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要素的结构关系与效应研究

2023-06-15 05:29谢林易张妮牟智佳
数字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结构主导效应

谢林易 张妮 牟智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在线教育、混合式教育等教育形式增多,但线下课堂仍是主流的学习环境,课堂环境下的教师教学投入要素及其结构关系与效应亟待明确。文章在“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指导下,结合已有研究和对23位中小学教师教学投入的访谈结果,确定了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的五大核心要素;接着,对各核心要素所包含的子要素进行说明,构建并修正了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要素的结构关系及效应模型;然后以210位中小学教师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深入探讨并验证了教学投入要素的结构关系与效应,构建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模式;最后,提出提高教师教学投入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教师教学投入;教学投入要素;结构关系;效应;“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2023)01-0054-08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启发、探究、体验式等课堂教学[1]。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强调“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2],要让教师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在“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下,当前教育研究主要关注学习者,对教师教学投入仍缺乏深入研究。在课堂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投入对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课堂教学实践。因此,本研究从教师教学投入出发,探索教学投入要素结构关系和效应,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目标。

一、研究基础

(一)“主导—主体”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指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受到教师的引导作用。“主导—主体”教学结构能很好地发挥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的作用,同时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3]。本研究將以“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为框架,明确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的核心要素,并探索其结构关系与效应。

(二)教师教学投入要素及相关研究

教师教学投入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时间、情感上的投入等,包括教学行为(教学时间及准备方面的投入)、教学认知(教学设计及方法运用方面的投入)、教学情感(教师对于工作的感情及态度)、教学智慧(教师在教学中面对挑战的机变性)等[4]。现有教学投入相关研究主要包括:(1)探究教师教学投入对学生心智水平、学习参与、兴趣和效果的影响[5];(2)探究如何通过教师“教”引导学生有效地“学”,达到教师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比值;(3)探究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度与教师教学投入的关系[6]。研究者围绕教师教学投入进行了较多研究,然而关注对象以高校教师为主,缺乏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投入的聚焦,线下课堂环境中教师教学投入仍需深入探讨。因此,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研究将聚焦课堂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投入要素结构关系及效应,为帮助教师有效调整教学投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明确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的核心要素,构建中小学教师教学投入要素结构关系模型,以此探究教学投入要素的结构关系与效应,进而为提升课堂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投入效果提出策略建议。

(二)研究问题

结合研究目标,提出3个研究问题:(1)课堂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投入具有哪些不同的投入要素?(2)如何利用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投入案例和数据,对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投入要素进行维度划分,并找到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3)如何根据教学投入要素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投入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提升课堂环境下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是来自全国各学段、学科的23位教师,含班主任8人。本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来自江苏和贵州部分地区的210名中小学教师,回收有效问卷共200份,有效率为95.2%,其中含班主任86人。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包括访谈提纲、调查问卷、质性资料分析软件NVivo 11.0及统计分析软件SPSS Statistics 22.0。访谈提纲围绕投入的对象、方式、影响因素及要素重要度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共28道题,包含人口学信息、单选题、多选题、量表题和填空题。

本研究采取3种方式对访谈编码效度进行检验。一是编码时再次联系被访者,其中18名教师配合验证,均表示编码反映了真实情况;二是运用反馈法,听取不同研究对象的意见,同时,运用参与者检验法,将结论反馈给研究对象,看是否有所曲解;三是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证明编码效度较高。

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信度系数,检测得到问卷信度系数为0.919,表明问卷信度较高。进行KMO分析及Bartlett球形度检验,得到KMO值为0.888,Bartlett检验对应p值为0.000,说明问卷效度良好。此外,5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18.593%、16.927%、12.766%、11.387%、5.401%,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5.076%,值大于50%,说明研究项信息量能够被有效提取。

