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国古代政治的晴雨表

2023-06-13 02:34华林甫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宁县唐县昌盛

华林甫

在中国庞大的历史地名家族中,政区地名是大宗,而有些政区地名则昭示着历代的兴衰。封建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统治长治久安、政权兴旺发达,所以历史上会产生像东安、西宁、平顺、长治等愿望地名。当帝王的意志或朝廷意图以“国号”与地名紧紧相连的形式表现出来时,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寄寓地名。这种寄寓地名是帝王心境或者是统治集团愿望的折射。

历史上第一个表示王朝昌盛的县名,便是东汉章帝年间改置的汉昌县。此后便有另一个汉昌县在东汉永元年诞生了。顺帝阳嘉二年改青衣县为汉嘉县,永和元年析置汉宁县。灵帝中平年间又析置了汉平县。献帝兴平二年析置了第二个汉宁县,建安八年析置汉兴县。上述七县加上东汉末年所置的汉安县、汉寿县、第三个汉昌县和汉昌郡,东汉表示王朝昌盛安宁的郡、县名称共有11个。实际上,东汉社会并不稳定,远不如西汉那样长治久安,这11个政区名称流露出来的只是统治者的美好愿望而已。

而后,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鉴于汉以“许”失天下,魏将“许”改为许昌,并改东汉第一个汉昌县为魏昌县,又新置了魏兴郡。刘氏蜀汉自号为“汉”,以兴复汉室自居,置汉复县以昭示天下,在地不及东汉汉平县、汉寿县的情況下,设置了第二个汉平县和第二个汉寿县,又新置了汉嘉郡、汉丰县和汉德县。“嘉”“丰”“德”都是美好的用字。

孙吴据有东南之地。一方面,将东汉汉平县改吴平县,汉宁县改吴宁县,汉兴县改为吴兴县,汉寿县改吴寿县,第三个汉昌县改为吴昌县;另一方面,又析置了吴兴郡(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和吴安县(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如此看来,魏、蜀、吴三国都希望自己昌盛、兴旺、安宁,而最后都被统一在司马氏的政权之下。

司马氏西晋、东晋和相继而立的南朝,政局日趋混乱。反映国运昌盛、兴隆、安宁的政区名称也越来越多。晋朝一共设置了6个晋兴、5个晋昌、3个晋安、2个晋宁、 2个晋寿以及晋康郡、晋丰县、晋平县、广晋县、兴晋县各1个,共23个政区地名。

宋、齐、梁、陈均仅有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半壁江山,以“宋”字搭配了“平、安、宁、昌、兴、隆、康、泰、寿、广”等字的郡县有19个,以“齐”字带有“安、宁、昌、兴、康、乐、熙”诸字的郡县也有19个,以“梁”字后缀“安、宁、兴、寿、泰、广、乐、化、信、德”字的郡县多达27个。但在陈朝,这样的地名一个也没有。宋、齐、梁这65个政区有许多是异地同名,就像狂风一般,在南朝时代随着社会的日益动荡而愈演愈烈。

北朝似乎没有刮起这股风。北魏、东魏、西魏设置了6个国号带“安、宁、昌、兴、平、德”等字眼的郡、县。北齐改置了一对齐昌郡、县和一个齐兴郡,十六国之一的石赵曾置赵安县,后燕曾筑燕昌城,总数均不多。从北朝系统脱离出来的隋朝,一方面改掉带有分裂朝代特征的政区地名,如今河南延津县东北15千米原有燕县,因与鲜卑慕容氏有关,西晋改名东燕县,隋文帝如是说:“今天下一统,何‘东燕之有?”于是改为胙城县;另一方面,在隋朝统一全国前后建置了隋化、隋兴、隋安、隋昌、隋建、隋康6个县。

李唐王朝是我国古代存在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有7个唐兴县、2个唐昌县、一对唐安郡、县和唐固县、唐隆县、唐年县、唐福县各一个,以及兴唐县、盛唐县、福唐县、延唐县各一个,这类地名共有19个。若以唐朝存在290年计,则平均15.3年才设置这样一个县,比起隋朝平均6年就设置一个县来,相对少得多。武则天是历史上的女皇帝,篡唐后建立武周政权。她称帝的22年中,有27个表示武周昌盛兴隆的地名,平均每年超过一个,达到这类地名建置的高峰。当时,凡是带“唐”字的地名一律被她换成了“武”字,又命定了一批带“武”字的地名。武则天大量更改地名的背后,可能隐藏着炫耀武周政权的用意。

猜你喜欢
宁县唐县昌盛
甘肃宁县:果园防冻出新招 农民增收有利器
一件奇怪的事
Surface active agents stabilize nanodroplets and enhance haze formation*
认准这个“壹”,才是正宗的昌盛“海南壹号”
唐县中医医院
《小学生必读》第三批导读示范学校暨小记者站在唐县揭牌
倪昌盛论
黑枣树周年管理历
唐县政协机关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植树节活动
绿满家园花满城——宁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