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百衲工艺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023-06-11 11:11刘晶晶田霖霞宋莎莎
当代美术家 2023年3期

刘晶晶 田霖霞 宋莎莎

摘要:百衲工艺是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法,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桌案类家具、古琴中有着多元化的发展,对当代实木家具及工艺品的设计影响深远。本文从百衲工艺的实际案例应用出发,分析百衲工艺在传统织物、家具、古琴中的应用及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延伸应用。一方面研究百衲的包镶工艺、榫接、粘合工艺在明清家具及工艺品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探索百衲拼花工艺在现代木家具及竹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挖掘百衲工艺的时代性、工艺传承性、文化性、可持续性,为百衲工艺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提供新思路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百衲工艺,明清家具,包镶工艺,榫接,粘合

Abstract: Patchwork craft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craft technique with a long history, which has a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n table and case furniture and guqi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sign of contemporary solid wood furniture and craf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cchanal process in traditional fabrics, furniture and guqin and its extended application in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from the practical case application of the Bacchanal process. On the one hand, it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baccarat encrustation, mortise and tenon joint and gluing craftsmanship in the furniture and craft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studies the derivative practice application of baccarat applique craftsmanship in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It will explore the period, craft inheritance, culture and sustainability of patchwork craft, and provide new ideas and reference values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atchwork craft in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Keywords: Patchwork, furnitur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ladding work, mortise and tenon jointing, gluing

傳统百衲工艺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和民族都有发现,其历史跨度长,变化丰富。百衲一词出自佛家僧人之“百衲衣”,即袈裟。宋陆游《怀昔》诗:“朝冠掛了方无事,却爱山僧百衲衣。”百衲一词中,“衲”,原义补缀,“百”,比喻很多。百衲,即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东西,如百衲织物、百衲本、百衲琴、百衲碑等[1]。百衲包镶,就算古人附会,也包含一种文化寄托。

现代设计中,百衲工艺在服饰、实木家具、生活家居用品设计中有着多元化的发展,百衲家具传承至今,不规则木块的拼镶工艺、传统榫卯工艺的延续,无疑给硬木家具的设计发展带来了更多元的设计层次,也赋予了硬木家具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

各种纹理、色泽不一的木料被重新组合设计,衍生出百变的肌理纹样效果,被用在家具的面板、靠背、柜体等,不仅形成了极强的装饰意味,又高效利用了家具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物尽其用。运用现代化机器生产加工工艺与可持续设计的理念,降低生产工序,化零为整,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引导使用者重视木材稀缺的自然状况和可持续设计的必要性。

一、百衲工艺介绍

百衲工艺在木制品上的应用主要是将木头碎块重组为一个整体,重组方式分为镶嵌、粘合和榫接三种。百衲镶嵌工艺是以一张整木为底,在桌面拼镶规律或不规律的碎木块,在桌边使用木条收边。百衲粘合工艺是将不同的木块胶合成一块平整的大料,再进行下一步加工,因为没有运用整木为底,所以也被称为真百衲。百衲榫接工艺在家具领域运用较为广泛,通过榫头卯眼的简单组合连接小木块,相较于实木大料更具稳定性[2]。

(一)百衲包镶工艺

百衲包镶主要指家具贴面,在明清时期家具及古琴中有着多样化的发展方向,百衲包镶是用大量薄而小的木片等拼合图案,作为家具贴面。在明清时期家具画案、古琴中有着丰富的图案应用,特殊的修复工艺营造出多样花色的设计手法。传统百纳家具案面工艺难点:一是由一个个小木片的多边边缘并非直线,而是曲线这种特殊的拼接,工艺复杂;二是小木片之间,再做镶嵌,传达出特殊的工艺文化内涵。百衲工艺创造的拼花使木纹更具层次,在当代家具设计、服装设计及可持续发展设计中有着多元化的发展影响,增强了当代家具设计应用的丰富性,提升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在当代家具设计中,通过现代新技术的加持,工艺图案组合方法的多样性,多种材料、多样设计组合方式,衍生出不同纹样图案,如万字纹、冰裂纹、不规则纹等,样式多样。

