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支持策略研究

2023-06-11 07:02周越越
文教资料 2023年1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

周越越

摘 要: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要解决好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三大问题。乡村新手教师这一群体已然下到乡村教育的田野间,应探寻其专业发展的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促进乡村新手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其留任乡村的意愿。乡村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实践性教学知能、乡土化角色适应、人文性心理氛围三个方面。政府、乡村学校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外部支持,配合乡村新手教师的内在自觉行动,才能有效满足其专业发展需求,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师 乡村新手教师 专业发展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持续助推力,当前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乡村地区的教育质量。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主体,只有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才能使乡村教育具备坚实的基础支撑,切实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我国通过实施免费师范生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支教计划等政策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乡村教育领域,乡村新手教师群体在日益增加,但是存在着流动性很强的问题。[1]“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是各方主体对乡村教师的期望,也是当前各地采取多元形式以期实现的目标。在乡村新手教师已然下到乡村教育的现实场域中,探寻他们的需求并给予有效支持,将会增强他们在乡村教育工作岗位的留任意愿且开展有质量的乡村教学活动。

乡村新手教师初入教育领域,必然存在多方面的需求,而具备专业属性的教师身份决定了专业发展需求最为关键。新手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它影响着教师教育情感的形成和教育信念的确立、专业知能的发展与教育自信的建立、职业及个人价值的评判与自我身份的认同。[2]“万事开头难”正是这一阶段的生动写照,新手教师要在职业生涯早期建立起专业素养的根基,其专业发展需求的特殊性就需要得到关注,吻合其专业发展需求的针对性支持策略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新手教师阶段的流失问题。乡村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便能使他们获得实质性的专业成长,这将有效促进优质的乡村教学工作的开展,保障乡村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也能够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获得教学效能感,增强留任乡村意愿,推动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设和发展。[3]

一、乡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乡村新手教师既处于特殊的专业发展阶段,又具备区别于其他教师群体的角色文化性质。他们的专业发展需求一方面体现出新手教师阶段的迫切需求,即增长实践性教学知能以站稳讲台,适应角色以完成教师身份转化;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乡村教师身份的文化性,即适应乡土化的新时代角色定位、融入乡土文化与乡村学校。

(一)实践性教学知能的需求

乡村新手教师往往有着三至四年的师范教育经历,通过了教师资格审核或考试,经历教师招聘考试等多种形式进入乡村教师队伍行列之中。他们有着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学科知识,但是存在着实践性技能缺乏、教育观念薄弱等现实问题。[4]将既有的理论性教学知识有效运用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并生成一定的实践性知识对新手教师来说并非易事,一方面教师入职前参与的教育见习或实习时间不够充分,其实践效果也难以保证,不能在学校教育中获得较为完备的实践性教学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开展教育见习或实习的中小学主要以城市学校为主,教师入职前的自主性教育兼职经历也较少进入乡村教育场域,这也导致他们对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因此,乡村新手教师感受到的首要困难来自乡村课堂教学。

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学技能是教师将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要保障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二者缺一不可。乡村新手教师虽具有扎实的理论性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但实践性教学知识较为薄弱,将普适性的教育教学知识应用于乡村教育场域中又有其特殊方面,他们尤为缺乏的是实践性的乡村课堂教学知识。有着丰富的乡村教学经验的专家和学科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是乡村新手教师获得实践性教学知识较为有效的途径,能够迅速地将系统性、可操作的实践性教学知识传授给他们的课堂培训是重要支持形式。[5]在不断学习与掌握既有教育知识的同时,他们也渴望与新时代的教育接轨,了解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和乡村教育变化,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才能探寻并生成更多的实用性知识,加快从新手教师向熟手教师迈进的步伐,因此学科相关的前沿讲座也是他们所需要的重要形式。

