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石牌里工业遗留区域的改造设计研究

2023-06-13 21:47陈盛文黄生发汪思齐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2期

陈盛文 黄生发 汪思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建筑和产业的更替也日新月异。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工厂和厂房被废弃,从而沦为工业遗留的废墟而存在于城市之中。这些废弃遗留区域严重影响周边社区的发展,致使城市生活品质降低,临近区域的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以广东省肇庆石牌里的废弃工业遗留区域为例,从工业遗产改造的角度研究石牌里的工业遗留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造设计方案。

关键词:肇庆石牌里;工业遗留区域;工业遗产改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于肇庆石牌里歷史遗留区域的社区营造研究”(22DF-03)研究成果。

一、肇庆石牌里现状概况

肇庆石牌里(图1)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位于老城区与城东新区的交接点,背靠星湖风景区;在交通区位上临近星湖大道和砚都大道,距离肇庆火车站也不足五千米;同时,周边建成社区较多,业态成熟,人口稠密。整体上看,石牌里交通便利,旅游及生态价值高,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二、工业遗产改造的相关理论

(一)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

1.相关概念

“工业遗产”一词自2003年7月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大会上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中的定义兴起。之后工业遗产的概念逐渐完善,具体是指前期因工业活动而建造,后期被废弃工业属性,但又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其他作用,并能够与现代城镇景观相融合的建筑及结构总称。

工业遗产大致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种。其中物质遗产即狭义上的工业遗产,指的是工厂、车间、厂房、工具、机器、档案资料、招牌符号等物理内容;而非物质遗产的理解相对广义,包括工艺技能、生产经验、历史过往、口头习惯、文化表象等精神内容。

2.工业遗产开发的意义

废弃的工业遗留能否升级为工业遗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建筑或结构是否具备特定价值。作为被废弃的非生活性物质体,工业系统自诞生以来就与大多群众没有直接联系。在大众传统意识中,废弃工业的厂房是粗糙、破旧、没有价值的,因此以前的现象是距离废弃工厂越近的居民区其品质价值就越低。工业遗产概念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宏观层面上赋予废弃工业遗留以新的价值,如历史印记、现代科技、艺术文化、社会价值等,从而激发了旧工业系统的新生。

从理论层面看,工业遗产的开发实质上就是废弃建筑的改造后再利用,工业建筑作为不具备悠久历史的结构体,将其全盘保留不现实且无意义,但完全推倒毁掉则会加深群体对城市发展历史的漠视。因此,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理论强调的是赋予工业遗产新的价值,选择少数或部分工业遗产进行最大限度的保存和改造,赋予其特定价值,让工业遗留成为城市系统中的有益部分,从而摆脱废弃破旧的面貌。

(二)工业遗产景观

1.相关概念

工业遗产景观指的是赋予废弃工业遗留新的形象、内涵、功能后而产生的非工业属性的景观环境,在尊重工业历史的前提下,通过对废弃的工业空间进行专业的景观改造,包括建筑厂房、工业设施、土壤、水体、植物等要素,在现代都市中延续工业文化特色。

2.国内外发展综述

西方工业遗产景观的理论最早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以伯明翰大学迈克尔·里克斯为首的团队提出了工业考古学,主要工作是研究从史前时代至近现代手工业工厂的类型并做梳理调研。发展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部分学者提出不仅要研究工业历史,同时还要对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业建筑或结构进行保护,但由于当时西方社会处于高速工业化阶段,该观点并未引起太多重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观念逐渐多元,针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得到了西方社会的广泛认同,其中德国最具代表性。德国境内的工业更新、工业遗产旅游、工业景观设计等相关行业蓬勃发展,而在学术界针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研究也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其中最具时代性的论著就是《工业遗产的管理》。该论著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提出了将区域内衰落的煤炭、钢铁等行业遗产进行更新改造,通过物化地区历史、展现工业文明、塑造地区形象等手段,促使废弃工业遗留更新再利用,从而为鲁尔区的地区复兴奠定基础。

我国当前仍然处于高速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我国群众普遍对工业遗留依旧持消极、否定的态度,致使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在城市更新中缺乏认同感。同时,由于计划经济的落幕,大量国营工厂倒闭,在中国众多城市中均存在不少废弃的工业厂房。这些废弃的工业遗留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几十年里对于城市发展意义不大,同时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相偏离。目前,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任重而道远,但同时又非常急迫,所以探寻全新工业遗产景观理论就非常有必要。

三、石牌里遗留区域的改造

(一)改造设计指导原则

1.遗留资源的利用

废弃工业遗留往往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品,如厂房、机械、原料等,这些废弃物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形象,甚至波及周边社区致使其价值降低。而针对污染物的维护处理往往成本高昂,这导致废弃工业遗留的改造更新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肇庆石牌里遗留区现有工厂、宿舍建筑三十余座,虽然保存质量一般,但遗留区内的建筑分布格局基本完整,保存的工业遗留物也较多。同时,厂房内存有少量工业材料,如钢材、管线、砖石等。园区内还种有大量植物,其中不乏部分名贵树木品种。以上遗留物均是可再利用资源,根据改造后再利用的原则,对整个石牌里范围内的工业遗留进行统计,并适当加以利用,从而打造历史感与现代精致感相融合的工业景观。