(二)百衲榫接工艺

百衲榫接工艺在硬木家具领域运用较为广泛,传统百衲榫接工艺多表现花纹,工序更加复杂,如图1所示,此件作品是由成百上千块的紫檀木和瘿木条拼接而成,以榫卯相合形成了万字锦地纹样,代表万方安和,万寿无疆。而当代百衲榫接工艺则多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木材纹理,榫卯拼接而成的,两面一样,和家具的结构完全一样。小块面木料可以拼合重组成完整的木板,抵消不同纹理方向之间的应力,增加板料的稳定性。

(三)百衲粘合工艺

百衲粘合工艺是将不同的木块胶合成一块平整的大料,再进行下一步加工,因为没有运用整木为底,所以也被称为真百衲。真百衲工艺是指面板(甚至包括底板)用小木块拼成,后用膘胶接合后作为面板材料,这些小木块有龟壳形、长方形、六边形、银锭型等不同形状。且用来胶拼的材料,大抵都系高级珍贵硬木,加上工艺繁杂,技艺精湛,故明清家具中很少有实物流传下来。

二、百衲工艺的传统应用

(一)百衲织物的传统应用

百衲织物源于民间普通的生活用品。在中国早期农业社会,由于物资缺乏,人们将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缝缀起来,过去,老人常说“缝缝补补又三年”,百衲对于穷人来说,是一种修复手段。到了后来,百衲对于富人而言,变成了一种花色的设计手法,不仅将废物利用起来,而且增加了织物的厚度与牢度,成为一种新的审美形式。民间也有一些地方会给孩童穿“百衲衣”,因为据说“吃百家饭、穿百衲衣”可以祛病化灾、长命百岁[3]。百衲织物的用途非常多元化,在已明确用途的织物中,大致可分为宗教用品、服饰用品和艺术品等类别。明代百衲的应用更加多元,如:百衲本、百衲琴、百衲碑等。

百衲织物是由若干小块织物按照一定结构和规律将众多零碎材料拼缝而成,化零为整,形成整体的织物。其织物结构和色彩纹样比单一织物显示出更丰富的时代特色。百衲织物往往形制多变,形状不定。从收集的百衲织物图片中发现,以菱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几何形面料拼接而成的百衲织物最为常见。其他类似弧形、梯形、不规则形等也有应用。如图2-4所示,清代百纳织物的拼接工艺,结构多样,工艺丰富,色彩绮麗[4]。这体现了百衲工艺在织物中的多样运用,不仅具有美观性,更蕴含着古代的匠心工艺。同时对现代的织物设计起到了参考与借鉴作用。

(二)百衲包镶工艺的传统应用

明式家具,常常以各种特殊工艺的表现手法去取得独特的装饰效果,同时用它来传达人的造物意匠和审美情趣。其中百衲包镶工艺在明清时期桌案类家具中焕发出了显著的光彩,2022年北京保利拍卖品中的一件苏作珍品,清康熙御制紫檀百衲面螭龙纹大供案。案面面心便是百衲包镶,纹理特别,是用大量薄而小的不规则木片拼合而成,并且一个个小木片的多边边缘并非直线,而是曲线。小木片之间,还镶嵌了骨片,紫红案面,分布白色不规则图案,雪白图纹对比紫红案面,视觉鲜明。与木纹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出精妙的技艺和高雅的审美。苏州西园珍藏的黄花梨千拼桌,由于此大案桌采用的是一种特别的包镶做法,在案桌的表面镶贴了一层老花梨(北方俗称黄花梨)的木片,木片厚0.4厘米,形状大小不等。据有人统计,整个案桌共用木片2930片,拼镶成冰绽纹,故苏州人都称这件大案桌为“千拼台”。这种冰绽纹的装饰十分类似古时僧人穿的“百衲”袈裟,又长期深藏古寺旧殿之中,因此,我们也可名其为“百衲桌”。图6c所示,黄花梨炕案,百衲桌面拼贴了不同色泽的木材,并进行了螺钿、象牙等镶嵌,桌面形成另一种独特的韵味。