“關注生存”阶段的乡村新手教师最迫切需要的是外显性的专业发展要素,即实践性的课堂教学技能。[6]课堂教学技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它的内涵多元复杂,包含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课堂纪律的维持、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激励与教学评价等内容。[7]由于缺乏充分的乡村教育实践的参与,乡村新手教师在实践性教学技能上亟待提升与获得指导,专家或优秀教师的教学指导、师徒结对、定期教师培训等多元形式,能帮助他们吸收优秀乡村教学经验,积累实践性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在不断掌握乡村学情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磨砺实践性教学素养。实践性教学技能主要依赖教育实践而生长,以真实的教学活动为媒介,与优秀教师进行集体研讨与交流是乡村新手教师最需要的研修形式。[8]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可探究的问题,他们能够在反思与研究实际问题中获取经验,增长集体智慧。乡村新手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又渴望展示发展成果,教师技能比赛等形式提供给老师们展现专业风采,进行专业切磋的机会,他们更能体会教师间专业素养的差异,激发其专业成长自觉。

(二)乡土化角色适应的需求

乡村新手教师虽为新手,但身份属性仍是教师。乡村新手教师以刚步入教师职业的大学毕业生为主体,入职后他们就是要迅速成人化,摆脱以往依赖性的学生心理和“被”教育的学生身份,转向自主性的成人学习心理与主体性的乡村教师身份。角色适应的好坏直接影响乡村新手教师能否顺利融入工作环境,影响着他们的身份认知与行为选择,也影响其职业体验与自我评价。

首先,教师身份蕴含着复杂的角色要求:面对学生,他们是教育者、管理者、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面对同事,他们是有待成熟的同伴和相互学习的对象;面对家长,他们是教学能力有待检验和确证的新手;在学校中,他们是被管理和领导的对象。乡村新手教师的心理尚未完全成人化,社会经验与问题解决能力相对缺乏,角色内的冲突与角色间的转化会让他们不知所措,由此带来新手教师在角色适应上的困境。其次,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教师的角色定位不限于传统认知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具有乡土文化素养、乡土文化情感及乡村社会责任感的文化建设者,乡土化是乡村教师的文化色彩。[9]在城市化进程中,教师职前所就读的高校远离乡村,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乡村新手教师渴望尽快适应乡村生活与乡土文化,在适应多元角色要求的同时坚定自我身份认同。

良好的角色适应以乡村新手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身份背后的使命与多元角色要求为重要条件。与乡村社会之间缺乏互动的乡村新手教师对乡民生活、乡村文化不甚了解,以往的教育经历易使他们形成城市化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进入陌生的乡村教育场景必然存在一定的落差与冲突。相较于城区,乡村地区条件艰苦,文化教育水平低。相较于在城市工作的同辈,乡村新手教师在心理上较悲观,缺乏职业幸福感,更容易陷入角色定位冲突的困境。[10]在乡土化的教育场域中容易出现迷茫与被动,他们需要寻找城乡文化的内在共识,探寻特色的乡土文化内核,才能逐渐承担起多元角色要求并彰显乡土化特色。一方面,他们作为适应主体,自觉转变心态、主动参与实践、积极吸收经验是必要保障;另一方面,乡村学校与职前学校提供的资源与渠道是他们需要的外部条件。在职前阶段,学校或社会可以给未来入职乡村的学生提供参与乡村教育实践、了解乡村教育现状、感受乡土文化特色的机会,对乡村教育与文化了解越深越有利于乡村新手教师的角色适应。在入职后,乡村新手教师不仅需要乡村学校提供角色适应的指导活动与交流讲座,也需要乡村学校组织多元化的活动保持与乡村社会的互动,使他们真切地体悟乡村教师对乡村学生成长、乡村教育质量、乡村振兴战略等的重要价值,积极投身乡村学校课程开发与乡村文化建设,顺利承担多元化角色要求并适应乡土化的角色定位。

(三)人文性心理氛围的需求

乡村新手教师进入新的教学环境难免存在着不确定、不自信与无所适从的情绪体验,他们渴望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理解、帮助与认可,从根本上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充满人文性的心理氛围。

