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原型理论的等级结构析论

2023-06-09 16:10崔诚亮
今古文创 2023年19期
关键词:荣格原型

【摘要】 原型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原型具有由浅入深的等级结构,在人类的人格中主要有四种类型的原型:“浅层次的”原型、“灵魂的”原型、“精神的”原型和自性原型。分析原型理论的等级结构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解。

【关键词】荣格;原型;分析心理学;等级结构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9-007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9.024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在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中,荣格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原型。在荣格看来,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它们代代遗传,决定着个人对社会反应的倾向性。在这些原型中,荣格研究较多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和自性等。在1934年至1939年苏黎世心理学俱乐部进行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研讨班上,荣格和学员们多次讨论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瑪、阿尼姆斯、智慧老人等原型。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1999)把原型分为四个等级,主要包括:“浅层次的”原型、“灵魂的”原型、“精神的”原型和自性原型。

一、“浅层次的”原型

“浅层次的”原型主要指人格面具(Persona)和阴影(Shadow)。人格面具与阴影是相互对立的原始意象。这对原型在不同的文化形态,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呈现和内在作用的方式均会有不同的变化。

人格面具,在拉丁语中原指戏剧表演者佩戴的面具。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面具是指个体公开展示的一面或精神的外部形象,是对外界环境的一般心理反应形式。它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性,与人类意识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人格面具是自我的一部分,而且是面向外界环境的那一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自我和外界之间的“中转站”。对于人格面具的概念,荣格如此定义:“人格面具是一种功能复合体,其作用是让人加强适应,并获得必要的舒适,但它与个性并不一致,它只涉及对外关系,即个人与客体的关系。”[1]35可以说,人格面具是个体与集体之间达成的一种妥协,在外界环境的要求与个人天生的内在局限性之间达成的妥协。

在荣格看来,人格面具是一种我们试图顺从于社会的期望值而将自己融入某一角色,或者是一种为了适应环境或个人利益而存在的功能性情结。荣格在《集体无意识的原型》(1934/1950)中提出了关于人格面具最经典的表述:“确实,谁要是照进那水的镜子必定首先照见自己的脸孔,谁要是走向他自己必定与自己遭遇。那镜子决不取悦于人,它忠实地反射照镜子的人,也就是说,它忠实地映出我们从未向世界显示过的那副面容,那张我们用‘人格(面具)、用演员的面具掩盖起来了的面容。但那镜子是处在面具之后的,它照出了一张真实的脸孔。”[2]

人格面具“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却并不一定是其本人的性格”[3]48,人们似乎早就把这种适应看作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在荣格看来,这种适应机制实际上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原型的表现,荣格把它称为精神的“外部形象”,美国心理学家霍尔(Calvin Springer Hall,1909—1985)把它称为“顺从原型(Conformity Archetype)”。人格面具既然涉及个人对外部社会的顺从和适应,显然有其不可否认的价值和作用。“一切原型都必须是有利于个体也有利于种族的;否则它们就不可能成为人的固有天性。人格面具对于人的生存说来也是必需的,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它能够实现个人目的,达到个人成就,它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3]50

人格面具只是个人精神的一部分,如果过分偏重人格面具,必然会牺牲人格结构中其他组成部分的发展,从而导致人格膨胀。在膨胀的情况下,我们与人格面具的同化将可能使得接纳和处理那些与阴影相关的难题更加棘手,或者它将会导致一种对于自我的自卑感。在《自我与无意识的关系》(1928)一文中,荣格认为,人格面具作为假面,仅仅是“虚假个性,力图使得他人与自己相信他是有个性的,而事实上正相反,他仅仅是在扮演着一个通过他大众心理得以发言的角色……基本上人格面具不是真实的存在:它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关于人应该如何行事所达成的一种妥协……人格面具是一种伪装,换一种叫法,可以说是一种二维的存在”[4]46-47。

与人格面具相对立的原型是阴影。它通常表现为与个体相同的性别,并影响到与其他同性别的人的关系的原型。“至于这种关系是友好的还是敌对的,取决于阴影是被自我接纳,和谐地组合到整个精神之中;还是被自我拒斥,放逐到无意识之中。”[3]60因此,阴影也被称为同性原型。荣格将阴影分为个人阴影、集体阴影和原型阴影,它们并不是彼此独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交叉重合的三个实体。阴影是意识自我的真正对立面,它可能是一切原型之中能量最大、潜在最危险的原型。荣格认为阴影是“对完整的自我人格构成挑战的一个道德问题”[4]43。