百衲桌的包镶工艺,古拙的形体和清澈的骨相,着实让你感到一种震撼,有着神奇的诱惑力,从而,使人油然产生无比的振奋和美感。

(三)百衲古琴的传统应用

百衲古琴的传统应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真百衲、假百衲和装饰用百衲。其一真百衲工艺,明代所制的仲尼式百衲琴,便是运用百衲工艺将木材碎块化零为整,琴胎通体由木纹细密流畅的六边形桐木小块拼接而成,琴体仍旧可见连续的三角形波浪纹。运用多种木料造就了独特的音色。其二假百衲工艺,则是使用一块整板,外观做百衲状,再雕刻出很浅的粘接线并填入大漆,看似是百衲效果。这种假百衲工艺应用较广,如吉林省博物馆藏的“松风清节”,便是具有百衲之外观,但通过木纹走向的一脉相承来看,可看出实为整木刻划,并非真正碎木拼成。其三是装饰百衲,多出于明晚期之后。这种琴面板和底板都是整板,表面用小块名贵木材(紫檀、酸枝等)进行贴片。如故宫博物院的“峨眉松”琴,其制作方法是将紫檀木片加工成形后,以包镶之法拼贴于桐木或杉木琴胚之上,成为一张紫檀制的百衲琴。高濂《遵生八笺》卷十五记载:又如百衲琴者,亦近制也。偶得美材,短不堪用,因而裁成片,用胶漆缀长,非好奇也。今仿制者以龟纹、锦片,错以玳瑁、香料、杂木,嵌骨为纹,铺满琴体,名曰宝琴[5]。

三、百衲工艺的现代应用

(一)百衲工艺在红木家具中的创新应用

明清红木家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红木家具以其高端、大气,更具庄重典雅、古朴神韵等文化气质于一体,是高品位的实木家具典范。当代红木家具企业用材主要采用花梨木、红酸枝木、黑酸枝木、紫檀木等珍贵的硬木材料,生产过程中由于色差、纹理、白皮、结疤、尺寸关系会产生大量无法作为家具构件的余料。荣鼎轩红木家具企业团队通过对加工余料的思考,秉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以匠人智慧和现代科技融合运用“纯物理木材稳定性处理技术”解决了东非黑黄檀木材的稳定性问题,节约了工序成本,充分运用百衲榫接工艺,根据木材纹理的不同,进行榫卯接合,形成具有立体三维效果的特殊纹理,用作家具的座面板、柜体面板、桌子面板等的设计中,使得珍贵的紫光檀红木余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把边角料发挥到极致,物尽其用。百纳工艺的合理运用与传统榫卯的结合,大大增加了家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在稳固性和美观度上开创了红木家具的新境界。

百衲工艺被广泛运用在荣鼎轩的各样家具产品中,如图7所示,屏风的面板、座椅面板、桌案面板等设计中,均是运用百衲榫接工艺制成独特的纹理,同时通过榫头卯眼的简单组合连接各种小木块,相较于实木大料更具稳定性。增加了整体产品的设计效果,提升了当代审美趣味。

(二)百衲工艺在现代实木家具中的创新应用

现代东方原创设计品牌——多少MoreLess,部分品牌产品运用了百衲工艺进行了设计实践。多少MoreLess2022新品同尘茶桌的桌面设计便采用了红木百衲拼镶的工艺技法,德国复合实木,进口石皮,几种高品质材料融合其中,既环保又有质感,稳重大气。将办公、会议、吃饭这些行为与喝茶交集扩大。运用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善待存量木材,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并引导使用者重视木材稀缺的自然状况和可持续设计的必要性。

