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探究

2023-06-15 04:57王颖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5期
关键词:种植区植物家长

王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种植活动是幼儿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一个窗口,也能使幼儿关注、关爱生命的天性得到满足。本文以我园为例,对种植区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审视、反思和梳理,并探索幼儿园种植活动中的教育策略,从而优化教师种植指导策略,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种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参与度低

种植准备的过程幼儿很少参与,种植管理也基本上由保育老师来代劳,且每次种植活动的持续时间较短,目的性不明确。幼儿来到种植区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佯装观察,拍一些照片或视频,活动的内容仅停留在看一看植物的生长情况、浇一浇水等。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不足以支撑其学习发展的要求。

课程融合度低

幼儿园管理层对种植园场地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种植活动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教师对幼儿的种植活动缺乏科学性的指导,缺少立足于幼儿发展的思考,没有针对种植活动构建系统性的课程。

区域联动度低

多数种植园区在操场周边,难以做到每日观察,因此,教师在班级走廊处也设有种植小区域。幼儿的种植活动多集中在早晨入园、自由活动、饭后散步这几个时间段,活动内容也很单一。种植区仿佛是一个被割裂开来的地方,没有与其他区域形成联系,班级内外其他区域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而种植区仅有个别幼儿拿着水壶浇水,其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实现。

教师种植素养低

种植活动是涉及种植专业知识和多方面经验的综合性活动。年轻教师很少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种植,只能去问保育阿姨。因种植知识和技能的缺失,教师组织种植活动时常常感到吃力。幼儿在提出疑惑时,教师要么敷衍;要么急于给出答案,缺少科学探索的精神,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儿童视角的缺失和教育理念的偏颇。

外界资源融合度低

种植区活动的开展缺少外界资源的融合,尤其是重要的家长资源。种植活动很少邀请家长参与,大部分家长并不了解种植活动带给幼儿的独特价值,甚至有家长对种植活动持否定态度,不愿让幼儿参与,担心孩子受累、弄脏衣物等;另一些家长虽然支持,但很难用专业的术语帮助幼儿解释种植要点,造成幼儿和家长沟通的脱节。

幼儿园种植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真种植,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决定种植什么时,我们应以“幼儿为本”,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权,让幼儿决定种植什么,使其成為种植活动的主人。比如,翻地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探究地下世界奥秘的活动,作为成人,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幼儿完成翻地的任务,而非包办代替。又如播种时,幼儿需要了解每种植物播种的不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收获了种植技巧和丰富的知识经验。

在进行种植管理时,教师要让幼儿自主讨论种植时需要哪些工具,并让幼儿探索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实践中了解工具的作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及时与同伴分享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通过同伴间的协作、互助、交流,幼儿们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种植活动主要种植常见的农作物,关注其可食用的部分,往往忽略了其他价值,如食物的营养价值、利用价值等。其实,植物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探究的意义,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种植活动的其他价值,让幼儿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注重课程资源整合

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也是课程的主导者,必须对种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种植实践机会。

1.区域活动整合

种植活动首先要和区域活动相整合。与种植活动联系最紧密的是室外走廊处的自然角,这里可以补充种植区的不足,便于幼儿随时观察与记录。教师还可以将种植区的各种植物投放到各个区域,例如植物的茎、叶、根、种子等,可以分别投放在美工区、角色区等,丰富的游戏材料能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也便于幼儿操作。教师还能将收获的果实和农作物投放到自然角,打造不一样的自然秋收之景。另外,也可在科学实验区开展植物根茎吸水、植物向光性等小实验,充分发挥区域的作用,提高种植活动的意义。

2.生成活动整合

种植活动可以与生成活动整合。在种植活动中,有很多教育契机,幼儿随时发现的问题和抛出的疑问等,都可以生成课程。例如,幼儿观察到丝瓜秧苗长出了像胡须一样的卷须,他们问:“这是什么?它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好像电话线。”“丝瓜成熟后剩下的丝瓜瓤还有用吗?”教师要及时接住幼儿抛出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回答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个过程既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又能提高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3.主题活动整合

种植活动能与主题活动整合,例如常见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可结合季节特征将种植活动与四季主题活动相结合,这也能提高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参与性。例如,在“种南瓜”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系列教学活动,如美术活动、采摘活动、实验活动等,让幼儿相互交流植物生长情况,了解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美,这对幼儿个性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家长资源,进行亲子种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植物节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一起播下神秘的种子”,让全园幼儿把种子带回家,开始进行家庭种植。每天都有很多幼儿和家长把他们的种植情况分享在我们的微信群和QQ群。大家一起讨论:我种出来的是什么?他种出来的是什么?为什么我的花开着开着就枯萎了?大家都分享着自己种植的故事。“六一”活动时,幼儿纷纷把家中种植的植物带来展览,有盛开的花朵、绿油油的小白菜、可爱的小番茄等。在此活动中,家长成为幼儿的种植导师,看到了种植对幼儿身体、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改变以及种植的教育价值。家长也收获了新的教育理念,收获了专业的教育方法,收获了与幼儿的亲情。

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指导策略

为了提高自身的种植水平,教师首先要阅读大量种植方面的书籍,掌握种植的关键经验和技能;应多向有经验的农民或专业种植人员请教,平时也要多实践,增加实操经验;并在教学活动中多反思,提高种植教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植物种植有明确的过程性,教师的种植指导也要有系统性。例如,在“种植茄子”的活动中,教师要先带领幼儿对种植地块进行整理,引导他们对种子进行辨认与筛选;在种植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示范操作,并鼓励幼儿进行模仿,确保种植环节的顺利推进。在每个环节,教师要让幼儿尝试介绍基本的种植方法,让其自主探索相应种植工具的运用方法,由此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种植活动还在继续,对种植区的优化我们也在进一步地探索。教师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植物生长规律,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种植活动和观察植物生长中亲近大自然,让种植活动成为幼儿探索世界的一个窗口和平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种植带来的乐趣和价值。

猜你喜欢
种植区植物家长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草莓种植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布及来源
将植物穿身上
家长请吃药Ⅱ
河北昌黎县葡萄种植区农业地球化学特征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