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思路的拓展与探讨

2023-06-15 21:53刘静
今传媒 2023年6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技期刊

刘静

摘 要:媒体融合只是手段,只有在人才构建方面深度融合,才能在媒体融合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本文分析了目前科技期刊当前媒体融合情况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针对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先天条件薄弱、后天改革难度大的现状,提出了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最重要的是人才的融合,其次是要借用网络平台进行内容传播方面的融合,旨在为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思路拓展;人才融合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6-0085-04

一、引 言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所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的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1]。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研成果、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起着引领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媒体融合为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媒体融合处于初级阶段,科技期刊与媒体融合发展是对学术传播产业链的优化与整合,研究媒体融合对提供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传播力有促进作用,对期刊自身发展、推动期刊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2]。

二、科技期刊媒体融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先天条件薄弱

移动端凭借“短、平、快”的优势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各大传统媒体正在积极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纸媒+官网+“两微一端”是传统期刊新媒体融合的主要手段[3]。我国学者从不同层面、角度对期刊媒体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索。当前,很多主流的大众传媒顺应时代要求创新实践,形成了“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三位一体的新媒体内容发布机制和“一次生产+多文体呈现+多渠道发布”的内容推送机制。大众主流媒体因受众广贴合老百姓生活、可阅读性强等优势,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遥遥领先[4]。

科技期刊与大众化期刊不同,科技期刊的文章更具学术性、专业性,属于小众传播领域,其中,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多以个别期刊为例,单从某个视角进行探讨,或是直接将我国科技期刊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目前,科技期刊与媒体融合仍处于表层融合阶段,大多数学术期刊编辑部启用了稿件管理系统,实现了在线投稿、专家审稿及编辑在线办公,签约了各大文献数据库将纸媒信息上传至网络数据库,但是,这仅仅是传统期刊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办公,实质上并未完全实现融合[5]。

科技期刊属于媒体,也需要传播。针对科技期刊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科技期刊的编辑队伍不仅要有专业技能人才,更需要有新闻媒体人才以及互联网技术人才共同为科技期刊媒体的深度融合出谋划策,从团队的整体意识上扭转对科技期刊媒体深度融合的理解,从而实现真正的科技期刊媒体融合。

(二)后天改革难度大

改革发展最根本的是思维意识的改革和转变,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相比大众媒体更具挑战性。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的主要编辑成员是具有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背景的专职编辑人员,部分编辑部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他们在新媒体融合方面学术期刊相对封闭,编辑出版及思维模式仍沿用传统纸刊模式,局限在投稿—编辑—出版—发行的传统模式中[3]。此外,科技期刊一般是作者有发文需求,这些作者与编辑不存在利益关系,因此,编辑人员的服务意识较低,即使大多数科技期刊开通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平台,由于编辑团队的服务意识不到位,通常存在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版式刻板,在线留言功能形同虚设等问题。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技术性较强,普及性内容较少,加之很少使用视频、动画、直播等多媒体,推文形式单一、枯燥,导致微信公众号存在大量“僵尸粉”[6]。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媒体融合是一项长期持续性工作,涉及人员配备、用人成本、团队维护运行等方面,这也导致很多科技期刊望而却步。

三、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思路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者、读者关系发生了变化,内容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内容呈现方式也以音频、视频、动画等为主,变得更加生动。传统科技期刊应向互联网公司学习,顺应互联网传播的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等趋势。笔者认为,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来适应这些变化,学用、会用、善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与读者的互动。针对科技期刊的媒体深度融合趋势,要将媒体融合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方式,逐步建立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的内部组织机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模式[7]。此外,笔者还从科技期刊的人员结构调整、数字发行、行业合作、新媒体运营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创新思路,以期实现传统科技期刊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一)要与人才全面融合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重点是人才。科技期刊属于媒体,也需要传播,但是,因其受众小且专业性强,与新媒体融合具有一定的挑战。科技期刊与媒体进行深度融合最难、最关键的一点是传统科技期刊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编者、读者关系的变化、内容生产模式的变化以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

首先,科技期刊媒体的生产者与政策制定者需要掌握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加强对科研研究热点的关注,推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例如,主编或社长作为科技期刊的主导者,要具备把握大局和知人善任的能力,做好前瞻性的谋划和敏锐性的洞察,积极搭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编辑队伍。

其次,传统科技期刊工作者要積极转变思想。科技期刊要求编辑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并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更好地适应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要求。科技期刊工作者应跳出原有的惯性思维,主动寻找突破口,加强自身数字化编辑能力和对新媒体平台的认识,在编辑队伍中融入互联网技术人员、新闻媒体人员,提高队伍的综合水平。

最后,一些高校在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创新型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向,设置了与融媒体有关的课题。还有一些新媒体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动联系起来,致力于培养一批既熟悉传媒采编业务,又具备营销管理、跨媒介经营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科技期刊输送更多领军型、拔尖型、综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

