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初心

2023-06-09 09:30黄孝纪
全国新书目 2023年1期
关键词:瓦檐食单铁锅

本书作者以自己的故乡湘南山区八公分村为样本,以20世纪70到90年代为背景,选取乡村常见的60余件老家什为写作主角,按照其使用功能,分为劳作、炊饮、起居、村俗、公用五辑,对老家什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细腻而深情的描述,向大家一一讲述它们背后的那乡、那人,还有那淳朴而温暖的故事。

黄孝纪

乡土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瓦檐下的旧器物》《一个村庄的食单》《故园农事》《节庆里的故乡》等。其作品荣获文津图书奖、冰心散文奖等众多奖项,多次入选国内权威好书榜。

近日,我的新书《老家什》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广西人民出版社重点打造的“中国乡存丛书”之一,也是该丛书自2019年创建以来出版的本人第五部作品。我有幸与广西人民出版社结缘是在2018年,那时身边有两部书稿想出版,一部是《瓦檐下的舊器物》,一部是当时尚未写成的《一个村庄的食单》。在此之前,我在网上结识了白竹林,热心地把我的两部书稿推荐给了广西人民出版社。

在随后的交流中,广西人民出版社了解到我自201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以我的出生地湘南山区八公分村为样本,以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为历史背景,分别从旧器物、饮食、农事、节庆、农人、动物、植物生态等多个不同的视角,书写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变迁。因此,他们决定根据我已完成的创作和未来的写作计划,专门策划了“中国乡存丛书”这个项目,以便陆续出版我的系列作品。

在《瓦檐下的旧器物》《一个村庄的食单》《故园农事》《节庆里的故乡》,以及刚刚出版的《老家什》这五本书中,有两本书是专门写我旧时故乡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器物的,一本是《瓦檐下的旧器物》,另一本就是《老家什》。这两本书堪称是真正的姊妹篇,一共写了将近140种老器物,《瓦檐下的旧器物》侧重于写木器和竹器,《老家什》则侧重于写其他材质的器物,两部书中所写的器物和老家什没有重复的。

总的来说,无论是写《瓦檐下的旧器物》还是《老家什》,我选取的标准都是这些器物和家什必须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曾经广泛使用的,是传统农耕时代家家户户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在我看来,无论什么老家什,在物质形态上都是没有生命的,是静态的,如果光写其本身没有多大意义。每一件老家什都有它出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使用它的人,老家什与人的生活、时代的脉搏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写作的时候除了叙述老家什本身之外,更多的是写与这些老家什发生了联系的人和事,让这些原本静态的老家什在文字里活了起来,我们通过这些老家什能看到其背后隐藏的丰富的社会生活片段。比如我写《铁锅》这一篇时,看到“铁锅”这两个字,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童年和少年时期许多与铁锅相关的景象。在我的故乡,那时每户人家都有好几种大小不同的铁锅,最大的用来给猪煮潲,中号的铁锅用来烧水、蒸饭、焖红薯等,最小的铁锅才是用来煮菜的。铁锅用烂了以后会拿去给补锅匠补好,然后又能用很久。这样一想,那些大小各异的铁锅就有了丰富的生活细节,写起来就有了生动有趣的故事。

我以故乡为样本书写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变迁,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坚持了十年。之所以想为以故乡为代表的中国南方乡村立传,最主要的触发点是当下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狂飙突进,对传统乡土中国的农耕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前所未有、全方面、全国性的,包括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民俗文化、日常用具等,无不深受影响,发生了深刻巨变。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是历史的选择和发展的必然,我们见证了这千年大变局的交汇期和巨变期。对于作家来说,记录正在发生的社会巨变既是题材,也是使命。

而就老家什而言,虽然在物质形态上它们已经过时,已经被岁月淘汰,但在这些老家什背后,凝结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是活态的社会变迁样本,从这个层面来看,记录这些老家什,并从中找到我们的精神家园,是很有意义的事。

这十年专注于故乡的写作,我竟然坚持了下来,对于自己而言都是一个奇迹。我不是职业作家,只是在谋生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写作。十年间我等于是把童年和少年时期又过了一回。我的心无数次回到故乡,回到那遥远的往日生活场景,让我能更好地认识故乡,认识那个已逝去的时代,也让我与故乡的感情更加深沉、更加紧密了。我的关于故乡湘南山区八公分村的写作还在继续,我将一如既往保持写作的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瓦檐食单铁锅
东北铁锅炖
ANYTHING GOOSE
瓦檐 外一首
说文解字
万物有缘铁锅槐
铁锅先生炸锅事件
随园食单
山上的凉亭
《红楼梦》馔食英译与中华饮食文化输出
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