点的反叛颠覆,在思想史变革上极为重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疗愈”的功能价值,不仅体现在法律制度上,譬如针对性骚扰、家庭暴力的法律治理,而且也体现在一般的社会制度上,譬如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如白族“莲池会”的这种民间社会组织上。

进行跨学科、融合式研究是当代“新文科”“新法学”的必由之路。从不同学科就同一主旨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研究,呈现研究主旨的多面性,是当代学科融合的一个基本方法。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只有“体”的思维方式,才能展现学术研究的复杂性。实际上,学术研究的核心,恰恰是要揭示这种“简单的复杂性”,从而加深人们对研究主旨的认知深度、拓宽其广度、提升其维度。本组文章,正是在这种思考下的初步尝试。

杨熊端的《白族M村落妇女社会组织“莲池会”的人类学研究》,利用作者自身的白族身份,展现“童子功”,通过对我国云南省大理市银桥镇M村白族中老年妇女“莲池会”的个案实证调查,揭示出借助特定媒介,白族中老年妇女通过民间组织“莲池会”,不仅获得深层次的精神慰藉,更得到进行进一步社会认同的机会。“性别”的“疗愈”面向,实际上“活态”存在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中。冯源与曹镡文合作完成的《工作场所性骚扰中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的规范逻辑》,从法教义学的视角,专门研究了“工作场所性骚扰中单位承担侵权责任”这一主题。文章指出,只有在建立复合权利视角的前提下,从整体结构上理解单位责任,才能对上述主题进行周延的法律解释。整体而非割裂的思维方式,正是在“疗愈”面相下的具体展示。李春斌的《不确定时代反家庭暴力法哲学观的疗愈法理学之维——兼论<反家庭暴力法>第22条的修正》则直接以“疗愈法理学”作为方法论,应用在《反家庭暴力法》法哲学理念的分析上,在对比惩罚性和疗愈性两种法哲学观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和分析《反家庭暴力法》的具体法条,指出在个案中或择惩戒,辅之以疗愈;或选疗愈,辅之于惩戒。个案处理,刚柔相济,灵活机动,阴阳和合,威猛与阴柔共存,惩戒和疗愈并举,一分为三,“时中”“中庸”,因时而化,进退得中。文章认为:一种不再将法律,人为割裂为“立法、执法、守法、司法”四阶段的“融合法律”理念时代,正在酝酿。融合而非分裂、联通而非隔绝的新疗愈部门法理学时代,正在萌发、创生!

三篇文章分别应用了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法学等学科方法,对“法律、性别与疗愈”这一主旨从不同面向,选择“性骚扰”“家庭暴力”“莲池会”为具体对象,从不同视角揭示了 “疗愈”这一面向,实际上深刻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上帝已死”、“终神退却”、“人类黄昏”、信仰逐步瓦解的“解构现代主义”时代,世俗社会中包括法律制度在内的制度设计,如何部分填补传统信仰世界的疗愈属性,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道阻且长,任重道远,愿与读者诸君共同努力,直面人类大变革时代!

猜你喜欢
莲池法理学白族
论周公的法理学说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凯蒂与睡莲池——莫奈作品之旅
赏荷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白族敬酒歌
56个民族56枝花 白族
探析法理学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
白族
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及在法理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