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2023-06-15 21:17张凤翠张洪峰白冰
西部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青少年

张凤翠 张洪峰 白冰

摘要:网络舆情,指的是某些特定网络空间内网民对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的观点、建议及感受的集合。青少年作为网民的主力军,其对网络舆情的态度直接关乎国家安全。青少年网络舆情的特点是敏感度较高、互动性较强、理性不足。消极的网络舆情会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培育、媒介认知能力产生消极影响。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策略:(一)建立网络舆情研判预警机制;(二)合理设置网络议程;(三)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D66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08-0041-04

网络舆情,指的是某些特定网络空间内网民对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的观点、建议及感受的集合[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的作用愈加明显,在网民的热议下,许多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方向开始转变。换句话说,网络舆情已经对社会发展状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成为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2]青少年作为网民的主力军,其对网络舆情的态度直接关乎着国家安全,因此需构建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消除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一、青少年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敏感度较高

思維活跃、猎奇心强,喜欢感官刺激;勇于挑战权威,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公平正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强烈;不拘泥于现状,善于表达,崇尚创新发展,个性张扬,喜欢标新立异,这些都是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因此,青少年对各种社会现象及问题,善于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媒体时代,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人会成为社会焦点,这符合青少年确立自我的内心诉求,也使得青少年时时关注社会热点。例如,2022年8月17日重庆涪陵北山坪突发山火,随即各大自媒体开始发布相关信息,这些自媒体的运营者多数为青少年,说明青少年对社会热点关注度较高,青少年网络舆情敏感度高。

(二)互动性较强

青少年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对于高科技产品始终具有较高的热情,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自媒体,如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已经成为青少年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依托于自媒体,青少年网络舆情呈现较强的互动性,表现为青少年可以直接参与社会热点的讨论。例如,自媒体在发布某一重大突发事件后,青少年可以对其进行“评论”或“点赞”,甚至可以直接进行“回复”交流。通过“转发”,可以将热点事件链接及评论一起转发到特定的人,一起参与话题的讨论。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评论”“点赞”“回复”“转发”等词汇已经成为其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通过网络发言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以获得自身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青少年网络舆情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三)理性不足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时期,人生事业刚刚起步,生活阅历不足,社会经验相对匮乏,尚未形成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相对于父辈而言,大多数青少年的生活环境较为优越,较为重视个人自我追求及自我娱乐,个人自控能力较弱,更倾向于从感性的角度来认识事物。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这亦是青少年网络舆情的特点。例如,经常在网络上关注“自由”“平等”“反腐败”等重大话题,经常进行激烈的情绪表达,但这些激烈的情绪表达往往理性不足,缺少逻辑事实的支撑,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春节期间一篇名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引起广泛关注,一位88年上海女孩拍摄其男朋友老家农村“粗陋不堪”的年夜饭引起轩然大波,农村贫困落后的现状再次被点燃,引起广泛关注;甚至引起城乡青少年之间,城乡不同阶层之间的对战,不少青少年围绕“婚姻”“农村”“城市”“家庭”等话题进行对战,进行非理性观点的表达,最后却证实该帖文为虚假帖文。这也说明,青少年的网络舆情的理性不足、感性过多。

二、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一)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亦是青少年表达爱国情感的重要场所。然而,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政治敏锐性较低,思维判断能力不足,青少年的爱国行为及爱国思维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舆情的煽动性,容易导致青少年的非理性爱国行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关注,渴望展现自我,网络的开放性正好符合青少年的需求,使得青少年可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网络监管存在滞后性,网络上的信息鱼目混杂,外加青少年思维判断能力较低,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而作出冲动的行为。例如,敌对势力贬低国内新冠疫情防疫措施,利用青少年的偏激心理煽动网络舆论,控制网络舆情,使得部门青少年开始否定政府的抗疫措施。另一方面,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青少年偏激的爱国言行。在爱国问题的网络舆情中,网络民族主义可以调动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但其中夹杂着偏激情绪,甚至会出现反动言论,使得青少年出现盲目自大、狂妄自大的所谓爱国情绪。例如,某些青少年仅凭“感情”爱国,站在道德制高点盲目批评他人,以此宣泄个人不满情绪。