(五)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包括4个步骤:(1)分析政策、文献,结合现实需求提出问题;(2)利用NVivo 11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明确教学投入要素,建立结构关系模型;(3)发放并回收问卷,分析数据,修正教学投入要素结构关系模型,探究教师教学投入要素之间的影响;(4)构建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要素效应模式,探究各要素分别对教师教学投入的影响,并提出策略建议。

三、教学投入要素的明确及结构关系建模与修正

(一)课堂环境下教学投入要素的明确

1.数据编码

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录音转换成文字材料并导入NVivo 11.0软件,进行编码分析:(1)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级编码,以对访谈材料分解,进行语义上的归类整理;(2)整理经一级编码得到的独立自由节点,进行二级编码,将描述相同教学投入要素内容的节点合并;(3)对所有节点分别依据单词相似性和编码相似性,使用相似性度量Pearson相关系数及Jaccard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处理及类属整理;(4)根据节点分类属性,创建新的教学投入要素二级节点并命名,将同类节点放到新建节点下,使同级节点处于同一类属,直至所有节点处理完成;(5)二级编码得到的各节点之间具有相似性却又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级编码,进一步将二级编码得到的80个自由节点项目根据表达含义再次合并为45个子要素,归类整理得到五大类属(情感投入、管理投入、上课投入、备课投入、教研投入)。

2.核心要素

基于编码结果,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的5个核心要素:(1)情感投入。指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情感及教师工作本身的情感,包括各种积极、消极情绪,子要素包括职业道德、关爱、耐心等,如对待教学热情的态度,或对待教学厌倦的态度。(2)管理投入。指教师进行各类管理,包括对学生学习、自身教学、学校相关教学任务的管理,子要素包括管理学生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等,如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评价。(3)上课投入。指教师在讲课,教学秩序及课堂互动过程中的投入,主要子要素包括讲课、互动、肢体语言等,如在上课过程与学生进行互动。(4)备课投入。指教师进行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策略设计等方面的准备,主要子要素包括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策略选择等,如课前准备好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具、教材、教案等[7]。(5)教研投入。指教师在教研组中与其他教师一同进行的教研活动,主要子要素包括探讨相关教学问题、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如教研组的教师一同探讨研究某章节的教学技巧或问题。

(二)教师教学投入要素结构关系模型及修正

1.模型构建

在数据编码及明确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访谈情况对教师教学投入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如下特点。

(1)备课投入是教学投入的主要基本要素

据被访谈者描述,在教学投入中,备课投入必不可少,他们认为“备课最主要”“有时做课件都要两小时”“虽然网上有素材,但有时用起来较麻烦”。60.7%的被访谈者表示“常感到备课投入与效果不呈正比”“很多备课离心中优质课堂有一定差距”。

(2)在教学投入中影响最广泛的两大要素

一是情感投入。接受访谈的教师中,有60.7%的人表示“对学生的关爱会让教师产生更多责任感”,有60.7%的教师表示“耐心必不可少”。63%教师认为“亦师亦友地相处更利于管理”。此外部分教师表示“情绪变化会影响上课效果,好的情感投入会让教学投入效果更好”。二是管理投入。78.2%的被访谈者认为“在教学投入中,管理投入占很大部分”。有60.8%的教师认为“被安排工作过多会影响教学投入的效果”。部分被访谈者认为“适量的管理投入必不可少,但當管理投入过多而影响到其他投入时,会减弱教学投入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3)受其他教学投入影响最大的要素

上课投入涉及面广,除受备课投入影响外,也受其他投入影响且受影响最大。被访谈者认为“会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会注意板书”“会调动课堂气氛”等。

(4)受重视程度最低的教学投入要素

教研投入是教学投入要素之一,教研投入受教师教学投入整体影响较大,主要受情感、备课投入的影响。82.6%的被访谈者认为“教研活动挺重要的,但有时实在无暇顾及”“常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部分教师认为“教研投入较形式化”。