2.工业精神的体现

石牌里的印刷业是肇庆重要的工业精神象征,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见证,理应是肇庆城市形象塑造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附近居民对于石牌里有种特殊的亲切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华印刷厂与肇庆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依据工业遗产的改造后再利用原则,制定废弃工业遗留区域的精神面貌的再现策略,调动市民对工业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复兴城市活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生态环境的修复

其一,对石牌里废弃工业群落进行修缮,减少刻意改动,在保证交通组织合理、建筑使用安全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园区内的路网格局和建筑修缮工作。

其二,整合石牌里内的混乱条件,明确破碎砖石和废弃残渣是统一运走还是后期备用,明确园区内的乱草杂树和工业器械保留还是拆除,通过整合石牌里的混乱个体,让整个景观环境得到净化和修复。

4.商业功能的融合

石牌里的工业遗产应形成自己的特色业态,对比肇庆传统的景观设计或民俗街区而言,石牌里带有工业属性,因此在具体的更新改造中应该强调差异性。石牌里可以融入商业运营模式,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但形象上尽可能保留原有工业装饰,充分体现自身工厂属性,业态运营上需避免同质化竞争。由于与星湖风景区临近,石牌里的更新改造还需要服务肇庆的旅游业,在保证旅游资源统一的前提下独立成景,形成肇庆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二)石牌里工业遗留区更新策略

1.打造独特民俗文创街区

依托星湖风景区的旅游产业,将石牌里打造成具有历史民俗和文化创意风貌的商业街区,强调文化内涵和群众参与,引入多样化的业态形式。因为肇庆的现有业态类型形式单一,类型简单,要么是现代商业类型,要么是自然生态类型,因此石牌里民俗文创街区的设计在形式上具有独特性。如图2所示,方案设计从南门进入,沿阶梯坡道一路向上,展现了特色的商业场景,如文创工坊、民俗记忆馆、地方小吃、艺术之家、戏曲秀场、汉服展览、集市商业等,既保护了工业遗留和历史文化,又丰富了肇庆多样化的城市面貌。

2.凝聚本土力量,展现肇庆魅力

参考2020年广东省各市接待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排行榜,发现肇庆在当年接待游客人数501.65万人次,排广东省第15名;全年旅游总收入为68.72亿元,对比排名第一的深圳,旅游总收入不到深圳的5%。从数据上看肇庆的旅游产值低,与广东省内其他主流旅游城市之间有着较大差距。因此,石牌里的更新改造应以打造肇庆旅游新目的地为目标,将肇庆全市最优秀、最核心的旅游元素和历史象征集中于此进行展示,比如仙女湖和七星岩的历史典故等,将这些抽象的历史转变为具象的景观物质,让人置身于肇庆优秀的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中,从而体现肇庆自信和魅力。

3.接纳工业,创造未来

尊重工业历史,保护工业遗留的观念已经被现代人接受,特别是针对石牌里这种具有特殊地位的工业类型,赋予其新生,使其发挥新的人文价值至关重要。工业遗留的改造设计应保留具有价值意义的建筑物或结构,将其修缮并融合现代都市功能,从而凸显其新时代下的景观形象。从设计原则上来说,工业遗留区应该以维护修缮破损建筑结构为第一要义,更新改造应对周边社区有积极意义,功能上与整个城市相匹配。此外,工业遗留区应该具有生態修复的作用,不仅要改善原有厂区环境污染的情况,同时还要与周边景区的生态相融合。

四、工业遗留区域更新设计要点

本文针对肇庆石牌里改造案例,得出以下工业遗留区的更新设计要点。

(一)维护工业遗产的完整性

工业遗留转变为工业遗产的前提条件就是保护其形态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包括两层含义。首先,物质上的完整,如现有建筑及结构、植物、地形条件等。物质上的完整是改造设计的基础,因此要以保护修缮为主,辅以完善园区功能,减少人为干预,以防破坏工业遗留建筑群落的完整性。其次,精神上的完整。为彻底摆脱工业遗留地的现状,群众观念的接受是根本,在规划层面可将工业遗留区改造成兼具现代功能价值的场所,比如商业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等,让群众对工业遗留改造产生期许,以形成工业与社会之间的精神联系。

(二)增加市场的介入度

市场的介入可以有效调动废旧工业区的改造提升,针对石牌里这种具有一定工业成就的废弃区域,应以工业风貌为基础形态,通过市场引入大众商业、休闲娱乐等方式,打造肇庆城东片区的商业增长极。同时,通过市场运营和政府监管,引入部分历史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工业遗产街区及历史民俗商业街区。

(三)保障科学开发

对于工业遗留区的开发,在开发前应对场地进行科学定性,针对不同区域的功能性质,前期需充分调研并分析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工业遗留区开发的扶持力度,积极提升项目设计的合理性,不要盲目追求商业效益导致开发过度,在项目的审批程序上特事特办,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在建成后,应时刻监督企业的运营工作,确保项目营运成果符合预期。

参考文献:

[1]张璐.工业废弃地场地再生设计[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杨国强.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旧厂房改造利用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9.

[3]喻雪.我国工业遗产改造利用中的价值阐释与展示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7.

[4]张冉.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景观再造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5]俞孔坚.珍惜足下文化 追寻时间之美:中山歧江公园设计[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54-57.

[6]阙维民.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工业遗产[J].经济地理,2008(6):1 040-1 044.

[7]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研究综述[J].新建筑,2012(2):4-9.

作者简介:

陈盛文(通讯作者),硕士,广东理工学院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黄生发,硕士,广东理工学院建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汪思齐,硕士,广东理工学院建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