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啃老”变成 “全职儿女”

2023-06-15 17:25
读报参考 2023年17期
关键词:苏叶待业全职

在“全职儿女”这个头衔出来以前,如果有人长期待业在家,仰赖父母发工资度日,他大概率会被称为“啃老族”。可如今,成年子女待业在家不再被认为是不思进取的表现,子女似乎只是转换了服务对象,将更多时间用于陪伴父母,而非应对职场上的甲方。

约等于做全职劳工

躺在卧室内,崔亚帅再次收到母亲的催促,内容与上个月几乎无异。“快点收拾收拾去你外公家,他今天发烧了。”

近半年来,崔亚帅的外公开始因各种疾病频繁往来于医院,他的母亲被迫跟着医院、家里两头跑,连带着他也被迫成为了外公和母亲的专职司机。

朋友曾和他开玩笑:“你这属于在家开滴滴了。”朋友的调侃让崔亚帅无话反驳,将近一年的时间,他都待业在家,日常花销一部分来自之前工作的积蓄,一部分来自母亲,他回应朋友:“在家专职开滴滴,也是一种职业。”

但其实,在“开滴滴”之外,他还要身兼水电工、木工、农场工等多种身份,不时修理家中坏掉的器具,为农作物喷洒农药等是他的工作日常,母亲偶尔会给他一些零花钱。

在村子内,这种亲人雇佣的模式很快引起了左邻右舍的注意,村中与母亲交好的村民有时会试探性问道:“亚帅最近是放假了吗,怎么一直在家?”母亲的回答多是模糊的,通常只有一句:“上班太累了,回来休息两天。”

类似的场景,苏叶在家做“全职女儿”时同样遇见过。去年10月底,苏叶从香港的院校毕业后返回老家潮汕,成为一名“全职女儿”。有时,她还会到父母经营的中药店帮忙,其间不时会收到周围人略含惊讶的疑问,每每此时,苏叶的妈妈就会主动解释:“苏叶硕士毕业,在家准备考编呢。”

收入成为巨大问题

崔亚帅是在2022年春节后成为“全职儿子”的,他在刚刚成为“全职儿子”时也的确度过了一段让打工人羡慕的生活。他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到田里干农活,农活干完后回家吃饭、遛弯,偶尔还能和父母请假,驾车去30公里外的河边钓鱼,或和朋友聚餐。当时,他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少之前的同事留言,称他“拉仇恨”。

惬意的生活持续几个月后,崔亚帅手上的资金也渐渐被消耗一空。辞职回家前,他做过电子厂工人、厨房小工、建筑工人等,但每一份工作都只维持了几个月,最长的一份也不过半年。因为频繁离职,他手上的存款本就寥寥无几,而回家后钓鱼、聚餐等活动更使他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

但当母亲提出掏钱给他时,他又下意识拒绝。似乎只有拒绝母亲的接济,才能抵御旁人意有所指的审视。

苏叶在家做“全职女儿”同样没有经济收入,但与崔亚帅不同的是,苏叶很少因为资金感觉窘迫。多数时候,朋友能理解苏叶手上资金不足的现状,她和朋友一起外出,朋友总会悄悄替她承担一部分花销。

刚刚完成学业回家时,苏叶的母亲显得尤为高兴,她曾同苏叶说:“你求学的13年中,从未有一次在家生活超过半年。”也许正与她长期离家求学有关,母亲对她总是显得格外关注,母亲会特意为她制作药膳,叮嘱她好好将养身体,也会在她天天刷洗碗筷时,默默为家庭添置洗碗机,分担苏叶的工作。

当苏叶想要和朋友相约外出游玩时,母亲就会在旁边反复唠叨:“不要到处乱跑,你就呆在家里不好吗?”当她和朋友相聚时间超过晚上10点,母亲的电话便会不断在耳边响起。苏叶觉得,母亲之所以如此严格、惶恐,是因为自己多年离家求学,父母仍将她看成垂髫小儿,尚未适应女儿已经成年。

“啃老”的尽头是重新工作

成为“全职儿子”半年多后,崔亚帅觉得自己与朋友渐行渐远,看上去轻松的“全职儿女”工作也开始让他焦头烂额。

近半年,崔亚帅明显感觉到母亲的包容度在降低,她会时不时提起谁家的儿子在外工作买房了,谁家的儿子马上要结婚了,但更多时候是为了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家里抱怨。崔亚帅明白,母亲尚未说出口的关键点是“你为什么不出去工作”。

崔亚帅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母亲做了一辈子全职妈妈,全家開销全靠父亲外出务工。曾经和他家庭条件差不多的同学,如今很多已经盖了新房、买了车。“全职儿女”的称谓是崔亚帅上网时学会的,他内心的愧疚似乎减弱了些。但他还是决定,“今年下半年无论如何都要外出打工”“没有收入,什么都干不了。”崔亚帅说。

苏叶回到家乡后,开始审视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几个月前,苏叶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妈妈每日制作的药膳,没想到收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目前,她计划利用社交平台,推广自家中药店配制的中药包。苏叶计划未来考编成为教师或其他类型的公职人员,“希望能尽早上岸,到深圳或广州工作”。

(摘自《新周刊》邢亚琪)

猜你喜欢
苏叶待业全职
从《待业啄木鸟》说开去
待业啄木鸟
土耳其全职妈妈晒7岁女儿“高定”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夏月苏叶最好时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成因与解决策略①
瘟火蛇
最高法未核准集资诈骗犯苏叶女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