综上,基于对教学投入要素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在NVivo 11.0软件中进行项目模型创建,形成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要素关系效应模型(见下页图1),展现了教学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投入与管理、上课、备课、教研、情感投入之间都有双向影响;管理投入与上课投入有双向影响;备课投入对上课投入有单向影响;教研投入对备课投入有单向影响;情感投入对备课、上课、管理、教研投入都有单向影响。

2.模型修正

随后,研究助理将问卷调查答卷转换为PDF格式导入NVivo 11.0软件,进行编码分析。问卷调查编码结果与对访谈资料编码结果吻合的节点均为85个。说明包括85个不同的教学投入要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含义进行归纳合并,得到45个子要素,如图1外圈所示。同时,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85.0%的调查对象认为管理投入是重要的投入要素,75.0%的调查对象认为情感投入是重要的投入要素,57.5%的调查对象认为上课投入是重要的投入要素,73.0%的调查对象认为教研投入是重要的投入要素,88.0%的调查对象认为备课投入是重要的投入要素。可见,不同要素的核心类属分别为:备课投入、上课投入、教研投入、管理投入、情感投入,和访谈结果一致。根据具体编码,发现备课投入、教研投入、管理投入、上课投入也会对情感投入产生影响。此外,备课投入会影响到教研投入。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对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要素结构关系模型进行修正,原模型外圈子要素不变,增添了其他要素与情感投入要素的联系及备课投入对教研投入的影响。由内圈具体核心模型(见下页图2)可知,教学投入与管理投入、上课投入、备课投入、教研投入、情感投入之间都有双向影响关系,管理投入与上课投入有双向影响关系,教研投入与备课投入有双向影响,备课投入对上课投入有单向影响,而情感投入与备课投入、上课投入、管理投入和教研投入都有双向影响作用。

四、教学投入要素结构关系及效应的验证

(一)教师教学投入要素的结构关系

为进一步验证探索教师教学投入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本研究对调查资料深入分析,通过SPSS Statistics V 22.0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各要素间的影响情况。

1.备课投入、教研投入、上课投入、管理投入对情感投入的影响

当自变量为备课投入、教研投入、上课投入、管理投入,因变量为情感投入时,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108.449,p =0.000<0.05),模型公式为情感投入=0.523+0.126*备课投入+0.180*教研投入+0.248*上课投入+0.339*管理投入。R2的值为0.690,表示自变量可解释情感投入69.0%的变化原因。备课投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126(t =3.046,p =0.003<0.01),表示备课投入会对情感投入产生正向影响;教研投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180(t =3.663,p =0.000<0.01),表示教研投入会对情感投入产生正向影响;上课投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248(t =4.347,p =0.000<0.01),表示上课投入会对情感投入产生正向影响;管理投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339(t =5.851,p =0.000<0.01),表示管理投入会对情感投入产生正向影响。因此,自变量均会对情感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管理投入、上课投入、教研投入、备课投入。

2.教研投入、上课投入、管理投入、情感投入对备课投入的影响

當自变量为教研投入、上课投入、管理投入、情感投入,因变量为备课投入时,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39.492,p =0.000<0.05),模型公式为备课投入=0.363 +0.489*教研投入+0.050*上课投入-0.046*管理投入+0.362*情感投入。R2的值为0.448,表示自变量可解释备课投入44.8%的变化原因。教研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489(t =6.204,p =0.000<0.01),表示教研投入会对备课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上课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050(t =0.490,p =0.625>0.05),可知上课投入对备课投入无影响;管理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046(t =-0.426,p =0.670>0.05),可知管理投入要素对备课投入要素无影响;情感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362(t =3.046,p =0.003<0.01),可知情感投入会对备课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故教研、情感投入会对备课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教研投入、情感投入。

