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绵粉蚧特征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2023-06-14 23:27王丽君高飞徐玉萍
西北园艺·蔬菜 2023年2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

王丽君 高飞 徐玉萍

摘   要   石蒜绵粉蚧是国內检疫性害虫,主要发生在多肉植物上,2009年在我国大陆首次被发现。随着多肉植物的广泛种植,传播蔓延较快,2021年5月在北方的多肉植物上也发现了它们的踪影。阐述了该害虫在北方的发生和危害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种化学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总结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对于大发生的地区,可选用阿维菌素、噻嗪酮、苏云金杆菌和螺虫乙酯来防治,这几种药剂可交替使用,可望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石蒜绵粉蚧;北方首次发现;化学防治;药剂筛选

石蒜绵粉蚧,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绵粉蚧亚科绵粉蚧属,是一种国内检疫性害虫。近年来,随着多肉植物的广泛种植,这种害虫也在多肉种植区域传播开来,给多肉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2021年5月在辽宁省营口市首次发现,主要在多肉植物上为害,防治较为    困难。

1   石蒜绵粉蚧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石蒜绵粉蚧雌成虫体长2.3~2.7 mm,体宽1.3~1.6 mm,肉红色,椭圆形,扁平状,体上覆盖稀疏的白色蜡粉。若虫体小,形状与雌成虫相似,体色偏白。卵集中产于白色卵囊内,卵囊为扁圆形,直径2~3 mm,粘附于寄主植物上部叶片繁密的嫩茎上,用针挑开呈棉絮状,内有20~80粒卵不等。未发现雄成虫。

1.2   寄主   石蒜绵粉蚧的寄主十分广泛,已知有30多个科50余种植物,尤其喜爱肉质多汁的多肉类植物。在多肉植物上,以景天科受害最重,而景天科的多肉植物中,以叶片排列紧密的品种受害重,如石莲花、胧月、桃美人、青锁龙等。

1.3   发生与危害

1.3.1   发生特点   石蒜绵粉蚧相对喜湿,多在叶片紧密处栖息,栽培密度大、枝叶繁茂的植物上发生较重。该害虫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繁殖能力强,产卵量大,具有孤雌生殖特性。多肉植物在北方多种植在保护地内,因此可周年发生,无越冬现象。一年可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在虫口密度大的植株上,可见卵、若虫、雌成虫3个虫态同时存在。

该害虫抗逆能力强,如果植株萎蔫或死亡,造成食物缺乏或存在其他不利的环境条件,石蒜绵粉蚧进入土中生存,且存活时间很长,借种苗、成株调运、寄递或土壤传播。还可借农事操作传播,也可借蚂蚁等近距离    传播。

1.3.2   危害   石蒜绵粉蚧为害隐蔽,常于植株上部的嫩茎固定为害,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叶片和嫩茎汁液。虫口少时极不易发现,随着虫口密度增加,植株表现生长不良,叶片松软、萎蔫下垂,直至干缩。叶片死亡,造成节间加长、秃杆现象。害虫分泌蜜露会诱发煤污病,影响多肉植物的观赏性,失去商品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2   化学药剂筛选

介壳虫由于有蜡壳、蜡粉和体表蜡层的保护,很多农药难以起作用,而石蒜绵粉蚧又由于虫体小、为害隐蔽,早期不易被发现,后期又不易被根除,故一旦感染,防治较为困难。选用不同机理的药剂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辽宁省盖州市沙岗镇多肉植物大棚,地理位置东经122°09′,年平均9.2 ℃,全年无霜期169天。

多肉品种为景天科的风车草属植物,包括姬胧月、姬秋丽和桃之卵。石蒜绵粉蚧在这3种植物上的发生程度、特点无差别,且这3种植物株型、大小一致,故统一作为试验品种。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的多肉植物为1年生的盆栽姬胧月、姬秋丽和桃之卵,株高10 cm左右,3~4个分枝,由于害虫危害,长势不好,植株上有蜜露和煤污。花盆直径为9 cm,盆高7 cm。

2.2.2   试验药剂   根据药剂不同的作用机理,选用4种药剂。A: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B: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C: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50 g,对水50 kg;D: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以清水为对照(CK)。

2.2.3   试验方法   试验在温室大棚内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100株多肉植物,姬胧月、姬秋丽各30株,桃之卵40株,3次重复。

试验前先调查植株受害情况,将植株受害程度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偶见(极少发生)、轻度发生(≤10头/株)、中度发生(11~30头/株)、重度发生(≥30头/株)。调查发现,供试植株的有虫株率为100%,单株虫口数均在30头以上,为重度发生。

施药后3天和1周后进行防治效果调查,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选用以上药剂于晴天上午喷雾,调节喷头,使水流速较大,淋洗式喷雾。重点喷植株上部叶片密集处,使药液能够达到叶片基部的茎秆处。既起到触杀作用,又可以将害虫冲刷掉,使土表亦有药液,可以杀死落入土中的害虫。

施药后3天和7天进行两次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几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石蒜绵粉蚧的有效药剂,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杀虫剂,起效相对较慢,但持效期长,施药7天后也达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且对环境友好,可以作为石蒜绵粉蚧的防治用药。其他3种药剂速效性较好,施药3天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施药7天后还有药效,可以作为防治  用药。

3   讨论

目前只发现该害虫在多肉植物上为害,但其抗逆性较强,且寄主广泛,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一旦在其他植物上危害,可能会对农林业生产形成更大的潜在危害,并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据观察,施1天后即有害虫死亡,最早死亡的大多为若虫,说明若虫的抗药性最差。该害虫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存在世代交替现象,卵和雌成虫可能成为下一次猖獗为害的 虫源,为防止害虫再猖獗,建议用药10天  后再喷1次。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另外,在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时,为防止植株产生药害,处理前要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避免徒长,使植株叶片和茎杆表皮增厚、致密,增强不透性和抗逆性。用药后还要多留意,发现害虫及时处理,防微杜渐。

参考文献

[1] 李思怡,王吉锐,赖秋利,等.温度对石蒜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8,61(10):1 170-1 176.

[2] 黄鹏,陈汉鑫,姚锦爱,等.金龟子绿僵菌对石蒜绵粉蚧的室内毒力与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35(06):884-890.

[3] 黄芳,张文俊,张建成,等.基于BIOCLIM模型的石蒜绵粉蚧在中国的适生区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9,(08):120-125.

[4] 智伏英,黄芳,黄俊,等.石蒜绵粉蚧生物学特性[J].昆虫学报,2018,(07):125-130.

[5] 高玉民,劉峰.不同药剂防治黄芩康氏粉蚧药效试验[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1):154-156.

[6] 潘颖佳,崔旭红,邵崟,等.石蒜绵粉蚧在七种多肉植物上的生物学特性[J].昆虫学报,2020,63(10):1 223-1 233.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
番荔枝采后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棉田杂草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无患子光肩星天牛化学防治研究
南方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橡副珠蜡蚧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现状及展望
南方砂梨早期落叶减量增效化学防治初步研究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