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专创融合”的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23-06-15 09:56李乐
新闻潮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新闻传播教学模式

李乐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新媒体概论课程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基础课,明确了创新创业的教学目标,推进新媒体创新创业内容更新,确定“注重应用、服务地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将新媒体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将业界资源和实踐项目融进课程,利用学院已有的实践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培养人才与服务地方发展相结合,努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新媒体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专创融合;新媒体概论;教学模式;新闻传播

2015年和2018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要求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南阳师范学院顺应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通过各种实践基地、产教融合项目、科普基地园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有关文件和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树立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新媒体概论课程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基础课,积极按照“专创融合”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更好地发挥与传媒行业关联度高、应用性强的优势,对于提高新媒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培养新媒体创新创业人才为课程教学目标

(一)新媒体概论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

首先,新媒体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创新是新媒体的生命力所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1]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完善,以及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媒体创业机会更加多元化。截至2022年7月,我国标注为数字职业的职业达97个[2],这些新媒体工作具有就业前景好、进出门槛灵活、兼职性强等特点,是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渠道的有效途径。

其次,当代大学生不只是新媒体的使用者,更是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创造者。他们作为网络的“原住民”,有着与生俱来的互联网思维和敏锐的网络感知能力,通过网上的热点和用户反馈,能快速地察觉出选题方向,能学习并运用新媒体技术对这些内容进行挖掘与创作。通过新媒体概论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以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为代表的网媒、手机APP等,使策划和制作的文字、音频、视频内容得到快速传播。

最后,新媒体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断更新和调整。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入门课程,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主编的《新媒体概论》作为教材,这一教材分别在2013年、2015年和2019年进行了三次再版修订,一直保持对新媒体的理论、技术和案例等进行更新,能够反映当前国内外新媒体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任课老师也会依据教材理论框架,不断补充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新媒体受众需求的新变化、技术突破的新契机、媒体发展的新态势,从而激发学生新媒体创新创业的热情。

(二)新媒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期待学生获得的能力和结果。新媒体概论课程作为教育部指定的学科基础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自信和创新就业意识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在重塑新的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和社会变革、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3]新媒体概论课程顺应这一趋势,教学目标着眼于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目标相结合,明确了教学总目标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和思政目标。

1.课程总目标

使用新媒体技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媒体创新创业人才。

2.专业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新媒体的基本类型和特征,学习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技术逻辑以及新媒体相关管理、舆情、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

3.综合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媒体应用方面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和运营能力,并能够使一部分学生掌握新媒体学术研究领域的选题、写作方法等技能,为进一步深造提前打下坚实基础。

4.基本素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新媒体人才,能够胜任媒体、网络平台、政府机构、企业宣传等方面新媒体工作岗位需求,全面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5.思政教育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本课程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政治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高素质全媒化创新创业人才。

修订后的教学目标更加侧重学生新媒体实践操作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设置了“创办你的自媒体品牌”的创新项目,展开专创融合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创新创业教学内容

本课程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主编的《新媒体概论》(第三版)作为教材,教学内容分为新媒体概述、新媒体形态、新媒体实务三个部分。课程结合新媒体发展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梳理,体现出新媒体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同向同行原则。

首先,在新媒体概述部分凸显新媒体发展的底层逻辑,主要讲述新媒体的定义、特征、形式、内容、应用场景、传播规律和发展史;带动学生熟悉新媒体前沿课题,如推荐算法、虚拟数字人、元宇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短视频、直播带货、技术赋能、二次元、知识付费、文化传播等;引导学生对比新旧媒体,从根本上认识新媒体发展的动力,夯实新媒体思维、新媒体创新、新媒体创业的基础。

其次,在新媒体形态演进部分,了解Web1.0时代的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它们是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基础和重要领域,鼓励学生扩大电子商务知识,积极尝试电子商务就业创业。进入Web2.0时代,社会化媒体发展如火如荼,微博、微信、抖音等是当下新闻传播和内容生产的生态系统,短视频、直播更是个人塑造社会形象获得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未来很長一段时间就业创业的基本空间。引导学习新媒体的热点议题如“元宇宙”“数字人”“人工智能”,认识新媒体未来发展方向,自觉构筑个人自媒体品牌内容,树立终身学习和成长的自觉意识。

最后,在新媒体实务部分,培养互联网思维,包括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平台思维等思维模式;掌握媒体融合及网络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注册和运营自媒体账号,学习用剪映、喀秋莎等剪辑软件制作短视频,打造具有个人内容特色的自媒体品牌,积累个人参与开发和运营社会化媒体的知识和能力。

课程更新的内容更加适合展开专创融合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考和实践练习,如“新媒体的技术动力”一章设置了“新媒体的底层逻辑和互联网思维”的讨论话题,“社会化媒体”一章设置了“创办你的自媒体品牌”的项目任务,“短视频平台”一章设置了“注册和运营视频号,学习制作短视频”的项目任务……根据专创融合教学的需要,课程在相关章节设置1~2个创新创业话题和项目,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和能力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新媒体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秉持“注重应用”的教学设计原则