3.上课投入、管理投入、情感投入、备课投入对教研投入的影响

当自变量为上课投入、管理投入、情感投入、备课投入,因变量为教研投入时,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通过F检验(F =56.352,p =0.000<0.05),模型公式为教研投入=0.490+0.114*上课投入+0.075*管理投入+0.358*情感投入+0.337*备课投入。R2的值为0.536,表示自变量可解释教研投入53.6%的变化原因。上课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114(t =1.364,p =0.174>0.05),表示上课投入对教研投入无影响;管理投入回归系数是0.075(t =0.848,p =0.398>0.05),可知管理投入对教研投入无影响;情感投入的回归系数是0.358(t =3.663,p =0.000<0.01),表示情感投入对教研投入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备课投入的回归系数是0.337(t =6.204,p =0.000<0.01),可知备课投入会对教研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可知,情感、备课投入均对教研投入要素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情感投入、备课投入。

4.情感投入、备课投入、教研投入、上课投入对管理投入的影响

当自变量为情感投入、备课投入、教研投入、上课投入,因变量为管理投入时,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86.251,p =0.000<0.05),模型公式为管理投入=0.533+0.440*情感投入-0.020*备课投入+0.049*教研投入+0.407*上课投入。R2的值为0.639,表示自变量可解释管理投入63.9%的变化原因。情感投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440(t =5.851,p =0.000<0.01),表示情感投入要素会对管理投入要素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上课投入的回归系数值是0.407(t =6.621,p =0.000<0.01),可知上课投入要素会对管理投入要素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由上述分析可知,情感投入,上课投入均会对管理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情感投入、上课投入。

5.备课投入、教研投入、情感投入、管理投入对上课投入的影响

当自变量为备课投入、教研投入、情感投入、管理投入,因变量为上课投入要素时,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R2的值为0.751,表示自变量可解释上课投入75.1%变化原因。备课投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576(t =11.364,p =0.000<0.01),表示备课投入会对上课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教研投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087(t =2.533,p =0.012<0.05),表示教研投入会对上课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情感投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338(t =6.611,p =0.000<0.01),表示情感投入会对上课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管理投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161(t =2.386,p=0.018<0.05),表示管理投入会对上课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由上述分析可知,自变量均会对上课投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备课投入、情感投入、管理投入、教研投入。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得到问卷分析结果与访谈资料编码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基于分析结果,制作出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要素之间的影响效果(见图3)。

(二)教师教学投入要素的效应模式

对比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的编码结果,综合二者差异,制作出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要素效应模式图(见图4)。情感投入、管理投入、教研投入、上课投入、备课投入这五大教学投入要素分别对教师教学投入效果产生影响。备课投入作为最基础的要素,处于金字塔底层,且受多媒体技术影响;上课投入是基于备课投入展开的教学工作,处于教学投入的重要位置,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教研投入对教师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是基于教师上课投入后的具体情况而开展的教研活动;管理投入作为较高層次的投入,内容繁杂,包括自身及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耗费大量时间及精力,是不可忽视的部分;情感投入作为最高阶投入,位于金字塔顶端,影响效果最强,对其他教学投入要素及对教学投入整体的影响最大。

五、研究启示与小结

(一)研究启示

本研究在“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框架下,深入探讨并验证了教师教学投入要素的结构关系与效应,并构建了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模式,对调节教学投入、增强投入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加强教学资源的分享与利用。备课投入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投入要素,直接影响着教师上课投入状况和效果。要使教师的备课投入得到提高,不能只是增加投入时间,可以从资源和方法入手:一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网络共享,加强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在备课时有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查找,以增强备课投入质量及效率;二是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如利用线上教学、线下短时集中培训、组建技术实践共同体等[8],让教师能根据自身多媒体技术水平有选择地学习,使备课投入更高效;三是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如设计易操作的模板供教师有选择地下载、修改、使用,尽量设计结合教学实际简便可控的资源,便于教师二次操作修改。

