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厌世,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吗?

2023-06-08 00:50孟馥
心理与健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个体青少年

孟馥

孩子们都怎么了?厌学、厌世,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吗?

中科院院士陆林曾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做出关于新冠疫情对人类心理影响的推测并受到广泛关注,他表示,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疫情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影响更为直观。疫情期间,大量的儿童青少年因为疫情隔离在家、沉迷游戏,生物节律颠倒、情绪低落、害怕见人、不愿意出门,因此无法正常地回到学校上课。

儿童青少年的厌学、厌世,已经成为当前比较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了!既困扰学生和家长,也困扰教育、卫生系统以及整个社会。

根据青少年自杀心理机制的国内外前沿研究:青少年自杀是急性应激反应系统的失败,也是这个年龄阶段生理急速发展、缺乏成熟的情绪调节和抑制冲动能力的表现。天津大学的杨丽教授认为:青少年自杀是对环境的反应,“寻死”是为了更好地“觅活”。大多数自杀行为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对非常大的压力、强烈心理痛苦的应激反应,人际关系和学业压力是个体的主要应激源。当这个人没有归属感、没有价值感、存在身体难以承担的痛苦时,会引发自杀意念。

临床中发现,青少年的自杀往往呈现一种姿态,主要动机是释放痛苦,寻求关注。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

高水平的亲子敌对性、情感回避、隐私侵犯以及养育者不能灵活处理家庭问题、沟通方式不被接纳时,青少年更会通过自杀行为与父母进行沟通,成为极端的沟通方式;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被认为是家庭的敌对目标、诸事不顺的来源,甚至在家受到虐待,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采取自毁行为;

青少年自杀往往与生命中重要养育者的依恋有关,被视为一种不安全的依恋行为,他们借由自杀行为,或渴望和去世者团聚,或通过毁灭自己来报复他人,试图获得忽视自己的养育者的重视,借此引发他们的痛苦。

关于厌学的话题,厌学、拒学、休学已成为困扰6~18岁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的一个主要心理行为问题。

有关厌学的形成和维持,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厌学的形成和维持是多生态系统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

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刘亮医生和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王艳波博士曾经对20位愿意参加研究的青少年进行访谈,通过质性研究发现5个引发和维持厌学的关键因素,它们彼此关联:

● 竞争导向的社会环境。包括竞争引发的焦虑和父母看重分数忽视孩子。

● 被冲突支配的家庭生存空间。包括父母的不稳定情绪激发孩子叛逆、不恰当的家庭期待、失衡的父母关系和缺陷取向的养育方式。

● 缺乏有意义支持的个人生存空间。孩子的人生被安排从而丧失动力、缺乏自我价值感、空心病。

● 医疗系统:让人矛盾与纠结的精神科诊断。“应当”和“不愿意”之间的冲突、被诊断与病耻感等情绪捆绑、心理问题的继发性获益。

● 重新融入学校生活的困难。恢复学业、受到特殊对待、重建同輩归属感和存在意义。

孩子所有的症状或心理问题,都是其个体与所处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具有特殊的功能和意义。需要多系统的合作,共同应对、助力孩子的发展。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描述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四种心理需求:

◆ 表达和寻求关注,包括父母、学校、老师、社会的关注,用症状来吸引外界的关注。

◆ 获得某些权利,比如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但父母控制很强,青少年会用症状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权利。

◆ 报复行为,尤其在被打压、欺负、霸凌、忽略或被贬低时,症状表达的是一种报复行为。

◆ 自暴自弃,青少年有一些困难、挫折,环境中也给予否定或者批评指责,就更容易自暴自弃。所以,无论家长、老师、社会以及专业人员,都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症状背后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遇到孩子厌学、厌世怎么办?

既然是一个多系统的生态问题,就需要一个系统的方式来解决。大量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家庭治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孩子的症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都需要做出调整。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采用系统性的多模式诊疗方案,即关注孩子个体发展,激活各种资源、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最重要的是针对问题孩子的家庭开展工作。

第一,关注孩子个体发展。包括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导致厌学的诱发因素及是否持续存在,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学业压力,同伴关系,校园霸凌,依赖与独立的矛盾,等等;根据孩子发展所处的不同时期,以及所在家庭的发展周期,依照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调整亲子关系,满足孩子成长的各种心理需要,促进孩子的个体发展。

第二,联结、激活各种社会资源。提供专业咨询、心理服务、精神科诊断和鉴别诊断,发展同类群体,利用家长团体、父母聚会,分享交流、互相支持;很多问题的发生是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丰富的系统资源帮助问题孩子及家庭顺利地度过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关键的阶段。

第三,针对问题孩子所在的家庭开展家庭治疗。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家庭治疗认为:症状是其所在的环境里各种关系交织所产生的结果,是其家庭系统目前的互动模式持续并外显的部分,是维系家庭系统平衡的一种策略,也是家庭寻求改变的契机。我们要帮助家长克服焦虑、克服面子问题,降低羞耻感,及时就诊,以免延误孩子就诊的最好时机;同时,要帮助父母降低紧张和焦虑,重拾自信,在亲子关系中提升与孩子相处的信心;还要帮助家庭解决长期以来未解决的冲突,打开家庭的“心结”;照顾家长的心理卫生,改善夫妻关系,加强父母合作,成为有安全感、有胜任力的父母。

生态模型的心理干预理念告诉我们:关注个体、个体生存的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通过改善三方面的不良影响,才能达到改善孩子心身健康状况的目的。所以,厌学、厌世需要多专业、多部门、多系统的合作一起面对。通过积极开展家庭教育与家庭治疗,完善学校的角色与功能定位,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可预见的健康环境。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个体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国内外青少年药物滥用家庭治疗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