就传统而言,我国教师人际文化是一种隔离型的人际文化,主要表现在教师人际交往的“乡土性”取向。[11]分隔的教室和教学时间容易导致教师出现各自为政的孤独奋战,隔离型的人际文化背景下,教师缺乏广泛的人际互动与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途径,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支撑。乡村新手教师初入学校,与校内其他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隔阂,再加上他们缺乏一定的职场交往能力、乡村教学经验以及对校园文化的了解,这导致他们在校内的人际交往圈十分有限,限制了他们的情感交流与专业成长。而乡村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角色适应与文化适应等方面必然存在诸多困惑,他们渴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帮助与认可,理解他们所处阶段存在的困惑与矛盾,理解他们在寻求帮助时的心理顾虑。无论是具体的现实问题还是内在的压力矛盾,他们都渴望在外界的有效指导与支持下克服困境,顺利度过专业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考试或审核获得国家认可的乡村新手教师,也渴望获得乡村学校内的其他教师与领导、学生及家长等重要主体认可他们的专业水平,外界的认可有助于增长自信,提高自我价值评价,激发专业发展的动力。只有在乡村学校内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乡村新手教师上述的心理需求才能够被有效满足,开放接纳的心理氛围蕴藏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之中。

乡村新手教师融入学校人际的需求本质上是对深层次的乡村学校心理文化氛围的需求。乡村学校往往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校内教师群体也已有着某些约定俗成的交往传统,作为“后来者”的乡村新手教师,仅凭个体的一厢情愿无法真正地建立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他们渴望乡村学校及其他教师的接纳与支持。他们需要乡村学校的领导者能够有意识地突破传统隔离的教师人际文化,积极支持校内外的教师交流与合作,促进形成开放包容的学校人际文化环境;为乡村教师提供丰富的交流机会与平台,帮助新手教师了解并尽快适应校园文化,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他们也需要校内的其他教师在包容接纳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交流、深度合作促进彼此专业成长,共同建构并巩固人文性的心理文化氛围。[12]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能够促进教师间的理解与联系,促使乡村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帮助乡村新手教师产生对乡村学校更强的归属感,对乡村教师职业更大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二、乡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支持策略

乡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只有内外合力才能促进其专业发展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外部支持主体既包括能够提供宏观保障体系的政府,又包括乡村新手教师直接任职的乡村学校。它们为乡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与条件,而教师个体自觉与能动性是必要的、强有力的内在保障。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长期有效的支持系统

政府作为统筹城乡教育的管理者,在力量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提供满足乡村新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相关制度政策与体系保障。首先,政府在实施乡村教师定向招生、选聘等政策中要突出乡土特色,具有乡土背景的乡村新手教师更易融入乡土文化,适应乡村教师身份,产生乡土情怀与乡村社会责任感。[13]出身乡土的新手教师有着一定的乡村教育经历,对乡村学校环境并不陌生,可减少入职适应中的冲突与矛盾。相较于其他来源的教师,他们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属性使他们在未来扎根乡村教育的可能性更大。

其次,乡村学校的教师和资源相对欠缺,校内进行新手教师培训的优势并不明显,有必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积极组建本地乡村教师培训的专家团队并建设常态化的乡村教师培训制度,可以选拔熟悉本土文化及乡村教育现状的资深教师组成专家团队,这能有效保障培训者的乡土特色与专业素养,从而保证乡村新手教师培训的文化性、专业性和高效性;培训主体需要根据乡村学校场域、文化特色及乡村新手教师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内容与形式,避免表面化、机械化与低效化。要保证乡村新手教师培训的实际成效,入職培训与在职培训就不能出现孤立与割离的情况,政府要重视常态化、长期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以便于培训者及时判断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以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14]在信息化时代,政府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线上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给予教师自主选择的空间;建立乡村教师的电子成长档案,以便于长期系统地管理教师培训工作并形成有效的教师发展评价。

最后,政府可以积极引导本地乡村学校与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对话和合作,一方面给高师院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了解乡土文化、进入乡村学校考察并参与乡村教育活动,便于他们在未来更加顺利地适应乡村教学环境、完成乡村教育的任务、认同乡村教师身份;另一方面乡村学校及师生拥有更便捷的渠道与教育专家学者交流对话,邀请研究者关注乡村新手教师的适应问题、培训问题等,研究科学性、实用性的应对策略帮助乡村新手教师增长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技能、有效调适心理冲突与矛盾、融入乡土文化教育环境。

(二)学校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便捷友好的发展环境

乡村学校作为教师的工作场所与生存环境,对乡村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职业情感体验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乡村学校提供针对性的支持策略能够加速新手教师向合格教师转变,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风貌和教学质量。