第二,加强对情感投入和管理投入的把控与调节。教师应善于利用积极情感,促进各方面教学投入:一是拥有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和正向情感,如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对学生多一些包容、期望,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努力提升个人魅力等;二是努力保持平稳的心态,如把学生当作朋友去进行交谈,在平等、温和的沟通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原则;三是学校增强一些激励措施,例如增加教师福利、薪资[9],尤其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更好地维护教师的情感投入;四是学校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减少教务管理工作,如领导可将部分工作分给后勤管理人员,减少教师工作量或是定位合理的工作量区间[10],保证教师有正向有效的情感投入、管理投入。

第三,优化教研投入过程、注重教研投入效果。教研投入形式烦琐会影响教师其他方面的教学投入,形式化、“好看”的教研投入难以产生实际意义小,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其实际效果:一是加强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如在教研投入前后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教研结构,反思教研过程和投入状态;二是加强对教研投入的重视并及时调整,如去掉不必要部分,强化重点实质性环节;三是借助各种智能研修平台及工具进行区域研修[11],帮助教师诊断问题、调整研究方向,助力教师研修及专业成长;四是从情感投入着手,提升教师教研投入积极性,如建立教研投入激励制度,让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才能有所收获。

(二)研究小结

本研究基于访谈和问卷调查,明确了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要素及其子要素,探究了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效应,并构建了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不足,教学投入子要素有待更细化的研究。在未来的探讨中,将对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投入子要素及其影响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开展应用实证以验证所构建的教师教学投入模式的有效性,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投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9) [2022-09-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EB/OL].(2019-12-17) [2022-09-01].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2/15/content_5461432.htm.

[3]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等.“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2):3-9.

[4]刘振天.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的理论、现况及其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3(8):14-19,47.

[5]RUNHAAR P,SANDERS K,KONERMANN J.Teacherswork engagement:considering interaction with pupils and human resources practices as job resources[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13,43(10):2017-2030.

[6]GRANZIERA H,PERERA H N.Relations among teachersself-

efficacy beliefs,engagement,and work satisf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view[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9(58):75-84.

[7]牟智佳,苏秀玲,严大虎.课堂环境下基于教学行为的教师教学投入度评测建模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0 (3):61-69.

[8]趙慧臣,李皖豫,李琳,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技术恐惧的产生、原因与对策[J].数字教育,2022,8(3):10-18.

[9]徐雄伟,张国平.民办高校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对其教学投入的影响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 2020,32(5):16-23.

[10]柳友荣.教师“教学投入不足”:概念内涵、现实问题与实践向度[J].江苏高教,2020(11):66-74.

[11]张妮,李玲玲,刘清堂,等.区域研修:内涵、特征、构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数字教育,2021,7(6):9-15.

(责任编辑 孙兴丽)

收稿日期:2022-09-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教师新型研修模式构建及应用策略研究”(72164004);贵州省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贵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1GZYB54);贵州省教育厅202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促进贵州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研究”(2022QN006);2022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江苏高校教师增值评价研究”(22JB017)

作者简介:谢林易(1998—   ),女,布依族,贵州惠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张妮(1982—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牟智佳(1987—   ),男,山东栖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习分析与评价。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and Effect of Teaching Engagement Elements in Classroom Environment

Xie Linyi1,Zhang Ni1,Mou Zhijia2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China 550025;

2.“Internet + Education” Research Base,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China 214122)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here are more and more educational forms, such as online education and hybrid education,but offline classroom is still the mainstream learning environment.The elements of teachers teaching engagement and its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and effect in classroom environment need to be clarified.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leading-subject” teaching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the interview results of 23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engagement,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five core elements of teachers teaching engagement in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then,it explains many sub elements contained in each core element,constructs and modifies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and effect model of teachers teaching engagement elements in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then,taking 210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mak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eachers teaching engagement in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deeply discusses and verifies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and effect of teachers teaching engagement elements,and constructs teachers teaching engagement model in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finally,it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c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eachers teaching engagement.

Key words: Teachers teaching engagement;Teaching engagement elements;Structural relationship;Effect; “Leading-subject” teaching structure

猜你喜欢
教学结构主导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巧用情感教学,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结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当前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