像其他原型一样,阴影也在寻求外部的表现形式,它象征妖魔鬼怪等形象并投射于世界。阴影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因而有必要通过外在的社会法制与道德规范以及内心的意念信念施加某种影响,进行压制。荣格认为一个没有影响生活的人,其生命将会变得缺乏活力、没有朝气,甚至流于浅薄和平庸。因为当阴影遭受压制时,人们身上的动物性只可能变得更富于兽性。荣格认为,基督教教义过分地压制了人的阴影原型。

阴影不仅是最坏东西的发源地,而且也是最好东西的发源地。阴影的动物本性也是生命力、自发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在荣格看来,阴影一旦被激活,就通过以投射的形式出现,它将充满情感,并具有自己自主的生命,超越自我的控制。阴影的这些性质对于个体意义重大,它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与张力,也可以使我们的人格具有整体性和丰满性。如果一个人的阴影受到过分的抑制,得不到适当的宣泄时,那么他的自然活力和创造精神可能就会被削弱,来源于本能天性的智慧也将随之丧失。

二、“灵魂的”原型

“灵魂的”原型主要指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它们是一种心象,也可以看作自我和内心世界之间的“中转站”。荣格把“男人的心象称为阿尼玛,把女人的心象称为阿尼姆斯”[5],它们又被称为异性原型。荣格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描述为心灵结构中与人格面具互补的部分,阿尼姆斯补偿的是女性意识,其认同的是“爱洛斯”;而阿尼玛补偿的是男性意识,其认同的是“逻各斯”。荣格在《伊雍》中也谈到了阿尼玛相当于母性的爱洛斯,而阿尼姆斯则相当于父性的逻各斯。荣格认为,爱洛斯意味着心灵的连接,而逻各斯则是分化、客观的知识和理性的判断。“阿尼姆斯的积极面表达的是……精神,特别是哲学或宗教观念,更确切地说,是由此产生的态度。因此,阿尼姆斯也是(像阿尼玛一样)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是人格化的无意识……就像阿尼玛给男性的意识带来关系和连接一样,阿尼姆斯为女性的意识带来反思、深思以及自我认识的能力。”[6]104

荣格描绘了正常状态中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发展情形:女性的意识更多地是以爱洛斯的结合的性质而不是以与逻各斯相联系的辨别力与认知力为特征。在男性中,爱洛斯这一联结的功能,比起逻各斯来,较少得到发展。与此相反,在女性中,爱洛斯是其真实本质的表现,而她们的逻各斯通常只是一种令人遗憾的偶然表现[4]41。

阿尼玛是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形象。荣格认为,“每个男性的内心都有一个永恒的女性意象,但并不是这个或那个女人的意象,而是一个确定的女性意象。”[6]102在男性的潜意识中,通过遗传方式留存了集体形象,借助于此,他得以体会到女性的本质。在与女人的交往中,男性的阿尼玛得以显现和表达,他又把阿尼玛“投放”到女人身上,但他所面对的女人未必与他心目中的女性(原型)相符合,故其总感到不满或沮丧。“任何带有无意识的心理内容,总是会在梦中出现的,阿尼玛也是这样,荣格曾经描述了阿尼玛发展的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形象:夏娃——海伦——玛丽亚——索菲亚。作为夏娃的阿尼玛,往往表现为男人的母亲情结;海伦则更多地表现为性爱对象;玛丽亚表现爱恋中的神性;索菲亚则像缪斯那样属于男人内在的创造源泉。”[7]133

在西方社会,由于父权的发展,使阿尼玛原型过度压抑,结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尽量压抑女性特征是男人的美德,女人也不喜欢被人看成女汉子。压抑女性特征和倾向必然导致这些需求都堆积在无意识中,女性意象也就必然成了这些需求的收容所。”[1]132

阿尼姆斯是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形象。阿尼姆斯可以分为光明的形象和黑暗的形象两种基本形式,它们分别带有积极的性质和消极的性质。作为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中介,阿尼姆斯的逻各斯原则决定了它重在认识,尤其重在理解;它传递的不是意象,而是意义。“同阿尼玛一样,荣格也曾描述女人内在的阿尼姆斯的发展阶段:赫尔克里斯——亚历山大——阿波罗——赫耳墨斯。女人的阿尼姆斯出现在梦中的时候,最初往往表现以某种大力士或运动员的形象;然后会出现计划、行动以及独立自主的形象;接着会有类似‘教授或‘教师等指导意义的形象,然后是充满灵感与创造的形象。”[7]134

在1935年进行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研讨班上,荣格讨论了阿尼玛原型,他提道:“这就是阿尼玛的秘密所在,一方面是人,另一方面又是最矛盾、最不可思议的东西。一方面,她是卑劣的女人,拥有一个纯心理学意义上的女人所具有的所有坏品质;她是一个阴险的、诡计多端的恶魔,总是试图与男人纠缠并彻底地愚弄他。而她又极为高明地藏起她的狐狸尾巴。她……正是通过愚弄的方式让你了解到集体无意识。”[4]65