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注重应用、服务地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学院已有的实践基地和产教融合品牌,采用“教学平台+创新项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端与课程端的壁垒,增强其创新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一)注重应用,服务地方

提升新媒体岗位工作能力,课程组对照实践基地和企事业宣传单位对新媒体岗位能力的要求,全面归纳整理新媒体工作的任务与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像、视频提高新媒体内容创作表达效果的能力,重点训练新媒体选题策划、内容表现、文案写作、融合传播、多平台发布等技能。

借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课程组依托学院与当地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张仲景博物馆、南阳市艾草协会等机构的合作,实施产学研用协同一体培养。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媒体机构和博物馆,提炼仲景文化传播、艾草文化传播、汉文化传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邀请专家进课堂,总结交流创新创业经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帮助他们积累实际操作经验。2021年12月,《永不消逝的电波》《典籍里的医圣》两部作品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2022年9月,《大艾无疆》《独山琢玉》获第十六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创意奖。这些作品通过舞台表演、朗诵、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地方特色文化。

(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1.学生主体体现在坚持以项目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开学第一课就明确设计“创办你的自媒体品牌”创业大练兵项目,要求所有学生参与,根据兴趣和特长设计自己的自媒体品牌,在社交媒体平台申请并经营个人自媒体账号。

很多同学本身有发表作品和表达观点的热情,已经开通有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账号;也有同学比较低调,较少在互联网进行内容展示。通过“创办你的自媒体品牌”创业大练兵项目,调动同学们使用互联网输出内容的热情,将个人自媒体账号的内容进行集中和提炼。这些自媒体账号有传播展示汉服文化的,有赏析评价影视镜头的,有介绍分享地方美食的,有探索古建筑传统文化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树立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创业思想,并且能够从内容生产、媒介运用、信息形式、目标用户等多个角度进行创新创业的思考和提升。

2.教师主导体现在打造真实科学的专创融合学习场景

教师多方联系实践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参观短视频创作、文案设计、编辑排版等工作,将传媒领域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技术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将理论、实践融会贯通,为学生打造真实、科学的专创融合学习场景,丰富其创业经验和心得体会,进而产生与新媒体相关的创业理念。

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将已有应用型研究课题与学生课程实践、创新创业比赛紧密结合,变知识灌输为能力训练,从纯理论教学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课前、课中、课后师生齐参与”的学习共同体。同时,邀请传统媒体、企业和新媒体技术人员做学生的行业导师,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到新媒体转型和融合的实践和成果,了解企业在品牌宣传、营销等方面对新媒体的开发和应用,学习新媒体各类应用背后的技术知识。

另一方面,考核环节体现专创融合的导向,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的高低论优劣,而是将创新创业项目贯穿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三个评价环节,即开课初期要求学生开通新媒体个人账号,编创运营具有个人特色的内容,优秀作品升级发表在课程新媒体账号并推荐参加各类竞赛。具体考核方式和分值占比如下。

①平时作业成绩,主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和完成项目作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20%。

②期中作业成绩,布置学生策划并运营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在个人的自媒体账号上进行内容制作和发表,优秀内容再吸纳到本课程的新媒体平台账号“弘新传美”“李老师学习区”发表,同时鼓励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占总成绩的20%。

③期末考试成绩,引导学生总结个人自媒体运营过程中的心得、经验,同类内容的比较,不同平台的推广和收益比较,已发表作品的点赞量、评论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60%。

“注重应用、服务地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原则旨在为学生提供拓宽视野、增强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机会。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优秀项目成果进行优化升级后,将会推荐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学科竞赛,或在媒体平台上发表,从而使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地方发展,充分发挥课程的辐射作用。

四、结语

交叉融合研究是本课程首要特色,新媒体不仅仅是媒体,还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因此,课程内容立足媒体、传播,而且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课程设计打通了新媒体专业知识和实践创新的壁垒,既提高业务能力又服务社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融入社会的能力与价值观念,实现专创融合一体化。

创新思维是本课程另一大特色,一是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跟进诸多新媒体理论和议题,帮助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创业挑战;二是考核方式新,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把创新创业内容融入教学方法、学生实践,通过翻转课堂、在线学习、学科竞赛,大大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知名学者彭兰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没有定态的对象,新媒体每时每刻都在变动,一大突出特色是变。”[4]因此,新媒体概论课程也必须每时每刻都与时俱进地成长,通过学练结合、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创新创业传媒人才。潮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20.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0次)[EB/OL].[2022-09-20].http://cnnic.cn/NMediaFile/2022/1020/MAIN16662586

615125EJOL1VKDF.pdf.

[3]陈煜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N].人民日报,2021-01-20(9).

[4]彭兰.新媒体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新闻传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