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词句 探究情感

2023-06-08 05:08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诗化哲理首诗

知识梳理

赏析词句是考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的一把钥匙,也是中考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一般包括赏析词语、赏析句子两种类型,答题步骤一般为:

1.赏析词语。①解释词语,中考侧重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要求考生从词性、情感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等方面进行赏析。②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或作用。③点出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怎样的情形等。

2.赏析句子。①准确指出句子用了何种手法,如修辞手法的角度,写景的角度(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并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②结合语境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③点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给人怎样的启示、感悟,蕴含着怎样的哲理等。

探究情感题属于开放式试题,考生要通读全诗,从作者、题目、内容等入手,推知大意,理解全诗,从而把握诗人情感。答题步骤一般为:

1.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2.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等。

3.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也有可能较快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4.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5.看小序、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创作经过或背景,注释还能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6.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

真题回放

(2022年江苏徐州卷)

阅读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宦情羁思共凄凄”直接抒发“被贬”及“流落异乡”的凄凉之情。“共”字既有政治失意的郁结,又包含漂泊在外的愁绪,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

参考答案:“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既包含仕途不顺的贬谪之思,又包含羁旅无归的怀乡之念。

(2022黑龙江牡丹江卷)

赏析《观沧海》,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丰富的想象”这个角度。诗歌前四句描写沧海景象,有静有动。后面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运用想象,译为: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诗人也借此表达自己的壮志。

参考答案:(示例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示例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022年广西百色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情感。“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意思是将哲理蕴藏在了诗歌中。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诗歌表现出来的哲理,一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本诗中“千寻塔”“最高层”都是代指人生的高处,“浮云”则代指小人,结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知,作者想表现的哲理是:站得高,看得远。此诗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当时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表现了其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参考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哲理蕴含在诗句中,诗句中的意象体现了深刻的道理。如这首诗通过写“千寻塔”“最高层”等意象,形象地揭示“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鸳鸯湖棹歌(二首)

◎朱彝尊

(一)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二)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阅读两首小诗,探究朱彝尊棹歌之美,写下你的收获。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秘色越器①

◎陆龟蒙②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③,共嵇中散④斗遗杯。

〔注〕①秘色越器:即越窑背瓷。②陆龟蒙,所处唐晚期,当时内忧外患、宦官专权、横征暴敛;他举进士不第,曾作湖、苏二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③中宵:即夜半。沆瀣(hàng xiè):夜间的水汽,露水。④嵇中散:嵇康。

本诗是赞美越窑青瓷的诗作,王士祺评价诗的前两句“妙于形容”。请你就这两句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赞美越窑青瓷的。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平山堂

◎苏 轼

三过平山堂①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②。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③。

〔注〕①平山堂乃苏轼恩师欧阳修生前所建。苏轼曾三次游历,皆处于政治处境艰难时。第三次是作此词时,此时距苏轼和欧阳修末次见面已达九年。②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③此句改自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1)古诗词中的数词往往暗含古人遣词造句之匠心。请结合注释①,品味上阕中黑体词的表达效果。

答: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提及,末句较白居易的诗“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请结合内容和注释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猜你喜欢
诗化哲理首诗
新词入诗重在“诗化”
《上课没人抢》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我想写首诗给你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