百衲工艺作为传统拼布工艺的一种,在传承中不断突破、变化[6]。中国当代家具设计师品牌品物流形的一款椅子——「鞍」椅的设计,其结构的诞生来自中国传统的造物理念与手工艺拼布(Patchwork)将织物用针线缝合,使不同来源的碎布拼接成一个整体[7]。产品基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与材料的解构研究,颠覆传统设计语言,创作当代设计作品。设计师运用不同植物染色的木头,将42块橡木板缝制成一个三维的整体,构建了一个拥有柔和的扶手与高靠背的座椅。同时用“缝”的方式赋予椅子一定的灵活度,当人坐在上面的时候,会发生微小的位移,使其适应身体的缓冲,被称之为“传统的未来”。

(三)基于传统百衲工艺的艺术家具创新应用

家具生产加工中会产生很多边角料,太短、太窄的几乎很难再用在家具上,不同品种的木材,堆积在角落非常可惜。这些废料的百衲拼接再应用,出现在了现代家具设计当中,同时也被应用在现代艺术家具当中,不同大小、厚度、颜色的木块精心地拼合在一起,这个过程虽然会花费大量的人工成本,但是这些本该成为废料的木块在可持续设计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生,组成了形式多样的艺术家具,在利用废弃材料的同时,给予了现代家具新的启发与思考。

(四)基于百衲工艺的实木拼花艺术设计

方巷工坊的手工实木艺术拼花家具设计,桌面的拼花图案为七彩实木原色的木片通过人工手作拼花制成。在现代定制家具的时代潮流中,实木拼花艺术有了更多的图案选择,纹样拼接多样,色彩丰富多元,拼贴方式丰富多样,有双色拼、三色拼、七彩甚至更多的木材颜色拼合。方巷工坊设计基于传统的器型样式,结合现代家具的制造工艺与造型手法,不仅在现代家具中有了很多的应用,同时在现代工艺产品设计中有了很多的应用,实现传统的美和现代思考的结合。

(五)基于百衲工艺的现代竹家具创新设计思考

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给竹家具的设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8]。现代家具品类多样,而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竹家具占有一定的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遵循可持续设计理念,优化材料利用,提高竹材的最大化利用率,结合传统百衲拼接工艺特点,不断尝试和积极探索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旨在拓宽竹家具设计思路,促进竹家具行业多元化发展,为现代竹家具设计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展现中华民族朴实的生活智慧和雅致的审美情趣。

在竹家具设计中,可参考百衲工艺在现代实木家具中的应用,将竹材切割成相同或不同大小、尺寸的竹片,探索不同拼接工艺并提取出最优拼接方案,最终实现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并存的竹家具及竹产品设计。

四、结语

百衲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明清百衲家具珍品、百衲古琴展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雅致的审美趣味。百衲工艺传承至今,千变万化的图案纹理、严密的榫卯结构与现代新技术的融合,为当代家具设计提供了更多元的参考。当代红木家具品牌荣鼎轩的匠心工艺、国内原创家具品牌“多少More-Less”秉持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基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与材料的解构研究的当代设计师品牌—品物流形,在家具设计创新之路上尊重传统,赋予家具设计独特的文化内涵,立足当下,关注未来。木竹家具产品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多元融合,体现了中国当代设计传承与创新的智慧,也蕴含着当代家具设计开放包容、多元自由的文化自信。

本文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竹家具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2020A05042402)成果。

作者简介:刘晶晶,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

田霖霞,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

宋莎莎,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绿色家居材料,家居与人因工程。

注释:

[1] 章依凌、季晓芬:《中国百衲服饰的造物意识与可持续文化观》,《工业工程设计》,2021年第5期,第46—52页。

[2] 陈心怡、闫峻明:《百衲拼在当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家具》,2022年第5期,第69—73页。

[3] 杜康:《“百衲元素”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纺织报告》,2020年第7期,第47—48页。

[4] 李梦琪:《中国传统百衲审美特征研究》,《流行色》,2020年第1期,第92—93页。

[5] 赵洁:《李明忠百衲琴制作技藝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6] 吴训信:《百衲织物的历史发展与审美传承》,《丝绸》,2019年第12期,第122—128页。

[7] 马海腾:《中国传统拼布工艺的应用研究》,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

[8] 杨代立:《浅谈竹文化唱响竹产业》,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北京,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