(二)要与数据库多方位融合

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使纸媒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数字化传播,科技期刊加入大型数据库平台是实现数字化传播最有效的形式[8,9]。目前,科技期刊常被收录的国内知名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超星等,各大数据库在学科领域上各有侧重。科技期刊的基本属性是媒体,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字化传播,科技期刊要与多家数据库同时合作,实现多方位融合传播。例如,《模具工业》杂志与中国知网数据库取消了独家合作后,与多家数据库签约合作,优先出版、网络首发合作以及流媒体制作使科技论文在定稿后的第一时间可以发布在数据库平台,加强了科技论文的时效性,从而使读者尽快阅读到最新的前沿技术。

(三)要与学科行业深度融合

科技期刊作为专业学科领域的传播载体,编辑除了要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外,还要了解学科行业的发展动态,关注行业领军企业的新闻,参与行业技术交流会,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捕捉未来的热点专题。笔者认为,科技期刊作为媒体支持平台,每年可策划1至2个选题,组织或参与行业内大型学术交流会,定期举办行业会议,扩大期刊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此增加行业内专家及读者的粘性,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作者和优质论文。

通常情况下,全国各地宣传部每年会针对科技期刊工作者开展培训和组织交流,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优秀科技期刊工作者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除此之外,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还应不定期参与新闻传媒界组织的同行交流会,不能仅局限于科技期刊的交流会。

总而言之,科技期刊工作者要大胆“走出去”,走访同类优秀科技期刊、走访行业内知名企业,跨界与新闻传媒工作者交流,发散思维,汲取养分,不断更新自我内在的认知,为科技期刊与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提供智力和专业保障。

(四)与社交平台的有机融合

目前,新媒体的主要传播渠道是智能手机,微信因受众人群广成为了大众日常交流的主要媒介。科技期刊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传播功能、交流功能和服务功能,添加作者、审稿专家及行业内专业人士为微信好友,通过微信与作者沟通科技论文中的疑问难点,同时,也方便编辑与审稿专家、业内专家及时约稿、交流。此外,通过微信为审稿专家发放审稿费,能够避免银行繁琐的转账手续或是遇到作者收到稿费而不自知的情况。在微信好友中拥有大量行业内专业人士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好友推送科技期刊的相关内容、行业信息,必要时还可以发布会议通知或其他通知,也可通过朋友圈和好友转发广而告之,从而更好地增加微信好友与科技期刊的粘性[10,11]。

《模具工业》自2013年开通微信公众号以来,逐渐由单纯的图文推送转变为短视频+图文形式。2020年,《模具工业》杂志在创刊45周年系列活动中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功能,推出了“绽放模具魅力品味模具人生”摄影大赛,征集“我的模具岁月”老照片,同时,邀约行业内知名院士、专家、教授、协会以及企业为《模具工业》杂志创刊45周年录制祝贺视频,这些图文和视频发布后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传播,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进一步扩大了杂志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

由于传统科技期刊只能在特定时间(发行日期)向特定读者(科学研究领域某个学术的研究成员)传播信息,与读者缺乏互动,无法及时获取读者的反馈。作为作者和读者的媒介,科技期刊工作者要打破传统的单向传播渠道,采取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借助短视频平台发布有趣的科普视频或借助直播平台邀约作者、行业内专家与读者互动交流。

四、结 语

科技期刊在编辑队伍的人才建设、内部人才调整、外部与学科业内知名专家和企业保持联系方面应充分融合。媒体融合只是手段,只有在人才构建方面得到深入融合,才能在媒体融合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唐金龙.新形势下媒介融合变迁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8):7-9.

[2] 刘洁.开放科学视角下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102-106.

[3] 江珊,王洪江,李继红,徐桂珍.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8):23-25.

[4] 王茂亮.期刊媒體的融合发展之路[J].传媒,2015(19):14-15.

[5] 孔薇.全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大众传播体系的构建[J].编辑学报,2020,32(6):611-614.

[6] 白丽媛,杨芳,张公鹏.我国“互联网+期刊”研究现状与发展探析[J].科技与出版,2020(12):71-80.

[7] 屠晶.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能力与素质的提升[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6):252-254.

[8] 黄迪.行业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应在“深”上下功夫[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6):268-271.

[9] 焦健,张红培.新媒体时代我国科技期刊研究的现状分析———基于CNKI论文数据库[J].科技传播,2020,12(21):59-61.

[10] 杨灵芳,周俊,黄可东等.《核动力工程》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路径[J].学报编辑论丛,2020:518-523.

[11] 孔丽蓓,许文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科技期刊新媒体化探索———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为例[J].学报编辑论丛,2020:500-504.

[责任编辑:李慕荷]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