首先需要转变乡村学校领导者的支持理念。入职乡村的新手教师以“90后”为主体,他们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有着新的时代特点,固守传统的培训理念并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学校领导者要转变传统“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的观念,针对新时代的青年教师的特点合理安排新手教师需要承担的任务,既保证他们在培训活动与教学任务中获得专业成长,又能留给他们自主学习与自我反思的空间和时间。

其次,乡村学校要为新手教师专业成长探索新形式。乡村学校的规模较小,校内教师、资源与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乡村学校可以与邻近的其他乡村学校对接,形成片区式的教师交流与学习共同体,学校间要加强互动与共享资源,共同体内的学校与教师在集中教育智慧、联合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生成更具特色的乡土教育文化。学习共同体也为乡村新手教师提供了更广泛的交流平台,他们能够发现更多的同类群体,在职业适应与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寻找同伴、引起共鸣。

最后,乡村学校要建构和谐友好的人际文化氛围。乡村新手教师作为外来者,渴望融入乡村学校的人际与文化中。鄉村学校需要重视开放友好、关怀协助的文化氛围的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师徒结对、教学观摩、学科教研、校本课程开发、教学之外的合作交流等活动,多元互动机会能够不断增加教师间的理解力、凝聚力与团结力,又能反哺良好的人际文化氛围。乡村学校不仅要重视乡村新手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同时还要关怀他们的心理需求。乡村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邀请专家进行心理调节讲座等使乡村新手教师感受到学校关怀性的文化环境,提升他们对乡村学校的归属感与职业幸福感。

(三)教师发挥能动作用,保障专业发展实效

乡村新手教师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真实的教学活动,最关键的是提升专业素养以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专业素养有待完备的乡村新手教师,他们自身才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树立能动的自觉发展意识并付诸实际学习行动才能有效发展个体的专业素养。

首先,乡村新手教师要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新手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可以在乡村教育环境中进行深度的自我分析,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优势与劣势、入职乡村学校面临的机遇与危机,在此基础上制定立足现实又指向未来的专业发展规划作为自身发展的指导与追求。[15]其次,乡村新手教师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教师培训、专家讲座、集体教研、教学技能大赛与自我学习活动,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专业发展实效。同时,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境与挑战,乡村新手教师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并学习自我情绪调节的技能,克服负面心理而形成稳定的正向心境,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保障。

乡村新手教师要顺利融入乡村学校文化圈与人际圈,就要意识到社会交往的重要性,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是他们的必修课。进入乡村环境,他们要加强与乡土社会的联系,在与乡村学生、乡村居民及乡村生活的互动中适应乡村环境、寻找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内在联结,逐渐提升作为乡土文化建设者的角色素养。在乡村学校内,他们也要主动融入学校其他教师当中,在交流互动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接纳,进而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他们更容易获得专业发展需求的支持、有更高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未来留任乡村的意愿将会更强烈。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吕立杰.整体性缺失与个体性阻抗——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建设困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8):41-45.

[2] 曹莹,陈悦香,方相成.初任教师面临的发展问题及援助策略[J].教育探索,2015(8):124-127.

[3] 李琼,何柯薇,周敬天.从政策留人到发展留人:合作交流的专业发展氛围可以留住乡村教师吗[J].教育学报,2022(2):124-133.

[4] 赵有军,李偲玮.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改善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4(3):75-77.

[5] 杨宝忠,孟晶,杨思垠.基于乡村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学校支持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2):1-5.

[6] 李玉婷,黄友初.小学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需求与路径分析——以沿海P区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8):73-78.

[7] 周靖毅.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与支持路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42-46.

[8] 李琼,朱旭东,赵萍.北京农村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满意度与需求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1):35-40.

[9] 肖正德.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担当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7):92-106.

[10] 孙斓.农村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影响因素与策略[J].当代继续教育,2013(6):39-42.

[11] 陈斐.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教育评论,2012(1):45-47.

[12] 闫建璋.新手教师的文化冲击及其调适——基于角色转变的视域[J].齐鲁学刊,2022(2):87-95.

[13] 李斌辉,李诗慧.新生代优秀乡村教师主动入职动因与启示——基于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事迹的质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20):25-33.

[14] 赵明仁,周钧,朱旭东.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9(1):62-67.

[15] 周晔,赵宁.农村小学非师范初任教师的专业性问题、成因与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20(4):104-110.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
新形势下乡村教师职业定位和专业成长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