(二)对青少年思想价值观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智力发展尚未成熟,情感发展尚未完善,消极的网络舆情势必会影响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念。一方面,导致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念扭曲。青少年社会阅历少,评判事物标准不够健全,消极的网络舆情势必会趁虚而入,使青少年产生消极的思想价值观念,坚信“人性本恶”的观念,发布带有偏激色彩的网络言论,甚至发布带有煽动性色彩的言论。另一方面,导致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判断失误。网络舆情传播速度较快,经常会出现小规模的爆炸性增长,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面对网络上如潮水一般的信息,若青少年不能及时辨认和甄别,只是盲目地相信网络上的信息,甚至盲目地相信错误的网络信息,势必会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导致青少年言行失误。

(三)对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信息发布共享平台,成为反映社会舆论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能够直接、快速地反映社会舆情状况,已经成为国家社会舆情的晴雨表,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来看,不同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彻底改变了青少年接收和传播信息方式。青少年不仅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还可以从国家、政府等权威机构处获得信息,亦可以从民间组织、个人处获得信息;获取相应的信息后,经过分析评价,通过网络的传播,最终形成网络舆情。从网络舆情的产生过程来看,青少年的媒介认知能力,成为影响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的关键。一旦形成网络舆情,又会影响青少年对媒介的认知。网络舆情形成过程迅速,影响力巨大,其继续发展会形成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社会舆论的基础。青少年作为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主体,在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具有获取、传播信息的作用,还具有分析、评价信息的作用。因此青少年的媒介认知能力,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及发展,促使网络舆情向良性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原则

(一)公开透明原则

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特点,青少年对于未知的问题容易产生恐惧,这种恐惧心理是负面网络舆情产生的根源,因此对于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给予公开,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真相,是攻克谣言的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公开透明地公布真相,才能在第一时间抢占网络舆情攻防的制高点,有效地消除负面网络舆情,加强正面网络舆情的引导。例如,2022年3月,上海市暴发新冠疫情,主流媒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系统地宣传防疫知识,进而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以此赢得广大青少年的支持和理解。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引导负面网络舆情,而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以一种开发性的心态去引导网络舆情,是使负面网络舆情消散的最好方法。

(二)人性化管控原则

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大众的诉求,包括青少年的诉求,在这种诉求中夹杂着一部分不合理的信息。因此,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要坚持人性化管理原则,把握好引导力度,通过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的网络舆情来了解、审视其中包含的民意诉求,以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网络舆情引导,防止网络舆情极端化传播。面对网络舆情中的民意诉求,要处理好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碰撞和摩擦,主流媒体的网络舆情处理要遵循人性化管控原则,在此原则下思考处理方式,如何规避敏感话题、如何做好议程设置。另外,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还要做到全方位管辖,信息公开范围要全面。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涉及多方面内容,但由于青少年个体差异及信息传播议程设置等因素影响,会使得青少年对接收到的信息产生误解。因此,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要以重大突发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为基础,在充分论证研判的基础上谨慎发布。

(三)主流媒体引导原则

主流媒体是网络舆情的引导者,因此主流媒体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重大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若主流媒体不能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势必引发网络舆情热点,造成恐慌。因此在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中,主流媒体要杜绝失語现象,在黄金时间进行发言,赢得网络舆情的主动权。此外,自媒体要做网络舆情引导的参与者。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自媒体发展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网络意见领袖云集,一呼百应。自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多元化,这要求自媒体平台及从业人员要自觉地抵制负面网络舆情,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氛围。

四、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策略

(一)建立网络舆情研判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发展迅速,具有综合性和从众性,因此建立网络舆情研判预警机制显得尤为必要,能够及时察觉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以便讯速做出应对策略。政府可以借助现有的网络技术,实现对网络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时刻关注群众的情绪并及时进行疏导。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媒体平台公布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让群众了解事件的最新情况,针对发生的新闻事件给出政策上的应对策略,推动网络舆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

首先,建立网络舆情研判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网络舆情有爆发的趋势,政府部门要及时通过网络舆情预警机制进行研判,组织专业的工作人员及时追踪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构建网络舆情研判预警机制,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关注不同新闻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同一新闻事件在不同地区的热度的关联性,重点关注敏感领域及敏感话题;实时监测热度上升过快的新闻评论,特别关注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新闻事件;结合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重点关注与之相关的网络评论,建立监测平台,实现全国性监测和地方性监测的结合,及时引导敏感舆论。

