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英语有机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3-06-15 13:37徐瑞卿马智君
中国德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政学科政治

徐瑞卿 马智君

英语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课程覆盖面广、教学内容丰富。因此,创新英语学科的教授形式,是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英语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课程覆盖面广、教学内容丰富。因此,创新英语学科的教授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山東职业信息技术学院根据政策指引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英语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索,对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英语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

在近年来各大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怎样做好社会主义办学、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迈入新世纪,文化入侵、军事霸权、经济制裁等事件时刻提醒着我们要自立自强。少年强则国强,守护社会主义阵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因此,全面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始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是课程思政的有效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道路上,学校始终将此作为行动指南。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几乎等同于步入社会,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刻发生着变化,并逐步趋于稳定、成熟。经调查,超过70%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已经形成完整且独特的三观,超过 90%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对自身未来发展投入更多地关注与思考,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尤为明显。因此,在这一阶段,学校教育的引导性作用更应充分被发挥出来,尤其是在开展思政教育上,这对于学生得以更好地成人、成材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高职英语这一学科而言,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一方面,课文中涉及大量西方文化,如西方节日、西方礼仪、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体系等,相较之下,课文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另一方面,受西方思想浪潮影响,学生对庆祝西方节日的热情不断高涨,对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却提不起兴趣。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却难以使用英语传递中国精神。以小见大,从英语学科教学可见思政教育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每个课程、每位教师都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不可割裂而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英语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改进英语学科的教学模式,完善并丰富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与价值内涵,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形成较为清晰的认知与理解,树立健康、正确的三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既收获了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也在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对比之下,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自发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是时代赋予的崭新使命。此外,英语学科中的多元文化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内容都可视作英语学科独有的特点,其对常规的思政课程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形成了学科协同的良好效应,进一步推动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英语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设计

1.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拓展了学校育人的深度与广度。

2.挖掘英语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应注意挖掘英语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现更为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讲授重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使单调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学习与了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主动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形成良好品质。例如,在讲解 A Shaky Start(忐忑的第一堂课)时,教师抓住开学第一课的契机,让学生尝试翻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一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课程实施

1.定制授课方案

学校定期组织英语学科教师开展研讨会,集思广益,定制专属授课方案;鼓励英语学科教师参加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听取专家点评;提倡教师与学生更多地进行课后交流,倾听学生意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巧用中国元素

结合传统节日等特定的时间节点,教师在授课中合理引入“话说中国节”等双语视频,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展示中华传统民风、民俗,深入探究传统节日的由来、发展及与当代社会的融合,在系统的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学校采用英汉互译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会议精神及重要思想,引导学生倾听时代强音。

3.创新课堂引入

学校选用纪录片“Amazing China”作为课堂引入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的地理、文化与独特风物,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强化课程拓展

结合二十四节气,学校选用许渊冲先生《画说唐诗》中的经典诗词作为课后翻译拓展练习,学生既学习到了中英互译的技巧与要领,也领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早春时节,教师便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画说唐诗》中的《春晓(A Spring Morning)》,感悟春日美好。

5.开展多彩活动

大学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与浓厚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准定位,将课堂作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主阵地,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多样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以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举办“红星照耀中国”专题英语演讲比赛,以演讲的形式帮助学生对中国式的发展之路产生更为深刻的领悟,激发了学生了解祖国历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课程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需持续化开展,并非一日之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学校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学科的融合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课程融合持满意态度。在此期间,学生的思想境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实践活动、志愿者公益服务、问题素质拓展等第二课堂成效显著。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高职院校英语学科的思政教学资源仍有待开发与完善。未来,学校将继续带领英语教师共同学习、研究,全面了解学生需求,探索出一条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辩证统一、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

【徐瑞卿,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马智君,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

责任编辑 赵文苑

猜你喜欢
思政学科政治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