荣格在讨论中提到的“她是卑劣的女人”,是相对男性而言的。在荣格的心目中,阿尼玛是或应该是一个卑劣的形象。荣格在研讨班中多次提及阿尼玛原型,却极少讨论阿尼姆斯原型。在仅有的几次讨论中,荣格只是提到阿尼姆斯是潜在女性无意识之中的男性人格。荣格也因之多次遭到西方女权主义的抨击。

三、“精神的”原型

“精神的”原型,也称为智慧原型(Archetype of Meaning),主要是指智慧老人(Wise Old Man),是精神原则人格化的表现。荣格用智慧老人来形容我们内心所拥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原始意象,它是集体无意识中人类普遍经验人格化的表现形式。荣格把女性个性化过程中的对应意象称作大母神玛格纳马特,她代表冰冷客观的自然真相。智慧原型遵循一定的原则,对男性而言是精神原则,对女性而言是物质原则。也就是说,男性的本性是由精神决定的,女性的本性是由物质决定的。

智慧老人和大母神这两个原型意象都有无数的表现形式,在原始人的世界以及神话中,诸多的形象从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两方面表征了这两个意象,诸如巫师、预言家、术士、领袖以及女祭司、圣母、索菲娅等。其中,男性阿尼玛发展最高阶段的索菲亚形象,以及女性阿尼姆斯发展最高阶段的赫耳墨斯形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种智慧老人的意义。

“婓乐蒙”(Philemon)是荣格自己内在的智慧老人,它时常出现在荣格的梦中。荣格通过与“婓乐蒙”的直接对话与沟通,指引着他积极面对和接触无意识,帮助他形成于完善了积极想象技术。荣格曾表示,他所有重要的分析心理学思想,都与他的“婓乐蒙”有着不解的渊源。

四、自性原型

自性(Self)是集体无意识学说中的一个核心原型,也是荣格研究集体无意识最重要的成果。荣格说:“自性是我们生命的目标,它是那种我们称之为个性(Individuality)的命中注定的组合的最完整的表现。”[3]65关于自性的来源,英国心理分析师芭芭拉·汉娜(Barbara Hannah,1891—1986)认为荣格是从东方借用了这一概念,她引用了《奥义书》中的一段话来加以证实:他住在种子里,在种子内部,而种子并不认识他。种子是他的身体,他在里面牵制(统治)种子,他是“自性”,牵制者(统治者)在里面,永远存在。他没有被人看到,却看见了别人;没有被人听到,却听见了别人的声音;没有被人领悟,却领悟了别人;没有被人认识,却认识了别人。只有他是观看者,只有他是耳闻者,只有他是领悟者,只有他是认识者。这就是你的“自性”,内部的统治者,永远存在。其他一切统统都是魔鬼[8]。

作为精神的一种整体力量,自性代表着一种“整体人格”(total personality),是意识自我得以维持人格外在统一的基础和根据。它能够潜在地把一切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内容和特性结合在一起,使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各种原型中,自性这一原型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它是混乱状态中调节人和秩序的恢复者,保证人格得以实现其最大可能的统一和完整。自性还具有超自然的性质以及在实践中非常有效的情感价值。自性也是个体毕生力求达到的目标,人们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荣格把自性看作是整合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自性是代表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把其他所有的原型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人格处于平衡、和谐、稳定的状态。荣格认为,自性像曼荼罗一样,位于构成精神的许多对立部分的中间位置,使精神和谐而均衡,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就是自性的充分发挥或实现。

參考文献:

[1](匈)约兰德·雅各比.荣格心理学[M].陈瑛译.北京:三联书店.2018.

[2](瑞士)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原型[A]//荣格文集[C].苏克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58.

[3](美)卡尔文·S·霍尔,沃农·J·诺德贝.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4](美)R·比尔斯克尔.荣格[M].周艳辉译.北京:中华书局,2014.

[5]孔慧贞.赫尔曼·黑塞小说主题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0.

[6](英)雷诺斯 · K · 帕帕多普洛斯.荣格心理学手册[M].周党伟,赵艺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7]申荷永.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M].北京:三联书店,2004.

[8](英)芭芭拉·汉娜.荣格的生活与工作——传记体回忆录[M].李亦雄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47.

作者简介:

崔诚亮,男,山东临沂人,教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荣格原型
包裹的一切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荣格用温暖点亮孩子梦想
荣格 厚积薄发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掌握英语缩略语,看美剧不用愁
《沙家滨》中的阿庆嫂原型
荣格云商 聚焦农业互联
荣格宫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