其次,研判预警负面网络舆情。政府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及时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准确掌握负面网络舆情发展情况,根据负面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进行早期的干预引导。利用大数据分析已经整合的负面网络舆情信息,对网络舆情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分析负面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折射的社会矛盾,总结出负面网络舆情发展规律,得出负面网络舆情研判预警研究报告,针对性地解决负面网络舆情,缓解社会矛盾。例如,2017年发生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若能实现对负面网络舆情的研判预警,实时监测负面的网络舆情,实现对负面网络舆情的限制,便不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社会影响[3]。

(二)合理设置网络议程

自媒体时代,由于群众需求导向的变化,使得媒介议程设置的主题和议题发生转变,而青少年的参与使得媒介议程设置的转变更加明显[4]。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环节,要想做好议程设置的规范工作,需准确把握如下问题:

谁来设置议程?自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主体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传统媒体、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社交网站等,都可以是议程设置者。议程设置主体多元化,有助于丰富议程,促进青少年的个性成长,但同时也容易造成不良信息的传播,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要充分发挥重要主体,如传统媒体、政府监管部门议程设置的作用,净化网络议程环境,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

何时设置引导性议程?通常情况下,议程设置是要进行常态化管理,适时发布健康的网络议程,使其占据青少年网络参与活动的主流。一旦爆发网络舆情,要抢占黄金时间,提前设置“议程”,抢占网络舆情的先机。在负面网络舆情频发时,要提前发布引导性议程,对负面的网络舆情进行评判,帮助青少年厘清事件发展思路,摆正自身态度。

议程设置的引导方向为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青少年参与网络活动的引导方向,必须紧密结合当下的党政方针进行议程设置。主流价值观的议程设置要入脑入心,避免青少年产生抵触心理,这就需要传统媒体、政府监管部门积极参与议程设置工作,避免故步自封,将网络上切近的草根议题呈现在青少年面前,增加主流价值观议程的传播范围。

议程设置的呈现方式为何?设置的议程要强调趣味性、娱乐性,吸引青少年的注意,抓住青少年的兴趣点,吸引青少年参与到设置的议程中。设置的议程要强调互动性、参与性,使青少年能实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让青少年参与到议程设置过程。设置的议程要采取组合拳策略,将议程划分为若干小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依次呈现,便于青少年参与议程设置,引导青少年网络舆情。

(三)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不同意见领袖拥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其对公共事件的认知会超越个体的认知进而引向制度层面,这种做法更容易引发受众的情绪反应[5]。青少年思想单纯,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不足,对网络上的信息的选择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在真相难明的情况下,网络意见领袖的观点往往会左右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使得网络舆情难以控制。因此,为做好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应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做好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引导工作。

首先,提高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其引导能力。网络意见领袖要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及道德情操,自觉地接受他人监督。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识,合理利用现有的媒体资源,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维护主流声音,抵制负面网络舆论。网络意见领袖要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学会积极主动思考,创造性地应对网络舆论危机。

其次,构建网络意见领袖管理机制,切实保障网络意见领袖的可持续发展。网络意见领袖并不是一种职业,拥有较强的自主性,这使得相应的管理机制明显缺失。为此政府管理部门要充分尊重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作用,尊重其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作用,构建相应的培育和奖励机制,构建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调动其引导网络舆情的积极性,切实保障网络意见领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雪晗,涂艳,马哲坤.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综述[J].电子政务,2016(8).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6.

[3]唐明伟,苏新宁,王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情报体系案例解析——以公共安全事件为例[J].情报科学,2019(1).

[4]李青青.自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嬗变与发展[J].中国出版,2021(16).

[5]吴华,于海英,闫冬.危机事件中意见领袖情绪框架对受众认知偏差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22(7).

作者簡介:张凤翠(1981—),女,汉族,吉林白山人,博士,吉林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思政、网络舆情。

张洪峰(1975—),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单位为长春市公安局,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导控。

白冰(1990—),女,汉族,吉林白城人,单位为长春市公安局,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导控。

(责任编辑:赵良)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